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4-二氯苯氧乙酸的毒理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云

    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是一种对人类具有潜在毒性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能杀死多种阔叶杂草,在欧洲和北美的地下水中经常发现其残留[1],在我国因其成本较低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残留与毒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2,4-D在毒理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2,4-二氯苯氧乙酸对仔代大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薄存香;张振玲;郭启明;谢琳;刘永霞;戈扬;赛林霖;张放

    探讨孕哺期暴露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仔代大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大鼠于受孕后第2天开始经口灌胃染毒2,4-D 0,25、50、100 mg/kg直到仔鼠出生后第21天.结果显示各染毒组仔鼠出生后张耳、门牙萌出、开眼、睾丸下降、阴道开启等生理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仔鼠早期神经行为测试中100 mg/kg染毒组断崖回避、空中翻正及听觉惊愕的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神经行为发育迟缓.提示2,4-二氯苯氧乙酸对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 2,4-二氯苯氧乙酸对斑马鱼造血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春兰;方亭文;赵明睿;顾爱华

    目的 观察2,4-二氯苯氧乙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斑马鱼胚胎暴露于2,4-D水溶液中,RT-PCR测定2,4-D暴露后斑马鱼胚胎cmyb基因表达水平,cmyb探针原位杂交和cmyb:eGFP转基因鱼系观察2,4-D暴露后斑马鱼胚胎造血干细胞的发育水平.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显示,5、10 mg/L 2,4-D组胚胎的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胚胎死亡率维持在8%,而20 mg/L 2,4-D组胚胎的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胚胎死亡率逐渐上升,至96h时胚胎全部死亡.受精后48、72 h暴露组胚胎孵化率随着暴露浓度增加而减少,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受精72 h的LC50为16.3 mg/L,95%的可信区间为(13.2 mg/L,21.3 mg/L).与对照组相比,受精后48 h 10 mg/L 2,4-D组(t=13.11,P<0.001)和受精后72 h 10 mg/L 2,4-D(t=7.176,P<0.001)组胚胎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受精后48 h 10 mg/L 2,4-D组胚胎的造血干细胞标记基因cmyb(t=28.98,P<0.001)和原始红系祖细胞标记性基因gata1(t=13.60,P<0.001)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2,4-D可能通过影响cmyb基因的表达导致斑马鱼胚胎造血干细胞发育毒性.

  • HPLC法测定蔬菜中2,4-二氯苯氧乙酸

    作者:方袁媛

    目的 建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蔬菜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的方法.方法 蔬菜样品经过捣碎,调pH,液液萃取,旋转蒸发浓缩后,以甲醇-水(8:2,V/V)为流动相,在ODS-C18柱上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282nm下检测.结果 经方法 学验证,2,4-二氯苯氧乙酸在2~100μg·mL-1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87,三水平加标回收率>94%,日内精密度3.45%,方法 检出限为12μg·kg-1.结论 经方法 适用性验证,本法适用于白菜,四季豆,辣椒,黄瓜,青菜,豆芽等各种蔬菜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含量测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2,4-D对小鼠精子毒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苏芳菲;胡梦青;梅天资;杨蓓;杨树龙;邹惟莹;邹挺;张大雷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小鼠精子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24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2,4-D 50mg·kg-1组(染毒1组)、2,4-D 100 mg·kg-1组(染毒2组)、2,4-D 200mg·kg-1组(染毒3组),每组6只.动物经灌胃染毒,1次·d-1.14d后,处死小鼠,计算睾丸指数、附睾指数,并观察精子数量及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染毒1组比较,染毒2组、染毒3组显著抑制了精子生成,并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小鼠精子数量(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2组、染毒3组明显降低了小鼠的精子活力(P<0.05),染毒2组、染毒3组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小鼠的精子活率(P<0.05),染毒1组对小鼠精子活力、精子活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 2,4-D能够降低小鼠精子质量,从而引起生殖毒性损伤.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中3种外源植物激素

    作者:张云伟;万勇平;鄢兵;胡海山

    目的 建立水果中4-氯苯氧乙酸、氯吡脲和2,4-二氯苯氧乙酸3种植物激素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30 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4-氯苯氧乙酸、氯吡脲、2,4-二氯苯氧乙酸在1 μg/ml~100 g/m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75%~ 97%,相对标准偏差为0.5% ~1.1%,检出限为0.10 mg/kg~0.20 mg/kg.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日常水果的检测.

  • 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 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京;毛庆花;秦燕霞

    目的 观察经腹腔注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的鼠乳,对幼鼠蓝斑核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表达的变化,探讨除草剂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生后7 d且经母乳喂养的幼鼠30只,分成实验组1(10只)、实验组2(10只)及对照组(10只).实验组1、2分别按照每天70及100 mg/kg剂量注射2,4-D至母鼠腹腔(二甲亚砜0.1 ml做溶剂);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鼠乳喂养.待幼鼠哺乳至第22天,分别测量其体重、脑重;取幼鼠的蓝斑核进行DBH免疫染色.结果 ①至生后22 d,实验组2的幼鼠体重(35.60±2.84)g与对照组比较(47.21±2.90)g降低26.8%(P=0.000);而脑重分别为(1.16±0.05)和(1.33±0.04)g,实验组2降低13.1%(P=0.000);②实验组1、2幼鼠蓝斑核DBH相对光密度值为(0.21±0.03)和(0.19±0.02),低于对照组(0.88±0.38)(P=0.000).结论 2,4-D能够抑制幼鼠体重增加;降低幼鼠蓝斑核DBH的表达,进而减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脑及神经系统发育.

  • 2,4-二氯苯氧乙酸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薄存香;张振岭;戈扬;刘永霞;谢林

    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是具有代表性的合成植物生长激素,已被确认有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2,4-D能杀死多种阔叶杂草,是世界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也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形成和果实保鲜等.其过量残留会对蔬菜、人畜、环境产生威胁,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受到限制.我国因其成本较低、应用较为广泛.目前有关2,4-D的毒性作用国内几乎未见报道,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方面,本文就2,4-D在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作者:苟练;张梦云;刘科亮;庞定国;刘丽达;徐培渝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和18.125、36.25、72.5 mg/kg 3个2,4-D染毒组,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动物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阴道开口时间等指标.染毒结束后,取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胆固醇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大鼠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至染毒28 d结束时,36.25 mg/kg 2,4-D染毒组雄鼠、72.5 mg/kg组雄鼠和雌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6.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提前,72.5 mg/kg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延迟且阴道开口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5mg/kg染毒组血清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5 mg/kg组雌性SD大鼠胆固醇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25 mg/kg组雌性大鼠血清中E2含量明显增加,而72.5 mg/kg组中E2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雄鼠附睾组织曲系精管内(层数)生精细胞较少,72.5 mg/kg2,4-D染毒组大鼠子宫腔较大,子宫壁较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干扰大鼠生殖器官的发育,雌性大鼠较雄性明显,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睾酮从而抑制性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 2,4-二氯苯氧乙酸的致突变性研究

    作者:薄存香;刘永霞;戈扬;张振玲;谢琳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否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方法:利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2,4-D原药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D原药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均无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的作用( P>0.05),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亦无明显影响(P>0.05),也未引起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2,4-D原药的致突变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