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玲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16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张光明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日,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红注射液40ml/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45.0%),有效19例(47.5%),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7例(17.5%),有效21例(52.5%),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妊娠相关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翁建新;刘东;方伟;王正瑛;罗建方;张敏洲

    目的 检测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UAP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8例),正常对照组(n=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APP-A和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 UAP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 PAPP-A及hs-CRP在血清中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均可作为预测UAP预后的新的敏感的标志物.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

    作者:智月英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本组患者在继续给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辛伐他汀10 mg/d+西拉普利2.5 mg/d)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25 mg,同时加服氯吡格雷75 mg/d,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4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7 d 1个疗程.结果 本组63例UAP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43例(68.25%),有效17例(26.98%)无效3例(4.76%),总有效率95.24%;全组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2例,牙龈出血2例,其余患者均无血小板减少、皮疹、药物过敏及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作者:孙剑;姚荣国

    目的 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 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g/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g/L;治疗前组(7.64±2.03)mg/L;治疗后组(5.41±1.39)mg/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检测血浆NT-proBN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莉;任国成;杜玉芝;蔡颖;高志广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价值.方法:怀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74例,发病在20h内,除外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确诊UAP 58例、冠脉阴性16例,分别于症状发作后16-18h、症状缓解96h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proBNP对UAP的诊断价值.结果:UAP组患者症状发作后16-18h、症状缓解96h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冠脉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患者症状发作后16-18h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症状缓解9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为92.79pg/ml时诊断U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和81.2%.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超敏-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敏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用免疫散光比浊法测定hs-CRP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血清hs - 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UAP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 - 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冠心病不稳定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利于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华光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UAP和NsTE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导致的急性心脏疾病,本文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辅助T细胞活性增强的观察

    作者:直强;蒋春焕;孙筱倩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不同阶段与活性T细胞分型的关系。方法1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8例ACS、19例未确认心肌梗死(UH)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验循环T细胞的细胞因子类型和转录因子信号途径。结果干扰素(IFN)-γ+/CD3+T细胞 S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倍,T1细胞在ACS组大量表达(P<0.001)。这一结果与显著增强的 mRNA 转录水平〔ACS(1.17±0.14)U、对照组(0.44±0.09)U、SA(0.67±0.12)U、UH(0.61±0.17)U〕、白细胞介素-2〔ACS(1.55±0.51)U、对照组(0.21±0.09)U、SA(0.54±0.18)U、UH(0.45±0.16)U〕、IFN-γ〔 ACS(1.27±0.39)U,对照组(0.35±0.09)U,SA(0.58±0.11)U,UH(0.53±0.24)U;P<0.01〕相平行。 Th2和 Th0细胞病人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CS病人活化T1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可能是疾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循环T1细胞差异可能提示不同疾病类型具有不同病理特征。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周晓茜;蔡英;于萍;朱琛颖;刘学波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急诊胸痛可疑心肌梗死入院患者6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共22例)和AMI组(共46例).分别在患者胸痛发生后3h和6h抽取静脉血5 mL,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H-FABP浓度.分别计算H-FABP在AMI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与hsTnT、CK-MB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在胸痛发生后3h和6h血清H-FABP浓度明显大于UAP组(P<0.05).胸痛后3 h H-FABP用于检测AM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1.8%、90.9%、75.0%,胸痛后6h分别为95.7%、90.9%、95.7%、90.9%.其中6h组除阳性预测值外均明显高于3h组(P<0.05).H-FABP用于检测AMI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hsTnT和CK-MB(P <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明显增加,H-FABP用于早期诊断AMI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以胸痛发生后6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 ACS患者中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罗文浩;白云;杨永青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超敏酶免疫分析112例ACS患者,其中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6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并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112例ACS患者中,46例AMI患者和66例UAP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而32例SAP患者较对照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46例AMI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较66例UAP患者和32例SAP患者显著增高(P均<0.01);66例UAP患者较32例SAP患者亦显著增高(P均<0.01);而且随SAP、UAP、AMI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结论: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的测定是判断ACS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可预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血清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再宇;刘培敏;蔡影;孙磊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将UAP患者按入院24小时内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低CRP组(CRP<3.5mg·L-1)46例,高CRP组(CRP≥3.5mg·L-1)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2周内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1)低CRP组2周内发生心绞痛总数次158例次,平均3.43次/人,与高CRP组总286例次,平均4.93次/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时,低CRP组共发生心绞痛201例次,平均4.37次/人,与高CRP组总763例次,平均13.1次/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低CRP组2周内及随访6个月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例数(%)分别为6例(13.0%)及2例(4.4%)与高CRP组18例(31.0%)及13例(22.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低CRP组随访6个月时发生猝死1例(2.2%)与高CRP组5例(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UAP患者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 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曹庆博;王东;刘云启;胡燕华;张玉传;马建群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洛伐他汀治疗组35例及常规治疗组35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浆ET-1、NO、6-keto-PGF1α、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洛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TC、TG、LDL-C降低,HDL-C升高,有显著性差异;②洛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ET-1、PAI-1降低,NO、6-keto-PGF1α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与常规治疗组相比,ET-1、PAI-1降低,NO、6-keto-PGF1α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纤溶活性.

  • 舒心通络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作者:邱新英;叶敏和

    目的:观察舒心通络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舒心通络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使用次数,观察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检测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面色及气滞血瘀证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血hs-CRRP和P-选择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心通络方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使用次数,改善UA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康善平;黄金龙;周永喜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

  •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T、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才立云;孙翠清;于秀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119例UAP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采用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肌钙蛋白T (cTnT)和D-二聚体(DD)的浓度、心电图特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T、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UAP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并能降低患者的CTnT和DD水平,治疗UAP临床疗效确切.

  • 益气通冠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吴淑女

    目的:观察益气通冠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通冠汤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观察期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治疗前后检测HRV,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37%,对照组为65.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RV参数SDNN、SDANN和PNN50均较治疗前上升(P< 0.01);治疗组HRV各参数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通冠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减少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提高HRV参数SDNN、SDANN和PNN50水平,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冠心舒通胶囊保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林杨闯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保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2组均治疗4周.评估并判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2组血清T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FMD值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西医组血清TM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FMD值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加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确切,并能降低患者的血清TM水平,提高FMD值,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LMWH联合血栓通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晋;罗年桑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血栓通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病人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法安明)0.2 mL脐周皮下注射,q12 h;血栓通5 mL+生理盐水10札iv,qd.两组治疗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5%,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和44.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5.7%,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血栓通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 辛伐他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新周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调脂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辛伐他丁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能减少因心绞痛恶化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率,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及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论:辛伐他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