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一例

    作者:万博;吴婵;戴荣平;陈有信;王尔茜;李东辉;杜虹

    患者男,5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6年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双下肢皮肤红斑,外院诊断为紫癜;给予口服泼尼松10 mg,3次/d,体温恢复正常,但双下肢皮肤红斑无改变.治疗10余日后患者自行停服泼尼松,症状反复,泼尼松调整为60 mg,同时联合来氟米特10 mg口服,治疗10余日后双下肢皮肤红斑逐渐消失.2周后患者再次自行将泼尼松减至20 mg,体温升至39.8℃并伴腹痛,同时左眼出现视力下降.

  • 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相关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郑曰忠;时冀川;刘蓓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R)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眼底病.多数患者可自行愈合,少数因反复发作,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1,2].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情绪紧张、A型性格、感染、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异常或妊娠等因素有关[2,3].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不但无益,反而加重其病情[3].我们收治5例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导致的CSCR患者,总结如下.

  • 血清中睾酮和雌激素水平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作者:唐娜;王敏;燕振国;岳红云;冯建宇;卢卓锦

    目的 探讨血清中睾酮和雌激素水平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眼底检查及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活动期CSC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与CSC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试者肘静脉血,应用磁性均相酶标测CSC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睾酮和雌激素水平.采用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C组男性患者血清中睾酮与雌激素值均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2.913;P=0.010,0.008);女性患者血清中睾酮与雌激素值也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2.807;P=0.049,0.010).CSC组中男性患者雌激素/睾酮值明显高于女性患者雌激素/睾酮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46).结论 CSC患者血清睾酮与雌激素明显升高,尤其是雌激素/睾酮值增高更明显;血清中雌激素、雌激素/睾酮增高可能是CSC的致病因素.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分析

    作者:石慧;宋鄂;曹绪胜;赵萌;彭晓燕

    目的 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病因.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CEC的32例患者进行病史调查、行高稀释度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X线片检查,外周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弓形体(T)、其他(O)、风疹病毒(R)、巨细胞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H)检测(TORCH检测),梅毒检测等,明确可能的病因.结果 32例患者中均无结核病史,胸部X线片检查均无全身活动性结核的证据,PPD试验阳性率37.5%.对PPD阳性患者经抗结核治疗病情稳定或好转.TORCH检测IgM抗体均阴性.梅毒初筛试验均阴性.结论 未发现与CEC直接相关的感染因素,CEC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发性的可能性较大.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尚庆丽;刘崇哲;魏素琴;史丰;李永军;乔丽敏

    为了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我们同期检测了48例中浆患者活动期及恢复期血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hibitor,PAI)浓度及活性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这些因素在中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 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卢宁;王光璐;张风;孟淑敏;焦树玲;马彦;严伟;周辉

    目的 研究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特点,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例MPPE患者的7只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例5只眼FFA检查为活动期,其中4只眼在ICGA造影早期有脉络膜充盈延迟,占80%.FFA显示有渗漏处,ICGA均有相应的渗漏灶.在渗漏灶的周围及后极部尚有弥漫性相对强荧光.病变恢复期,FFA已无明显渗漏,ICGA仍显示脉络膜荧光渗漏.结论 MPPE与CSC有着相同的ICGA改变,但前者病变范围更加广泛.MPPE为CSC的较严重型,为原发于脉络膜病变的疾病.

  • 获得性梅毒的眼后节表现及治疗预后

    作者:常青;王文吉

    目的 观察首诊于眼科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眼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4例就诊于本院眼科,由眼科首先诊断为梅毒,并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查证实为活动性眼部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0至63岁.平均年龄为47.6岁.病程3 d至2年,平均病程5.8个月.病程小于等于1个月者7例,1至3个月者5例,3至6个月者5例,病程大于6个月者7例.双眼发病18例,单眼发病6例.HIV检查均为阴性.除1例青霉素过敏患者采用口服红霉素治疗以外,均行全身青霉素治疗.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17±0.19,平均RPR滴度为1:84.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患眼视力和炎症消退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眼部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者17例,其中1例为单眼发病;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神经视嘲膜炎者各2例,均为单眼发病;视神经炎3例,1例为单眼发病.治疗后半年随访时,所有患眼炎症消退,视力提高至0.60±0.29,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平均为1:18.8.早期诊断治疗的患者中,视力完全恢复.结论 梅毒在眼后节的主要表现是脉络膜视网膜炎;在眼后节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应注意排除包括梅毒在内的感染性因素;及时的血清学检查、有效的青霉素治疗,有利于患者获得很好的视力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