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永祥;陈群;王晓玲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气分析、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按舌象变化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瘀血舌象组和非瘀血舌象组,并进行临床病情程度判断,在入院24内作血液气体分析.结果:瘀血舌象组患者临床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为重,并发肺心病例数较非瘀血舌象组多,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瘀血舌象组患者pH,PaCO2和Sa02较非瘀血舌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组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重,PaCO2的升高与SaO2的下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瘀血舌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加用活血法的疗效与舌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玲;赖申昌;马晓露;梁冰

    目的:研究加用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疗效与治疗后舌质瘀暗程度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 14~50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60例.试验组 30例,在常规用药的同时,强调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照组 30例,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观察舌质瘀暗程度减轻的变化及化验结果比较 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组舌质瘀暗疗效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完全缓解率与舌质瘀暗减轻的程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 浅谈中医诊断学舌诊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贾微;唐亚平;刘燕平;马艳君;祝美珍

    课堂设计在近年来被全国各中医高校广泛推行,不仅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也是中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中医教育标准实施与认证中得到推行.笔者在参加了近年的国内课堂教学设计培训后发现原来的"教案"已经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要求.为了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不偏离整部教材的主题内容,需要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重点授课内容——舌诊的教学,浅谈其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效果.

  • 肿瘤患者舌象研究进展

    作者:阙铁生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舌诊可以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机体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的变化,有形可循,因此,在肿瘤学科的研究中也多以舌象作为客观指标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方面对肿瘤患者的舌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肿瘤 舌诊 综述
  • 应用可视光组织氧监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舌诊研究

    作者:西原辰一;史载祥;酒谷薰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舌及心脏氧饱和度(stO2)变化以及对药物干预的反应.方法 将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美托洛尔0.2mg/kg)、大蒜素组(2.7mg/kg)、大蒜素普通脂质体组(2.7mg/kg)、大蒜素长循环脂质体组(2.7mg/kg).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验舌及心脏表面的stO2.结果 在结扎前、给药后10min、再灌注5min时,心脏与舌比较,stO2下降更明显.从模型组能看出舌stO2在开胸手术后的各时间段与实验前比较都有明显下降.药物干预与舌stO2的影响不显著.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各组心脏stO2在结扎后和给药后,具有明显的下降,再灌注后则显著回升.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可使舌stO2下降,但较心脏反应缓慢.本研究所选的药物对造模后stO2的影响不显著.

  • 中医舌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阐述

    作者:孙静;李臻

    舌诊为中医望诊中的关键内容,通过舌诊的判断和归纳诊断冠心病在不同时期不同症型的不同表现情况,结合近年来临床对舌诊的研究报告探讨舌象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意义.

  • 中医舌诊客观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沁园;林燕佳;陈长青

    望舌归属于中医四诊之一"望诊"的范畴,舌诊为疾病的辨证提供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目前临床舌诊方法仍是凭靠医家的肉眼观察,从个人角度上看,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难以形成客观统一的识别标准,因而给中医传承和推广带来诸多不便.实现舌诊技术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其结果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现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如下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舌象变化浅析

    作者:赵莹;唐长华;郭虹

    目的 观察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舌象变化,探讨舌象与AMI的相关性及舌象变化规律在AMI诊断及转归中的意义.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每大对明确诊断的AMI患者进行舌象(舌质和舌苔)观察,分别记录24h、72h、7d、14d的舌象变化.结果 4次记录的舌苔、舌质观察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在AMI病程中舌苔呈动态变化,规律大致呈溥-厚-溥趋势;初入院以黯红舌及青紫舌患者居多,随治疗的好转逐渐递减,而正常舌(淡红舌)的出现率则逐渐升高,红舌则缓慢递增.薄苔、黯红舌患者病情较轻,梗死范围较小,普遍无严重并发症.厚苔、青紫舌患者,病情危重,梗死范围大,多伴有严重并发症,转归及预后较差.结论 AMI患者在舌象上有着明显的特征表达,演变规律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影像学对中医诊断现代化的意义

    作者:程奕

    四诊是中医诊病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程度的经验性和模糊性.影像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延伸了医生的感官,大大提高了中医的诊疗水平,对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 徐经世教授舌诊验案举隅

    作者:卓思源

    徐经世老中医为我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百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导师,业医50载,勤学多思,精于医理,善于总结,富有经验.临床不仅擅长治疗胆胃病和外感高热,内伤发热等急症及疑难杂症,且对舌诊也颇有研究.余有幸跟师学习,整理验案数则,以飨同仁.

    关键词: 舌诊 徐经世 验案
  • 张福利教授舌诊远程诊疗经验

    作者:韩裕璧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尤其在远程诊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福利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远程诊疗中以舌诊为核心,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列举张教授在远程诊疗中,据不同舌象变化,分析病机,确立治疗原则,遣方用药的典型病例,以兹同道共参.

    关键词: 舌诊 远程诊疗 经验
  • 黄自立主任医师舌诊辨证用药经验介绍

    作者:卫永琪

    本文着重介绍黄自立主任医师察舌的方法、技巧以及常中有变的舌象,以此结合症状,参以望色、切脉,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对于正确诊治疾病,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隗继武教授从舌诊辨治脾胃病经验

    作者:赵静文;李丛丛;赵继亭

    舌诊是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隗继武教授临床善治脾胃病,他认为舌诊作为中医重要的诊疗手段,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均有指导意义,隗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舌下脉络来判断脾胃病的性质、邪气的深浅、正气的盛衰,以及疾病的预后与转归,为脾胃病的辨证,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 亓鲁光教授舌诊思路管窥

    作者:刘璐;周艳霞;亓鲁光

    舌诊是中医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粹之一,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舌诊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对舌与五脏六腑之间联系的认识,舌质与舌苔、舌下静脉、舌觉的动态综合诊察及舌诊与其他现代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上.亓教授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 《温热论》舌诊探要

    作者:成词松;诸毅晖;赵莺

    作为温病学奠基之作的《温热论》用近半的篇幅论述舌诊,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意为之.本文对舌诊条文进行梳理,提出叶天士重论舌诊的目的在于:强调津液对温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构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补具体治法之缺遗.

    关键词: 舌诊 温热论 探要
  •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中医舌象辅助诊断系统

    作者:李庆利;薛永祺;刘治

    中医舌诊是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由于舌诊是一种定性的、主观的和基于经验的诊断方法,从而制约了中医舌诊在临床医学上的广泛应用.针对中医舌诊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舌象辅助诊断系统.这一系统包括高光谱舌图像采集、图像存储、特征提取和辅助诊断几部分.系统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代替通常使用的数码相机进行舌图像采集,并对高光谱舌图像进行了图像和光谱特征提取,然后使用贝页斯分类器初步建立起了舌象特征与病症之间的联系,后通过初步试验证明了这一系统的有效性.

  • 一种具有自校正的舌象歪斜自动分析方法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孟凡;张康;丁成华

    本文对原有的舌象歪斜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校正的舌象歪斜自动分析方法.比较和分析了现有中轴提取方法,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均不适用于舌象的中轴提取.为了克服原有方法利用面积对称寻找中轴可能造成找到错误中轴的问题,在文章中设计了一种利用形态对称分析提取中轴的算法,该算法具有自动校正舌根部位的边界的能力,提高了中轴分析的准确程度.提出了一种借助舌象的变异色调分量进行嘴角分析的方法.在对比实验中,该方法较原有方法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效率较原有方法更高.

  • 气虚证舌苔脱落细胞学研究

    作者:马树恒;张远炎;谭德银;陈红珍;张战平

    为了解气虚证舌苔脱落细胞学的特征,对54例中医辨证属心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证者及29例健康成人进行光镜对照观察其舌苔脱落上皮细胞的计数、分布状况、层次种类、白细胞计数及印片背景.结果显示:①气虚证组全角化上皮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未角化上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②脾虚证组角化上皮细胞计数高于心肺虚证组及肾虚证组(P<0.05),未角化上皮细胞计数低于心肺虚证组及肾虚证组(P<0.05),而心肺虚证组与肾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虚证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高于肾虚证组和心肺虚证组(P<0.01),肾虚证组高于心肺虚证组(P<0.01).

  • 气虚证舌象的临床观察附:108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张远炎;陈红珍;郁书亮;黄运生

    为了解气虚证在舌象方面的客观表现与规律,藉以探讨气虚证的内涵与实质,按照通行的、传统的中医脏腑辨证标准,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脏腑气虚偏胜按三焦划分为心肺气虚组、脾胃气虚组、肾气虚组,对住院患者进行诊察.观察结果表明:气虚证在舌体上的特点是胖大、有齿痕(印),约占气虚病人的2/3以上,其中心肺气虚证者分别占95.65%和100%.气虚证在舌质上以淡白为主,尤其是心肺气虚和脾胃气虚证者都占半数以上,其次是暗红色舌质,主要集中在肾气虚证者,约占60%.气虚证者舌苔有白、黄两种,其中薄白者居多(52.17%~76.47%),且心肺、脾胃、肾气虚3组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心肺气虚组中黄苔数略多于脾胃气虚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肾气虚组薄苔数较脾胃气虚组和对照组少,而厚苔数则较后两者为多.肾气虚组滑腻苔也较脾胃气虚组和对照组为多.提示在临床诊断辨证上,必须四诊合参,否则必致误诊误治.

  •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思路

    作者:叶建红

    舌诊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望诊的范畴.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均与胃气相通,并通过胃气上蒸于舌,附着于舌之表面,表现为苔;故苔为胃气所生,舌即为外候器官.舌诊在中医理论体系及临床诊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74 条记录 22/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