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管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为涛

    目的:总结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80例冠脉介入诊疗患者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冠脉介入诊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其中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71%.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好转痊愈,未发生截肢、死亡等重大病例.结论:尽管目前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及发展,其并发症却始终不能完全避免,心脏介入诊疗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尽量避免其发生和减轻其对病人的危害.

  • 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姜国田;史俊康;王娟;孙林;王秀琴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逐渐旋松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完成的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诊疗患者,单纯冠脉造影者按1、2次序随机分成A组(造影对照组)、B组(造影观察组).支架治疗者按1、2次序分为C组(支架治疗对照组)、D组(支架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小时始旋松桡动脉止血器旋帽一圈,每2小时旋松一次一圈,直至完全松开,12小时后去除止血器.观察组术后1小时开始松动压脉器半圈,每半小时一次,连续2至3次,此后每半小时旋松1圈,直至完全松开,直接去除止血器.统计两组在临床舒适度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如手部肿胀、皮肤水泡等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1小时始逐步旋松桡动脉止血器,每半小时半圈至一圈,并适时去除止血器,不增加出血风险,但明显降低与止血器相关术后并发症.

  • 基层医院开展冠脉介入诊疗临床探讨

    作者:姜国田;史俊康;王娟;王秀琴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介入诊疗的风险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开展冠脉介入诊疗237台手术、2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随访.结果 229例患者,确诊冠心病214例,其中在我院支架治疗67例,转上级医院支架治疗8例,转上级医院搭桥7例,其余选择药物治疗;排除冠心病15例.术后并发症:前臂血肿3例.手部神经损伤至手部畸形1例.局部皮肤形成水泡10例.术后24小时内猝死1例.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可行的,但患者术后加强观察不容忽视.

  • 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鲍亚丽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后生活方式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化,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严芳琴;秦昌友

    目的 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进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 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症状痊愈65例(72.2%), 有效11例(12.2%), 无效14例(15.6%),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4.4%.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5.6%)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包括局部轻微血肿、桡动脉闭塞等.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改善,症状改善情况较出院时亦有所好转.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亦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

  • 四例尿毒症患者冠脉支架术分析

    作者:王丽君;李媛;李波;代梅皎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例不稳定心绞痛的血液透析患者在适当水化和强化透析基础上,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病变进行血管重建术.结果: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2例,三支病变(多处)1例,4例均于造影后同台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1~2枚支架.术后临床随访6~18个月,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肾功能无明显恶化.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心室颤动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巫颖;陈诗平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人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4 月至2012 年6 月1 560 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12 例患者,分析其病例资料及手术过程.结果 1 560 例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12 例,发生率为0.77%.经股动脉途径与经桡动脉途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多见于右冠脉,且多见于严重心肌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次见于操作不当.结论 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电解质紊乱,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及压力监测情况,完善手术人员操作培训,及时发现和及早给予除颤治疗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淼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 48 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作者:张潇;谭秀利;罗子妹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科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例研究组和5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假性动脉瘤大径结果比较无差异(>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假性动脉瘤大径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假性动脉瘤破口闭合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认真分析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促进破口的闭合。

  • 冠脉介入诊疗中对比剂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荣亮;曹丽;郑亚莉;栾红

    目的 观察接受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肾功能变化,分析、评估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使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52例,于介入术前、术后48~72 h分别查血清肌酐,分析比较CIN患者和非CIN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肌酐值以及合并临床危险因素及对比剂剂量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CIN,424例患者肾功能无恶化.CIN患者年龄、术前肌酐值,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血容量不足的发病率及对比剂剂量均显著高于非CIN患者.结论 年龄、术前肾功能不全、对比剂剂量、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是冠脉介入术后CIN发生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1600例临床分析

    作者:茶春喜;姚建平;杜晓强;陈劢;艾克拜尔;罗仁;王秀玉;雷鸣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 60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1 600例,其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59例,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2%,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成功率99.7%,冠状动脉PCI成功率92.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成功率与传统股动脉途径无明显差异,且其并发症少、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