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铅作业人群GSTM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尿铅的关系

    作者: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铅是严重的工业和环境污染物,铅中毒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环境因素与宿主内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铅中毒易感性不同的分子学基础,人体内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对不同毒物代谢的差异性和毒物的致病易感性.对于铅和Ⅱ相反应酶的关系,报道并不统一.有研究显示注射硝酸铅可诱导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短期和长期铅暴露都可以增强GST酶的活性,增加各种亚型的含量,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GST蛋白的增加[1-2].另有报道,无论暴露于无机还是有机铅化合物谷胱甘肽在各个阶段都减少,GST活性受到抑制[3-7].

  • 浙江沿海地区汉族人群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研究

    作者:周仁芳;曾爱平

    目的 了解浙江沿海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分布.方法 使用改良的长模板PCR技术对浙江沿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的285例健康人群,进行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CYP2D6*5缺失型和CYP2D6*×N重复基因在总样本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09%(n=29)和0.70%(n=4),在4个重复等位的基因中,其中3个为CYP2D6*1×2,另外1个为CYP2D6*10×2.结论 实验表明本地区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其他地区,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遗传多样性.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尚闯;龚哲;高阳;李智;韩广森;申东方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定位和AccuCopy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和50例体检的正常人群的HLA-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LA-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Hp感染的交互作用对胃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HLA-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分布和Hp感染阳性率在两组对象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LA-DQA1基因拷贝数>2型人群胃癌易感性显著增加[比值比(OR)=1.79,95%可信区间(CI):1.13 ~ 3.22,P<0.05];HLA-DQA1基因拷贝数>2且Hp感染阳性人群胃癌易感性显著增加(OR=3.31,95%CI:1.69~7.88,P <0.05).结论 HLA-DQA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密切相关,而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但两者在胃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交互作用.

  • CYP2E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职业性铅中毒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目的 探讨生物代谢Ⅰ相酶CYP2E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中毒的关系.方法 按性别分层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7 -2009年间某市蓄电池行业200名触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职业史及相关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情况;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调查对象血铅、尿铅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Ct值法检测200名铅接触工人的CYP2E1基因拷贝数.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CYP2E1基因拷贝数之间血铅、尿铅含量的不同;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CYP2E1基因拷贝数各组之间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频率分布的不同.结果 200名铅作业工人中,男性101人(50.5%),女性99人(49.5%),平均年龄( 37.63±6.97)岁.CYP2E1基因拷贝数0、1、2组在年龄、工龄、学历及工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处于临界状态(P=0.04);CYP2E1基因拷贝数0、1、2组的血铅水平分别为(2.81±0.81)、(2.31±0.93)、(2.32±0.75) μmol/L,调整了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工种等混杂因素后,拷贝数为0组的血铅浓度明显高于拷贝数为1、2组(P<0.05).CYP2E1基因拷贝数0、1、2各组出现头昏乏力、腹痛、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相关自觉症状的频率分别为44.0% (11/25)、25.0%( 16/64)及22.5%( 25/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E1基因拷贝数0、1、2各组的临床体格检查出现腹部压痛、周围神经反射改变等阳性率分别为16.0%(4/25)、7.8% (5/64)及2.8%(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上述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基因拷贝数为0者出现阳性体征的风险是其他基因型者的4倍左右(OR =4.10).结论 CYP2E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触铅作业人员的铅中毒程度可能有关,CYP2E1基因拷贝数为0可能是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症状关系

    作者: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目的 探讨铅作业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引起的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蓄电池行业257名铅作业工人按铅接触水平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职业健康问卷调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现场空气铅及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提取铅作业工人周围血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比较循环阈值(△Ct)法检测GSTT1基因拷贝数,分析不同铅尘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血铅、尿铅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铅作业工人GSTT1基因拷贝数与铅毒性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关,在高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3.1倍[比值比(OR)=3.1,95%可信区间(CI)=1.0~9.6,P =0.046],低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8.4倍(OR=8.4,95%CI=2.4 ~29.2,P≤0.001),GSTT1基因拷贝数与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相关临床症状有关,拷贝数小于2的GSTT1基因可能是铅中毒易感基因型.

  • 噪声性听力损失人群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陶志民;李嘉辉;邹文英;张晋蔚;王致

    随着工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耳听力功能的高危因素,由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是继老年性听力损失之后第二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1]。 NIHL是指劳动者长期接触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2]。尽管环境因素在NIHL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噪声水平环境下接触相同的时间,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发生听力功能改变的程度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易感性差异[3-4]。尤小东等[5]对纺织作业女工研究发现,累积噪声接触水平相近的个体之间,有部分女工表现出听觉损伤,有部分女工则不表现出听觉损伤,提示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谢红卫等[6]对噪声作业工人的累积噪声接触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同一累积噪声接触水平的组间,组内噪声听阈位移大可相差28.2 dB( A)。上述2项研究均证实了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这种个体易感性差异可能与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 CAT )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和钙黏蛋白(Cadherin,CDH)23基因等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基因多态性是指一个生物群体同时存在2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人类的基因多态性分为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和拷贝数多态性( Copy number polymorphisms ,CNPs)。关于NIHL与人群易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每年均有新的内容呈现。因此,本文从基因多态性的2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NIHL 与人群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陈述。

  • 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蒋琴琴;刘斌;刘移民

    目的 探讨铅作业人群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酶系中的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引起的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蓄电池行业233名铅作业工人,按铅尘接触水平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2组,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职业性健康问卷调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现场空气铅尘及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提取铅作业人群周围血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Ct值法检测铅作业工人的CYP2D6基因拷贝数,分析不同铅尘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结果 铅作业工人CYP2D6基因拷贝数与血铅、尿铅水平有关,2组中拷贝数小于2的作业人员血铅浓度均高于拷贝数为2的人群(P<0.001),低浓度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尿铅浓度比拷贝数为2的人群高(P=0.03),尚未发现年龄、性别、工龄、学历与血铅水平和尿铅水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D6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引起的血铅尿铅水平有关,拷贝数少于2的CYP2D6基因可能是铅中毒易感基因型.

  • 一个中国手足裂畸形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杨军;高凌寒;舒安利;秦炜;冯国鄞;贺林

    目的 研究中国人手足裂畸形家系产生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X光片对一家系4代手足裂畸形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采集了家系成员中18人的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以及单倍型分析,并对于候选区域内的指趾发育相关基因Dactylin(DAC)基因的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以及部分的启动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该家系大部分患者食指缺失或者发育不全,中指以缺指或以3、4并指出现,脚趾畸形程度略高于手指,表型特征符合已报道的手足裂畸形症的基本特征.两点间连锁分析在D10S192处获得大的LOD值Z=3.50(θ=0.00),将该家系临床类型确定为SHFM3型手足裂畸形,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D10S185和D10S1693之间约21 cM的范围内,在对DAC基因测序中,未检测到任何的序列突变.结论 通过对家系内表型分析,可将疾病类型确定为典型的手足裂畸形症,并将致病基因定位于10q23-q26约21cM范围内,测序结果显示DAC基因的点突变不是引发该家系手足裂畸形的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