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1.5T MRI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林钰明

    目的 分析肩关节撞击综合征1.5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6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1.5T MRI检查的情况.结果 6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均存在冈上肌腱形态以及信号的改变.其中完全撕裂17例,部分撕裂22例,不确定是否撕裂患者21例,以上均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中,肩峰下滑囊积液患者以及肩峰下滑囊增厚分别为26、24例;在继发征象中,存在冈上肌或者三角肌萎缩0例,存在关节盂唇撕裂10例;在病因学征象中,存在24例肩峰表现为钩状,17例弯曲状以及7例扁平状;肩峰下间隙<6 mm 12例.60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结论 采用1.5T MRI检测,可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发生原因、损伤程度进行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评价1.5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成君;祖大报;杨来华;潘惠娟;刘腾腾;徐洋阳

    目的:评价1.5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部分撕裂24例,完全撕裂18例。18例患者存在肩峰下滑囊增厚特征,13例患者存在肩峰下滑囊积液特征。结论:1.5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检查手段。

  •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价值评估

    作者:凌志勇;高代平;费西平;黄凯清;林润芳;魏吉祥

    目的:研究分析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患者30例,患者应用飞利浦X线设备和MRI进行检查,比较分析患者肩峰下骨赘和肩峰下间隙情况.结果:肩关节肿胀患者9例,肩峰下骨赘患者17例,韧带钙化患者3例,骨折或关节脱位1例;患者采用两种检查方式比较肩峰形态分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方式的肩峰下间隙为(1.22±0.04)cm,MRI检查方式的肩峰下间隙为(1.20±0.05)cm.结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应用冈上肌出口位X线联合MRI,结果可有效评价肩关节部位解剖结构改变情况,起到明确诊断的临床价值.

  • 肩峰下间隙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

    作者:郁凯;杨剑;刘敏;杨杰;杨人军;张殿英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派瑞昔布钠肩峰下间隙注射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9例确诊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和非甾体消炎药(NSAID)组,激素组注射曲安奈德40 mg,NSAID 组注射派瑞昔布钠40 mg,每位患者注射前后分别进行疼痛(VAS 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价(HSS 评分、外展度)。结果37例终获得随访,3周后随访,两组患者活动度与疼痛均明显改善。肩关节 HSS 评分 NSAID 组和激素组注射后30 min 均明显优于注射前,3周随访时NSAID 组优于注射前,激素组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关节外展,NSAID 组和激素组注射后30 min 均明显优于注射前,3周随访时 NSAID 组优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峰下注射激素和 NSAID 药物均有助于减轻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NSAID 组肩关节活动度和HSS 评分优于激素组。

  • 磁共振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探析

    作者:杜益文

    目的 评价1.5 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总结其MRI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 回顾性总结14例经关节镜证实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观察组)的MRI及临床资料,同时选择1 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1)直接征象:1 4例患者均有冈上肌腱形态、信号变化,2例完全撕裂者,6例部分撕裂者,6例情况未明者;间接征象:4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者,6例肩峰下滑囊积液者;继发征象:2例关节盂唇撕裂者,未发现冈上肌或三角肌萎缩者;病因学征象:14例患者中8例肩峰为钩状者,2例扁平状者,4例弯曲状者;6例肩峰下间隙小于6mm;(2)2组AHD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MRI肩峰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 T MRI可以有效表现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出现原因以及损伤程度,对于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运动疗法配合微波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作者:陈述荣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微波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并配合微波治疗.采用Rowe肩功能评定法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Rowe评分均有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疗法配合微波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Ⅰ期、Ⅱ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影响

    作者:王桃萍;程展道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Ⅰ期、Ⅱ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将我院针灸科就诊的64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Ⅰ期、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正骨理筋手法组和常规理筋手法组,各32例.正骨理筋手法组给予正骨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两组均14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疗效标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正骨理筋手法组在疼痛、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力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未见明显异常(P>0.05).正骨理筋手法组和常规理筋手法组有效率分别为93.7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理筋手法配合动气针刺法能够明显减轻肩关节撞击综合征Ⅰ期、Ⅱ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遵循骨关节的“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复位关节错缝,改善局部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作者:姜从玉;吴毅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如何正确诊断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本文概要介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阳;林坚;李琳;章睿

    目的 观察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SIS患者80例,其中20例患者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为A组;20例患者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治疗,为B组;20例患者采用单纯肌力训练治疗,为C组;余20例患者仅接受口头姿势教育和限制过头运动,为D组.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肩关节疼痛与功能指数(SPADI).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疼痛评分、AROM(包括屈曲、外展、外旋、内旋)、SPA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评分、AROM、SPA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肩关节疼痛评分、SPADIB组>C组>D组(均P<0.05).组内比较,除D组外,A、B、C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评分、SPADI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肩关节AROM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肌力训练可明显减轻SIS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同时改善活动受限情况与功能状态.

  •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CT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江文彬;吴永丰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 CT 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可疑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 CT、MRI 检查,其中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 CT 检查者为观察组,联合 MRI 检查者为随访组,统计两组肩峰形态、冈上肌出口位 X 线与磁共振对肩峰下间隙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诊断肩峰形态整体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肩峰下间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1.620,P =0.109>0.05)。结论冈上肌出口位 X 线投照法联合 CT 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关节部位解剖结构能做出有效判断,与磁共振检查效果相当。

  • 磁共振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乐夫;周洁;詹勇;叶四兴;向子云

    目的 评价1.5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总结其MRI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关节镜证实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直接征象:7例患者均有冈上肌腱形态及信号的改变,完全撕裂者1例,部分撕裂者3例,无法确定有无撕裂者3例;②间接征象:肩峰下滑囊增厚者2例,肩峰下滑囊积液者3例;③继发征象:关节孟唇撕裂者1例,冈上肌或三角肌萎缩者0例;④病因学征象:7例患者中肩峰为钩状者4例,扁平状者1例,弯曲状者2例;肩峰下间隙<6mm者3例.结论 1.5T MRI能有效显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损伤程度,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投照技术与应用

    作者:钟敏之;谭源满;曾旭文;贺李

    目的 根据肩关节解剖结构特征,建立正确的投照技术,为临床提供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信息.方法 收集28例临床有肩关节疼痛症状的病人(男18例,女20例,年龄40~68岁),利用西门子DR对所有病人均进行肩关节前后位及冈上肌出口位检查.并将使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技术所得图片与常规肩关节正位片对比显示肩关节解剖结构.结果 肩关节前后位及冈上肌出口位能突出地显示肩胛冈、肩峰和喙突及肱骨上缘四者之间的解剖关系,观察肩峰及肩关节出口部的形态、距离和骨质改变.结论 肩关节出口处狭窄是诊断肩撞击综合征的重要依据,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病变信息;CT及MRI对肩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作肩关节检查仍离不开传统X线检查方法.

  •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45例

    作者:王雷

    目的 评价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S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聚乙二醇小檗碱关节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配合聚乙二醇小檗碱关节腔注射.两组均治疗2周,并随访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血清TNF-α和NO.结果 两组治疗后1月和3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血清TNF-α、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血清TNF-α、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和3月TNF-α、NO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42/45),对照组为82.2%(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药物注射可明显改善SI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致炎因TNF-α水平和NO水平.

  • X平片造影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韩伟;王伟强;李燕;李贵宾

    目的:探讨X平片造影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2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X线平片造影检查资料,分析X线平片造影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诊断显示20例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经过临床手术和关节镜诊断,其中肩袖退变撕裂5例,关节囊损伤3例,盂肱韧带损伤5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损伤3例,Hill-sachs损伤4例。X线造影对肩袖退变撕裂、Hill-sachs损伤、关节囊损伤、盂肱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X线造影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损伤无法做出有效的诊断。结论:肩关节X线平片造影能够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影像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清武

    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确诊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行X线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肩峰分型方法进行病例分析,同时测量患者A-H值(肩峰-肱骨头值).结果:以肩峰分型标准为参照,57例患者中共包括Ⅰ型肩峰10例(17.54%),Ⅱ型肩峰21例(36.84%),Ⅲ型肩峰26例(45.61%);A-H值大小分类后发现,患者共计肩峰下间隙狭窄24例(42.11%),肩关节骨质增生17例(29.82%),肱骨大结节硬化4例(7.02%),冈上肌肌腱钙化12例(21.05%).结论:通过X线检测冈上肌出口位可为患者肩峰分型方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