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泪道探通术联合碘剂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世强

    目的:探究泪道探通术联合碘剂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双眼都患有泪小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小组1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泪道探通术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方法,研究组采用的是泪道探通术联合碘剂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方法,对比两者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泪道探通术联合碘剂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泪道探通术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患者 ,可以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 泪小管炎临床分析

    作者:蔡江珊;古志浩;肖豪华;李发忠

    目的 探讨泪小管炎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从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将临床诊断病例13例(13眼)泪小管炎患者取其泪小管内分泌物、结膜囊分泌物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联合泪小管切开,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 13例(13眼)泪小管内分泌物培养阳性7例,阴性6例,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4例,阴性9例,保守治疗11例,泪小管切开2例,13例(13眼)经11-25d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真菌可能是泪小管炎主要致病菌,泪小管挤压与冲洗结合敏感抗生素与抗真菌药物应用是治疗泪小管炎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泪小管炎 治疗
  • 泪小管前壁切除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泪小管炎

    作者:秦富强;杨倩倩;刘德成

    目的 研究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泪道支撑管置入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距内眦睑缘3mm平行切开眼睑皮肤,暴露膨大脓肿的泪小管,水平切开泪小管,清除泪小管内脓性分泌物、结石及肉芽组织.一根软性硅胶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从上下泪点置入泪道,经泪囊、鼻泪管一同进入鼻腔并将两端打结.切除多余扩张的水平部分泪小管前壁,用8-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残余的泪小管后壁,包绕支撑管,重建泪小管.术后观察6~12个月.结果 术后1周拆除皮肤缝线,3个月取出泪道支撑管.术后6~12个月全组34例(34眼)中32例(32眼)泪道冲洗畅通,占94.12%,2例泪小管再阻塞,其中1例(1眼)系术后1周泪道支撑管脱落.全部无流脓,泪小管无红肿,泪点开放,睑缘复位.结论 泪小管部分管壁水平切除联合泪道支撑管植入术,重建泪小管恢复泪道引流功能,疗效良好,不易复发,是治疗泪小管炎尤其下泪小管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

    作者:王兴存;左文渊

    目的 观察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扩张型泪小管炎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行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16例治愈,治愈率94.1%,1例泪小管再次堵塞.结论 泪小管前壁切除联合逆行置管术重建泪小管,恢复泪道引流功能,疗效良好,不易复发,是治疗慢性扩张型泪小管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 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手术方法及效果分析

    作者:张呈浦

    目的 分析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21例(21眼)分别施行不同方式的泪小管切开探查结石取出手术;随访3~12个月,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21例泪小管切开探查,术中确诊率100%;其中3例经泪点的泪小管切开术中l例术后溢泪,2例复发;18例经皮肤的泪小管切开术均获得治愈.结论 经皮肤的泪小管切开术效果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 泪小管炎伴结石的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

    作者:刘作衡;滕玉明;孙丽珍;陈裕峰

    目的 观察泪小管炎伴结石行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泪小管炎伴结石20例(20眼),均进行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20例泪小管炎行均经泪点进行泪小管切开,术中发现均有大量结石,进行刮除,同时术中发现7例泪小管扩张形成囊腔.术后均痊愈,无复发.结论 泪小管切开及结石刮除术治疗泪小管炎伴结石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关键词: 泪小管炎 结石 手术
  • 泪道冲洗碘必殊眼膏注入联合按压治疗泪小管炎

    作者:段志娟;班景飞;庞琳;郭黎霞;杜旭果;赵邯英

    炎症是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常见原因[1],泪小管炎多由细菌性结膜炎或慢性泪囊炎引起[2],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慢性泪囊炎[3].我院门诊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接诊泪小管炎21例(21眼),经过泪道冲洗碘必殊眼膏注入联合按压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泪小管炎21例(21眼).有4眼是上泪小管炎,17眼是下泪小管炎.其中男1例,女20例.年龄24 ~ 71岁.平均(58.23±3.00)岁.病程1~6个月.本组自相对应的泪点冲洗泪道均通畅.1女患者因收割麦子时感觉异物进入眼内,揉眼后第2天上泪小管处红肿并有分泌物排出;1男患者因热的菜汁溅入眼内,第2天下泪小管处红肿并有分泌物溢出;1年轻女患者常用睫毛膏;其余原因不明.

  • 泪小管炎的临床微生物学及治疗

    作者:邓新平;陈集玲

    目的 分析和探讨泪小管炎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手段.方法 本院门诊37例(37只眼)诊断为泪小管炎者大部分行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给于挤压泪小管结石、泪小管切开、泪小管药物冲洗及滴眼液滴眼治疗.结果 除2例未坚持治疗外其余35例均治愈,培养结果大部分有菌落.结论 泪小管炎行挤压泪小管结石及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KTP激光治疗泪小管炎报告

    作者:田小波;谢湘华;曹晖

    1 病例两患者均为女性,一名62岁,为上泪小管阻塞伴炎症,发病3月;另一名56岁,为下泪管阻塞伴炎症,发病2月.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红肿,有大量的黄色脓液,清理后几分钟又溢出脓液.此外还伴流泪.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均无明显疗效.应用KTP激光打通泪小管,先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再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混合液冲洗,然后0.4%的丝裂霉素冲洗,后用典必殊眼药膏注射到激光部位.

  • 先天性眼睑缺损-唇裂-泪道畸形并双下泪小管炎一例

    作者:张芳丽;陶海;王朋

    1 病例患者,女,28岁.主诉自幼双眼下睑和上睑先天缺损,睑裂闭合不全伴流泪、流脓.于2011年5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自出生后双眼下眼睑和上眼睑近内眦部均有缺损,以双下睑缺损为明显(图1-A),睑裂闭合不全,伴流泪、流脓,右眼症状较重,曾在多家医院做过泪道探通,均未成功.既往史:患者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其母怀孕期间无有发烧或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的疾病.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牙列不齐,上唇中间部位轻度裂开(图1-B).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1.0,矫正度数-2.00DS,近视力1.0,上眼睑内眦部可见边长2.5 mm的三角形缺损,下眼睑内眦部可见长约5 mm、宽约3 mm的缺损区,伴下睑外翻,鼻侧可见睑球粘连.上泪点位正,形圆,下泪点外移5 mm,形圆.冲洗泪道:从上泪点进针,距泪点6 mm处有软性抵抗,可突破达泪囊内侧骨壁,冲洗液少部分入咽,有脓性分泌物返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泪道炎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莉;李欣;孙浩淼;胡乐乐;王海萍

    目的 分析泪道炎症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影像特点,探讨CDFI在诊断此类疾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泪道炎症疾病患者26例,均为单眼患病,泪小管炎患者9例,慢性泪囊炎14例,急性泪囊炎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扫查泪小管、泪囊(线阵探头频率11.43 MHz),测量泪小管管径并探查血流信号,结合临床表现对超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泪小管炎表现为泪管增厚、增粗、回声不均匀,前后径5.0~6.1 mm,平均5.43 mm,上下径5.1~6.3 mm,平均5.82 mm,增粗的泪小管局部彩色血流信号增多,合并泪道结石时,泪小管内见强回声区.慢性泪囊炎者泪囊壁增厚,泪囊内探及液暗区,泪囊内脓液显示为弱回声光点,泪囊壁血流信号增多.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壁增厚明显,泪囊区见囊实性不均质回声,泪囊壁彩色血流丰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捷的检查手段对正常泪小管、泪管炎症、泪囊炎症、鼻泪管不通液体积存情况显像清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 放线菌性泪小管炎反复误诊1例

    作者:王兴存;左文渊

    1 临床资料张某,女,68岁,因右眼反复分泌物增多、眼红、流眼泪1年就诊. 发病以来,曾就诊多家医院,先后诊断为 "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慢性结膜炎",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妥布霉素眼液、左氧氟沙星眼液"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6,上睑近內眦部皮肤红肿,睫毛呈束状,睑结膜及鼻侧球结膜充血, 结膜囊内大量条状黏液脓性分泌物,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阴性.

  • 泪小管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张阳;邓世靖;王智群;丁静文;孙旭光

    目的 探讨泪小管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1至2016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为泪小管炎且未合并泪囊炎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0.3岁.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8%(41/52),真菌培养均为阴性.41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分离出细菌60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属11株(18.3%)、丙酸杆菌属11株(18.3%)、链球菌属9株(15.0%)为常见菌属.13例患者(25.0%)为混合感染,均为女性;13.3%(8/60)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79.3%,230/290)高于头孢菌素类(62.1%,36/58)和氨基糖苷类(56.3%,98/174)抗生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77,27.738;P<O.05).除万古霉素以外,加替沙星对阳性菌的敏感性高,妥布霉素为低.结论 泪小管炎好发于女性、老年患者,葡萄球菌属、丙酸杆菌属、链球菌属为常见的菌属,加替沙星可以作为首选抗生素,对于多重耐药菌应注意抗生素联合使用.

  • 泪点栓和泪小管栓置入术后继发泪小管炎的检查与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金亚利;刘岩;谢春燕;慕小斌

    目的:探讨泪点栓和泪小管栓置入术后继发泪小管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河南洛阳博爱眼科医院60例(91只眼)泪点栓和泪小管栓置入术后继发泪小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45只眼)和对照组30例(46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治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情况、异物情况、泪小管切开情况及泪道栓取出情况以例数和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检查结果为阳性者30例(45只眼),占100%;发现异物者30例(45只眼),占100%;泪小管切开者15例(23只眼),占50%;泪小管未切开者15例(22只眼),占50%;泪道栓取出者30例(45只眼),占100%。对照组检查结果为阳性者28例(42只眼),占93.3%;检查结果为阴性者2例(4只眼),占6.67%;发现异物者29例(44只眼),占96.67%;未发现异物者1例(2只眼),占3.33%;泪小管切开者11例(22只眼),占36.37%;泪小管未切开者19例(23只眼),占63.33%;泪道栓取出者26例(40只眼),占86.67%;泪道栓未取出者4例(6只眼),占1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6.04,8.03,7.04;P<0.05)。结论应用UBM对泪点栓和泪小管栓置入术后继发泪小管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可准确显示其泪道栓的存留位置,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泪小管炎伴泪小管多发结石1例

    作者:魏桂英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2岁.因右眼红肿、流泪伴分泌物增多3年入院.近3年来以结膜炎多次反复滴抗感染眼药,无好转.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8.右眼下睑内侧局部肿胀,可触及花生粒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无触痛,相应球结膜区稍隆起.右眼结膜充血,右下泪小点充血,稍扩张凸起.压迫右侧泪小管区,见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无颗粒状物.冲洗针头进入泪小点,发现右下泪小管呈囊袋状扩张,内有摩擦感.经右下泪小点冲洗泪道,见冲洗液伴少量脓性分泌物反流;经上泪小点冲洗通畅.右眼泪小管溢出分泌物细菌培养提示模仿葡萄球菌,真菌培养阴性.根据药敏试验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

  • 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张翠丽

    目的:探究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诊治的泪小管炎患者10例(10)眼,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分泌物经培养4例菌生长,曲霉菌2例,示念珠菌2例;葡萄球菌2例,放线菌2例,莫拉氏菌1例;无致病菌1例;患者治疗疗程20~58 d,平均疗程(28±6.29)d,痊愈6(60.00%)例,有效3(30.00%)例,无效1(10.00%)例。结论真菌是造成泪小管炎主要的致病菌,予泪小管针对性的挤压、冲洗和切开等处理后,疗效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 32例泪小管炎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凡荣欢;林仰璇

    目的 探讨泪小管炎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泪小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拔管后3个月复查,其中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 泪小管炎患者经过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预防用药,在局部麻醉(局麻)下行泪小管切开取石联合泪小管成形术,术后给抗炎、加强观察切口情况,同时定期在门诊行带置管泪道冲洗,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3个月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恢复良好,全部治愈.

  • 泪小管切开治疗泪小管炎2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乔;王宁

    目的:探讨泪小管切开手术治疗泪小管炎的经验。方法所有22例泪小管炎均行泪小管切开,术后单纯抗生素滴眼液点眼1周左右,无需泪道冲洗。结果所有22例泪小管炎患者术后流脓症状消失,干涩异物感明显改善。结论泪小管切开术能有效彻底治愈泪小管炎。

  • 泪小管切开联合药物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桂萍;岳予焕;邵燕;夏改秀

    目的:观察泪小管切开联合药物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泪小管炎患者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13例泪小管炎患者接受泪小管切开联合药物治疗均得到彻底治愈,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泪小管切开联合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是简单的、经济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 脂质潴留性泪小管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永霞

    目的 探讨泪小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从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在局麻下扩张或切开泪小管,用宽镊子或两个棉签挤压泪小管内脂质性物质,也可用刮匙清除,然后选择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点眼和冲洗泪道,每周冲洗泪道2~3次.结果 经过2~3周的治疗病侧眼逐渐好转并治愈,跟踪观察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脂质潴留性泪小管炎主要与慢性泪囊炎相鉴别,确诊后用挤压泪小管内脂质性物质或用刮匙清除、药物冲洗全部治愈.

    关键词: 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