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川崎病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妮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热退时间、皮疹、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例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发生5例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为20.00%,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病程,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静静;罗婧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2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根据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n=60)和大剂量组(n=60).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分次给药治疗[丙种球蛋白0.4 g/(kg·d)],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单次给药(丙种球蛋白2 g/kg),两组均进行15 d的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发热、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结膜充血的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5 d后PCT、CRP、TNF-α和IL-6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5 d后CD3+、CD4+、CD8+水平及CD4+/CD8+;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15 d后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大剂量组发热、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结膜充血缓解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均降低(P<0.05),且大剂量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小剂量组,CD8+水平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的发生率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药物安全性较高,更加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能提高患儿免疫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川崎病32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王蒙荷

    目的:探讨KD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确诊病例均尽早(在大病10天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5天或1.0/(kg.d)×2天或2.0/kg×1天.结果;31例在用药后1-2天热退,其中1例用药后仍低热6天,后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热退.发病至出院时间平均16.7天.讨论;对疑似KD患儿尽早进行心脏B超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 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段红燕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及其相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有效地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80例患者中显效6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在临床上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结局.

  • 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涂志蓉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2 d],试验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d),静脉滴注2 d],两组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d,分3次口服,治疗10 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手足肿胀、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增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疗效突出,可以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 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护理路径

    作者:黄娟;罗方伶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满意例数为99例,占99.00%;对照组总满意例数为79例,占79.00%。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患儿实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情况,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江秋香;祝伟宏;周小平;姚一明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川崎病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患儿中,79例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扩张共79例,检查均可见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粗、增强,6例为冠状动脉瘤,1例为巨大冠状动脉瘤,其中40例为左侧损害,29例为右侧损害,10例为两侧均有损害.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将冠状动脉的主干与分支清晰地显示出来,并对冠状的内径、管壁、回声等进行显示,明确是否有冠状动脉损害存在,可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准确率得以提升.

  •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明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 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熊雄

    目的 分析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共26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先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治疗,观察1~2日体温情况,无效者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且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川崎病时,采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和各种症状的缓解,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进展综述

    作者:孔莉

    川崎病通常也被称作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KD,该疾病的明显特征就是全身血管炎性改变,且这也同样是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的一种病症.近年来,川崎病在国内发生的几率显著升高,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极大,是引发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基于此,文章将小儿川崎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其临床诊治的相关进展,希望对儿科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 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花文秀

    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科治疗的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100.00%、退热时间(2.58±1.04)d、住院时间(7.31±1.09)d、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94.15±3.62)分均与对照组的88.46%、(4.33±1.47)d、(10.58±2.24)d、(78.82±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白细胞计数(9.01±1.42)×109/L、CRP水平(2.94±1.06)mg/L,较对照组的(11.08±1.78)×109/L、(7.95±2.03)mg/L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加快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价值

    作者:王晓燕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采取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价值以及对冠状动脉变化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川崎病患者资料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来院接受健康检查小儿资料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全部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其冠状动脉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对照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全部可以清晰显示,研究组诊断冠状动脉产生病变患者30例,其中内径扩张20例,内径扩张合并内膜增厚12例,内径扩张合并心包积液8例;两组冠状动脉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小儿川崎病中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良好诊断冠脉病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探析

    作者:范海滨;陈迪;宋军利;宋国;刘国峰

    目的 对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抽取川崎病患儿98例,按照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分成扩张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扩张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发热天数、胆固醇、C2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观察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影响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包括有年龄、发热天数、胆固醇、C2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丹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川崎病患儿78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及冠脉病变发生情况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值具有满意的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良好,且冠脉病变率较低,值得推广.

  •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作者:曹丽伟

    目的 研究小儿川崎病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114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2%(43/114),其中寒战占32.56%(14/43),高热占25.58%(11/43),其余依次为胸闷(9例)、皮疹(5例)、头昏(3例)及过敏性休克(1例).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结论 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仔细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给予合理有效护理对策,及时处理,可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评价

    作者:闻建军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6年4月作为研究区间,选择这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给研究组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而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和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状况.结果 研究组WBC、ESR、CRP以及PLT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以及手足肿硬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川崎病实施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有效的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

    作者:陈红艳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因素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入我院就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因素,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发热持续时间超过10天、丙种球蛋白治疗时间超过10天、使用激素治疗、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蛋白和血钠浓度偏低均是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观察组的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可以是发热持续时间超过10天、丙种球蛋白治疗时间超过10天、使用激素治疗、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蛋白和血钠浓度偏低,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明显缩短了各指标恢复时间,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护理干预

    作者:吴滨娟

    目的 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护理干预.方法 医院选取了2016年~2017年收治川崎病患儿336例,其中有32例合并冠状动脉的患儿,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结果 经过此次观察研究的32例患儿中,15例患儿治愈,17例患儿明显好转,患儿在出院6个月随访记录检查时,12例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6例好转,其效果明显.在对于此次观察研究的护理满意度是14例(43.75%),较满意的有17例(53.13%),不满意的有1例(3.12%),总护理满意度是31例(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此次观察研究,医务护理人员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患儿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川崎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作者:曾敏;魏崇;李洁

    目的 探究对小儿川崎病症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其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小儿川崎病症患儿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小儿川崎病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手段,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入院一周、两周、三周及四周后血小板数值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一周后,其血小板数值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待患者入院治疗两周、三周及四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值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症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手段,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具备积极的干预作用.

  • 小儿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苗萍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6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总结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比较疗效.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26.55±5.73)h,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几率为5.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小儿川崎病时,可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几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