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血、羊水、脐血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胎膜早破、官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作者:卢丹;王志学;王晓玲;顾学文;傅丹;许春凤

    目的: 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3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8(interleukin-6、8,IL-6、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对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及3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 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尤其破膜时间超过24 h增高更为明显.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P<0.01),胎膜早破组产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其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显著高于Apgar>7分的新生儿(P<0.05,P<0.01).结论: IL-6、IL-8、VCAM-13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早期诊断,对判断新生儿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胎盘病理检查在胎膜早破孕妇的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诸葛丽芳;潘卫平;胡建生;王美卿

    目的 探讨胎盘病理检查在胎膜早破孕妇的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并分娩患者的胎盘、胎膜及脐带均完整的送病理检查共207例,其中炎症性胎盘135例为炎症性胎盘组,正常胎盘组织72例为正常胎盘组.回顾所有病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新生儿早期感染情况与胎盘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5例炎症性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15例(11.11%),其中121例绒毛膜炎或绒毛膜羊膜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6例(6/121,4.96%),12例绒毛膜羊膜炎合并脐带炎或脐带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9例(9/12,75.00%),2例慢性炎性改变的胎盘患者未发生新生儿早期感染.72例正常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2例(2.78%).炎症性胎盘组织中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胎盘组(P<0.05),炎症胎盘组织中的脐带炎组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绒毛膜羊膜炎症组(P<0.05).结论 炎症性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正常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增加,其中脐带炎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高,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较好的指标.因此,胎盘病理检查对于协助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高永妹;陆勤;奚杰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75例(观察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两种标志物的浓度值,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CT和CRP水平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4.62±2.58)μg/L和(13.92±0.80)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36±-0.83) μg/L和(9.12±5.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CR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4、0.666(0.6<AUC<0.7,表示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诊断(COM)的AUC等于0.734(0.7<AUC<0.8,表示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胎膜早破患者血IL -6、IL -8及TNF -α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景平;罗琼;高艳明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患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价值.方法:对6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中IL-6、IL -8和TNF -a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6例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IL -6、IL-8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TNF -α水平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IL -8、TNF-α水平与IL -6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中IL -6和IL-8联合测定,可作为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血TNF -α的测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徐金陵;王莹利

    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被感染的女性可出现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可导致不孕、宫外孕及肝周围炎等[1].孕妇感染则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死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胎儿发育不良等[2].其感染率高,危害大,传染性强,易引起病人恐慌,也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由于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识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规范的治疗不但不能治愈该病反而引起了菌群失调、耐药,导致该病迁延不愈.本文总结了我院1年多来治疗该病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 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与胎盘中EGFR的相关研究

    作者:魏惠红;江朵;任军

    目的:探讨在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羊水与胎盘中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各组的EGFR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羊水粪染组与对照组比较,EGFR值升高.②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羊水中EGFR水平与胎盘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羊水与胎盘中EGFR的表达异常,可能在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胎膜早破患者HBD-2、NF-κB p5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颜露春;严兆华;庞天云;李小林;曾三梅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胎盘、胎膜中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s-2,HBD-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p56,NF-κB p56)水平相关性,以及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的关系,初步探讨 HBD-2、NF-κB p56在PROM的作用,为临床诊治PROM提供新的思路.方法:PROM组:妊娠37~42周35例,34~36+6周35例,28~33+6周25例;与胎膜早破组孕周、例数相对应的95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在PROM组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组与非HCA组,采用ELISA两步法测定外周血HBD-2、NF-κB p56,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胎盘,胎膜HBD-2、NF-κB p56的mRNA表达,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HCA组与非HCA组在不同孕周孕妇血清,胎盘,胎膜HBD-2、NF-κB p56测定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妊娠37~42周:PROM组孕妇入院血清,分娩结束血清,胎盘,胎膜HBD-2、NF-κB p56 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妊娠34~36周+6 和妊娠28~33周+6:PROM组孕妇入院血清,分娩结束血清,胎盘,胎膜HBD-2、NF-κB p56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ROM组分娩结束血清HBD-2、NF-κB p56的表达高于入院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HCA组孕妇分娩结束血清,胎盘,胎膜中HBD-2、NF-κB p56的表达与非H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入院血清HBD-2、NF-κB p5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妊娠37~42周:入院血清,分娩结束血清,胎盘,胎膜表达HBD-2、NF-κB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同一组织中HBD-2与NF-κB p56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5) 妊娠34~36周+6和妊娠28~33周+6:入院血清HBD-2,分娩结束血清HBD-2呈正相关r=0.82(P<0.01),入院血清HBD-2,分娩结束血清HBD-2均与胎盘HBD-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6、0.65(P<0.01),入院血清HBD-2,分娩结束血清HBD-2与胎膜HBD-2呈正相关关系r=0.69、0.72(P<0.01),胎盘HBD-2与胎膜HBD-2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1).NF-κB p56在各组织中的关系与HBD-2类同,同一组织中HBD-2与NF-κB p56表达成正相关关(P<0.01).结论:HBD-2与NF-κB p56的表达与早产PROM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启动宿主剧烈的免疫应答,通过介导NF-κB p56转导途径产生大量HBD-2等引起胎膜完整性受损可能是其主要的机制所在.

  • 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脐血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刘素英;夏振开;高美华;王海燕;胡涛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脐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1例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外周血和脐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以35例早产孕妇作对照(B组).结果:A组母血中TNFα、IL-8均显著高于B组(P<0.05),脐血中IL-6显著高于B组(P<0.02),母血中IL-6,脐血中TNFα和IL-8在A、B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 绒毛膜羊膜炎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颖

    目的 探讨绒毛膜羊膜炎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分析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并分娩的202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2例孕妇中有116例患有绒毛膜羊膜炎,找出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57.4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胎膜早破(β=0.918,OR =5.532)、贫血(β=1.203,OR =7.036)、羊水过少(β=1.076,OR=6.300)、分娩前CRP过高(β=0.979,OR =5.811)是易患绒毛膜羊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常见因绒毛膜羊膜炎导致孕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应引起重视,对于可能增加患者发病的因素尽可能合理地给予护理对策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避免新生儿死亡情况的发生.

  • 232 绒毛膜羊膜炎引起的产妇发热

    作者:李宏;吴艳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产妇
  • 白介素-1与β2防御素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意义

    作者:杨丽娜;王凡;于海燕;金海鸿;逯庆玲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 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 HCA 组),比较两组间 HBD-2及 IL-1水平。结果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 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 组 IL-1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HCA 组 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IL-1水 平 与 对 照 组 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 组HBD 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CA 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 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 ROC 曲线观察,当 IL-1以80.22 pg/m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 HBD 以474.79 ng/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 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 HCA 的可能,其升高在 HCA 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 HCA 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 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水平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作者:王立岩;张小平;邹积艳;冷维春;庞晓丽;褚东梅;任春丽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78例孕妇血清sICAM-1,早产孕妇58例为试验组(其中并发有绒毛炎者28例),足月孕妇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及分娩后行胎膜、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早产组并发绒毛膜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炎者(P<0.05);足月分娩者产前、产后血清中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早产组无绒毛膜炎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并发绒毛膜炎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受产程影响,血清sICAM-1可作为预测早产的一项可靠指标.

  • 胎儿纤连蛋白与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作者:王冬;安晓芬;刘会玲;文英;王占东

    目的探讨胎儿纤连蛋白(FFN)与早产和绒毛膜羊炎膜之间的关系,为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及判定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 ELIAS(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42 例先兆早产孕妇(实验组)和同孕龄健康孕妇 48 例(对照组)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 FFN 检测。结果实验组 FFN 阳性率 45.2 %(19/42),对照组 FFN 阳性率 4.8 %(2/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中 FFN 阳性者发生早产及绒毛膜羊膜炎者分别为 68.4 %(13/19)、73.6 %(14/19),与 FFN 阴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FFN 对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围产期保健提供重要监测手段。

  • 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水平变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作者:田莉;武凤芝

    目的: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核因子一κBp65(NF-κB p65)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ACM-1)的水平变化与胎膜早破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62例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及4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母血、羊水、脐血中NF-κp65及IACM-1的水平,同时进行胎膜组织的病理检查,对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也进行相应的NF -KB p65及IACM-1的水平检测.结果:PROM组母血、羊水、脐血中NF-κp65和IACM-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母血、脐血、羊水中NF-κB p65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кB p65及IACM-1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诊断.

  • 胎膜早破导致胎膜绒毛膜羊膜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刘柳柳;顾宁;王志群;戴毅敏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erane,PROM)所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胎膜早破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的病原学特征,为围产期感染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97例破膜时间大于24小时的PROM孕妇的胎膜细菌培养中,86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4.41%;培养阳性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3.26%(63/86),革兰氏阳性菌球菌占34.88%(30/86),培养多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占60.47%(52/86).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PROM相关的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屈在卿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01~12的250例胎膜早破患者,计算其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以及分析有关的导致绒毛膜羊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5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绒毛膜羊膜炎的总发生率约为20%,其中在未足月的胎膜早破患者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足月的胎膜早破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既往有阴道炎的胎膜早破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机率高于无阴道炎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胎膜早破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机率并无增加.结论:胎膜早破的患者应该严格监测,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特别是既往有阴道炎的患者,阴道炎可以作为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在积极治疗的前提下及时终止妊娠,缩短分娩时间,改善母儿结局.

  • 白细胞介素-6与宫内感染

    作者:于威威

    宫内感染是导致围产期患病率和围产儿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感染的孕妇都有临床症状,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感染孕妇,给诊断带来困难.按照以往的羊水细菌培养(+),绒毛膜羊膜培养出致病菌,或胎盘胎膜组织学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不但需时较长,而且有的只能在产后才能诊断.这样,对于亚临床感染期间给母儿造成的并发症就不能得到及早的控制.因此,人们在寻找早期准确地诊断宫内感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资料表明,羊水革兰氏染色、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算增加、羊水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羊水葡萄糖定量下降等均可提示宫内感染[1-3].近年来,研究焦点集中在细胞因子上,这些因子包括IL-1、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现就白细胞介素-6(IL-6)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宫内感染的意义作一综述.

  • 早产儿脑损伤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潘广赉;杨明;莫坤梅;谢建红;黄常健;陈忠其;曾婷

    目的 探讨脐血细胞因子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佛冈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85例早产儿,出生后3~7 d内进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NBNA测定及早期运动发育指标检测,分为脑损伤组(17例)和无脑损伤组(68例),用ELISA方法检测早产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L-1β,IL-6,TNF-a,IL-10水平;孕母胎盘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检测.结果 1)脑损伤组脐带血IL-1β,IL-6,TNF-α水平分别为(6.53±3.17)μg/L、(7.95±4.32)μg/L和(5.43±1.82)μg/L,均高于无脑损伤组(1.53±1.22)μg/L、(1.65±2.10)μg/L和(3.23±0.83)μg/L;而IL-10水平为(1.21±0.23)μg/L,低于无脑损伤组(1.59±0.25)μg/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脑损伤组孕母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达76.47%(13/17例)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22.05%(15/68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84,P<0.05).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

  • 捷力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分析

    作者:张静;徐荣春;宋一丽

    细菌性阴道病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1],其发病率为15%~64%,好发于性旺盛时期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有关,可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妊娠并发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2],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捷力胶囊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140例胎膜早破患者阴道液胎儿纤维连接蛋白与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红梅

    目的 对胎膜早破患者阴道液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阴道液FFN及C-反应蛋白(CPR).结束分娩后,还需对胎膜展开病理学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FN阳性率及CP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观察组中,FFN阳性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概率相比于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敏感性比较高.结论 阴道液FFN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可将其作为预测胎膜早破患者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一项重要指标.

334 条记录 8/17 页 « 12...567891011...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