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因素分析

    作者:陈阳生

    目的:就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选取2003年2月-201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873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为40.76±1.18岁,年龄在20~58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8年,平均为4.3年.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发病地点、心梗部位、职业、既往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发病至就诊时间、年龄、性别进行记录,记录他们急诊PCI状况,以及没有及时进行急诊PCI的原因.另外,再对比择期PCI患者和急诊PCI患者基本资料.结果:急性STEMI患者(78.3%)从症状发作开始到就诊时间>12h,因此失去了急诊PCI治疗的时间窗;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越短接受急诊PCI的机率越高(表2、3).本研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有182例(17.9%)的患者,其中有1 7例(1.6%)的患者自溶、溶栓再通,其余817例患者(80.5%)未获急诊血运重建,118例(11.6%)药物治疗,699例(85.6%)接受择期PCI治疗.没有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主要是由于错过时间,大概有78.3%;而余下18.2%在时间窗内(<12小时)就诊患者没有进行急诊PCI治疗的有:经济因素12.5%,拒绝因素35%,医生因素45%.结论:目前急诊STEMI血运重建的不足之处,是我们改进的方向.

  •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PCI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侯岩芳;周艳丽;刘凤芹;商鲲鹏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诊治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行择期PCI术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术前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指导形式进行教育,教育时间均选在术前1~3 d开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内穿刺处血肿、出血、尿潴留、低血压、腰背酸痛、腹胀及恶心呕吐不舒适感觉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2组患者24 h内并发症发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术后尿潴留、腰背酸胀并发症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PCI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唐强;郭来敬;张树和;王智;曲华清;颜东;唐群中;史震涛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STEMI行急诊PCI患者,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6例和对照组(直接PCI 29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压迫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6%比13.7%);术后LVEF(59.42±8.06比52.65±5.20)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的趋势(11.1%比3.4%),试验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较对照组延长(58.15±11.86比33.78±11.28),(P<0.05);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延长(37.25±6.34比20.12±5.55),(P<0.05),但未增加穿刺点出血和血肿.结论: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可能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 1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现状回顾性分析

    作者:宋现涛;陈韵岱;潘伟琦;金泽宁;刘欣;陈华;吕树铮;赵冬

    目的:分析近10年北京安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现状,评价AMI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变化趋势及其疗效.方法:1993年至2001年接诊的AMI患者1165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和819例随访结果,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AMI二级预防治疗现状.结果:1.吸烟患者在本组资料中占54%,高血压病患者占47.7%,糖尿病患者占14.2%,超过50%的就诊患者既往无心绞痛病史;2.约50%患者就诊时间>12 h,从而丧失再灌注治疗的佳时机;3.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4.40%的患者能坚持接受正规系统的随访诊治,61.4%的患者戒烟,71.6%患者改变不健康饮食习惯.结论:对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逐年增加,与患者对PCI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的增加及我院介入医生梯队的逐年成熟有关;50%就诊时间>12 h的患者丧失了再灌注治疗的佳时机;印证了再灌注治疗在AMI患者中的作用,为制订我国关于AMI指南提供循证依据;加大对A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的宣传教育.

  • 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敬;吕树铮;宋现涛;柳弘

    无复流现象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定义为PCI治疗后,已解除心外膜冠状动脉机械性梗阻,但血流仍持续减低或相应区域心肌仍然灌注不足,表现为造影剂排空延迟并伴随心肌缺血表现[1].无复流总体发生率约2%.在大隐静脉桥(SVG)行PCI中为10% ~15%,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中无复流发生率可高达30%.无复流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率较对照组增加5 ~ 10倍[2],是心肌缺血、心室恶性重构的预测因子,因此须深入研究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正确认识其机制并努力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完善PCI疗效.

  • 侧支循环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的心功能预测

    作者:王世超;武越;张纯全;刘玉昊;邵一兵;许文亮;王旭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错过时间窗至少有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Rentrop分级法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A组,Rentrop=2~3级,57例)和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B组,Rentrop=1~2级,45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改善情况.结果: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PCI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较PCI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两组间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侧支循环对左心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择期行PCI术则可以明显改善具有良好侧支循环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 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雪锋;刘丽媚;李存仁;古献芳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 1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介入术前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推注以及术中、术后微量持续泵注24~36 h,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统计其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3级、MBG 3级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15.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的并发症护理评价

    作者:王倩;王小梅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的并发症护理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手术期间同样给予常规的处理,并且术前3天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50mg/d,做碘过敏试验,查血小板,凝血酶原,凝血时间,肝功肾功,术中给予硝酸甘油20ug/min静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术后一直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50mg/d,嘱咐患者多补充水以排尿。术后密切观察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末梢血运皮温,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在术前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的药物,其并发症显著降低,因此这种做法应推广使用。

  • 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观察

    作者:翁建新;刘强;王丽丽;魏熠;左辉华;陈绮映

    目的 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相关血管(IRA)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共85例在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CAG+PCI)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5例,于行PCI术前至少40 min使用替罗非班:B组为常规治疗组:共40例,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常规内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TIMI 2~3级出现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有助于提高急诊PCI的判断及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增加.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爱芬;柳茵;刘维军;李琳;樊世明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n=30)和对照组(直接PCI,n=30).2组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氟吡格雷、调脂药等治疗,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分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IM1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试验组低于时照组(3.3%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 6.7%),(P>0.05);术后试验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48.36±13.61 vs 38.44±11.93),(P<0.05),但两组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糖蛋白(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能改善ACS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其疗效确切,安生性好.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作者:蒋玉兰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严重疾病,尽快恢复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和降低病死率,急诊PCI治疗被认为是AMI有效的治疗方法[1].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提高PCI前TIMI血流分级,改善微血管灌注,使急诊PCI更安全[2].本文将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观察

    作者:田江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中相关血管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84例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4例,在行PCI术前至少50min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共40例,术前未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常规内科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远端血流TIMI 2~3级,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术后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而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无增加.

  • 欣维宁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郭来敬;唐强;胡大一;霍勇;张慧英;邢立影;王智;史震涛;祝振忠

    目的 评价GPII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诊入院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60例和对照组(直接PCI)6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封血分数(LVEF)、压迫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10% vs 6.7%,P>0.05);术后LVEF(56.97±8.41vs 54.15±7.11)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的趁势(8.3%比3.3%),试验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53.97±10.58 vs 32.51±6.31,P<0.05);压迫止血时间明显延长(38.16±5.37 vs 21.34±4.96,P<0.05),但未增加穿刺点出血和血肿.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可能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 14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情况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新勇;王岚峰;李竹琴;汤青;黄宇鹏;李为民;傅世英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03~2006年,就诊于CCU病房的1409例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评价治疗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吸烟在AMI各项发病影响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约占52.3%;高血压患者约占44.4%;高总胆固醇(TC)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各占26.9%及19.1%;糖尿病患者占18.9%;(2)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调脂药物已成为治疗常规,约达90%以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荆(ARB)各占74.7%和69.3%;(3)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超过溶栓治疗,成为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占41.1%;溶栓治疗占33.4%;(4)住院期间13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9.8%.年龄、糖尿病、休克为危险因素,PCI治疗为有利因素.结论 (1)吸烟不容忽视,应大力加强对A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的宣传教育;(2)AMI患者的药物治疗日趋完善,PCI介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再灌注方式;(3)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仍较高,早期再灌注治疗为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曹禺;贾绍斌;冯婧;张学虎;杨立波;龚杰;黄晖;马列

    目的 评价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收治1556例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64.5±9.8)岁∶(57.8±12.2)岁;女性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比例分别显著高于男性患者(58.2%∶44.1%,31.2%∶17.6%);男性吸烟者显著高于女性(61.0%∶9.6%).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76.4%∶81.0%).结论 我院AMI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女性合并危险因素较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