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四城市中学生视屏时间及其与身心亚健康状态关系研究

    作者:朱保成;陈晓荣;付继玲;万宇辉;陶芳标

    目的:调查中学生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及其亚健康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沈阳、重庆、新乡、广州市共调查了30个学校的288个班级的1440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3817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视屏情况、亚健康状态。采用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调查中学生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与亚健康状况的关联。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h/d的比例分别为15.1%(2085/13817)、58.5%(8077/13817)。其中,男生学习日和周末的视屏时间>2 h/d的比例分别为17.9%(1187/6644)、61.3%(4070/6644),均高于女生[12.5%(898/7173)、55.9%(4007/7173)](χ2值分别为76.95、41.35,P值均<0.01)。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4.8%(3431/13817)、21.7%(2997/13817)、22.1%(3051/13817)。其中,女生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6.0%(1863/7173)、22.9%(1642/7173)、23.1%(1658/7173),均高于男生[23.6%(1568/6644)、20.4%(1355/6644)、21.0%(1393/6644)](χ2值分别为10.39、12.66、9.25,P值均<0.05)。高中学生的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31.6%(2176/6884)、28.3%(1946/6884)、28.9%(1990/6884),均高于初中学生[18.1%(1255/6933)、15.2%(1051/6933)、15.3%(1061/6933)](χ2值分别为337.65、349.46、371.54,P值均<0.05)。调整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与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相比,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风险的 OR (95%CI )值分别为1.39(1.25~1.55)、1.62(1.45~1.81)、1.59(1.43~1.78);与周末视屏时间≤2 h/d相比,周末视屏时间>2 h/d的学生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49(1.37~1.61)、1.81(1.66~1.98)、1.71(1.57~1.87)。结论2011年沈阳、重庆、新乡、广州市中学生时间>2 h/d比例和亚健康检出率均较高。视屏时间>2 h/d是身心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

  • 中国12省份中小学生视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伍晓艳;陶舒曼;张诗晨;张昱堃;黄锟;陶芳标

    目的:分析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4月至6月,按照中国地理区域分布,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4个省份。采用方便抽样,在上述每个省份抽取城市、农村小学各2所,城市、农村初中各2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了51866名学生,终收回有效问卷43771份。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及学习情况,以及近1周内学习日(周一至周五)和周末(周六至周日)平均每天看电视、使用电脑、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较学习日与周末视屏时间及视屏时间过长(>2 h/d)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小学生学习日、周末视屏时间过长检出率分别为16.2%(7082/43771)、41.5%(18141/43771)(χ2=6280.14,P<0.001);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P50(P25~P75)分别为0.9(0.4~1.6)、1.8(1.0~3.0)h(Z=-131.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习日,相对于小学、女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居住在东部地区、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3d/周的学生,中学、男生、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居住在西部地区、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2d/周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01、1.54、1.21、1.09、1.07,P值均<0.05;相对于自评成绩好的学生,自评学习成绩中等、差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24、1.73,P值均<0.05;相对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41、1.47、1.52,P值均<0.05;相对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40、1.52、1.47,P值均<0.05。在周末,相对于小学、女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和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3 d/周的学生,中学、男生、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和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2d/周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11、1.51、1.20、1.05,P值均<0.05;相对于自评成绩好的学生,自评学习成绩中等、差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09、1.26,P值均<0.05;相对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29、1.30、1.19,P值均<0.05;相对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19、1.16,P值均<0.05。结论中国中小学生视屏时间较长,周末视屏时间长于学习日;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居住地区、自评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和体力活动强度的学生视屏时间存在差异。

  • 中学生视屏时间、心理亚健康与自伤行为

    作者:付继玲;万宇辉;孙莹;陶舒曼;祖萍;安静;王熙;陶芳标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 青少年课余过长视屏时间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作者:罗春燕;周月芳;陆茜;蒋慧芬;汤海英;钮春瑾;冯晓刚

    [目的]了解青少年过长视屏时间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2个区4所学校,以其预初、初一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上海市初中学生肥胖相关行为模式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版)(EPQ)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有效问卷1722份.男生(826人)过长视屏时间比例为57.49%,女生(896人)为53.3%;13岁年龄组过长视屏时间的比例为56.8%,为各年龄组高;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度4个人格维度均不呈正态分布,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度的5个等级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影响后,神经质与过长视屏时间(≥2h)有关联(OR=1.163,P<0.05),精神质和神经质与过长视屏时间(≥4h)有关(OR=1.233,P<0.01和OR=1.142,P<0.05). [结论]青少年过长视屏时间程度的加深与人格特征当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有关.

  • 新疆乌鲁木齐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恒;石韬;李小东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屏时间状况以及影响视屏时间的因素,为学龄前儿童视屏干预及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不同行政区各随机选取1所幼儿园,园内3~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共对7所幼儿园的2 48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龄前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父母和儿童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分娩方式等内容.并分析导致学龄前儿童视频时间超过2h的影响因素.结果 乌鲁木齐市3~6岁学龄前儿童2周内平均每天视屏时间为(1.69±1.46)h,>2h的报告率为28.32%;星期六和星期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为(2.24±1.92) h,>2h的报告率为39.58%;星期一至星期五平均每天视屏时间为(1.47±1.27)h,>2 h的报告率为19.23%(478/2 486).收看电视的视屏时间长,平均每天(1.13 ±0.95)h,其次为使用平板电脑为(0.25±0.57)h,随后依次为使用手机、使用计算机、其他视屏时间等.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年龄在35岁以下(OR值为1.45)、母亲当前BMI值在24.0及以上(OR值为1.34)、父亲和母亲学历在本科以下(OR值为1.29、2.07)是1周时间平均每天视屏时间>2 h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超过2 h/d有一定比例,年龄、母亲BMI、父亲年龄、父母学历层次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超过2 h/d的因素.

  •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对睡眠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安慧;王睿;朱敏;徐梦娟;方艳;何海燕;陈晨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看电视、看手机、玩平板电脑的时间与儿童的睡眠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整群抽取芜湖市9所幼儿园1 9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视屏时间、睡眠习惯和睡眠情况及人口统计学信息等,分析不同视屏时间对各类不同睡眠行为问题的作用大小.结果 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07+ 1.18)h,42.4%的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2h.男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为(2.16±1.22) h/d,高于女童的平均视屏时间[(1.94±1.11) h/d](t=3.98,P<0.001).儿童每日平均视屏时间与其寝习惯不良、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正相关.不同视屏时间对儿童睡眠行为问题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h/d相对于视屏时间<2 h/d的儿童,就寝习惯不良(OR=1.29,95%CI=1.07 ~ 1.57)、异态睡眠(OR=1.33,95%CI=1.09~1.62)、睡眠节律紊乱(OR=1.27,95%CI=1.05 ~ 1.54)等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暴露比例较高,每日视屏时间过长不仅影响儿童睡眠习惯,而且会导致异态睡眠、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问题.

  • 小学生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与儿童肥胖的关联研究

    作者:林力孜;高爱钰;王迪;承钰;程兰;李钦;王海俊

    目的 探讨小学生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为防控小学生肥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北京某城区12所小学选取三~五年级共1 889名学生并划分为肥胖及非肥胖组,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视屏时间及其他肥胖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及视屏时间对学生肥胖的影响.结果 27.83%和77.08%的学生睡眠和视屏时间能达相应标准.每天睡眠时间≥9h与<9h、视屏时间<2h与≥2h的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9.46%和25.88%、18.09%和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和23.35,P均<0.01).根据睡眠时间9h和视屏时间2h两两组合进行分组,四组学生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0.01).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相较于睡眠时间<9h和视屏时间≥2h的学生,睡眠时间≥9h和视屏时间<2h的学生肥胖率更低[肥胖率37.25%vs 17.39%,OR=0.48(95%CI:0.28~0.81),P=0.011].结论 仅27.83%的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要求,每天睡眠时间≥9h且视屏时间<2h的学生更不容易肥胖.在学生肥胖干预项目中应加强对睡眠及视屏时间的指导.

  •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行为生活方式的关联研究

    作者:谢亮亮;严双琴;曹慧;顾春丽;徐叶清;倪玲玲;陶慧慧;邵婷;陶芳标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生活方式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关联,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2014年选择马鞍山市区91所幼儿园16 439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并采用《Co 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估儿童的ADHD症状.将参加户外运动情况、学习日和周末看电视、学习日和周末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挑食、喜欢的口味、睡眠时间、学习日和周末入睡的时间10个变量组成行为生活方式指数.使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行为生活方式指数总分为10分,平均值为(2.64±1.78)分.调整了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户外运动时间、进餐时间、喜欢吃的食物类型及午睡习惯后,行为生活方式指数中分组(2~3分)和高分组(≥4分)是ADHD症状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78(1.50~2.12)和2.82(2.37~3.35).结论 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与日常行为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提示开展促进积极生活和健康饮食的干预项目,对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石河子大学生视屏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唐淑婷;赵越;王萍;张乘风;黄伟;谢小清;王艳

    目的:探索石河子市在校本科生视屏时间影响因素,为预防大学生视屏时间过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3-5月问卷调查2 073名石河子市大学生.结果:(1)调查对象学习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为(4.37±2.97)h,休息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为(5.53±3.36)h.(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大学生学习日视屏时间过长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所在地、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视屏地点、视屏动机、课堂小讲课情况(P<0.05);②大学生休息日视屏时间过长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所在地、母亲文化程度、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视屏地点、视屏动机、课堂小讲课情况;保护性因素为年级(P<0.05).结论:被调查大学生视屏时间过长;当代教育教学模式应与大学生视屏时间相协调;减少视屏时间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对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作者:盛玉璐;何晓燕;孙蕾;董雷;于伟平;陶芳标;王磊

    目的 调查扬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现况,以及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扬州城区7所在园2531名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家长问卷,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4%.儿童年龄、性别、父亲年龄、父母学历及视屏时间等均是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儿童出生及家庭因素,以总视屏、工作日及周末视屏时间≤2 h为参照,总视屏时间>2 h(OR=1.535,95% CI:1.092 ~2.163)和工作日视屏时间>2h(OR=1.481,95% CI:1.016~2.158)是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会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