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柔筋汤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岳斌;郝建军;黄伯梯;洪少东

    目的 观察中药柔筋汤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属中医阴虚风动证型的影响,为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提供中药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相关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指标来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能有效地改善痉挛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且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 中药柔筋汤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痉挛肢体肌张力,值得临床借鉴.

  •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卢条香;陶雪艳;王俊华;刘平

    脑卒中偏瘫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中,肢体肌肉痉挛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等,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痉挛一直是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医疗和社会意义.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作者:敖金波;李旭英;彭力;程建明;周立志;王军;穆敬平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治疗30 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15 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 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 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 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 从阴阳两虚论治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娜;孙西庆;周江红

    目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阴阳两虚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为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中风回春丸,治疗组予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均治疗8 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证候改善程度、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阴阳两虚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30例

    作者:魏旭;张宇佳;李美玉;李淑彦;崔建美;刘欣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平均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同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于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同一时间对两组患者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采用统计学工具对比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同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治疗效果较单纯康复训练效果明显提升,可作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综合性举措推广实施.

  • 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1例临床观察

    作者:齐江敏;张天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9 例和治疗组 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测试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评定其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7%,优于对照组的51.3%.结论:艾灸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 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30例临床研究

    作者:迟振海;熊俊;陈日新;余航;焦琳;张衍辉;杨海

    目的 观察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采用循经往返灸、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20次.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各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1组为63.33%,对照2组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2个对照组(P<0.05).除对照1组膝关节、对照2组腕关节外,各组治疗后各关节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肘关节、膝关节改善程度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ND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ND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 结论 循经往返灸结合反射抑制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 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作者:陈健安;余康潮;钟正;郑禹;曲姗姗;黄泳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CSS总分、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CSS总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进展

    作者:夏淑文

    以往的针灸治疗多注重肌力的提高,但实际上,在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和研究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现状和进展.

  • 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苏巧珍;蔡业峰;卢明;黄培新

    目的观察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77例脑卒中伴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38例)和治疗2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舒筋颗粒1号,治疗2组加用舒筋颗粒2号,疗程28d.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揭盲结果为治疗1组为治疗组,治疗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舒筋颗粒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振翔;陈文华;周一心;祁丽丽;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张贞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平衡功能的改善.方法: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1组30例,头针针刺同时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2组30例,采用头针治疗后PNF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下肢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评估下肢抗痉挛疗效,Berg评分评估平衡能力,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1组下肢在MAS评分、Berg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在SS-QO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结论:头针同时结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和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关刺温针法复合易化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振翔;祁丽丽;褚立希;周一心;张宏;许文杰;王宏林;周欢霞;凌隽

    目的:观察关刺温针法结合康复技术对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采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关刺温针组30例,采用关刺温针法治疗;关刺温针结合康复组30例,针刺后采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点分别采用上肢MAS评分评估上肢抗痉挛疗效,FMA功能活动评分评估运动功能能力,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各时间点关刺温针组结合康复组在FMA评分、上肢MA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单用康复或关刺温针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关刺温针组结合康复组在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单用康复或关刺温针组相,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刺温针法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

    作者:贾澄杰;张一楠;董新春;苏彬;徐新蕾;战梅;张娴;袁荣正;管红波

    目的:观察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肘、膝关节肌张力(MAS)评分和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上、下肢FM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肘、膝关节痉挛程度,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 不同体位、不同针刺取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杨翊;周光涛;刘经星;张德清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痉挛往往是阻碍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针刺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得到国际康复学界的认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研究也很多,选穴方法各异,疗效也有差异.近6年来,我们采用在抗痉挛体位下头针配合拮抗肌肌腹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124例,并与120例任意体位下常规针刺取穴法作了临床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清霞;钟应虎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温灸督脉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针刺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指数、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SI、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方式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对其痉挛指数、肌张力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 步长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学新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 针刺穴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春宇;蒲荣;郑文振;何兴辉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脑卒中痉挛的原因和特点,加用局部和整体针刺穴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 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

    作者:吕慧青;遇永琴;李秀珍

    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大多数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为大脑休克恢复后的表现[1].自1995年5月~1999年2月,我们对收治住院的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病人采用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进行治疗,并随机设立对照组以手足三阳经穴位针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缺血性卒中早期偏瘫痉挛程度与虚实证候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

    作者:刘宏伟;王一战;宁艳哲;韩笑;李宗衡;邹忆怀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恢复早期偏瘫痉挛程度与虚实证候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58例,分为实证组和非实证组,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中风证候积分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观察评价2组患者入组第1天和第21天的痉挛程度、证候演变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第1天,实证组的痉挛程度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581(P<0.01),呈显著正相关,非实证组二者相关系数为0.030(P>0.05);入组第21天非实证组痉挛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49(P<0.05),呈显著负相关,实证组二者相关系数为-0.279(P>0.05).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早期,实证组偏瘫痉挛程度与证候积分相关性更强,在非实证组则痉挛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性更显著.

  • 针刺拮抗肌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家轩;陈奕雄;吴思平

    目的 探讨针刺拮抗肌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主动肌与针刺拮抗肌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CSI、Fugl-meyer、ADL评分值,组前后及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针刺主动肌与针刺拮抗肌对中风后偏瘫均有一定疗效,但二者相比,针刺拮抗肌疗效更为显著.

177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