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的测定及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作者:焦振泉;刘秀梅;杨瑞馥;郭兆彪;河村好章

    利用复性速率法(Tm值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生化性状比较相近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和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共7个菌株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摩尔百分含量(G+C)%进行了测定,并对这2种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3个种的7个菌株的(G+C)%比较接近,不能否定这3个种的细菌属于同一个种.另外,HPLC法比Tm值法的准确性好,但重复性不如后者.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岗;郭云昌;杜春明;付萍;李薇薇;赵悦;刘秀梅;杨大进;裴晓燕

    目的 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分型方法,并对4株模式菌株和19株分离菌株进行分型.方法 选用4种低频限制性内切酶(ApaⅠ、EcoR Ⅰ、HindⅢ和PstⅠ)和2种高频限制性内切酶(Mse Ⅰ和Taq Ⅰ)进行组合,对FAFLP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进行优化,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与VITEK 2 GN生化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Apa Ⅰ-G/Taq Ⅰ-G组合将19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为7个群,菌株间低相似度为80.85%,高相似度为98.77%.PstⅠ-T/Taq Ⅰ-G组合将19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为10个群,菌株间低相似度为48.68%,高相似度为99.67%.两种FAFLP组合均能将菌株进行完全区分,而VITEK 2 GN和16S rDNA序列分析无法将菌株进行完全区分.结论 ApaⅠ-G/Taq Ⅰ-G组合与PstⅠ-T/Taq Ⅰ-G组合FAFLP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本研究建立的FAFLP分型方法可应用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子分型和溯源.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的研究

    作者:郭云昌;王岗;杜春明;付萍;裴晓燕

    目的 建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方法,并对29株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研究.方法 分别选择5种限制性内切酶(Xba I、Spe I、Not I、Sma I、Asc I)酶切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染色体DNA以进行PFGE分析,并利用BioNumerie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Not I、Sma I和Asc I的酶切片段过小,而Xba I酶切片段的大小适中但数量过多,不能获得清晰可辨的图谱,均不适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PFGE分型.Spe I酶切的PFGE条带数量和大小适中、指纹图谱清晰可辨,对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具有足够的分辨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FGE分型方法可应用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分子分型和溯源.

  •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周帼萍;梁泉;黄庭轩;杨祖顺;许燕;国译丹;李洪春;张练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起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素.方法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4份食物样品参照GB/T 4789.29-2003进行微生物常规培养,对其中分离的疑似目标菌株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并时样品进行动物中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分离的3株食源性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比对和VITEK 2COMPACT生化鉴定结果均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均可产毒使小鼠死亡,且样品中米酵菌酸含量超标,产毒量高达9.67 mg/kg.结论 该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吊浆粑,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所致.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该菌株应为我国命名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

    作者:李晓琍;杨祖顺;国译丹;周慧新;范璐;李瑛

    目的 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 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中毒的调查

    作者:陈兴乐;梁玉裕;陆海平;黄兆勇

    2002年5月18日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巴刚苗族村寨发生一起10人进食酵米面食物中毒,其中7人死亡的事件.18日8时病家1人用农历三月三剩的酵米面煮水圆做早餐,16时该进食者出现中毒症状,次日16时30分发生死亡.病家又用酵米面煮水圆招待亲属,9人进食均中毒,2人死亡.

  •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作者:刘志涛;万蓉;胡太芬;吕韬;牟建春;普毅

    目的 分析云南省红河州发生的1起因食用玉米面汤圆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可疑食物和患者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该起事件属于点源暴露,短潜伏期16h,长潜伏期27 h,潜伏期中值为23 h.一次进食200 g以上的玉米面汤圆5人,均死亡,从吃剩的玉米面汤圆中检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的玉米面汤圆所致,该起中毒事件提示;有关部门应教育群众彻底改变传统的食用方式是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

  • 1起霉变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刘怡娅;周亚娟

    目的 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和收集全部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本次共发病9例,罹患率为75%,死亡2例.短潜伏期约15h,长潜伏期21h,中位数潜伏期16h.病例临床表现类似于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中毒特征.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可能为食用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污染的霉变吊浆粑所致,开展“吊浆粑现做现吃,一次食完”的健教宣传是预防类似中毒的有效措施.

  •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鉴定分析

    作者:奈淑娟;郭振坤;徐宁;王建平

    2000年7月3日,本市某医院肠道门诊收入一名食物中毒患者,女性,年龄48岁.其主要临床症状:上腹部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轻微腹泻、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烦躁、轻度皮下出血.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患者呕吐物,残存食物(凉拌银耳及未加工的鲜银耳).

  • 1990~2006年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沈莹;刘军;黄兆勇;方志峰

    目的 掌握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规律,为有效开展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1990~2006年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广西共报告19起酵米面中毒,中毒121人,死亡76人,病死率62.81%;中毒地点主要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巴马、凌云、隆林等10个山区县农户,中毒原因系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酵米面所致.结论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严重危害广西西北部山区县村民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做好宣传教育,使村民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抛弃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的酵米面习俗,是防止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