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医药信息

中医药信息杂志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신식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2406
  • 国内刊号: 23-11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1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信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匡海学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洋参御糖丸治疗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郑南;李依聪;高丽娟;丁娜娜;刘广周;谢宁

    目的:探讨洋参御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给予洋参御糖丸治疗,每次15g,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并与二甲双胍组42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以及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洋参御糖丸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05%.结论:洋参御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 半夏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师桂英;王正亮;王蓓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半夏泻心汤,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腹泻、腹痛、浓血便)改善情况,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情况,测定血清炎症指标(CRP、TNF-α、IL-1),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腹泻、腹痛、脓血便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4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14.58%,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可协同增强抗炎效果,快速改善肠道黏膜炎症,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解毒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志;西旺;佟晓辉;刘畅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特应性皮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解毒润肤汤治疗,对照组(39例)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均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解毒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热证)患者有效,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 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周晓林;郭耀辉;高龙英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健脾祛湿汤组)32例和对照组(美沙拉嗪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金玲;姜茗宸;张文风

    目的:通过检测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影响,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检测体质量、血糖、血清NO、血浆ET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 脉络宁注射液对脂多糖与角叉菜胶诱导“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的NF-κB和TNF-α影响

    作者:邓敏贞;黄丽平;秦劭晨;陈婷;黎同明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脂多糖与角叉菜胶诱导“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脉络宁高、中、低剂量组(30mg/kg,15mg/kg,3.75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20天,每天1次.给药到18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Ca(50mg/kg)16h后,再尾静脉注射LPS(5μg/kg),24h后大鼠尾部出现瘀血现象为模型建立成功.给药20天后,从腹主动脉取血和取脾.检测血液的红细胞比积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光镜下观察脾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脾脏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脉络宁高剂量组的红细胞比积,NF-κB和TNF-α显著减少(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P<0.05),脾脏的脏器系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脂多糖与角叉菜胶诱导“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活血抗炎作用.

  •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MAP-2、PGP9.5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龙建飞;张秋霞;张建;王雅丽;赵晖;王蕾;边宝林;赵海誉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MAP-2、PGP9.5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的调控作用.方法: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水提物组(800 mg/kg)、总生物碱组(44mg/kg)、总黄酮组(50mg/kg)、总环烯醚萜组(8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MAP-2、PGP9.5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脑缺血7天大鼠PGP9.5表达下调,GFAP表达增强,差异较假手术组明显(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水提取物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神经元MAP-2表达明显上调,GFAP表达下调(P<0.01或P<0.05);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均可明显上调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MAP-2、PGP9.5表达,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总生物碱还可明显下调GFAP表达,较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可减轻神经元轴突损伤,促进神经元树突重塑,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

  • 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在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肾脏中的分布研究

    作者:訾慧;卢健;张红梅;刘丽;李军;范颖

    目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淫羊藿提取物后,利用HPLC法对其肾脏中的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Ⅱ)进行测定,以考察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在肾脏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按118mg/kg(相当于淫羊藿苷)灌胃给予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淫羊藿提取物后,于40min、1.5h、8h、24h取组织,经生物样品预处理后,利用HPLC法测定肾脏中各成分的浓度.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柱温为40℃;流动相:A(0.4% HAC水)-B(甲醇);流速为1.0mL/min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提取物给药40min后在肾脏中即有分布且能被检测,1.5h浓度较高,其后逐渐消除或代谢为其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Ⅱ在肾中均被检测;给药8h后,淫羊藿苷在肾脏中浓度较低,其代谢产物仍维持一定浓度;给药24h后各成分逐渐消除.结论:淫羊藿苷在大鼠肾脏中有一定程度的蓄积,并且与其代谢产物共存于肾脏组织中,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与中医学认为淫羊藿归肾经补肝肾强腰膝的理论相符.

  • 从脾胃升降功能论治糖尿病胃轻瘫

    作者:徐萌;王吉娥;黄秀深;张丰华;于毅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脾胃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基本病机,对其治疗应从脾胃着手,通过控制饮食、消积导滞、辛开苦降、培土健脾等斡旋中焦,恢复脾胃升降之机.中医药对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治疗有独特优势,通过调整胃肠激素水平,不仅能改善胃轻瘫症状,还能够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症状.

  • 热敏通道、膀胱过度活动症与五苓散的温阳化气作用

    作者:胡红林;高琳;赵红霞;鲁赛;杨桢

    从热敏通道理论角度,对五苓散温阳化气的功用进行了解释.膀胱上皮热敏通道TRPV1\TR-PA1的异常激活,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引起小便不利.五苓散桂枝中的肉桂醛是TRPA1激动剂,能使该通道脱敏,消除膀胱过动紊乱引起的小便不利,恢复膀胱气化功能,协同其他药物,共同发挥利水渗湿功用.

  • 从主病主证角度探析君药

    作者:赵红玉;吴晓丹;杨勇

    君药在一首方剂构成中占重要地位,《方剂学》中对君药的定义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而这一定义会造成初学者理解上的困惑和模糊.中医的病和方证相应在层次上不能对等,不能反映病机,使君药的选择和确定缺乏针对性.方剂的主治证病机往往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很难确定主证和兼证,而君药针对的往往是病机的主要方面,因此提出从病机的角度确定君药,君药是针对疾病病机的主要方面发挥作用这一定义易于理解和掌握.

  • 中药穴位贴敷研究现状及思路

    作者:刘西建;韩涛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药物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多偏重于临床疗效的评估和经验总结,对于疗效影响因素、外用复方药物组方规律、穴位和药物之间协同作用机理等研究甚少.中药穴位贴敷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穴位给药,同时应用现代经皮给药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制备出高效、安全、可控、方便的现代制剂,为中药穴位贴敷临床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 补阳还五汤与神经组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斌;费洪新;朴成玉;边文山;仲丽丽;廖婷;潘思文;周忠光

    近年来关于补阳还五汤的保护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十分广泛.介绍补阳还五汤的来源、药理作用及其对神经组织的作用,重点从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突触、轴突和树突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下补阳还五汤的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希望有助于认识补阳还五汤对神经组织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中医药防治耐药性肺结核的分子机制探索

    作者:叶品良;陈西平;张传涛;卢润生;张丰华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急剧恶化,耐药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控制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以及严重耐药结核病任重而道远.中医药在防治肺结核中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探讨中医药防治耐药性肺结核的分子机制是否在于修复结核杆菌的突变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防治耐药性结核病开辟新的思路.

  • 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证研究进展

    作者:吴修红;杨恩龙;何录文;朴成玉;张淑香;马艳春

    桂枝茯苓丸出自于《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赤芍、桃仁、牡丹皮五味药物组成,有温经通络、缓消癥块之功,在临床上多用于各种血瘀证病症的治疗,尤其在妇科相关疾病中应用较多,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同时在男科、心血管系统等相关疾病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主要对桂枝茯苓方剂在血瘀证病症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

  • 补中益气汤不同黄芪药量对脾气虚大鼠糖代谢酶的影响

    作者:施旭光;曾元桂;林荣锋;吴美音;黄曼婷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不同黄芪药量对脾气虚证大鼠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采用“五味偏食+游泳力竭+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组、2倍黄芪组、1/2倍黄芪组和脾气虚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生物学体征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GK酶及血清LDH、SDH和IDH酶活性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血清LDH水平有所提高(P<0.05),肝组织GK活力有所降低(P<0.05),2倍黄芪组在LDH、GK活力方面亦有所改善,但没有补中益气汤明显,而1/2倍黄芪组则变化不大(P>0.05);各组大鼠血清SDH和IDH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有效改善脾气虚证的无氧化代谢状况并调节机体葡萄糖水平.

  • 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血清TNF-α和IL-1β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丽英;张亮;秦鹏飞;孙红丽;葛鹏玲

    目的:观察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影响.方法:5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和增液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及ICR小鼠颌下腺蛋白抗原联合诱导SS动物模型,60天后眼球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 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高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来氟米特组和增液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增液汤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低于来氟米特组(P<0.01),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介于高、低剂量组之间.结论:增液汤治疗SS模型小鼠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了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且增液汤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 左右归丸对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RE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寇爽;王义周;赵晖;王蕾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脑和脊髓中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 mRNA和蛋白表达及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给予正常组大鼠双后足垫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注射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 68-86抗原,免疫诱导EAE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或生理盐水.于14天(急性期)及28天(缓解期)分别取大鼠脑和脊髓,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CRE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EAE模型组大鼠脑和脊髓的CREB除了缓解期脑中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外,其余均降低,特别是在急性期的大鼠脑中CREB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P <0.05或P<0.01);急性期和缓解期脊髓中CREB mRNA也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右归丸组急性期大鼠脊髓CREB mRNA和缓解期蛋白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左归丸组急性期大鼠脑CREB mRNA表达有显著上调(P<0.01),缓解期脑和急性期脊髓中的蛋白有明显上调(P <0.05或P<0.01).结论:左右归丸对EAE大鼠的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可能与上调CREB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但二方在作用时间、部位和靶点各有侧重.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EAE CREB
  • 益气和血通络方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钟慧群;赵芸芸;张文风

    目的:观察益气和血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缺血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尾静脉单次注射垂体后叶素(Pit),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益气养血通络方能改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益气和血通络方可提高心脏抗氧化能力,对垂体后叶素引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林;范颖;张红梅;卢健;王俊岩

    目的:观察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4组.后三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天,补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补肾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处杀各组大鼠,取左侧股骨和第4腰椎,进行股骨三点弯曲试验和椎体压缩试验,计算大载荷、大挠度、弹性载荷、弹性挠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大鼠股骨和腰椎L4大载荷、大挠度、弹性载荷、弹性挠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悬吊组比较,补肾组大鼠股骨大载荷和弹性载荷升高(P<0.05),腰椎L4大载荷、大挠度、弹性载荷、弹性挠度均升高(P<0.01,P <0.05),补肾健脾组大鼠股骨和腰椎L4大载荷、大挠度、弹性载荷、弹性挠度均升高(P<0.01,P<0.05);与补肾组比较,补肾健脾组大鼠股骨大载荷、腰椎L4大载荷和弹性挠度均升高(P<0.05).结论:补肾和补肾健脾方均能够改善尾部悬吊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 补肾配伍化痰活血药对低血清培养SH-SY5Y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的影响

    作者:刘蕾;郑琦;安辰;赵晖;张秋霞;樊永平;王蕾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BSYS)方(即补肾化痰活血方药)及其拆方补肾方(BS)、化痰活血(HTHX)方对低血清培养SH-SY5Y细胞致神经轴突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将低血清培养基与SH-SY5Y细胞培养24h,建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模型,再将BSYS方、BS方和HTHX方含药血清与损伤的SH-SY5Y细胞培养24h,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神经突起细胞率、测量细胞轴突长度及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和空白对照组(NC)细胞比较,模型组(MO)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轴突变短(P<0.001),IOD值明显降低(P <0.001).和MO细胞比较,BSYS方和BS方含药血清均能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P <0.001);BSYS方明显提高神经突起细胞率(P<0.05)、促进轴突生长(P<0.05)和升高IOD值(P <0.001);补肾方只在升高IOD值方面效果明显(P<0.01);而化痰活血方对以上指标的作用均不明显.结论:补肾配伍化痰活血方药和补肾方药对低血清致SH-SY5Y细胞轴突生长抑制的改善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花旗泽仁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葛鹏玲;赵静;阚玉娜;闫永鑫

    目的:观察花旗泽仁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连续灌胃脂肪乳20天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花旗泽仁组、阳性对照组.花旗泽仁组灌服花旗泽仁中药液,阳性对照组灌服罗格列酮药液,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服同等剂量的蒸馏水,共4周.末次给药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FBG水平明显增加(P<0.01),ISI显著降低(P<0.01),NT和8-OHdG表达明显升高(P<0.01),给予花旗泽仁及罗格列酮治疗后,以上各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花旗泽仁具有降低空腹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应激产物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 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及NE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宝忠;王璐;刘春秋;许峰

    目的:通过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及NE含量的变化,探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方法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归脾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记录大鼠体质量的变化,并根据敞箱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于实验第42天,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脑内5-HT及NE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得分减少,脑内5-HT及NE水平降低.归脾汤各组及百优解组能提高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得分,提高脑内5-HT水平,对NE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归脾汤能提高模型大鼠脑内5-HT水平,对慢性应激性刺激大鼠有抗抑郁作用.

    关键词: 抑郁症 归脾汤 5-HT NE
  • 活络效灵丹中乳香、没药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叶航程;黄云枫;张永太;韩向东

    目的:优选活络效灵丹中乳香、没药挥发油提取工艺与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乳香、没药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包合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工艺.结果:提取时间对乳香和没药挥发油提取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浸泡时间、加水量则无显著性影响,优选提取工艺均为不浸泡、6倍量水提取8h;挥发油与β-CD比例对乳香、没药挥发油包合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转速与剪切时间则无显著性影响,优选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分别为乳香1∶8、没药1∶6,转速均为10000rpm,剪切时间均为15min;薄层色谱表明挥发油被有效包合,且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所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可靠可行.

  • 李飞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经验

    作者:管华全;谭峰;樊巧玲

    介绍李飞教授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基本病机的认识与治法的总结,及以四君子汤合黛蛤散、左金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该病的经验,其中四君子汤可以补气健脾,扶正以助祛邪;黛蛤散既可清热解毒,又能制酸止痛;左金丸则有清热泻火、和胃止呕之效.再根据临床病情适当配伍清热、行气降逆、活血止痛等药物,可收良效.

  • 樊巧玲教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经验介绍

    作者:张敏;樊巧玲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以白带增多并呈豆渣样、外阴瘙痒为典型症状,具有顽固性、难治性、易复发等特点.樊巧玲教授认为,该病以正虚毒蕴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扶正解毒为基本大法,发作期主张内外合治,缓解期强调扶正培元.

  • 半夏泻心汤论治胃强脾弱证刍议

    作者:许嗣立;贾波;文跃强;张晓丹;黎豫川

    在传统上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名方,但在临床中对于脾胃病的治疗亦广泛被使用.从《伤寒论》中及现代的胃强脾弱证的不同概念和含义入手,结合原条文的描述和方中药物进行分析,并举验案佐证,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强脾弱证的原理,盼能扩大此方的临床适用范围.

  • 六味地黄丸不同拆方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作者:黄栋;杨旭佳;姚允怀;王雨秾;王东平

    目的:选用六味地黄丸不同拆方配伍,研究其对脂代谢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变化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三补组、三泄组、全方组、地黄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灌胃给药,辛伐他汀7mg/(kg·d),三补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4.32g/(kg·d),三泄组(泽泻、茯苓、牡丹皮)2.43g/(kg·d),地黄组2.16g/(kg·d),全方组6.75g/(kg·d),喂养8周后,麻醉,取血,喂养前后测体质量,血清测ALT/AST,TG/CHOL,ADP.结果:各组间体质量增加的程度以全方或重用地黄、三泄的配伍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体质量的增加(P<0.05).三补组降胆固醇为明显(P<0.05),接近西药的降脂作用,给药组中降胆固醇的作用,地黄组>三泄组>全方组.各组间脂联素以地黄组升高明显(P<0.05),给药组中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不同拆方组中以地黄组在不同数据检测中都有较明显的作用,尤其是降低总胆固醇,升高血清脂联素的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模型组.三泄组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全方组可使动物体质量增加减少,这些都体现了六味地黄丸在配伍中重用地黄、三补三泻的配伍特色,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苓桂术甘汤预防性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NOS含量的影响

    作者:韩宇博;田苗;郭维毅;李树学;马艳春

    目的:通过苓桂术甘汤预防性给药,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探讨其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5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3h后采血并检测血清中NO和NOS含量,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做病理切片.结果:各组NO及NOS含量比较,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NO及NOS含量明显下降,较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NO及NOS含量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病理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苓桂术甘汤预防性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升高NO和NOS含量有关,且高剂量组疗效显著优于低剂量组.

  • 论中医脑病与痰瘀辨治

    作者:安辰;王蕾

    脑为元神之府,虽独居身之高巅,但与脏腑联系密切.若脏腑病,津停血滞,易使痰瘀内生,影响脑之功能,导致多种脑病的发生.常见脑病如眩晕、头痛、中风、痴呆等皆可因于痰瘀为害,临床上仔细辨别痰、瘀及痰瘀的存在,根据不同证型予以不同治法.

  • 基于气机升降探讨濡脏汤加减对功能性便秘治疗机制

    作者:文颖娟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中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较为全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为探索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提供了启迪,而“气机升降”理论为多层面恢复胃肠传导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濡脏汤加减组成的行气通结方可促使气机升降出入协调以治疗功能性便秘,且行气通结方可能通过改善ICC、NO\ET的表达实现对胃肠动力的调控以促进胃肠气机升降治疗功能性便秘.

  • 浅析心悸之证治

    作者:马育轩;付殷;黄艳霞;葛鹏玲;李冀

    心悸是因心失所养而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常伴胸闷、气短,甚至晕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故将心悸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作一浅析,以飱同道.

    关键词: 心悸 证治 浅析
  • 中医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三期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探究

    作者:苏鑫;潘浩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一旦确诊,患者5年的生存率仅为30%~50%,且病变呈不可逆进展.西医治疗本病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单纯应用疗效欠佳且副作用明显,故在临床中从中医药入手结合西药为目前较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查阅了近10年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根据本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证候特点,按照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多种证型进行阐述,并总结不同证型的治疗原则与用药规律,以供同道参考.

  • 方剂有效组分配伍替代全药配伍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文小平;都广礼

    方剂有效组分配伍是近年来出现的方剂配伍研究的新模式,具有作用明确、靶位清楚、对病证针对性更强等优点;而传统的方剂全药配伍模式则是药物按照组方原则进行有序配合的有机整体,并因其成分的多样性、作用的多层次性、多靶点性使得作用方式呈现“整体综合调节”的样貌.目前诸多学者致力于用方剂的有效组分配伍来替代传统全药配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仍然无法说明有效组分配伍能完全替代全药配伍.

  • 师法仲景探索中医临证研究之路

    作者:谭峰;李飞;樊巧玲;管华全

    张仲景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其原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所载方剂法度严谨,用药精当,被称为仲景方,亦推崇为“经方”.从仲景方的源流发展出发,结合著名方剂学家李飞教授在仲景方临证研究上的经验,探讨以仲景方临床应用及研究为核心的中医临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 安神剂源流考

    作者:王雨桐;王蕾

    查阅和收集古今关于安神剂的相关文献,对其源流进行了考证,分析不同安神方剂的功效、主治、配伍特色及其历代医家创制安神剂的思路.为临床应用安神方剂治疗神志不安病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 《伤寒杂病论》半夏与乌头(附子)同方配伍分析

    作者:成茂源;刘天宝;叶品良

    半夏与乌头(附子)为“十八反”内容.《伤寒杂病论》中载有半夏与乌头(附子)在同一方中配伍使用情况,从主治、用量、配伍、剂型和煎服法方面,探讨二者同方配伍使用规律,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 新安医家王仲奇崩漏验案四则

    作者:李元琪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为妇科月经失调之重症.王仲奇系近代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善治妇科疾病.其治疗崩漏重视冲脉气血,以经络为依据,阐发脏腑气血的病变机理;治病不仅洞悉病候,还注意寻其人事精神之因;擅于使用镇潜之品,滋阴潜阳,固冲止血.兹举王仲奇治疗崩漏验案四则.

  • 张从正汗、吐、下三法临床运用验案分析

    作者:胡方林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约生活于公元1156 ~ 1228年,享年72岁.张氏随其父学医,又酷好读书,喜爱吟诗,性格豪放,与当时著名的东州学者麻九畴,门人常德一起,研讨医理.张氏之学,宗奉《内》、《难》、《伤寒》,并私淑河间,在临床上对汗、吐、下三法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不仅在急性病中,而且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也普遍使用,发展了以寒凉攻邪为特点的攻邪学说,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倡导“治病当用药攻,养生当用食补”,均有独到之处.本文选择张氏临床运用汗、吐、下三法的案例从辨证思路与治疗特色进行分析,以供临床运用三法的借鉴.

  • 《千金方》产后心腹痛方用药配伍组方特点探析

    作者:洪芳;杨勇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以产后病方药为重点,其中心腹痛第四收录了妇人产后各种心腹疼痛方21首;单味药以桂心、甘草、当归、芍药、川芎、地黄使用频度高;药味配伍以芍药配甘草,当归配芍药,桂心配当归及桂心配芍药为主,而针对产后气血虚弱的特点,又善用羊肉温补气血,组方以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为基础,以散寒、止痛,祛瘀、养血为主要治法,虚、寒、瘀为病机关键,结合心腹痛的部位,性质及兼夹症,灵活组方.结合《千金翼方》中本草理论,对《千金方》产后心腹痛方的用药以及配伍组方特点进行探析,为《千金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痢疾组方规律

    作者:张艳;崔丽君;韩涛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1)软件,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痢疾组方规律.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痢疾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5首治疗痢疾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9个,新方5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叶天士治疗痢疾重用健脾祛湿,活血行气之品.

  • 现代中医药文献中治疗抑郁症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作者:黄海量;吕征;臧运华;韩涛

    目的:分析现代中医药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0首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1味常用药物和3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抑郁症应以疏肝健脾、调气和血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清热、化痰、开窍、安神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作者:丁红伟;吕征;黄海量;郭炜;臧运华;韩涛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0首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6味常用药物和2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应以补肾益智、化痰开窍、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清热、活血、理气、通络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 甘草泻心汤辨治白塞氏综合征验案1则

    作者:滕晓明;赵雪莹;马平平;葛鹏玲

    “狐惑”是以咽喉、阴部的溃蚀以及目赤如鸠眼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早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临床特征相当于西医病中的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Behcet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葡萄膜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其可涉及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如皮肤、黏膜、血管、关节、消化道以及中枢神经等.其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常多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中成药等治疗[1-3].

  • 加味补阳还五汤结合头穴丛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NCAM阳性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海纯;王艳丽;郭蕊珠;王春霞;李响;董旭;吴迪;蔡国锋;马育轩

    目的:对比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方结合头穴丛刺法(下文简称针药法)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大鼠NCAM阳性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此型中风提供更加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方法:选取健康大鼠进行气虚血瘀症侯造模,成功后给予DiL染料预标记.随机分组后,48h后进行MCAO造模,制备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采用头穴丛刺法、补阳还五汤原方、加味补阳还五汤、针药法分组治疗.于不同时间点以原位杂交法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各法对模型大鼠NCAM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细胞计数,各时间点各治疗组大鼠均有明显变化,针药组效果佳,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各种治疗方法对模型大鼠NCAM阳性表达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多种方法比较,针药结合应用效果佳.

  • 解析六味地黄丸

    作者:刘娟;初杰

    宋代医家钱乙因创立六味地黄丸而名垂青史,这首方剂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症、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等,都值得细细的探究,通过对古方的研究,学习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组方思路,终使一方在手,便可启发治病救人之思路,发现异病同治之奥秘,开发临床研究之思维,通晓理法方药之灵魂.

  • 天王补心丹方源与君使药意义偶拾

    作者:魏飞跃;殷左句;文乐兮;陈创;张妍菀;严秀梅;马露

    现存文献中,“天王补心丸”之名始见于《杨氏家藏方》,其方至《仁斋直指方论》被更名为“天王补心丹”.方剂学教材所录方剂既选自《校注妇人良方》或《摄生秘剖》,则组成、用量、服法、宜忌等应与原著一致.由于本方证以阴虚火扰为病机关键,故质重而长于滋肾阴、清虚热之生地黄,唯有重用,方能奏效.对于习惯比类取象思维的制方者而言,在“天王补心丹”中使用桔梗之初衷当在:取其作为“载药上行入心”之使药.

  • 补中益气汤临床用方要旨

    作者:全世建;熊志明

    为提高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用方效果,从补中益气汤的配伍特点入手,通过对补中益气汤相关理论文献和临床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为提高补中益气汤临床用方水平提供指导.认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气虚下陷证时要准确把握黄芪与陈皮的用量关系;甘温除热时,要把握其主治证阴火特征.

  • CBT、PBL结合Sandwich三联式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运用探索

    作者:刘静;傅杰;姚凤云;聂建华;丁舸

    为使学生掌握组方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方剂的能力,由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研究生方剂教学中开展了CBT、PBL结合Sandwich三联式教学法.从三联式教学法在方剂教学中运用,探讨该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方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中医学拔尖班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初探

    作者:吴建红

    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调整方剂学课程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将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的纳入方剂学教学中,选择LBL教学法、PBL教学法、C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从三方面考核学生.培养了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能力、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提高了方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评价学生的方式.

  • 《中医妇科方剂选讲》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

    作者:文乐兮;袁振仪;尹周安;龙玲;瞿延晖;欧阳建军;罗成宇

    《方剂学》与《中医妇科学》各有其研究范围、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妇科方剂是目前中医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此编写并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妇科方剂选讲》,并开设了选修课程.该教材在遵循女性生理、病理、用药特点及临床实用性的同时,注重方剂学理论的独特性、系统性,将妇科学与方剂学有机结合.选修课讲授时侧重于妇科方证的辨识,以及站在妇科角度,从妇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来分析方证病机和制方原理、配伍特点、变化规律.课程开设4个学期,选修人数占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85%.其教学特色多次获学校、省级成果奖.

中医药信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