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程照丽;王红娟;杨凤梅;王立

    目的 探讨利用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5例危重患者应用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此种置管技术的置管成功率.结果 本研究置管35例中,置管成功率为91.4%(32例).结论 实践认为,应用微插管鞘技术完成PICC置管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理想的输液途径.

  • 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 PICC置管的效果

    作者:张娜;姜晓新;梁雪娇

    目的 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 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 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 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 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与盲插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938例肿瘤患者的对比分析

    作者:祁永芝;郭嬿;徐晓霞;张浩;李莉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盲穿两种置管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遵医嘱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938例,按照患者血管情况分为盲穿组(n =372)和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n =566).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1针置管成功率盲穿组为93.01%,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98.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盲穿组为11.29%,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藻酸盐敷料用于预防微插管鞘技术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点出血的护理及效果

    作者:蔡昌兰;黄叶莉;李琼;谭敬华;张俊莉;王红

    目的 探讨藻酸盐敷料在预防微插管鞘技术(MST)辅助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行MST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在穿刺点覆盖藻酸盐、对照组采用小纱布按压的方法预防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率为17.0%,对照组为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PICC后穿刺点采用藻酸盐敷料止血,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第3天,预防出血效果好,是预防MST辅助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 超声引导下微插管鞘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与探讨

    作者:蔡昌兰;黄叶莉;谭敬华;李琼;张俊莉;王红;康伟

    目的 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MST)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选择需行PICC的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MST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肉眼下穿刺血管行PICC.结果 试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5%、术后只有1例发生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对照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0%,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6例、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结合MST用于PICC具有切实可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超声导引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实践

    作者:祁永芝;郭嬿;余晓霞

    目的 探讨解决对血管疑难患者置入PICC的方法.方法 为53例无法应用传统盲穿法置人PICC,在超声导引下运用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结果 5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解决了血管条件差患者置入PICC的难题,值得推广.

  • 超声引导下运用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实践

    作者:常素艳

    目的:探讨解决血管条件差者置入PICC的方法.方法:为11例无法直接置入PICC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运用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无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运用微插管鞘技术解决了血管条件差者置入PICC的难题.值得推广.

  • 细节性改进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技术

    作者:潘辉;郭文敏;孙璐;滕旭;李想;杨佳妮

    目的:探讨细节性改进方法用于 PICC 置管对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细节性改进方法进行 PICC 穿刺、置管、固定、维护的43例患者的护理。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症状减弱或消失。结论采用细节性改进置管法可有效降低 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延长 PICC 留置时间。

  • 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祁永芝;黄瑞英;孙晓文;马春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在临床普遍应用,被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认可,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病人具有理想的直观或可触摸到的静脉,对水肿、肥胖、反复化疗、长期输液的病人而言,常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临床研究的课题[1].目前在美国使用超声(US)和微插管鞘技术(MST)进行上臂置管,这一技术成为各个医院中专业护士置入导管的"金标准"[1].因此,开展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可以不受血管显现清晰与否的限制,置入部位位于上臂中下1/3处,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并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人PICC中的应用

    作者:言克莉;吴金凤;范伯强;李金花;张嘉

    目的 探讨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中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不通过导针器而直接刺入血管的方法.通过对410例用直接穿刺法行US引导结合MST置入PICC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正确评估靶静脉、确立佳穿刺角度和方向、掌握手眼配合及左右手配合等措施.结果 41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99.8%;1针穿刺成功率80%,2针穿刺成功率16%,3针及以上穿刺成功率3.4%.结论 直接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操作流程、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而且扩大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 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

    作者:张娜;梁雪娇

    目的 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1-11月需行PICC置管的血管条件差的139例患者,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67)与观察组(N=72).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普通超声下穿刺血管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总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时置管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和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操作更加安全,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作者:严云丽;左杰;余莉婷;严爽;王惠芬;孙学珍;满莹

    使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1 200例.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针置管成功率99.9%,无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3例,穿刺点渗液4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导管均正常使用至治疗结束,异位颈内静脉29例,送管困难11例,通过适当的处理后成功送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的环节质量控制

    作者:罗萍;童志雯;蔡蔚珍;刁燕颜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o,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豫,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 经B超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两种扩皮方法的比较

    作者:钱薇;吴金凤;言克莉

    目的 探讨经B超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术不同扩皮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多程化疗需长期输液治疗患者90例,根据置管先后分组,观察组44例采用14号套管针扩皮置入微插管鞘,对照组46例采用手术尖刀扩皮置入微插管鞘.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操作用时、操作者满意度、扩皮后即刻局部出血情况、术后24 h及第7天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操作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操作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和置管后24 h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少,而置管后第7天局部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B超引导下结合MST行PICC置管术使用14号套管针扩皮,操作方法简单可行,且套管针无需额外配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在上臂置入PICC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吴玉琴;金瑛;苏琴;陈霞君

    总结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在上臂置入PICC1次置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120例置管患者中1次置管成功87例(72.5%),2次置管成功12例(10.0%),3次置管成功7例(5.8%),3次以上穿刺成功10例(8.4%),穿刺失败4例(3.3%);1次置管失败原因包括:穿刺针未1次置入血管,导丝送入困难,导管置入困难,穿刺鞘未置入血管,导管异位,认为在置管前利用血管超声仪充分评估血管的条件;置管时运用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地处理置管时出现的问题;置管后及时胸片检查定位,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的环节控制

    作者:陈青;周晓蓉;刘建红;刘庆侠;陈燕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