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兆军

    目的:探讨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系统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组间术后再次发生骨折时间和骨密度T值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波;黄琛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避免二次骨折的出现.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初次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再次骨折患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两组患者骨折部位、Charlson并发症指数、骨密度T值、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等.结果:女性、年龄在75岁以上、骨密度T值小于-3.5、股骨和椎骨出现初次骨折、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是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二次骨折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高龄髋部骨折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文波;李克鹏;马国驹

    目的 分析高龄髋部骨折后二次骨折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5月-2011年3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327例进行随访,19例患者发生二次骨折,分析比较再骨折组与未骨折组的年龄、性别、卧床时间、Singh指数、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生活环境(城市/农村)和合并症.结果 再发同侧股骨骨折5例,对侧髋部骨折14例,再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比较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差异,但再骨折组卧床时间长、Singh指数≤Ⅲ级患者比例高、农村患者比例高、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率低、脑卒中及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较高,两组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 农村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风险较高,术后卧床时间长、未规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低Singh指数、合并脑卒中及呼吸系统疾病均为二次骨折的高危因素.

  • 二次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戴静;尚芬兰;葛晓琴;徐晶晶;杨涛;何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髋部骨折.初次骨折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尚面临二次髋部骨折的风险,针对二次髋部骨折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二次髋部骨折率.本文从初次骨折类型、性别与年龄、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Singh指数、合并症、体重指数等方面就二次髋部骨折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胸腰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连续2年应用唑来膦酸预防二次骨折

    作者:孙敬华;阮文礼;赵晓玲;迟晓飞

    背景: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导致其他椎体由于骨密度降低和应力的改变出现二次骨折的发生.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连续2年应用唑来膦酸预防术后椎体继发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86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根据是否自愿应用唑来膦酸分为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及阿法骨化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给予钙剂、阿法骨化醇后给予连续2年唑来膦酸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第2次注射唑来膦酸治疗后第2年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骨密度、疼痛和功能评估,并统计2组再骨折数量.结果与结论:①2组用药2年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骨密度、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②试验组2年内有1例再骨折发生,对照组有9例再骨折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说明,应用唑来膦酸可以预防老年胸腰椎脆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后二次骨折发生,提高远期功能及临床疗效.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分析

    作者:吕志宇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11例发生二次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定期测定髋部singh指数与骨密度,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胶原N末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singh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BGP、OPG及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NTX与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分析,BGP、OPG及BALP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正相关(R2=0.7914、0.7811、0.7198),NTX与TRACP5b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负相关(R2=0.7704、0.7914). 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实时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为二次骨折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骨折后及二次骨折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宇旭;龙智生;龚飞鹏;李建飞;陈钢

    目的:比较骨折病史病人再次骨折与无骨折病史病人血流变学的变化,从而探讨骨折病史对于二次骨折后血栓形成的影响,为预防血栓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例有骨折史的二次骨折患者、100例首次骨折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流变指标、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D-二聚体含量以及下肢血管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和凝血四项指标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血流动力学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二次骨折患者显著高于首次骨折患者(P<0.05);凝血四项显示,骨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短于健康体检者,二次骨折患者短于首次骨折患者,骨折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二次骨折患者高于首次骨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次骨折患者和首次骨折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二次骨折患者高于首次骨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骨折后,机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有骨折手术史的二次骨折患者,血液的凝血状态高于首次骨折患者;(3)骨折后,有效监测患者的血沉、血浆和全血粘度的变化,对预防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德智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0例,其中初次骨折组53例,二次骨折组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年龄、BMD -T 值以及平卧位至站立位转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较初次骨折危险因素高,应加强警惕,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

  • 3例二次损伤案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作者:丁春丽;陈骏;孟浩

    本文对3例典型的二次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医临床鉴定提供参考.

  • 1例同一部位二次骨折的分析

    作者:龚吉春

    1 案例资料2001年3月2日晚20时许,杨某(男,30岁)酒后驾驶AX100型摩托车与骑自行车的张某(男,40岁)相撞后摔倒,次日到县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右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李韬

    目的:观察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后的二次骨折与死亡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内固定手术)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吸收及补充钙剂),比较A、B组患者的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A、B组治疗前BMD-T值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D-T值及再次骨折时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和死亡率的22.5%、20.0%高于B组的5.0%、2.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

  •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高涛

    目的:探究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3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选择系统部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了解2次骨折发生率、骨密度以及死亡率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参照组、骨折发生的时间长与参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2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