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娄建英

    目的 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主诉性交后出血、白带多、检查宫颈糜烂患者648例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80例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者均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处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TCT涂片异常率为12. 3%(80/648);80例TCT涂片阳性病例中CIN Ⅰ级及以上诊断与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中CIN Ⅰ级及以上诊断的符合率为86.3%(69/80),灵敏度为78.9%(30/38),特异性为92.9%(39/42),Kappa=0.72;TCT涂片诊断宫颈鳞癌2例均经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 结论 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 宫颈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小英;吴洁

    目的 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我中心门诊宫颈糜烂患者648例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80例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者均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处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9.69%(95/320),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占20.0%(19/9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H)占6.31%(6/95);内瘤样变Ⅰ级(CIN-Ⅰ)占67.39%(64/95),CIN-Ⅱ占18.95%(18/95),CIN-Ⅲ占13.68%(13/95).结论 TCT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 宫颈病变筛查技术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应用

    作者:石晓敏;臧茂娟

    目的 评价宫颈疾病筛查“三阶梯”技术在基层妇幼保健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2 347例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后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阴道镜检查阳性患者867例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细胞学检查2 347例中,280例为ASC以上患者;867例宫颈活检中,CIN Ⅰ以上139例,占16.03% (139/867),其中CINⅡ和CINⅢ共63例(45.32%,63/139),宫颈癌2例;LSIL符合率为37.25%(19/52),与HSIL的87.5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阳性符合率为16.03% (139/867),与细胞学阳性符合率52.02%(90/1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三阶梯)是筛查并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在基层妇幼保健所仍应大力推广.

  • 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和黑素细胞痣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作者:谷朝霞;李苗;李佳默;刘文娟;邵思雨;吕晨;邵雪杰;程龙波

    目的 探讨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黑素细胞痣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间来我院皮肤科初步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75例,黑素细胞痣的患者79例.两类患者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由医生进行肉眼诊断,另一组患者医生应用皮肤镜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比对,计算得出肉眼诊断及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黑素细胞痣并分别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医生肉眼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一致率为74.36%,皮肤镜检查的一致率为91.67%;医生肉眼诊断黑素细胞痣的一致率为73.81%,皮肤镜检查的一致率为91.89%,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黑素细胞痣的结果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原发性腮腺黏液腺癌1例

    作者:吴娟;王珩;刘杰;林梅;吴家宁;赵银环;杜芸

    患者女性,60岁,因右耳下肿物8个月,局部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肿物生长缓慢,于2013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腮腺下极处隆起,表面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可触及一大小5 cm ×3.5 cm×3 cm的肿物,界限清,质地中等偏硬,可推动,无明显触痛.CT示:右侧腮腺肿物(图1).B超示:右侧腮腺实性占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右侧腮腺区肿物穿刺,进针后感觉质软,抽出富含细颗粒状的黏液样物质少许.常规细胞学涂片后行HE染色,镜下可见呈柱状、立方状或不规则状的肿瘤细胞形成实性团块样或条索样,漂浮在细胞外的黏液湖中.肿瘤细胞团由十几到几十个细胞组成,黏附在一块,胞质透明或嗜酸,细胞核大、深染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仅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见.肿瘤细胞团的背景中漂浮大量的黏液,形成黏液湖,黏液经HE染色呈粉红色或红色,黏液成分约占肿瘤的50%(图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黏液湖内奥新兰(Alcian Blue)染色阳性.

  • 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与点滴型银屑病鉴别诊断中意义

    作者:毛子慧;张江安;李小红;于建斌;陈莹莹;程灵云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PLEVA)和点滴型银屑病(guttate psoriasis,G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行皮肤镜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PLEVA患者17例(PLEVA组)和GP患者24例(GP组),以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组患者皮损皮肤镜特征比率,评估皮肤镜特征诊断PLEVA、G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PLEVA组亮红色背景(47.1%)、血管弥漫分布(5.9%)比率低于GP组(79.2%、87.5%),有褐色无结构区(88.2%)、线状血管(52.9%)、血管环状分布(64.7%)、血管边缘分布(29.4%)比率高于GP组(0、0、12.5%、0)(P<0.05);皮肤镜特征为褐色无结构区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100.0%;血管环状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7.5%;线状血管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100.0%;血管边缘分布诊断PLEVA的灵敏度为29.4%,特异度为100.0%;皮肤镜特征为血管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4.1%;点状血管诊断GP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11.8%;亮红色背景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9%;白色鳞屑诊断GP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35.3%;鳞屑弥漫分布诊断GP的灵敏度为37.5%,特异度为88.2%.结论 PLEVA和GP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下表现,皮肤镜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作用

    作者:李峰;张旋;高强

    目的 探讨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及组织病理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示踪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统计2组检获淋巴结数目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示踪组检获淋巴结301枚,(7.5±4.3)枚/例;对照组检获淋巴结192枚,(4.8±4.4)枚/例,2组淋巴结检出率及每例检获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示踪组直径<2 mm淋巴结检获率(22.3%)高于对照组(14.6%)(P<0.05);示踪组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率高于未染色淋巴结(P<0.01).结论 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淋巴结彻底清扫及组织病理检查中有重要作用.

  • 兔VX2骨转移瘤的适宜穿刺活检时间研究

    作者:于涛;魏然;金宇;王瑜;霍玉宝

    目的 探讨兔VX2骨转移瘤的适宜穿刺活检时间.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5只,随机抽取5只为对照组,其余20只以双侧后肢为实验肢体,右侧后肢采用肿瘤组织悬液植入法建立兔VX2骨转移瘤模型(右侧组),左侧后肢植入生理盐水(左侧组),分别于种植后每周通过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兔VX2骨转移瘤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右侧组植入肿瘤细胞后第1~2周肿瘤组织于髓内生长,第3周末肿瘤组织髓内生长并侵犯部分骨皮质,第4周末肿瘤组织突破骨皮质侵犯周围软组织;造模后第1~4周时对照组和左侧组均呈正常组织学表现.结论 兔VX2骨转移瘤建模成功第3周进行穿刺活检为适宜.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玉岭;李学玉;朱珊;娄燕琛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涎腺肿块患者术前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做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对比,计算出符合率.结果:137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者115例,占83.21%,其中良性肿瘤相符者占84.38%,恶性肿瘤相符者为82.6%,炎性包块为84%.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研究

    作者:彭娟;沙翔垠;文晔;梅开勇

    背景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结构和细胞成分对理解IMH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IMH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目的 研究IMH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检测内界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45及CD44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MH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的IMH患者7例7眼的内界膜标本,制备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观察内界膜的组织结构及细胞成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内界膜中GFA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界膜中CD45及CD44的表达.结果 7例IMH内界膜石蜡切片均可见波浪弯曲状红染膜状结构,其中2例内界膜厚度均匀一致,含较少细胞,其他5例内界膜厚度不均,散在分布有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GFAP表达于内界膜外层.免疫荧光染色表明,CD45阳性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于内界膜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多表达于内界膜的内层细胞.结论 IMH的内界膜上细胞成分较少,但Ⅲ期以上裂孔内界膜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和CD45阳性T淋巴细胞,表明IMH的发生过程伴有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CD44作为黏附分子在内界膜中表达上调,促进IMH的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过程.

  • 80例大疱性皮肤病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结果分析

    作者:马俊兵;杨丽颖

    目的::探究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应用于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属抗人体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及C3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结果进行分.结果:80例患者中有45(56.25%)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中以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为主例,非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多见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和大疱性多形红斑.结论: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应用于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可以区分大疱性皮肤病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