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肿块型强化乳腺癌的MR诊断及鉴别分析

    作者:袁德琪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强化乳腺癌的MR诊断及鉴别分析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2例肿块型乳腺癌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MR诊断结果及鉴别分析情况.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主要为Ⅱ型平台型(50%),同肿块型乳腺癌相比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非肿块型强化乳腺癌的MR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侯曼曼;陈东风;王少春;何敬海

    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非肿块型在乳腺癌早期较为常见,但因其在临床中不易被触及,缺少典型的肿块超声表现,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早期正确诊断乳腺癌中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常见超声特点及SWE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容积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雪梅;王秀梅;唐文昌;刘秀英

    目的 研究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容积成像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88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灶的内部回声特征,是否存在钙化现象,冠状面的特点及四周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微钙化76例,其中导管原位癌40例,略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BI-RADS-ABVS分级为4a~5级,11例为0~2级.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6例出现冠状面"汇聚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高于导管原癌的例数.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BVS影像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片状较低的回声区,微钙化及冠状面"汇聚征"等都成为非肿块型乳腺癌较为重要的征象,关注此类征象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够降低这类乳腺癌病症的漏诊及误诊几率.

  • 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价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李晔;王知力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常规超声表现和弹性特征,提高超声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4月在本院超声诊断科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63例女性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67个病灶)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其中良性组34个病灶,恶性组33个病灶,比较两组的常规超声表现和弹性特征.分析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33个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中,17个(51.5%)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12个(36.4%)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伴微钙化,1个(3.0%)表现为结构紊乱区,3个(9.1%)表现为钙化区,其中7个(21.2%)有腋窝淋巴结转.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的弹性模量的大值、平均值、小值及病灶与周同弹性模量比值均高于良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P<0.01).在超声弹性图上,39.4%(13/33)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周边出现局部彩色区域,呈“硬环征”.“硬环征”诊断的敏感度是39.4%,特异度是91.2%,阳性预测值是81.3%,阴性预测值是60.8%.应用剪切波弹性参数和常规超声结合后,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硬环征”的存在对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42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分析

    作者:张晓红;朱丹茹;齐东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10月来该院就诊的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超声表现的特征。结果42例非肿块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表现为隐匿型,8例表现为导管性,13例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型,18例表现为微钙化型。结论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应当密切的结合患者临床查体特点,认真注意病灶彩色血流分布情况以及灰阶超声表现,双侧乳腺结构对比,从而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 超声弹性成像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常莹;杨敬春;葛晓玲;艾迪;何洋;王姮;王楠;张文怡;白雨晨

    乳腺癌在常规超声声像图上典型表现为肿块型,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声像图未表现典型肿块型病变,而呈现出弥漫性病变,没有明确边界,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超声诊断其特异度非常低,超声特征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其鉴别诊断给乳腺超声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弹性成像的出现,为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影像学手段.本文将简述弹性超声技术的原理应用,并通过临床数据资料分析弹性超声与其他传统超声诊断方式的优势,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 43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卓冠航;林肖彬;李裕生;郑林晖

    目的 分析43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43例,分析评价其超声特征,并比较不同超声类型的病理特征.结果 43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主要表现包括导管扩张型、片状低回声型、局部结构紊乱型、混合改变型;导管扩张型超声显示,病灶组织学类型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原位癌伴局灶浸润(DCISI)两种,其中DCIS占85.71%,高于其他3种类型(P<0.05);导管扩张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71.43%)及混合改变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60.00%)高于片状低回声型(44.44%)、局部结构紊乱型(42.86%)(P<0.05);混合改变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0.00%)高于导管扩张型(0)、片状低回声型(22.22%)、局部结构紊乱型(28.57%)(P<0.05).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 从背部论治探讨推拿治疗小儿非肿块型先天肌性斜颈

    作者:何贤芬;梁海燕;赖耀铭;陈丽容

    对于小儿非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多数医家均以患侧胸锁乳突肌为治疗重点,以达到舒筋活血,疏通局部血液供给,缓解肌肉痉挛.但局部治疗见效慢,疗程长,尤其是对年龄稍大的患儿.手术治疗有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但损伤较大,对肿块不明显的病例疗效欠佳.从小儿生理病理及解剖学分析,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既注意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又注意斜方肌等颈项肩部相关组织的整体调节,同时,对健侧胸锁乳突肌亦予以适量的调整,多方位推拿,协调患儿项肩背部肌肉的力学平衡,探求提高疗效的方法.

  • 钼靶X线对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价值

    作者:陈世孝;任小风;贾敏

    目的:探讨钼靶X线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1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评价钼靶X线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结果:17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临床触及肿块者10例,未触及肿块者7例.影像表现为恶性钙化8例,结构扭曲5例,小片状高密度影4例.钼靶X线诊断准确14例(82.4%);误诊2例,占11.8%;漏诊1例,5.8%.结论:钼靶X线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较高,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查体更能有效防止漏误诊.

  • 全景数字化X线摄影及导管造影在194例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钟治平;吕霞;万芸;姚国燕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景数字化X线摄影及导管造影特征,以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4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景数字化摄影X线征象及导管造影表现.[结果]194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景数字化摄影X线特征:微小钙化145例(74.7%),腺体密度增高98例(50.5%),局限性结构紊乱124例(63.9%),血管影增粗89例(45.9%),皮肤增厚38例(19.6%),乳头凹陷29例(14.9%),腋下淋巴结转移3例(1.5%).17例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的非肿块型乳腺癌行导管造影,导管造影表现为导管走形僵直、导管扩张或不扩张,管壁毛糙、不规整,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致狭窄、中断.乳腺全景数字化X线摄影及乳腺导管造影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0.7%.[结论]乳腺全景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较优,对于乳头溢液的患者,辅以导管造影,可以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 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微钙化 X线平片特征研究

    作者:李堃

    目的:研究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微钙化X线平片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微钙化分布、形态的X线表现,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110例患者的微钙化分布、形态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之中的微钙化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以簇状和段样分布。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之中微钙化的形态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中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钙化,在非浸润性癌肿中多见多种恶性钙化混合,在浸润性癌肿多见线样分支和线样状钙化类型。结论给予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患者的微钙化分布和形态进行鉴别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没有鉴别意义。手术之前可以对患者的微钙化X线平片进行分析,通过其微钙化分布和形态来判断乳腺癌是非浸润性还是浸润性。

  • 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相关分析

    作者:张佩佩;刘德泉;王蓓;赫淑倩;李菲;丁红宇;孙洪军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声像图特征,并行病理学相关分析.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32例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声像图,分析其病灶的边缘、内部回声、局部腺体增生、微钙化及病灶内血流阻力指数(RI)等,同时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32例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中常表现为乳腺腺体局部增生明显,内回声强弱不等,如"豹纹征"或"斑马纹征",彩色多普勒可见病灶内较丰富的血流信号,RI>0.7,偶可见单纯乳导管扩张,病灶内偶可见微钙化灶.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中高级别导管内癌占多数.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常表现为乳腺腺体局部增生明显,内回声强弱不等;病理学类型常为高级别导管内癌;彩色多普勒及RI的测量可以辅助诊断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

  •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CR钼靶诊断分析

    作者:安向红;张伟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的CR钼靶征象,提高对CR钼靶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非肿块型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仅见微小钙化1例,微小钙化伴致密浸润7例,局部结构紊乱9例,致密浸润11例,腺体密度增高伴皮肤广泛增厚3例.诊断为乳腺癌或可疑乳腺癌20例,乳腺增生症7例,乳腺交2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查体,仔细观察,对比鼠侧乳腺结构及密度,以防止误诊、漏诊.

  • 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微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

    作者:陈卫国;秦耿耿;徐维敏;廖昕;婵娟;张玲;欧阳晨雨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的微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期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微钙化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08例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回顾分析其微钙化形态及分布的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钙化形态、分布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形态=0.743,P分布=0.389)。微钙化形态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82);且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均以细小多形性钙化多见(分别约占41.2%、57.5%),而浸润性癌中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及多种恶性钙化混合较非浸润性多见(32.3%vs 20%)。微钙化分布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癌中的微钙化分布分别以段样、成簇分布为主(分别约占33.8%、45.0%)。结论(1)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中不同病理类型间微钙化的形态及分布均不具有鉴别意义。术前仅根据微钙化特点尚难以鉴别,必须结合其他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2)术前可依据微钙化形态与分布对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初步鉴别。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珍;李照喜;郁春红;师明莉;闵贤;朱绘绘;黄海峡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47例患者的常规超声、ABVS检查及乳腺X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31/47)、85%(40/47)及91%(43/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1);组间两两比较,乳腺X线检查和ABVS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5、5.93,均P<0.05),但ABVS与乳腺X线检查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结论 ABVS能提高超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与乳腺X线诊断价值相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