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晓飞;孟令霞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该院精神心理康复中心收治的双相抑郁障碍缓解期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生存质量得分。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9.08±3.07)显著低于对照组(12.54±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境式交往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可减轻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治华;邓雪峰;李建平;张俊成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碳酸锂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碳酸锂单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期均为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比分析治疗2周、4周及8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基线期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17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和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障碍较单用碳酸锂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

  •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霞;王燕;金国东;郝雁彪;范跃星;潘丽

    [目的]通过对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检测,探讨单、双抑郁障碍心者的脑局部代驸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符合DSM-Ⅳ的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各12例和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FDG)扫描,利用参数统计图(SPM5)方法分析组间脑局部代谢的分布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障碍组的右侧颞下回和颞中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顶下叶左侧脑区的FDG代谢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相抑郁障碍组的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脑区的FDG代谢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5);双相抑郁障碍组的左侧额叶眶回、右侧额叶中央旁小叶的FDG代谢水平高于单相抑郁障碍组(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脑局部代谢异常模式.且不同亚型的抑郁障碍患者的额叶部分区域的葡萄糖代谢存在统计学差异.

  • 单、双相抑郁患者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的对照研究

    作者:宋立山;刘增龙;陈国华;张彦恒;谢姗姗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脑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单相抑郁)患者39例、双相抑郁障碍(简称双相抑郁)患者35例,用ML-2001型脑功能分析仪,记录18 min的脑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后存贮并自动完成数据处理,打印检测报告。结果39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功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较正常功率低;乙酰胆碱的功率较正常参考值高( P <0.05),谷氨酸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5例双相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功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较正常功率低;谷氨酸、乙酰胆碱的功率较正常参考值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5-羟色胺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比较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实测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神经递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单相抑郁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低于正常,双相抑郁患者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高于单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不典型性是否与谷氨酸有关,两者能否作为单、双相抑郁患者鉴别的生物学标志,还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基于VBM-DARTEL分析的双相抑郁障碍大脑灰质的研究

    作者:邱美慧;刘军;黄悦琦;张建业;沈婷;彭代辉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全脑结构MRI特征,探索双相抑郁障碍的大脑灰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30例、30例健康对照进行结构MRI扫描,使用SPM8软件对MRI数据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方法(VBM)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组的双侧旁扣带回中部、右侧眶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减少,右侧梭状回及右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增加.②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右侧眶回、右侧梭状回灰质体积与认知障碍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灰质体积异常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边缘相关脑区,可能是双相抑郁障碍情绪认知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 双相抑郁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黄楠;陆峥

    双相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导致不正确、不合理的药物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本文对双相抑郁障碍的自身特点、相关特征和药物治疗(锂盐、拉莫三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男性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区低频振幅差异的观察

    作者:韦秋香;阎锐;刘海燕;耿纪婷;王强;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目的:探讨男性中青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活动的低频振幅(ALFF)特征. 方法:对12例男性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计算全脑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3组间ALFF值在左侧颞中回(-54,-51,9;K=18)、双侧前扣带回(±3,42,15;K=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lphasim矫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3,39,15;K=18) ALFF值显著减少(P均<0.01),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48,-60,6;K=8;-51,-51,9;K=2)ALFF值显著增加(P均<0.01);单相抑郁组较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54,-51,9;K=10)和左侧前扣带回(0,42,18;K=16) ALFF值显著减小(P均<0.01). 结论: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左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活动存在异常,或可作为区分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

  • 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勇;符浩;赵雅娟;周儒白;王凡;赵国庆;毛睿智;杨涛;陈俊;黄佳;粟幼嵩;曹岚;陈兴时;陈冲;方贻儒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与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 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倩倩;曹敏敏;齐文耀;汤义平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相抑郁障碍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口服,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的评分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P=0.037);观察组治疗6周后的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为(14.01 ±2.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07 ±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P=0.03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可有效抑制双相抑郁发作,同时避免诱发躁狂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双相抑郁效果研究

    作者:丘春柳

    目的 探讨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双相抑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双相抑郁患者7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给予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碳酸锂从0.25g/次,3次/d开始,剂量范围依病情调整至1.0~1.5 g/d;舍曲林从50 mg,1次/d开始,剂量范围50~100 mg/d),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6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病情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疗效、抑郁症状检出率、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自杀观念因子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责症状检出率治疗6周末研究组分别为7.3%、4.9%、9.8%、12.2%,对照组分别为26.3%、31.6%、28.9%、3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自杀观念因子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8.4±3.4)、(5.2±1.2)、(1.8±0.7)、(1.5±0.8)、(1.6±0.9)分,对照组分别为(21.4±3.9)、(5.8±1.4)、(2.2±0.8)、(2.0±0.9)、(2.1±0.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6周末总有效率研究组97.6%,对照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双相抑郁效果优于单用碳酸锂,是较好的选择.

  •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比较

    作者: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王鹏;贺忠

    目的:检测单、双相抑郁组、健康对照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鉴别单、双相抑郁障碍提供参考.方法:人组单相抑郁患者17例、双相抑郁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28例,以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对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显示了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显著减少;与另两组被试比较,单相抑郁障碍显示右颞上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双相抑郁障碍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与抑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以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下降为共同特征,而右颞上回灰质体积差异显示了两种疾病神经解剖结构差异.

  •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蒲唯丹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等症状为特征,常常难以准确区分.本文综述了单、双相抑郁障碍功能磁共振比较研究,发现单、双相抑郁障碍的前额叶皮质、扣带回、杏仁核、岛叶等脑区功能紊乱的差异,提示两种疾病神经生物机制的不同病理改变,但两种疾病的生物标记仍然不清楚.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双相抑郁障碍病理机制、神经可塑机制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抗抑郁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提高.

  •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探讨

    作者:黄泽智;陈欢;刘运安;李少稳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56例精神抑郁症患者(其中单相抑郁症25例,双相抑郁症31例)治疗前后TT3、TT4、FT3、FT4、TSH浓度.结果 患者治疗前T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TT4低于治疗前(P<0.05),且恢复到正常范围;双相抑郁症患者血清FT3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P<0.05).结论 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症状的消失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FT3水平降低可能是双相抑郁症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双相抑郁障碍血清神经肽Y、P物质水平及相关因素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刘亚平

    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障碍发病期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NPY、S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等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血清NPY水平降低[ (5.09±1.77)μg/mL vs(8.70±2.18)μg/mL,P<0.01],血清SP水平升高[(5.31±1.43)μg/mL vs (4.11±1.33)μg/mL,P<0.01].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PY水平与总病程、此次抑郁发作病程、HAMA总分、HAMD总分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SP水平仅与HAMD的睡眠障碍因子分呈线性相关(β=0.33,P=0.01).结论 神经肽Y及P物质异常可能参与了双相抑郁障碍的发病.

  • 帕利哌酮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治华;邓雪峰;李建平

    目的:对比分析帕利哌酮与喹硫平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的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组(A组)和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组(B组),每组各40例,治疗期均为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比分析治疗2周、4周及8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基线期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B组较A组HAMD-17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后, A组和B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第2周和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疗效与喹硫平相当,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喹硫平高。

  • 单相抑郁障碍与双相抑郁障碍的病程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钟古华

    目的:观察与分析单相抑郁障碍与双相抑郁障碍的病程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抑郁障碍患者263例,其中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0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163例,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起病年龄方面,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要比单相抑郁障碍患者早(P<0.05);首次发病年龄小于2 5岁病人的人数,双相抑郁障碍组显著较单相抑郁障碍组多(P<0.05);在非典型的抑郁症状里,双相抑郁障碍组中,性欲亢进者具有较高比例(P<0.05);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中伴有精神病性的症状、心境不平稳、精神运动缓慢、每次抑郁发作时间间隔小于3个月的病人比例明显增高(P<0.05);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1 7项汉密尔顿的抑郁测量表中认知障碍因子的评分明显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高(P<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和单相抑郁障碍属于两种疾病类型,当抑郁发作时临床出现的明显差异性特征可能会是双相抑郁障碍所具有的潜在预测因素.

  •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异分析

    作者:李强;亢万虎;王崴;陈策;马现仓;高成阁

    目的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对6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34例、单相抑郁障碍30例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检测,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Montgomery-Asbery抑郁量表(MADRS),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T3[(1.98±0.52)nmol·L-1,(1.90±0.58)n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0.27)nmol·L-1],单相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后T4[(93.41±29.41)nmol·L-1]低于治疗前[(104±20.24)nmol·L-1],并恢复到正常范围,HAMD和MADRS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症状的消失有关,甲状腺激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在病因学方面可能不同.

  • 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的脑结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振夏;唐宏;庞力铭;叶丽平

    单、双相抑郁障碍在临床中经常误诊,比较容易混淆.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直接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的脑结构影像学研究,从而了解两者脑部结构可能的病变机制,为进一步今后深入探究单、双相抑郁障碍提供参考方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