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分析

    作者:范媛媛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常产生周围神经的感觉异常.硫辛酸注射液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介绍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 白芍总苷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尚进;马丽;戈全治;王晓君;付红;蓝晓光;赵婷羽;刘畅;黄娜;孟莹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是因某些药物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正常值)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本文报道了白芍总苷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患者既往关节肿痛病史多年,近6个月自行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后逐渐缓解.1周前发现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及多块大片瘀斑,血细胞分析示血小板计数14×109/L.否认外伤史及遗传病病史.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回报: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用药史,诊断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停用白芍总苷胶囊,给予甲泼尼龙及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以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

  •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

    作者:都丽萍;梅丹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引致出血等症状的疾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按发病机制至少有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免疫性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药物有:肿瘤化疗药物、肝素、奎尼丁、奎宁、金盐、丙戊酸及抗菌药等.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大体高于其他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征和症状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血尿、阴道出血和颅内出血.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停用可疑致病药物,给予泼尼松、免疫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金盐或砷化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肌内注射二巯基丙醇以排出重金属离子.

  • 224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文献分析

    作者:刘艳

    目的 了解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一般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药源性血小板减少"、"药物致血小板减少"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5年1月~2016年4月收录的国内医学期刊进行检索查阅,按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种类和名称、给药剂量、血小板计数与主要临床表现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文献182篇,共224例;涉及药品19类,105种;抗菌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多,共33种,97例(43.30%);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利福平(26例,11.61%)、利奈唑胺(22例,9.82%)、替罗非班(15例,6.70%).224例患者中,以轻度出血为主,为63例(28.13%),另有88例(39.29%)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无临床出血症状.引起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患者共73例(32.59%),以利福平多,共13例(5.80%),其次为替罗非班,共8例(3.57%).224例患者中男123例,女101例,年龄小者为出生4 d的婴儿,大者95岁.超剂量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血药浓度亦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时,要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中并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护理

    作者:黄秀娥;顾琼华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100×109/L)引起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 5.0×109/L[1].DITP按药物作用机制分为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marrow suppression thrombocytopenia,MS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A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on-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on-AITP).DITP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由经典的药物依赖的血小板抗体、半抗体、纤维蛋白原依赖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自身抗体形成或免疫复合物形成而引起[2].

  • 比卡鲁胺诱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聂欢;高强利;陈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80岁.2016年8月11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检示:前列腺腺泡细胞癌(Gleason分级2+3),8月17日在连硬外麻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康士得,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60446)50 mg Qd内分泌治疗,10月5日因“口腔血疱伴皮肤多处瘀斑5d”入院,体格检查:BP 126/69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口腔牙龈可见大片结痂血疱,四肢及左侧颜面部多处瘀斑,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作者:周庆秋;吴云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 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1例药源性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析

    作者:周庆秋;吴云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 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九一;顾健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的较为多见,且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又可根据抗原类型的不同分为6种,即半抗原型、药物相关性抗体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型、药物特异性抗体型、自身抗体型和免疫复合物型,代表药物有奎宁及其衍生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那格雷、抗抑郁药、肝素以及其他药物.DITP的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是由免疫系统参与和介导,进一步的研究仍有待继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