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

    作者:李军;蒋婷;任军;蒋华

    自1999年6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经Q开关755nm激光治愈后太田痣复发病例分析

    作者:林孝华;邵笑红;杨毅;蔡剑峰

    1 病例资料某女,年龄22岁,出生后即发现左侧下眼睑区域有直径约2cm大小片状黑褐色斑,10~15岁时,色斑逐渐增大且颜色加深.1997年8月患者来我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就诊,体检发现:左侧上、下眼睑呈片状黑褐色斑,颧部、面颊部见黑褐色斑点,约米粒至黄豆大,境界清楚,皮损总面积约20cm2,眼睛巩膜、上腭、鼻粘膜未见色素斑(图1见中插11),诊断为左侧面部太田痣.

  • 太田痣并发神经纤维瘤病1例

    作者:刘影;徐基祥;陈德宇;熊霞

    患者女,43岁.右侧面颊部出现青灰色斑片40余年,全身皮肤出现多发结节及咖啡色斑30余年.背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神经纤维瘤病改变.诊断:太田痣并发神经纤维瘤病.

  • 太田痣、色痣并发晕痣及白癜风1例

    作者:秦明珠;闵仲生;谭城

    患者男,7岁.右侧面部出现青灰色斑及右侧大腿出现黑色斑块7年,右侧额部、右大腿并分别出现色素脱失斑4个月.右侧大腿黑色斑块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皮内痣.诊断:太田痣;先天性色痣;晕痣;白癜风.

  • 鲜红斑痣与太田痣并发3例报告

    作者:王中影;杨春俊;刘盛秀;骆娣凤

    报告3例鲜红斑痣与太田痣并发,3例患者均为先天发病,例1,2为左侧颜面部鲜红斑痣与太田痣并发,皮损大部分或部分重叠,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例3为右侧头皮鲜红斑痣并右侧颜面太田痣.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太田痣
  • 儿童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0例分析

    作者:李敏;张守民;尹光文;李雪莉;李振鲁

    目的 探讨儿童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PPV)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特点.方法 综合分析本院皮肤科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例儿童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0例患儿中女性多见,根据Happle的传统分类,常见的为II型(70.00%),其次为III型(20.00%),1例未分类;根据Happle新分类,7例为phakomatosis Cesioflammea,2例为phakomatosis Spilorosea,1例未分类.7例有太田痣.结论 儿童PPV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及漏诊,综合分析病史和全面检查有助于精准诊断和治疗.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玉成;李雪莉;李天举;杨莉;李雅琼

    目的 探讨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PV)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分型.方法 收集并整理本院2007年至今收治的15例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5例PPV患者中,Ⅱ型多见,占66.67%,其次为Ⅲ型(26.67%);5例有太田痣.结论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临床少见,易导致误诊,同时应全面检查以排除系统损害的可能.

  • 双侧太田痣2例

    作者:孙力;王永强;赵桂香;楚瑞琦

    报告2例双侧太田痣.2例均为十几岁发病,发病相对较晚,临床表现为双侧眶周及颞部等处褐青色斑疹,同时伴双侧巩膜蓝色斑片.

    关键词: 太田痣
  • 太田痣患者352例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娟;王中影;姚秀华;张兰芳;张思平;胡白

    目的 探讨太田痣(nevus of Ot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调查352例太田痣患者的生活质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太田痣患者生活质量轻度、中度受影响者分别占45.17%和47.16%,其余7.67%患者对生活质量重度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年龄、皮损呈单/双侧分布、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工作学习状态、皮损部位、皮损面积以及黏膜是否受累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皮损面积、发病年龄是影响太田痣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 <0.05,OR>1).结论 太田痣对绝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轻、中度影响,女性、皮损面积大、发病较晚是影响太田痣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颧部褐青色痣与黄褐斑和太田痣的临床、组织学初探

    作者:何黎;邹勇莉;张林;刘玲;农祥;徐健;付红梅;刘惠慧

    目的探讨颧部褐青色痣为不同于黄褐斑和太田痣的一种独立的疾病.方法对颧部褐青色痣、黄褐斑及太田痣的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颧部褐青色痣在临床及组织学上不同于黄褐斑和太田痣.结论颧部褐青色痣是一种独立的色素痣.

  • 太田痣及诊疗进展

    作者:李建国

    太田痣是发生于巩膜及同侧三叉神经眼、上颌支分布区域的灰色或蓝色斑片,被认为是黑素细胞从神经嵴向真表皮交界处迁移过程中受阻而停滞在真皮所致.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或/和网状真皮散在树突状或梭形黑素细胞,并可见黑素颗粒.临床上通常需要与伊藤痣、蒙古斑和获得性太田痣等相鉴别.大多数太田痣患者可以应用Q开关短脉宽激光(红宝石激光、紫翠玉宝石激光和Nd:YAG激光)成功治疗,而近年来出现的皮秒激光给少数治疗处于”平台期”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XH-超高频手术仪治疗太田痣的护理要点

    作者:杨彬;陈红艳;张辉

    太田痣是皮肤难治病之一,本病发生于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偶然发生于颜面的两侧.颜色通常为褐色、青灰、蓝、黑或紫色.我院从1995年以来,采用XH-超高频手术仪治疗太田痣约5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其间良好护理对术后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报导如下.

  • 太田痣和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蓝吉;陈艳华;潘永年

    太田痣与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在临床上患病率高,由于这两种疾病均发生在患者面部,因此在患者心理上形成一定影响.笔者为进一步探析太田痣和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激光治疗效果,用调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和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共50例,并做疗效观察.结果:两者的总有效率86%,太田痣有效率100%优于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的有效率80%,两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该技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 儿童太田痣激光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杨

    目的 针对激光治疗的患有太田痣的儿童患者进行一个回顾性的访问分析.方法 选取30例的患有太田痣的儿童,其中男童有12例,女童占有18例.对他们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内容大致有:(1)进行激光治疗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果有,不良反应又是什么;(2)进行激光治疗后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太田痣患者在进行4次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积造成的颜色逐渐变淡,治愈率高达到80.73%.色素沉积的面积也逐渐变小,治愈率为76.37%.之后再进行两次激光治疗,色素沉积造成的颜色以及面积所占治疗率都达到了97.10%,之后再去进行激光治疗都没有多大作用,治疗率没有多大的变化.并且,越小就患有太田痣的儿童患者进行少数的激光治疗就能治愈,但是儿童越早发病就越容易在治愈后复发太田痣.(P<0.05).结论 患有太田痣的儿童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而且还能减少激光治疗的次数.但是越早发病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就越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 激光美容治疗太田痣4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媛;徐丹

    目的 激光美容用于太田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录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皮肤科记录的40例太田痣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激光美容术,根据患者皮肤表层病症情况进行激光治疗,从而确保太田痣症的有效处理.40例患者持续跟踪治疗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皮肤组织病症进行统计,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激光美容患者,美容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显著(P<0.01),39例太田痣症得到控制,仅1例因皮肤组织受损严重,延迟3个月治疗周期恢复正常.结论 激光美容是太田痣治疗新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75 条记录 9/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