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作者:王艳玲;熊宁;胡泳霞

    目的:探讨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 giant tear,简称RDWGT)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RDWGTl8例20眼.2例3眼行环扎、放液、外加压、冷冻术.16例17眼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萘烷注入、眼内光凝术,8例8眼予以巩膜环扎,1眼行视网膜切开;16例17眼中联合硅油注入14例15眼,联合C3F8注入2例2眼,2例2眼合并晶体混浊明显者,1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眼外伤性RDWGT,前部玻璃体增殖严重,联合晶体切割,2例人工晶体眼1眼因后囊混浊联合人工晶体取除术.术后全身应用大剂量激素.结果:术后随访2~26月(平均13.4个月),15例17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5.0%),术后视力光感-指数者4眼,0.01~0.05者5眼,0.06~0.1者4眼,0.2~0.4者5眼,0.5~1.0者2眼;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12例13眼,视力不变4例5眼,视力下降2例2眼.结论:探讨了高度近视合并RDWGT是否应扩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症;术中应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对于透明晶体,保留晶体仍可以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术后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克岩;吕嘉华;王文吉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用不同眼内填充物(C3F8气体或硅油)治疗伴随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的预后.方法对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并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注入术的29眼(C3F8填充的10眼、硅油填充的19眼)进行随访,使用OCT评价黄斑孔的愈合情况.结果经OCT检查证实,19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后黄斑裂孔成功闭合,其中8眼是在以C3F8填充后未愈,而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改用硅油填充治疗获成功.10只惠眼以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但8只患眼黄斑孔未闲合.结论使用OCT检查可以帮助评价手术疗效.适当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有助于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成功率.

  • 吲哚青绿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姚毅;陈伟民;林顺潮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 方法 31例患者 (31只眼)为3期(14只眼,占45.2%)和4期(17只眼,占54.8%)特发性黄斑裂孔,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入1.25 mg/ml ICG,剥离裂孔周围2~3个视盘直径的内界膜,手术结束时充填14%的C3F8混合气体,手术后患者俯卧位2周,手术后平均随访9.1个月. 结果 31例患者(31只眼)手术前视力中位数(M)是20/200.手术后终随访28只眼解剖复位,21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除1只眼因视网膜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外,ICG辅助的内界膜剥离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3~4期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 共焦激光断层扫描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解剖疗效

    作者:常青;赵培泉;沈颖;王文吉

    目的探讨共焦激光断层扫描(scanning laser tomography,SLT)在评价黄斑裂孔手术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的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HRT),检测14例黄斑裂孔患者15只患眼黄斑部视网膜地形图参数,并对其中11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视网膜地形图差异进行分析.HRT扫描野设置为15°×15°,扫描深度范围为1.5~2.0 mm.每只受检眼探测3次,取3次图像的均值分析. 结果 HRT定量检测显示15只眼黄斑裂孔的平均面积为(0.499±0.34) mm2,裂孔大深度为(0.284±0.11) mm.11只黄斑裂孔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裂孔周围视网膜高度较手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后裂孔大深度为(0.063±0.04) mm. 结论 SLT能探测黄斑裂孔的三维结构,并作定量的地形图参数分析,可作为一种客观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解剖疗效的有效手段.

  •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功能

    作者:赵铁英;吴德正;高汝龙;梁炯基;吴乐正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功能.方法 19例(19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其中2期3只眼,3期10只眼,4期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术前和术后均进行国际标准视力、激光视网膜视力、明视强度反应ERG和Humphrey 30-2程序视野测定.结果 ①国际标准视力:术前视力0.01至0.1,术后视力0.04至0.4,术前术后视力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②激光视网膜视力:术前激光视网膜视力0.12至0.4,术后激光视网膜视力从0.2至0.63.术前和术后激光视网膜视力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③ERG明视强度反应曲线:术前和术后b波大振幅Rmax(μV)和代表曲线斜率的n值的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后半饱合光刺激强度K(cd.sec/m2)的对数单位Log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④Humphrey视野:术后0~10°较术前光阈值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5~30°光阈值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IMH 能提高视网膜黄斑部视锥细胞功能.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解剖疗效的评价

    作者:高汝龙;赵铁英;刘杏;吴德正;张国明;吴乐正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在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用OCT检测19例IMH患者19只眼手术前、后的裂孔直径、孔晕直径、孔缘厚度及裂孔形态变化特征.结果 OCT定量检测显示,裂孔直径平均由术前(570.95±264.59) μm减少到术后(337.05±335.95) μm,孔晕直径平均由术前(1 043.53±278.80) μm减少到术后(695.00±483.00) μm,孔缘厚度平均由术前(389.78±60.58) μm减少到术后(298.78±109.80) μm.裂孔闭合、缩小,孔晕缩小,孔缘厚度减少共17只眼,手术解剖成功率为89%.结论 OCT能客观、精确、有效地判断IMH手术的解剖疗效.

  • 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

    作者:陈松;魏景文;赵秉水;李燕;吴淑荣;洪巧兰;刘蓓;关寓博

    目的探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 retinal tears,GRT)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间30例GRT患者的31只患眼作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包括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割、膜剥离、视网膜切开与切除、全氟萘烷使用、眼内激光光凝、硅油或C2F6气体填充.术中28只眼保留透明晶状体,术后追踪时间11~34个月(平均12.5个月).结果 GRT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29只眼,部分复位1只眼,有效率为96.8%.硅油填充27只眼,平均6.0个月后行硅油取出,追踪6~19个月,26只眼视网膜全部复位,1只眼失败.3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摘除,终保留晶状体25只眼,其中并发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16只眼.2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占77.4%,好的矫正视力0.4.结论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应用全氟萘烷液体及硅油填充可有效的提高伴有PVR的GRT手术成功率及视力.

  • 眼内气体填充下视网膜裂孔的光凝治疗

    作者:缪浴宇;杨桦;郑高欣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我院用广角眼底镜观察眼底,及时发现未封闭裂孔以及术后出现的新裂孔,并光凝封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段安丽;魏文斌;王景昭;翁乃清;刘武;陈惠茹;程景宁

    近年来,采用现代玻璃体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已取得显著进展.自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14岁以下儿童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只眼),均在全麻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现报告如下.

  • 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翁乃清;魏文斌;徐日理

    我们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8月对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72例(7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明威;黎晓新;姜燕荣;尹虹

    目的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4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Ⅱ~Ⅳ期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6只患眼的手术疗效.以上述4种手术方式分组的患跟数分别为7、40、14、25只跟,手术后随诊3~55个月,以手术后裂孔闭合、视力改变及手术并发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裂孔闭合判定标准为在检眼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时不能分辨黄斑裂孔缘.远、近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计为视力改善.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视力改善者占80.0%,优于其它3种治疗方法(P<0.05);单纯玻璃体切割组裂孔闭合率低,占42.9%,与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的裂孔闭合率(87.5%)、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组的裂孔闭合率(9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并发症等情况.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有助于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视力恢复;手术中使用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技术可提高黄斑裂孔的解剖复位率,但视力预后不如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

  • 氩激光两种封孔方式治疗视网膜裂孔比较

    作者:赵康;瞿佳;周宏健

    目的:比较氩绿激光孔周与孔周+孔缘两种光凝方式在视网膜裂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有症状视网膜裂孔患者64例64眼.分为单纯孔周组34例34眼,孔周+孔缘组30例30眼.单纯孔周组采用氩绿激光单纯在裂孔周围健康的视网膜上进行光凝固;孔周+孔缘组采用单纯孔周组光凝方法的基础上,追加光凝,光凝斑骑跨裂孔缘并密集包绕一排.初诊和每次复诊时行主觉验光检查佳矫正远视力,眼前节及眼压检查,充分散大瞳孔后,+90.0D前置镜观察后极部眼底,双目间接检眼镜联合+20.0D凸透镜.配合巩膜压迫器检查周边部视网膜,以及三面镜,全视网膜镜详细检查眼底.对比两组激光后裂孔愈合率、视力、并发症和视网膜脱离再发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单纯孔周组随访8~36平均(23.2±8.0)mo,孔周+孔缘组随访9~36平均(22.2±7.5)mo.结果:①两组激光后裂孔愈合率:单纯孔周组裂孔愈合27眼(79%),裂孔未愈合7眼(21%);孔周+孔缘组裂孔愈合29眼(97%),裂孔未愈合1眼(3%).孔周+孔缘组裂孔愈合率与单纯孔周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视力:两组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纯孔周组:视力提高11.2±8.0例,视力相同6.8±4.7例,视力下降2.6±2.4例;孔周+孔缘组:视力提高9.8±6.0例,视力相同7.4±4.6例,视力下降1.5±2.3例;③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新裂孔出现病例;④两组短期随访时间内(≤3a),术后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氩绿激光孔周+孔缘组光凝方式治疗视网膜裂孔安全有效,符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原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