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谈春晓;过计建;王昕炜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 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囊肿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3例为腔外大血管压迫.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内镜是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鹏;侯贺斌;李曙晖

    目的 比较早期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应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MBM)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SMR)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MBM组(22例)与SMR组(18例),比较两组食管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 MBM组完全切除率为95.45%,SMR组完整切除率为94.44%,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BM组手术时间[(31.35±4.0)min]明显短于SMR组[(47.2±4.5)min](P<0.05);MBM组出血率(9.0%)明显低于SMR组(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食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病灶局部复发.结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应用MBM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并行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斌;戴勇;廖爱军;石巍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EPMR、内镜下套扎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全瘤整体活检.结果 57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大直径0.4~3.0 cm,平均1.25 cm,隆起性病变位于食管上段8例,中段34例,下段1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38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脂肪瘤4例,食管囊肿3例,孤立静脉瘤3例,起源于黏膜层的宽蒂食管息肉5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侧向发育型肿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4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大直径超过2 cm者行内镜下EPMR治疗,6例食管囊肿和孤立性静脉瘤行内镜下套扎治疗,EMR手术时间15~25 min,平均18 min.5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穿孔.所有EMR、EPMR切除病变“全瘤”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3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EPMR治疗简便、安全,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家晖;刘德良;周雨迁;乐梅先;周芝元

    目的 讨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内镜诊断为直径小于2 cm食管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肿瘤73例患者应用EMR治疗,术后内镜随访.结果 73例患者共76个病变,完全切除75个病灶,完全切除率为98.7%(75/76).术中有5例(6.8%)患者渗血,无穿孔及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72例患者完成了1~3个月内镜随访,术后创面均完全愈合(100%),随访期无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结论 EMR对直径小于2 cm起源于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能一次性完全切除,并能获取完整病理诊断.

  •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作者:维妮热·阿布都外力;张志强;高鸿亮;姚萍

    目的 基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分析食管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评价食管SMTs内镜下诊治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SMTs患者,并同时完善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共98例患者.其中,女55例(56.12%),男43例(43.88%).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7例(27.55%),中段28例(28.57%),下段43例(43.88%),56例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12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另3例行电凝电切除术,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术中发现肿瘤基底部深转为外科手术,另1例平滑肌瘤因肿瘤体积太大致内镜操作困难,中途转胸腔镜下治疗.1例神经鞘瘤,ESD术后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术后瘘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1例胸腔镜下行肿瘤摘除术的平滑肌瘤,术后发生气胸和胸腔积液,另外2例出现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均于术后2或3 d自行好转.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常见的食管SMTs为平滑肌瘤,共90例,占所有病例91.84%.结论 食管SMTs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下段食管,病理以平滑肌瘤为常见;应用EUS技术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来源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不仅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而且有效安全.

  •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作者: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罗广裕;林世永;李茵;徐国良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内镜检查.2例起源于黏膜层的食管息肉;34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包括脂肪瘤2例,食管囊肿1例,孤立静脉瘤1例(内镜下呈蓝紫色,未予处理).根据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性质及病变大小决定行内镜下EMR或ESD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病变大直径0.4~2.5 cm,平均1.45 cm.29例行内镜下EMR治疗,6例病变大直径超过1.5 cm者行内镜下ESD治疗,ESD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30min.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考虑穿孔可能性大未予内镜下治疗.2例术中出血较多,经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氲离子凝固术治疗及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无术后出血,无ESD穿孔.所有EMIL、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1.5及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可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大多数食管黏膜下肿瘤行EMR治疗简便、安全,对于痛灶较大、EMR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行ESD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食管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 超声内镜用于食管黏膜下肿瘤定性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智强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EUS)用于食管黏膜下肿瘤定性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胃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50例,对其行超声内镜检查,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变大小、起源层次及性质为依据,决定内镜下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将病变完整切除,并对瘤体标本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术前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淋巴管瘤分别有45例、2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脂肪瘤、食管囊肿分别有2例、1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EUS诊断的准确率为98.0%.食管SMT患者病灶直径为0.4 ~ 2.3 (1.38±0.21)cm,行EMR、EPMR、ESD切除者分别有37例、6例、7例,均完全切除,手术成功率为100.0%.EMR术中无并发症,ESD术中1例患者创面出血,并成功止血.术后6个月EUS复查结果显示创面无病变残留及复发,愈合良好.结论 EUS能对食管SMT进行定性和起源诊断,在食管SMT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EUS辅助下行内镜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SMT治疗手段,既能完整切除病变,又可提供病理诊断.

  • 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

    作者:高子夜;刘晓波;金曙;李胜保;童强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切除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研究

    作者:包崇举;许良璧

    目的 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MT)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食管SMT行STER治疗的19例患者分成试验组(n=9)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患者术前0.5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替安2 g,对照组不使用.记录术前和术后48.0 h内高体温;监测术前,术后12、24、48 h血常规及术前、术后12 h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2 h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R手术治疗食管SMT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梅娟;陈曦;苏玉娟

    食管黏膜下肿瘤是(超声)内镜检查中较为常见的病变,常规内镜仅能观察其表面形态,具体特征难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盲目切除易造成穿孔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使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特别是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 sonography,MPS)能了解其起源,侵犯深度,内部结构及初步性质等,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近年来,我院采用MPS对44例食管黏膜下病变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价值体会

    作者:邵勇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镜黏膜切除术,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依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具有差异性,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 ESD及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云云;王晓燕;王玉欣;刘伟;朱季军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或STER治疗.结果:36例黏膜下肿瘤均完整剥离,大直径6cm;病理证实9例平滑肌瘤例、间质瘤25例、食管囊肿1例;异位胰腺2例,ESD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7.61min;STER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为45±6.57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发生穿孔,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ESD和STER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与ESD相比,STER可以更好的避免食道穿孔后导致的气胸、脓胸,故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更适合STER治疗.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观察

    作者:刘冬金

    目的:总结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干预价值,为食管黏膜下肿瘤手术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指导,对比2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整体上促进手术预后.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冉敏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治疗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接受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20例进行常规看护的对照组,余下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一对一的特殊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18/20),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60%(12/20),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接受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特殊的临床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34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