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象山半岛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剑霞;徐建荣;陈子萌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涉及面广,2009年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浙江省象山县在2009年9月8日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截止2010年7月30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84例,为全面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甲型H1N1流感发病短期预测分析

    作者:黄春萍;邓晶;谢立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本研究对杭州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水平进行了周预测,以期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势与对策探讨

    作者:王鸣;肖新才

    目的 为了对前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从而探讨下一步防控形势与对策.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前期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以及国家有关政策与方案,描述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变化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汇总整理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下一步应对策略.结果 通过分析,世界各国从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到转为疫情监控时间不等,美国历时22 d,香港历时58 d.中国卫生部5月2日将甲型H1N1流感列入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策略.7月11日,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采取"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防控措施.结论 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重点为科学应对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疫情,深入探讨流感疫苗的作用以及预防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加强疫情监测、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用策略、加大研发预防流感药物力度、充分发挥社区防治作用为下一步应对策略.

  • 现阶段甲型H1N1流感临床应答模式分析

    作者:徐艳利;凌伟;李鑫;陈志海;姜婷婷;李晓光;卢联合;贾哲;李兴旺

    目的 通过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552例甲型H1N1流感筛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现阶段甲型H1N1流感临床应答模式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及所遭遇的挑战.方法 对来自于机场和发热门诊筛查的病例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特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 473例(85.7%)直接来自于机场甲型H1N1流感筛查病例,其中9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1.9%);79例(14.3%)来自全市各医院发热门诊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筛查病例,其中确诊5例(6.3%),两组入院平均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具有流感样症状病例数、确诊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5.4~10.7)d,人均住院费用为1 252.3元;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6(0.8~3.5)d,人均住院费用为548.6元.患者平均生活费为80 元/d,医护人员每天使用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费用平均为185 元/例患者,有大量相关人员参与了甲型H1N1流感筛查、隔离、转运、诊疗等工作.结论 突发和重大传染病临床应答模式的建立还在不断探讨中,一套成熟且实用的临床应答模式的建立尚需不断实践和检验,在实践中及时调整方案,并为以后突发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积累经验.

  • 我国首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铁钢;王玉林;范建文;张文芳;伍业建;许杨;陆剑云;柳洋;王鸣

    目的 通过对一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疾病发生发展及传播过程,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咽拭子,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病例于8月5日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6日继发呼吸、心跳骤停,同时伴有重症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临床诊断罹患布鲁格达综合征遗传疾病.家庭6名成员中5名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8名密切接触者经过7 d医学观察,未出现继发感染者.结论 该病例为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出现高烧以及体内低钾诱发布鲁格达氏综合征,导致心脏骤停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病毒的传染力、致病力均较强;不能过度放松没有基础疾患年轻病例的诊治.

  • 广州市白云区首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叶浩风;周勇;叶双岚;陈艳芳;庞志明;虞华珍;李小向

    目的 分析白云区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起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传播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被确诊为输入性传染源引发二代病例疫情,传播途径与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近距离接触有关.但二代病例临床表现均较轻.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入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有效防护的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人数的估算

    作者:王小莉;杨鹏;窦相峰;张奕;刘文婷;邓瑛;庞星火;贺雄;王全意

    目的 估算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感染人数.方法 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编制的乘法模型Impact 2009 v 1.0软件,根据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及流感样病例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率等参数,估算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感染水平.结果 经估算,北京市2009年约有180万人(90%CI:146万~230万)已感染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约为11.0%.发现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际代表167例感染病例.0~4岁组和5~14岁组人群的感染率高,分别为32.5%和33.3%.结论 甲型H1N1流感报告病例仅是实际感染人群中的小部分,估算发病地区实际感染水平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 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鹏;黄芳;石伟先;卢桂兰;田丽丽;崔淑娟;张新;李爽;刘白薇;邓瑛;庞星火;王全意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在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23日从医院患者(排除感染科和呼吸科)、血液中心志愿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I)抗体检测.结果 共选取调查对象856名,其中127名(14.8%)调查对象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HI抗体为阳性.0~5岁、6~17岁、18~55岁、≥56岁年龄组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9.4%、17.4℅和8.0%(P=0.009).不同性别HI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人群血清HI抗体年龄加权阳性率为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现过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及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HI抗体阳性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北京市已经有超过15%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

  •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气象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肖洪;田怀玉;赵暕;张锡兴;徐婧喆;代翔宇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都是病原体和宿主、病原体和外界环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局部地区的气候等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们的生活习性、机体抵抗力以及病原体的存活、传播和致病性的影响,进而对当地疫病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4].

  • 广东省东莞市某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作者:张巧利;钟新光;刘志权;刘艳璋;袁达康;张泽武;曾耀明;张萌

    2009年5月11日我国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此后病例呈几何级数递增并出现本土感染病例,6月19日广东省东莞市报告全周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专家认为学校出现疫情暴发,意味着更多的点可能会出现聚集性病例或者暴发疫情,甚至引发社区流行[1].

  • 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作者:李增德;张伟龙;杨君;许凌峰;亓立安;浮飞翔;侯文俊;李震宇

    对北京某院校指征病例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1.对象与方法:选择与本起传播链相关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为调查病例.

  • 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早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何剑峰;钟豪杰;李灵辉;张正敏;梁文佳;孙立梅;杨芬;郭汝宁;李剑森;林锦炎

    我国自2009年5月11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后[1],广东等省先后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在6月19日报告全国首起本地聚集性病例,本研究将5月18至6月18日称为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早期阶段",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 北京市部分优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接种意向调查

    作者:吕敏;索罗丹;卢莉;苗良;纪文艳;刘东磊;马蕊;黄玉婵;吴疆

    2009年9月2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为配合疫苗上市后的大规模使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受卫生部委托对优先接种人群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意向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庹晓莉;彭中;王成;孙丁;速丽媛;岳勇;张亚兰;尹仲良

    2009年5月9日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1例美国归来的发热病例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复核诊断,5月11日该患者被诊断为我国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庞星火;刘东磊;卢莉;王小莉;杨镇;张朱佳子;邓瑛

    2009年9月北京市重点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逐步将接种范围扩大到全人群.截止2009年12月31日估算接种率为12.58%.为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此次调查.

  • 北京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规律分析

    作者:张奕;邓瑛;庞星火;杨鹏;田丽丽;李扬;刘博;张莉;刘白薇;王全意

    2009年5月16日北京确诊第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经评估,从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至9月底报告病例数接近北京市实际病例数,本研究采用此时期的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并对此时期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分析

    作者:史景红;向妮娟;张彦平;陈敏;孙闪华;陈涛;袁帆;汪立杰;杨静;杨丽梅;李培龙;樊春祥;杨道威;赵勇;徐鹏;赵庆龙;宗俊;张洋;徐翠玲;舒跃龙;冯子健

    目的 分析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截至2010年8月10日,中国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2773起(发病77 363例,死亡20例),其中学校(包括托幼机构)报告聚集性疫情2498起(占总起数的90.08%),以中学为主(1223起,48.96%).南方省份的聚集性疫情较多(占总起数的77.03%).南方省份在2009年6、11月出现两次报告高峰,北方省份仅在9月出现一次报告高峰.结论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类似,但冬季高峰的起点明显早于季节性流感,且流行强度远超过季节性流感.

  • 无锡市2005-2010年儿童流感相关超额住院估计

    作者:冯录召;费方荣;李飒;钱燕华;祖荣强;余宏杰

    目的:估计2005-2010年无锡市0~14岁儿童流感相关超额住院率。方法收集无锡市14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流感及肺炎、呼吸系统疾病住院资料及我国南方病毒学监测数据,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估计流感相关超额住院情况。结果2005-2010年无锡市0~14岁儿童住院率平均为91.6‰(79.2‰~99.3‰),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占总住院人数的54.2%,流感及肺炎住院占38.1%。年均流感及肺炎超额住院率为1.28‰(95%CI:0.29‰~4.84‰),呼吸系统疾病超额住院率为2.18‰(95%CI:0.61‰~6.79‰)。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导致993例流感及肺炎超额住院和1042例呼吸系统疾病超额住院,对应的超额住院率分别为1.14‰和1.20‰。结论无锡市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对0~14岁儿童产生相当的超额住院。

  • 长沙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时空过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肖洪;田怀玉;赵暕;张锡兴;朱佩娟;刘如春;陈田木

    目的 分析2009年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时空传播过程及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数据,结合长沙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热点分析、时空聚类分析、空间过程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疫情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疫情热点区域多出现在市辖区与县城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疫情时空一级聚类区位于浏阳市中部(RR=22.70,P<0.01),二级聚类区位于市辖区岳麓区(RR=6.49,P<0.01)、雨花区(RR=81.63,P<0.01)、长沙县中部星沙镇周边(RR=2.90,P<0.01)、雨敞坪镇(RR=19.31,P<0.01)、城郊乡(RR=73.14,P<0.01)、宁乡县西部龙田镇周边(RR=14.43,P<0.01)以及望城县中部乌山镇周边(RR=13.84,P<0.01),随着时间推移在空间上呈现向东(经济发达地区)扩散的趋势;人口数量、学生数、空间相邻性和经济活动对疫情传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甲型H1N1流感起始期人口密度是主要影响因素(r=0.477,P<0.05),疫情初期与快速发展期学生数量是重要的指标(r=0.831,P<0.01;r=0.518,P<0.01),在疫情顶峰期经济活动对疫情扩散起主要作用(r=-0.676,P<0.01).结论 在流感不同的发展阶段,疫情的高危人群与高发区域均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应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对防控措施进行调整.

  • 中国2009-2010年18岁以下人群甲型H1N1流感相关肺炎住院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翠玲;袁帆;陈敏;孙闪华;史景红;汪立杰;陈涛;杨静;向妮娟;张彦平;王世文;舒跃龙

    目的 描述2009-2010年中国<18岁人群甲型H1N1流感(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7月4日中国“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甲流住院病例(<18岁)个案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其人口学、临床治疗、并发症、慢性基础性疾病等特征,分为并发与未并发肺炎2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共得到4240份甲流相关住院病例个案数据,其中4107例有“是否并发肺炎”方面的信息[2289例(55.7%)并发肺炎].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年龄中位数低于未并发肺炎者(4.9:13.1,P<0.0001),且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需要ICU治疗、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出现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加(P<0.000l).多因素分析显示,与5~17岁人群相比,<6月龄(OR=7.08,95%CI:4.15~ 12.06)、6~23月龄(aOR=8.26,95%CI:6.10~11.20)及2~4岁(aOR=9.53,95%CI:7.39~ 12.29)甲流相关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危险显著增高;哮喘(OR=12.19,95% CI:5.18~28.72)、心血管疾病(OR=5.19,95%CI:1.94 ~ 13.90)、慢性肾脏疾病(OR=2.14,95% CI:1.02~4.53)、慢性肝脏疾病(OR=5.26,95%CI:1.40~ 19.81)及过敏(OR=2.54,95% CI:1.64~3.93)是<18岁人群甲流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发病到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d相比,时间间隔3~4d(OR=1.85,95%CI:1.45~2.36,P<0.0001)、超过4d(OR=2.91,95%CI:2.29 ~ 3.71,P<0.0001)显著增加并发肺炎的危险.结论 甲流相关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比例很高.与未并发肺炎者相比,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的病程更长和转归较差.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肺炎
1236 条记录 6/62 页 « 12345678...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