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otch1 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晓莉;钱新宏;潘凯丽;李迎侠;王英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骨髓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及其与免疫分型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初诊的42例AL患儿和22例正常或非恶性血液病儿童(对照组)骨髓涂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中Notch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42例AL患儿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2例,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例. Notch1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AML组表达率为60.0%(6/10),T-ALL组为71.4%(5/7),B-ALL组为28.0%(7/25),对照组为13.6%(3/22). 与对照组相比,AML组和T-ALL组Notch1蛋白表达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7.311、8.878,均P<0.05);B-ALL组Notch1蛋白表达率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ALL患儿和B-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00,P<0.05). Notch1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按照ALL-LR、ALL-MR、ALL-HR依次升高, HR组高于LR组及MR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tch1蛋白在不同类型的儿童AL中表达有明显差异,T-ALL发病与异常的Notchl信号有关. Notch1信号可能在AL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进一步收集资料论证.

  • 新生鼠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分化及鉴定

    作者:王钰;尹晓娟

    目的 探索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基鉴定的方法.方法 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巢蛋白的表达;并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试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况;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别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获得大量悬浮生长的单克隆神经球,并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培养的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为体外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 大鼠山仙颗粒含药血清对S-180细胞fasl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方艳;吴肖晓;应小平;赵延红;郭兰生;王小平

    目的:观察大鼠山仙颗粒(SXG)含药血清对S-180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方法:将制备S-180细胞细胞悬液置入不同浓度的大鼠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中,分成对照组、空白血清1组、空白血清2组、含药血清1组(含药血清小剂量组)和含药血清2组(含药血清大剂量组),分别培养24h、48h、72h后收集细胞计数并制成涂片,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瘤组织中fasl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段的对照组及空白1、2组比较、含药血清1组与空白血清1组比较fasl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含药血清2组与空白血清2组比较fasl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含药血清2组各时间段比较,fasl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大鼠SXG含药血清能显著下调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

  • 脉冲电刺激对H9c2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陈川;张晓刚;代艳梅;张学辉

    目的 观察脉冲电刺激对H9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脉冲电刺激对H9c2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用不同频率(0、1、5、10、50、100 Hz)、电压(0、5、10、20、40、50 v)、时间(0、1、2、4、6、8 h/d)的组合脉冲电刺激作用于大鼠H9c2细胞,以5-氮胞苷作为干预因素对照.采用MTT法检测H9c2细胞增殖率.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cTNT、肌球蛋白重链α(α-MHC) mRNA的表达.结果 脉冲电刺激能抑制H9c2细胞增殖(P<0.05),脉冲电刺激的参数为频率1 Hz、4 h/d、10 V时对H9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且不致细胞死亡.用此参数脉冲电刺激作用于H9c2细胞2周后细胞Oct4表达减少(P<0.05),而cTNT和α-MHC表达仍十分明显.结论 脉冲电刺激能抑制大鼠胚胎心脏组织成肌细胞株H9c2细胞的增殖,同时cTNT和α-MHC表达增强,Oct4表达减弱,对H9c2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 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詹晓芬;王少洪;吴璇;邱晓阳;李帆;曾芸珠;陈志强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抗原(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剩余的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 mRNA及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结果.HPV E6/E7 mRNA检测采用HPV E6/E7 mRNA检测试剂盒利用Panther分子诊断仪进行检测、P16/ki67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利用Ventana Benchmark Ultr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分析两种检测法在同级别宫颈上皮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两种检测法及二者联合检测在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能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分流诊断ASCUS中的作用.结果 宫颈细胞学ASCUS对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包括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到宫颈癌等.单纯分子诊断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在宫颈炎和LSIL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明显,在HSIL和宫颈癌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联合检测法诊断HSIL以上病变的综合性能佳,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5%、85.40%、0.81、87.13%、57.14%、98.97%.结论 HPV E6/E7 mRNA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均在ASCUS分流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联合检测HPV E6/E7 mRNA和P16/ki67明显提高分流诊断的灵敏度,保持了较好的特异度.

  • 小鼠嗅鞘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作者:花保安;李朝顶;李朝品

    目的:研究小鼠嗅鞘细胞(OECs)体外培养的不同方法,为获取数量多、活性好、形态优的嗅鞘细胞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4只出生2~3个月的BALB/c小鼠,经枕骨大孔取嗅球,剥离嗅球外周两层制成细胞悬液.采取未纯化培养对照组、一次差速贴壁结合阿糖胞苷( Ara-c)纯化与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培养组(纯化包被组)和一次差速贴壁结合Ara-c纯化与未用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培养组(纯化未包被组)分别培养小鼠OECs,观察其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纯化未包被组OECs早中期无论数量还是形态都优于纯化包被组,而未纯化对照组的OECs早中期数量明显优于纯化组.结论:一次差速贴壁结合Ara-c纯化未包被进行小鼠OECs培养是一种简捷有效地方法.

  • 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嗅鞘细胞

    作者:田锋;姜曙祥;贺西京;黄涛;臧全金

    目的:采用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嗅鞘细胞(OECs),以探求更加简单、高效的嗅黏膜OECs取材和培养纯化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只,采用经改良的方法剥取嗅黏膜,然后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O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及形态并照相,培养7 d、14 d细胞行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根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计算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嗅黏膜OECs形态主要有扁圆形或油煎蛋形、梭形或双极、多突起形.嗅黏膜OECs 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培养7 d嗅黏膜OECs纯度为90%,培养14 d嗅黏膜OECs纯度为85%.嗅黏膜OECs长可以存活35 d.结论: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OECs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培养的嗅黏膜OECs的纯度完全可以达到细胞移植的要求.

  • BrdU标记检测大鼠垂体前叶细胞的增殖功能

    作者:胡玉珍;赵玉峰;张万会;张庆红;冯娜;张海峰

    目的:为了观察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的增殖水平,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无同位素污染的检测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方法.方法:应用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增殖,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可见BrdU阳性标记内分泌细胞,其细胞核内可见棕褐色阳性颗粒,核浆比例增大,呈颗粒状,提示处于细胞增殖期.免疫细胞双重染色表明,体外培养垂体前叶的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结论:BrdU标记是一种有效的标记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方法,为探究大鼠垂体前叶细胞中各类激素细胞增殖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 大鼠肝硬化模型中小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表型分析

    作者:于恒超;李韧;千年松;窦科峰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小肝细胞(SHC)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利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SD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改进后两步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分离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SHC,24h内即可见贴壁伸展,48h左右克隆形成.光镜下可观察SHC核仁小而清晰,胞质少,细胞体积较小;电镜下可见SHC表面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突起,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高,呈现未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HC胞质AFP、CK-7、CK-8及CK-19呈棕黄色阳性信号.结论:改进后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消化方法能较容易地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SHC.

  • 免疫细胞化学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

    作者:樊丽华;李立新;魏玉婵

    目的解决浆膜腔积液中疑难病例的确诊、分型,探讨免疫细胞化学在积液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找出适于这项诊断的佳抗体.方法选用6种单克隆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钙视网膜素(CAL)、细胞角蛋白(CK17)、细胞角蛋白(CK18)、波形蛋白(vimentin)]对58例积液标本进行诊断.结果在58例积液中,免疫细胞化学鉴别出恶性积液38例,反应性积液20例.结论 CAL、EMA、CEA、vimentin联合应用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证明癌细胞的存在,是积液中免疫细胞化学的佳抗体组合.CK17、CK18对鉴别积液中鳞癌、腺癌有参考价值.在细胞学检查中应普遍推广免疫细胞化学.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作者:杨旭;檀艳丽;方川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如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已成为肿瘤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现将此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如下.

  • 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潘峰;丁寅;王光;赵宇;倪华

    目的:分离筛选人牙周膜干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分离筛选人牙周膜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细胞表型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STRO-1、Vimentin表达,并测定细胞体外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免疫磁珠法可获得人牙周膜干细胞,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增殖速度低.细胞周期分析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为慢周期性;细胞表型分析证实CD146,CD44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STRO-1及Vimentin均为阳性染色,矿化诱导和成脂诱导证实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免疫磁殊法是有效的分离纯化牙周膜干细胞的方法.所分离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表型特点及多向分化能力.

  • 分类检测定量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蛋白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作者:杨东元;罗锦辉;高建华;朱金华

    目的:探讨分类定量检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的方法. 方法:以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研究对象,用粘附式细胞仪(以下简称ACAS-570)分类量化比较细胞内前胶原蛋白. 结果:ACAS-570直观地显示及量化了细胞内前胶原蛋白,不同类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前胶原蛋白存在着明显不同. 结论:ACAS-570免疫细胞化学分类定量检测胶原蛋白的方法,在瘢痕基础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郑建;李丽

    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常规病理学诊断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因而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CTC)的概念.本文综述CTC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或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潜在价值.

  • 胸腔积液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尹艳华;李玉红;张杰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胸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在细胞学形态上的鉴别及在CEA、CK、TrF-1、KI67、CR、Vimentin中的表达.每例均制备细胞学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96例胸腔积液中诊断腺癌42例,间皮细胞54例.结论:细胞学和CEA、CK、TTF-1、KI67、CR、Vimentin 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的细胞,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

  • WP1130对宫颈鳞癌细胞顺铂化疗增敏性的分析

    作者:程艳;章丽霞;刘钧

    目的:探索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9 X-linked,USP9X)抑制剂WP1130在宫颈鳞癌细胞中对顺铂(diaminodichloroplatin,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CK8筛选DDP及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的佳浓度剂量,并研究DDP与WP1130联用对SiHa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WP1130对SiHa细胞USP9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WP1130对SiH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CCK8筛选的3 μg/ml DDP及1.5 μmol/L 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72 h为佳剂量,WP1130联合DDP组SiHa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用DDP组显著降低(P <0.05);ICC显示WP1130可抑制USP9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发现SiHa细胞中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DDP及WP1130作用后降低(P<0.05),且在DDP联用WP1130组中低(P<0.05).结论:WP1130能增强宫颈鳞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可为宫颈鳞癌综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嗜中性活性肽2(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和肝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蒋作祎;钟艳平;覃健;何敏;张志勇

    目的:探讨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和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中NA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AP-2蛋白的表达.结果: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表达率为100%,人肝正常细胞株HL-7702无表达. 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3.33%,癌旁组织无强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NAP-2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1).结论:NAP-2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协助鉴别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

    作者:罗巧明;江鹤灵;张建

    目的:探讨一组鉴别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的抗体.方法:对31例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制备细胞蜡块切片作TTF-1、CA125、CK7、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这些病例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肺腺癌15例、卵巢腺癌10例、胃肠癌6例.结果:肺腺癌的阳性表达分别是TTF -1(73.3%)、CA125 (26.7%)、CK7(73.3%)、CK20( 0%),卵巢腺癌的阳性表达分别是TrF-1(0%)、CA125 (70.0%)、CK7( 100.0%)、CK20(0%),胃肠腺癌的阳性表达分别是TrF-1(0%)、CA125( 16.7%)、CK7(0%)、CK20(100 0%).TTF -l在肺腺癌的表达具有高度敏感性(73 3%)及特异性(100%),CA125在卵巢腺癌的表达也有较高的敏感性(70 0%),CK7(一)/CK20(+)在胃肠腺癌的表达100%.结论:联合检测TTF -1、CA125、CK7、CK20能有效鉴别浆膜腔积液中来自肺、卵巢、胃肠道的腺癌.

  • 乙醇与二甲苯预处理对Vim、CEA、TTF-1、Calretinin在胸腔积液膜式薄层液基细胞诊断中的敏感性

    作者:姚琼;盛友华

    目的:对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技术制备胸腔积液细胞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过程中增加脱水、透明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胸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弥补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局限性。方法:5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制片分成对照组与预处理组。对照组用95%酒精固定,预处理组用pH 7.4 PBS配制5%甲醛固定,50%、80%、95%、100%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然后两组制片进行Vim、CEA、TTF-1、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胸腔积液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的脱落细胞涂片分布均匀、重叠少。对照组显示只有部分标记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现不稳定阳性、信号弱或不能显示,预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位清晰、准确、背景浅。Vim、CEA、TTF-1、Calretinin在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敏感性分别为23.0%、78.6%(P<0.001),特异性为95.1%、91.8%(P>0.05)。结合细胞学形态及临床肿瘤既往史,检出肺腺癌36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间皮瘤2例、食管鳞癌1例、胃腺癌1例、结直肠癌2例、肝细胞肝癌1例、卵巢浆液性腺癌2例。结论:胸腔积液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经过脱水、透明程序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敏感性显著提高,应用免疫标记物Vim、CEA、TTF-1、Calretinin可以作为胸腔积液细胞学简单而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 急性白血病患者BAG-1、Survivi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章志;万楚成;宋斌;张金金;夏云金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AG-1、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SABC法检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AG-1、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并动态检测患者不同治疗阶段BAG-1、Survivin蛋白表达,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比较.结果: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调亡相关蛋白BAG-1、Surviv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完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G-1、Survivin蛋白是影响急性白血病缓解的重要因素;检测BAG-1、Survivin蛋白对预判急性白血病能否缓解有重要临床意义.

639 条记录 29/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