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细胞系 HCC1937和 MCF7在 DNA损伤修复反应时功能的比较

    作者:董超;张凤梅;赵锡鹏;郭公社;罗月;凤志慧

    目的:通过比较DNA损伤修复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抑癌基因p53在HCC1937和MCF7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功能状态及对DNA损伤修复反应的应答特性,研究两种细胞系在功能上的差异。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BRCA1和p53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了经过10 Gy电离辐射下1、4、8 h后BRCA1蛋白在MCF7、HCC1937和HCC1937野生型BRCA1(HCC1937 wtBRCA1)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RCA1蛋白在MCF7和HCC1937细胞系细胞内的分布和焦点形成情况,并对电离辐射下的BRCA1、Rad51蛋白的焦点形成百分比进行计算。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CF7细胞中野生型的BRCA1和p5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这两种蛋白对DNA损伤反应有应答。10 Gy 8 h照射条件下,MCF7细胞系中BRCA1蛋白焦点形成百分比较无电离辐射高[(59.40±3.66)%比(11.80±3.51)%,t=16.26,P<0.05];MCF7细胞系照射组中Rad51蛋白焦点形成百分比较无电离辐射高[(73.90±8.66)%比(16.70±3.76)%,t=10.49,P<0.05],照射组p53蛋白[(82.54±1.04)比(23.75±0.51),t=87.90,P<0.05]和p21蛋白[(90.95±1.13)比(50.19±0.89),t=49.11,P<0.05]表达水平均较无电离辐射高,细胞在G1期蓄积。与MCF7细胞相比,在HCC1937细胞中的BRCA1和p53都产生了变异,在细胞核内两种蛋白较少。10 Gy 8 h照射条件下HCC1937细胞中无BRCA1蛋白焦点形成、p53和p21几乎无诱导表达以及细胞在G1和G2-M期无明显的蓄积。当恢复野生型BRCA1在HCC1937细胞内表达后,10 Gy 8 h照射条件下Rad51蛋白焦点形成百分比较无电离辐射高[(61.70±4.03)%比(6.22±2.27)%,t=20.78,P<0.05],细胞在G2-M期的蓄积增多。结论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和MCF7在应答DNA损伤修复反应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 BRCA相关蛋白1在恶性间皮瘤中的表达缺失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振英;孙文勇;Michele Carbone;张谷;胡锦林;苏丹;杨海宁;毛伟敏

    目的 探讨BRCA相关蛋白1(BRCA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在恶性间皮瘤、肺腺癌、肺鳞癌和癌肉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恶性间皮瘤22例,其中上皮样型17例,肉瘤样型2例,双相型3例.另选取侵犯胸膜的非小细胞肺癌共80例(肺腺癌40例、肺鳞癌40例)和全身各部位癌肉瘤1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各组病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组表达差异.同时所有病例均检测了常规用于间皮瘤鉴别诊断的抗体组合,包括calretinin、WT1、细胞角蛋白5/6、D2-40、CAM5.2、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63和p40.结果 所有8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癌肉瘤均BAP1核表达阳性,而64%(14/22)恶性间皮瘤出现BAP1表达缺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皮瘤诊断标志物组合中,增加BAP1后,诊断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正确度达93%.BAP1灶性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具有多克隆性.结论 BAP1核表达缺失有助于鉴别恶性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因此推荐BAP1与其他间皮瘤抗体一起应用于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提高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准确性.

  • 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查的BRCA1对乳腺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永南;杨梅;张安秦;张亮;李文萍;连臻强;何舟;李辉斌

    目的 探讨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查的BRCA1对乳腺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14年1-6月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新鲜组织标本各4例,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两者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上BRCA1表达的差异,并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BRCA1在70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对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BRCA1表达在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到BRCA1在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率为14.3% (10/70),其表达情况与年龄(P =0.959)、绝经状态(P=0.959)、肿瘤大小(P=0.627)、腋窝淋巴结状态(P=1.000)、HR状态(P =0.958)、HER-2状态(P=1.000)、P53表达情况(P =0.460)无明显关系.BRCA1阴性组的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比例高于BRCA1阳性组(P =0.043).中位随访47个月,全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为97.1%.BRCA1阴性组的无病生存率为96.7%,阳性组为100%,两组的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96.7% vs 100%,P=0.569),两组的总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BRCA1表达可能不能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的预后,但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中BRCA1阴性比例高于乳腺导管内癌,BRCA1可能在乳腺导管内癌发生浸润过程中起作用.

  • BRAP基因与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吕朵;朱益民

    BRAP(BRCA1 associated protein)是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suppressor protein)的一种相关蛋白质.BRAP基因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的研究较多,而与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BRAP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在代谢调节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线索.

  • BRCA1和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南润玲;尚培中;朱习琴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和p120ctn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CA1蛋白及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腺病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各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中,BRCA1蛋白及p120ctn阳性率分别为60.0%( 36/60)和35.0%( 21/60),分别低于各自在乳腺腺病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BRCA1蛋白表达状态与患者高发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伴有腋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p120ctn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分期、伴有腋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BRCA1蛋白与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BRCA1与p120ctn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