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膳食营养对小学生氟斑牙发病程度的影响

    作者:刘洪亮;房军;冯利红;徐永俊;丁雪尘;郑和辉;经正;韩永成

    目的 探讨氟中毒病区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对其氟斑牙发病程度的影响.方法 从饮水型氟中毒历史重病区某直辖市郊区镇(以下简称郊区镇)和某自治区某旗镇(以下简称某旗镇)整群随机抽样208名8~12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按Dean分类法检查氟斑牙病损程度,采用三日膳食调查法和双份饭菜法分析小学生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 某旗镇小学生尿氟为(6.80±3.90)mg/L,明显高于郊区镇小学生[(5.20±2.75)mg/L,t=3.21,P<0.01].郊区镇小学生氟斑牙指数为1.8,某旗镇小学生氟斑牙指数为1.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266,P<0.01).某旗镇小学生氟斑牙临床分度数加权值≥2的人数所占比例[63.3%(57/90)]高于郊区镇小学生[48.3%(57/118),χ2=4.633,P<0.05].三日膳食调查法发现,郊区镇小学生对蛋白质、钙、维生素C等12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高于某旗镇小学生,而膳食纤维、维生素E、镁等5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则低于某旗镇小学生(P均<0.01).双份饭菜法发现,某旗镇小学生镁、锂、铅的日摄入高于郊区镇小学生,而镉的日摄入量则低于郊区镇小学生(P<0.01或<0.05).郊区镇小学生膳食中氟的日摄入量[(2.24±1.18)mg/d]高于某旗镇小学生[(1.78±0.06)mg/d,t=4.21,P<0.01].结论 良好的膳食营养可以减少氟斑牙的发生或减轻其病损程度,为今后控制和消除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综合治理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学龄儿童智力的影响

    作者:魏娜;李毅;邓婕;徐仕清;官志忠

    目的 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学龄儿童氟斑牙、尿氟及智力水平情况,探讨综合治理对地氟病病区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2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选择鸭池镇下坝村和千溪乡中屯村(改炉改灶及健康教育综合治理时间超过3年)、海子街镇沙地村和八寨镇毛栗坪村(改良炉灶和健康教育综合治理时间<1年),以村小学8~12岁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作为治理时间长组、治理时间短组.同时选择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八小学学生作为对照组.氟斑牙检查采用Dean法,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智商检查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 对照组学龄儿童104人,氟斑牙检出率为0(0/104);治理时间长组298人,氟斑牙检出率为72.5%(216/298);治理时间短组339人,氟斑牙检出率为85.3% (289/339);治理时间长组、治理时间短组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36,P<0.01).治理时间长组、治理时间短组儿童尿氟含量[(2.33±0.18)、(3.03±0.16)mg/L]均高于对照组[(1.34±0.64) mg/L,F=306.53,P< 0.01].对照组儿童中等以上智商占97.1%(101/104),明显高于治理时间长组[59.4% (177/298)]和治理时间短组[55.2% (187/339)],病区经过长时间治理后,低年龄组(8~ 10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检出率明显降低(x2=7.542,P< 0.01).儿童尿氟含量与智力水平具有负相关性(r=-0.553,P<0.01).结论 地氟病病区儿童智力发育较对照组儿童明显迟缓,经过一定时间的综合治理后,低年龄组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现象有明显改善.

  • 2008年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丁生荣;鲁青;丁萍;司文江;蒲光兰;杨萍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与流行状况,进一步做好氟中毒监测防控工作.方法 2008年,选择贵德县大磨、温泉、保宁村(已改水村)和太平村(未改水村),分别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末梢水样各1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检测水氟;对全部8~12岁儿童采用Dean法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组抽检6人采集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检测尿氟;按照<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对16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每个村抽取男女各10人,进行氟骨症X线诊断.结果 大磨、温泉、太平、保宁4个村水氟均值分别为0.58、0.38、2.28、0.57 mg/L,其中太平村水氟均值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共检查8~12岁儿童193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9.74%(96/193);共检测儿童尿样116份,尿氟中位数为1.49 mg/L.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503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1.63%(776/1503);共对82人进行X线拍片,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X线表现以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骨间膜骨化为主.结论 贵德县儿童氟斑牙和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较高,氟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形势刻不容缓.

  • 广东省茂名市高氟区改水降氟效果调查分析

    作者:王军义;李伯灵;余江;陈少贤;邹志方;杨翠婵;符古雅

    目的评价广东省茂名市改水降氟工作的效果,为进一步改水降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病区情况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的诊断采用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结果监测3种不同类型水源的水氟,自来水的水氟均低于饮用水水氟标准(1.0 mg/L),手压井水和大口井水都有部分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80%和45.98%.在茂名市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中,饮用自来水、手压井水和大口井水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4.16%、58.73%和17.11%.改水后茂南、高州、化州、信宜、电白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下降,分别由改水前的33.09%、53.94%、86.32%、97.01%和92.39%下降到28.16%、35.50%、55.70%、27.85%和23.28%.在茂名市23个地氟病病区中,有11个自然村的氟斑牙患病率已降至30%以下,达到非氟中毒病区的标准.结论茂名市改水工作取得成效,但仍存在问题.

    关键词: 氟中毒 水氟 降氟
  • 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与尿氟关系的研究

    作者:梁妍;王素萍;罗宏;周继华;王建武;饶华祥;柴冰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探讨氟中毒与尿氟之间的关系,为当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在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中病区和非病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氟斑牙和尿氟检查,对病区30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前臂正位X线(包括肘与腕)拍片,进行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3个地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明显不同(X~2=410.945,P<0.01),其中,中病区、重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2.34%(253/274)、90.09%(291/323),明显高于非病区[23.27%(64/275),X~2值分别为274.927、268.287,P均<0.01].重病区氟骨症检出率[59.75%(141/236)]明显高于中病区[24.76%(52/210),X~2=183.578,P<0.01].3个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1.197,P<0.01),其中重病区为(4.69±0.17)mg/L、中病区为(4.86±0.13)ms/L、非病区为(1.75±0.04)mg/L;而氟骨症患病程度与人群尿氟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508,P<0.01).结论 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严重,氟骨症患病程度与尿氟水平相关.

  • 我国4个民族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差异研究

    作者:刘洋;孙静;李丙云;刘晓娜;郦芒;崔静;刘洪序;孙振淇;李媛媛

    目的 探讨饮茶型氟中毒地区藏、蒙古、哈萨克、汉4个民族的氟中毒病情是否存在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 在青海省果洛州藏族居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居住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哈萨克族居住地区各选择了2个县,每个县分别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病区乡为调查点.选择调查点内16岁以上少数民族及汉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日均砖茶水摄入量等;并采集调查点的居民家中饮用水样,以及调查对象的砖茶水、尿样进行氟含量测定;使用便携式数字化X光机(DR)对调查对象的前臂、腰椎及盆骨进行X线拍片.饮用水水氟、砖茶氟和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X线氟骨症诊断依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7),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共调查16岁以上成人l 703人,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分别为525、328、305和545人.4个民族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的均值以及尿氟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 758.42 ml、0.88 mg/L、2.76 mg/L、8.77 mg、1.75 mg/L.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的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尿氟分别为3 304.58、2 170.42、2 476.34、1583.93 ml,0.27、0.88、1.04、0.35 mg/L,2.91、1.66、3.14、0.93 mg/L,10.17、4.14、9.22、2,66 mg,2,17、1.41、3.37、1.15 mg/L.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饮用水氟含量、茶水氟含量、日均砖茶摄氟量、尿氟含量各民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639、50.498、25.371、10.800、166.852,P均<0.05).X线氟骨症总体检出率为27.25%(399/1 464).其中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的检出率分别为43.55%(179/411)、21.90%(60/274)、33.22%(98/295)和12.81%(62/484);男性氟骨症检出率[30.70%(175/570)]高于女性[25.06%(224/894),x2=5.596,P<0.05];不同年龄段藏族、蒙古族、汉族氟骨症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423、8.899、18.676,P均<0.05).结论 我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程度在不同民族间存在明显差异,藏族人群的氟骨症检出率和病情程度明显重于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汉族,与不同民族之间砖茶氟暴露程度不同有关.在砖茶氟暴露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哈萨克族氟骨症检出率和病情程度明显较藏族人群轻,提示在饮茶型氟中毒流行中还有非暴露因素的参与.

  • 2009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魏生英;何多龙;丁萍;蒲光兰;鲁青;杨萍;周珉;韩武;谭岱峰;席国兴

    目的 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6个监测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3份,在未改水病区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监测村全部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选择其中2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检测尿氟。结果 6个县18个病区村中,14个村已落实改水项目,改水率为77.78%(14/18),其中5个改水工程供水正常、9个间歇供水;共检测水样75份,水氟均值为0.4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5%(285/892);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36.55%(1570/4295),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5.64%(20/78)。共检测儿童尿样57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04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37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52 mg/L。结论 青海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改水防氟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 广东省汕头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效果评价

    作者:王军义;李伯灵;赵新华;黄奕祥;陈俊凯;陈思湖;欧汉宏;陈少贤

    目的 通过对汕头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水氟及氟中毒状况的调查,为进一步改水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1、2009年,对4个地氟病病区村(仙港村、范溪村、义英村、溪北村)和一个非地氟病病区村(上南村)检测水氟,每个村抽取约100名(男女各半)8~ 12岁儿童检查氟斑牙及采集尿样.水氟及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按照Dean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结果 4个地氟病病区村改水后饮用水氟含量均< 1.0 mg/L.2001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3.29%(1505/2378)]高于2009年[14.12%(462/3271),x2=1466.48,P< 0.01].在2009年,与上南村[5.88%(77/1309)、(0.54±0.25)mg/L]相比,仙港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95%(321/1037)]和尿氟水平[(0.75±0.58)mg/L]均较高(x2=258.20,t=17.40,P均<0.05).结论 汕头市改水降氟效果显著,管理部门仍应坚持地氟病病区的定期监测工作.

  • 1991-2007年广东省丰顺县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锦权;戴昌芳;杨通;吴和岩;冯光辉;杜国歆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丰顺县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监测点防治效果、病情状况以及降氟设施使用管理情况.方法 1991-2007年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广东省丰顺县地氟病病区进行监测.选择大寨村(轻病区)、湖陂村(中病区)、安全村(重病区)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诊断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每3~5年检查16岁以上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大寨村,安全村2个监测点改水降氟后,饮水氟于2007年分别为0.83、0.27 mg/L,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并出现波动,2007年分别为20.8%、3.8%.低于国家控制标准(30%);湖陂村监测点改水后,饮水氟仍波动在较高水平(1.01~2.30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2007年为44.3%,仍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大寨村、湖陂村和安全村氟斑牙指数分别从1991年的1.5、3.0、1.3下降到2007年的0.3、0.8、0.1,流行强度分别达到阴性或轻微流行.2002年以后3个村儿童尿氟<1.50mg/L.成人临床氟骨症症状与体征阳性率[大寨村、湖陂村、安全村1991年分别为31.8%(84/264)、34.4%(131/381)、44.1%(89/202),2005年分别为11.0%(43/388)、12.9%(61/473)、9.6%(27/280)]、X线氟骨症检出率[1991年分别为70.0%(35/50)、86.0%(43/50)、46.0%(23/50),2005年分别为20.0%(10/50)、16.0%(8/50)、10.0%(5/50)]逐渐下降.结论 大寨村、安全村2个监测点的水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等主要指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监测点病情得到控制.

  • 2011年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云中杰;高杰;尹玉岩;边建朝;陈培忠;张本政

    目的 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方法 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和《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在山东省选择10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10个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效果,每个工程采集末梢水水样1份,检测水氟含量;每个县(市、区)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在已改水村,采集末梢水水样1份;在未改水村,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水样1份,检测水氟含量;对监测村的全部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水氟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①在10个县(市、区)中,共监测改水工程85个,均正常运转;水氟合格工程47个,合格率为55.29%,水氟大值为4.74 mg/L.②30个固定监测村中,已改水村27个,水氟合格村19个,合格率为70.37%,水氟大值为4.77 mg/L;未改水村3个,其中水氟≤1.20 mg/L的村有2个,>1.20mg/L的村1个,水氟大值为1.55 mg/L.③在19个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且水氟含量合格的监测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2.37%(508/970),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6.39%(62/970),氟斑牙指数为1.02;在8个改水工程运转正常而水氟含量超标的监测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62.39%(297/476),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8.82%(42/476),氟斑牙指数为1.67;在3个未改水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9.45%(90/182),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7.14%(13/182),氟斑牙指数为1.25.结论 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严重,改水工程的水质质量还需改善;有效改水对控制病区氟斑牙病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儿童氟斑牙病情仍较严重,需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

  •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居民总摄氟量调查

    作者:李达圣;高静;张伯友;张念恒;安冬;叶红兵;王晓明;姚丹成;胡小强

    目的 了解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因素变化、氟摄入主要途径及防治效果,为制订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贵州省实施改炉改灶项目后期管理的23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病区村,每个村抽取20个居民户进行相关生活行为调查;同时抽取10个居民户,采集其家中食用玉米和干辣椒样品,检测氟含量;在3个抽取病区村的小学,对8~ 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检查;分析病区居民的总摄氟量及其构成情况.玉米和干辣椒氟含量检测参照《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GB/T 5009.18-2003)进行;氟斑牙检查参照《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进行.结果 全省23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市、区)儿童和成人日人均总摄氟量分别为0.84和1.49 mg.玉米和干辣椒的氟含量均占总摄氟量的30%以下.共检查8~12岁学生17 962名,检出氟斑牙5 803例,氟斑牙检出率为32.31%.其中8~ 12岁5个年龄组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7.79% (224/1 259)、26.02%(871/3 348)、30.28%(1 255/4 144)、34.07%(1 595/4682)和41.02%(1 858/4529);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氟斑牙分别占48.39%(2 808/5 803)、30.43%(1 766/5 803)、15.16%(880/5 803)和6.01%(349/5 803).结论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的氟中毒防治项目及后期管理效果显著.

  • 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常子丽;杨晓娟;赵成祥;李振林;陈波;夏雅娟

    目的 掌握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及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连续5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固定的11个旗(县、市、区)30个病区村(屯,统称为村)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氟含量;检查监测村所有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每个监测村按照年龄进行分层抽样,对50名25岁及以上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①病区村总改水率为78.67%(118/15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2.98%(106/114),已改水病区村水氟超标率为31.36%(37/118).②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且水氟含量合格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0.88%(533/2 553),氟斑牙指数为0.41;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或非正常运转病区村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9.53%(318/642),氟斑牙指数为0.98;未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7.14%(442/1 190),氟斑牙指数为0.76.③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病区村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8.97%(140/738);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或非正常运转病区村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31.53%(111/352);未改水村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31.17%(96/308).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仍有部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尚未改水,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较为严重,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呈极轻度流行,依然有中、重度病区存在,应继续强化降氟改水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氟中毒 氟骨症 监测
  • 2011-2015年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夏玉婷;尚莉;张婧婧;叶云杰;何颖霞;刘茂;王培桦;汪旸

    目的 了解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病情现状,动态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改水工程的运行效果.方法 2011 - 2015 年,在江苏省选择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 个市的26 个氟中毒病区县作为监测点,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改水且正常运转?改水但不正常运转或水氟超标?未改水)并检测水氟值.按Dean 法进行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检查,按照《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进行成人X 线氟骨症检查,并检测尿氟值.结果 2011 - 2015 年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分别为100.00%(30 / 30)?85.29%(29 / 34)?82.50%(33 / 40)?95.92%(47 / 49)?97.83%(45 / 46), 正常运转工程水氟超标率分别为13.33%(4 / 30)?17.24%(5 / 29)?9.09%(3 / 33)?14.89% (7 / 47)?11.11% (5 / 45).2011 - 2015 年,8 ~ 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3.68%(194 / 576)?28.30%(711 / 2 512)?36.25%(1 577 / 4 350)?22.06%(837 / 3 794)?20.44%(903 / 4 417), 不同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0.952,P < 0.05).3 种不同改水情况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1.88%(2 857 / 13 057)?57.23%(1 156 / 2 020)?36.54%(209 / 572), 不同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9.336?130.402?21.419,P 均< 0.05).3 种不同改水情况之间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6.295,P < 0.05), 其中改水不正常运转或改水水氟超标监测村分别与改水正常运转且水氟合格及未改水监测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0.861?36.336,P < 0.0125),而改水且正常运转与未改水监测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131,P > 0.0125).2011 - 2015 年成人X 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17.83%(51 / 286)16.61%(49 / 295)?15.36%(51 / 332)?10.95%(53 / 484)?5.16%(16 / 310),尿氟范围为0.02 ~ 22.0 mg / L,几何均值范围为0.67 ~ 4.06 mg / L,各年度间氟骨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6.060,P > 0.05).结论 2011 -2015 年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总体病情逐步得到控制,但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质质量仍需改善,改水工程不正常运转和改水水氟超标对儿童牙齿的危害较严重.

  • 2005-2007年陕西省饮用水含氟量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作者:朱参胜;陈彦菲

    目的 调查2005-2007年陕西省饮用水含氟量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评价改水工程降氟效果.方法 根据以往调查资料,在陕西省选择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的10个市作为调查地区,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水源水5份,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水源水1份、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2份,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或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氟;在饮用水含氟量>1.00 mg/L的人群中进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成人氟骨症按<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16396-1996)诊断.结果 共测定6390个村的水源水含氟量,其中水氟在1.00~<2.00 mg/L的有2619个村,暴露人口为1 654 998人;水氟在2.00~<4.00 mg/L的有845个村,暴露人口为355 623人;水氟≥4.00mg/L的有272个村,暴露人口为111 466人.全省水氟中位数为1.15 mg/L.渭南、咸阳和榆林3个市水氟中位数>1.00 mg/L,为高氟水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检测了3115个改水工程水氟,其中水氟在1.00~<2.00 mg/L的有1269个,暴露人口为1 415 877人;水氟在2.00~<4.00 mg/L的有120个,暴露人口为43 888人:水氟≥4.00 mg/L的有14个,暴露人口为5960人.44 0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临床检查,检出16 489例氟斑牙患者,检出率为37.4%(16 489/44 081);对310 993名成人进行氟骨症临床检查,检出15 877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5.1%(15 877/310 993).结论 高氟水在陕西省广泛分布,地方性氟中毒流行较严重,降氟改水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2007年山东省博兴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云中杰;边建朝;陈培忠;庞绪贵;王玉涛;李亨祥;赵力军;高玉民;张树锡;周长奎

    目的 了解山东省博兴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博兴县2个镇中的8个地方性氟中毒病村作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选择8-12岁儿童和30岁以上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水、尿含氟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30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检查采用临床和X线摄片方法.结果 8个村的水氟均值均>4.50 mg/L,大值为5.78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为90.70%(195/215),氟斑牙指数为2.15,缺损率为24.65%(53/215);30岁以上成人的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出率分别为30.71%(78/254)、16.54%(42/254);儿童和成人尿氟均值在1.50 mg/L以上的人数分别占98.95%(189/191)、97.92%(235/240),高值分别为14.50、17.99 ras/L.结论 博兴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控制,须进一步加大控制力度.

  • 2011-2016年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照霞;冯晓伟;高嵘;阚忠媛;王偲茜;王恩来;王健辉

    目的 掌握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了解改水措施防治氟中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2016年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8个改水工程的运行情况和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资料,分析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和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检出率;比较水氟合格村与不合格村儿童氟斑牙发病情况.结果 2011-2016年,18个改水工程的正常运转率为94.44%(17/18) ~ 100.00%(18/18),水氟合格率为88.89%(16/18)~100.00%(18/18);共检查8~ 12岁儿童4 941人,氟斑牙检出率为9.8%(484/4941),氟斑牙指数为0.19.氟斑牙检出率(14.0%、10.7%、10.7%、8.7%、6.6%、8.1%)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24.3,P<0.05).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8.1%,356/4422)低于水氟超标的监测村(24.7%,128/519,x2=145.1,P<0.05).结论 辽宁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实施改水措施后,病区儿童氟斑牙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依然存在改水工程水氟超标问题,今后应加强对改水工程的管理.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34团改水降氟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评价

    作者:孙立;房彬彬;唐玉敏;李波霖;王慧;林仁勇;吴顺华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34团7~ 14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并评价改水降氟防控措施效果.方法 2010-2017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34团抽取6个取水点,进行水氟含量测定;在2所中心小学,对7~14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以2017年的年龄为基准,11~14岁为改水前出生儿童,7~10岁为改水后出生儿童.水氟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参照《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标准.氟斑牙检出率比较采用×2检验,患病严重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34团2007年完成全面改水降氟工程,改水前出生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高于改水后出生儿童,是其2.65倍[14.43%(101/700)比5.44%(33/607),x2=28.567,P<0.01];改水前出生儿童氟斑牙指数也高于改水后(0.33比0.11).按照年龄标准化(以2017年为标准)后,不同年度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300,P< 0.01),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由2010年的35.26%下降至2017年的10.25%;不同年度儿童氟斑牙患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54.033,P< 0.01),儿童氟斑牙指数由2010年的0.71下降至2017年的0.23,由极轻度流行降为无氟斑牙流行.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34团改水后,病区儿童氟斑牙病情显著下降,改水降氟防控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氟中毒 效果评价
  • 重庆市巫山和奉节县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

    作者:闫菊;钟朝晖;王应雄;罗兴建;晏维;牟李红

    目的 了解重庆市巫山和奉节2个县8~12岁儿童氟斑牙流行现状及分布特征,为氟斑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巫山、奉节2个县各抽取20、18个乡(镇)作为调查点,用Dean法对抽中乡(镇)的所有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计算并比较2个县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缺损率及氟斑牙指数.结果 2个县共调查8~12岁儿童38 209人,氟斑牙总检出率为43.09%( 16 466/38 209),巫山、奉节2个县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8.98%(9397/19 186)、37.16%(7069/19 02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03,P<0.01);8、9、10、11、12岁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依次为32.52%(2157/6632)、40.07%(2672/6668)、43.67%(3420/7831)、46.01%(3861/8391)、50.14%(4356/8687),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50,P<0.01);巫山、奉节2个县8~ 12岁儿童氟斑牙指数分别为0.713、0.485,氟斑牙缺损率分别为4.05%(777/19 186)、1.57%(298/19 023).结论 巫山和奉节2个县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仍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逐渐升高;巫山县仍是氟斑牙流行区,奉节县则处于边缘区.

    关键词: 儿童 氟中毒 患病率
  • 2009年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范中学;李跃;李晓茜;白广禄;刘晓莉;白爱梅;李平安;杨晓栋

    目的 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降氟效果,为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和榆林3个市16个县48个自然村进行监测.在未改水村按东、西、南、北、中采集5份水样,在已改水村采集3份末梢水和1份出厂水,用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GB/I'5750-2006)检测水氟.对监测村所有在校8~12岁儿童采用Dean法进行氟斑牙检查,16岁以上成人全部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抽取30%的项目县,每个县选择1个村,对已诊断的临床氟骨症患者进行X线拍片检查,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7).每个村采集8~12岁儿童尿样30份、16岁以上成人尿样20份,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检测尿氟.结果 22处运行正常的改水工程中,出厂水超标8处,占36.36%(8/22);工程报废5处.共检测水样202份,已改水村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中位数分别为0.72、0.62mg/L,水氟超标率分别为36.36%(8/22)、31.94%(23/72);未改水村水氟中位数为1.00 mg/L,水氟超标率为39.81%(43/108).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06%(367/2285),氟斑牙指数为0.30,流行程度为阴性;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09%(1542/30 272),共有198人拍摄X线片,阳性68人,检出率为34.34%(68/198).共检测儿童尿样105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95mg/L;共检测16岁以上成人尿样914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16 mg/L.结论 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范围较大,病情程度较为严重,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进一步加大病区改水力度,加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改水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

  • 2011年江西省萍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源调查

    作者:叶燕;王伟;霍亮亮;刘康康;刘洋;孙静;李素平;高彦辉

    目的 调查江西省萍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饮水、膳食及空气摄氟量,探索摄氟的主要来源,为当地选择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在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甘泉村和美建树,选择41名当地出生居住的8~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根据Dean法检查儿童氟斑牙结果进行分组:牙齿正常者为对照组;可疑氟斑牙者为可疑组;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氟斑牙者为氟斑牙组,分别为10、14、17人.采用三日称量法进行儿童膳食调查,并采集饮水、尿液、食物、空气等样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含氟量.结果 对照组、可疑组和氟斑牙组儿童饮水含氟量均数分别为0.17、0.69、0.80 mg/L,其中可疑组和氟斑牙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值分别为10.644、12.384,P均<0.01);日均饮水氟摄入量均数分别为0.23、0.61、0.99 mg/d,其中可疑组和氟斑牙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615、-3.075,P均<0.01);日均食物氟摄入量和日均空气氟摄入量分别为(0.93±0.46)、(1.04±0.49)、(1.05±0.52)mg/d和(0.10±0.07)、(0.14±0.13)、(0.11±0.09)mg/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95、0.420,P均>0.05).上述3组儿童日均总氟摄入量分别为(1.26±0.52)、(1.79±1.04)、(2.15±1.42)mg/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52,P> 0.05).通过岭回归分析,日均饮水氟摄入量与总氟摄入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0,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2.42,P<0.05).结论 饮水氟含量高是造成该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应该从改换水源角度落实相应的防治措施.

688 条记录 14/35 页 « 12...11121314151617...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