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茜;刘振宇;高琦;范华;潘伟刚;马辛

    目的 比较有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新入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452例连续入组,按照有无自杀行为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n=1739)和无自杀行为组(n=3713),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自杀行为组相比,自杀行为组起病年龄更大[(34.8±13.6)岁比(33.3±12.8)岁,t=-3.46,P<0.01]、女性更多(58.3%比52.7%,χ2=14.83,P<0.01)、更多重大精神创伤史(10.6%比7.8%,χ2=10.72,P<0.01)、家族自杀史(6.7%比3.9%,χ2=20.22,P<0.01)、家族精神异常史(33.8%比29.6%,χ2=9.33,P<0.01)、既往自杀史(4.1%比0.1%,χ2=140.1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92,95%CI:1.043~1.363)、年龄大(OR:1.008,95%CI:1.003~1.013)、有重大精神创伤(OR:1.355,95%CI:1.083~1.696)、有自杀家族史(OR:1.648,95%CI:1.223~2.221)、既往自杀史(OR:39.139,95%CI:12.230~125.256)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自杀行为均正相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 辽宁省六市县居民情感障碍患病率调查

    作者:张淑娟;姜潮;那军;杨晓丽;于传友;富增国;于泉福;刘美娟;刘辉;王萍;李宁;潘国伟

    为掌握辽宁省城乡18岁以上居民重性抑郁、心境恶劣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水平和分布特征,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在省内6个市县开展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 从痰火内扰论治双相情感障碍理论探析

    作者:李思聪;孔军辉

    根据中医古籍和当代文献对"癫狂症""郁证"等疾病的论述,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痰火内扰"有关.在此基础上,从"痰火内扰"这一中医病机深入探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时,肝郁化火,内扰神魂,又有痰浊中阻,蒙蔽心窍,致使神魂不宁,狂躁不安.抑郁发作时亦类似,火势炎上,心神不宁,又有痰邪淫浸,蒙蔽神明,致使情志抑郁,自罪自责,悲观无望.

  • 基于五运六气研究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禀赋及其对比

    作者:李亚天;王彤;贾竑晓

    目的:探究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五运六气禀赋特征,为认识抑郁症的病机和五运六气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重性抑郁患者(74例)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日期推算每个患者的五运六气禀赋,包括主运、主气、客运、客气.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卡方检验得出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五运六气禀赋,并对比研究.结果:主运:抑郁症患者禀赋和主运有关(P<0.05),水多而木少.尚不能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禀赋和主运有关.重性抑郁的禀赋和主运有关(P<0.05),以水属性多.双相情感障碍和重性抑郁的禀赋主运差异显著(P<0.05).客运:抑郁症患者、重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皆未见禀赋客运阳性结果.对比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未见差异.主气:抑郁症患者的禀赋和主气显著相关(P<0.05),其中,太阳寒水多而厥阴风木少.重性抑郁的禀赋和主气有关(P<0.05),太阳寒水多而厥阴风木少.尚不能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禀赋和主气有关.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禀赋主气有差异(P<0.05),主要体现在厥阴风木.客气:抑郁症患者的禀赋和客气显著相关(P<0.01),以少阴君火居多.而分别研究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未见阳性结果.对比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未见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包括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存在明显的五运六气禀赋特征,其中,重性抑郁与禀赋阳气虚弱密切相关.

  • 中医药治疗2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研究

    作者:李静;杨国华

    探讨杨国华教授应用中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2例,分析中医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机制,认为本病虚实并重,心脾两虚为本,痰浊湿邪为标,治疗当扶正祛邪并举,同时注重身心调摄,为治疗此类精神障碍疾病提供了思路.

  •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董桂玉;李秋霞

    目的:评价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采用奥氮平片治疗,B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RMS、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A组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B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片可显著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BRMS、PANSS评分,且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 基于五运六气研究抑郁症患者抑郁相与狂躁相的发病规律

    作者:李亚天;贾竑晓;王彤

    目的 从五运六气探讨抑郁症抑郁相和狂躁相的发病规律,为抑郁症的病机认识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纳入抑郁症患者180例,其中重性抑郁74例、双相情感障碍106例,根据每次发病时间推算其总体抑郁症发作的主运、主气、客运、客气,得出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规律,以及发作为抑郁相和躁狂相的五运六气规律. 结果 1)抑郁症总体发作的主运以火和金居多,土少(P<0.01);客运以金、土居多,木少(P<0.05);主气以阳明燥金多,太阳寒水少(P<0.01);客气未见明显不同(P>0.05).2)总体抑郁相的发作主运以金运多而土运少(P<0.01),主气以阳明燥金高发而太阳寒水少发(P<0.01);躁狂相的主运高发在火(P<0.05),主气高发在少阴君火(P<0.05);总体抑郁相和躁狂相在主运和主气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主运集中在金运,而躁狂相集中在火运;抑郁相主气主要在阳明燥金,而躁狂相主要在少阴君火,二者都在太阳寒水呈现低值;抑郁相和躁狂相的客气在太阴湿土、少阳相火上,抑郁相比躁狂相明显高发(P<0.01),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躁狂相在客气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发作具有明显的五运六气时间规律,抑郁症抑郁相和狂躁相的发作规律之间具有明显不同.

  • 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自杀行为的关系

    作者:张玉琦;袁国桢;李桂林;姚建军;程灶火;储兴;季庆;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史桂芝;王宝恒;成义仁;李克

    目的 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 提取20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225名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包括TPH2基因rs7305115位点的312bp基因组DNA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在第7外显子周围未发现其它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 rs73051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但患者组内有自杀行为的个体携带基因型AA的频率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无明显关联,与自杀行为有关联,其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自杀行为易感性相关.

  • 癫痫共病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罗炯;陈旭;王雪;郑毅

    目的:对我院近两年来住院的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规范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量表对50例患者住院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诊断系统对这类患者的病例记录资料进行规范诊断,分析临床特征。结果根据DSM-5诊断标准,癫痫脑病的比例明显下降(χ2=21.93,P<0.01),癫痫共病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χ2=23.51,P<0.01)。癫痫起病年龄越晚,共病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P<0.05);难治性癫痫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所占比例较非难治性癫痫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比例低(χ2=12.78,P<0.05);癫痫全面性发作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比例与部分性发作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比例无明显差异(χ2=11.67,P<0.05)。结论临床实践中癫痫脑病诊断过多,癫痫共病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不足。癫痫患者共病双相情感障碍与癫痫的发作特征、发病年龄及抗癫痫治疗的效果有关。

  • 首发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垂体泌乳素和甲状腺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茜茜;朱云程;马小燕;严文佳;曾婷;刘丽;季卫东

    目的:寻找首发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65例首发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例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62例对照组的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探寻疾病临床特征和上述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病例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1.94(1.23,2.89)mIU/L与1.49(1.07,2.04)mIU/L,Z=1.98]、垂体泌乳素[672.5(333.0,1 058.0) mIU/L与320.0(263.5,432.5)mIU/L,Z=3.5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BD患者垂体泌乳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逆函数关系(r2=0.25,F=9.53,P<0.01),方程式y=b0+b1/x(b0=291.50,b1=793.92).结论:TSH在性别间存在的差异提示性别可能影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代偿功能.女性患者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发病有关,但二者分泌可能存在倒数关系,男性患者未发现上述现象.

  • 双相情感障碍儿童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杨超;张莉;傅岳文;卢卓丽;古丽巴哈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儿童发病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6例BPD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者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BPD的影响.结果:BPD组FES量表中亲密度(F=4.098,P<0.05)、情感表达(F=3.245,P<0.05)及娱乐性(F=3.090,P<0.05)分值与EMBU量表中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分值(M1)(F=27.891,P<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ES量表中矛盾性(F=6.871,P<0.01)、控制性(F=3.765,P<0.05)分值及EMBU量表中父亲惩罚、严厉(F2)(F=6.754,P<0.01)、母亲惩罚、严厉(M4)(F=4.762,P<0.05)、父亲拒绝、否认(F5)(F=5.432,P<0.01)、母亲拒绝、否认(M3) (F=6.760,P<0.01)、母亲过分干涉和保护(M2)(F=7.012,P<0.01)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密度、矛盾性、控制性、M1是儿童BPD影响因素,其中亲密度(β=-0.608,P<0.01)、M1(β=-0.771,P<0.01)是保护性因素,矛盾性(β=0.509,P<0.05)、控制性(β=0.617,P<0.01)是危险因素.结论: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矛盾性、控制性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是儿童BPD的影响因素.

  •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作者:沈峰;曾友娇;王学林;王玲芝;郭宇恒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47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以及37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B、视觉再生、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等神经心理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在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t=2.539,P<0.05)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t=2.482,P<0.05)多于分裂症组;分裂症组WCST错误数多于双相障碍组(t=-2.2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组仅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总分数多于男性分裂症组(t=2.109,2.0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小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提示双相障碍的预后好于精神分裂症。

  • 双相情感障碍患病前后所生子女的易患效应

    作者:刘裴;祁曙光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病前后所生子女的易患效应有无差异.方法对52例高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家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亲代患病前后所生子女患病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子女患病风险与其父母发病前后生育无关.此为精神病遗传咨询提供了客观依据.

  • 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林春湖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的临床诊断与实际患病率方面的严重问题,应引起广泛的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以改善目前不尽人意的状况.

  • 双相Ⅰ型障碍缓解期患者与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作者:李志营;高慧敏;朱玥;石川;马燕桃;于欣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BD)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缓解期患者29例、BD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27例,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对三组的持续注意、学习、记忆、精细动作、社会认知、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7个领域的神经认知特点进行比较.归纳BD缓解期组和抑郁发作期组的首次抑郁发作年龄、终生抑郁发作次数、首次躁狂发作年龄、终生躁狂发作次数、家族史及临床用药等临床指标的特征;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抑郁和功能情况.结果:BD缓解期组HAMD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组[(4.1±2.9)vs.(17.6±3.3),P<0.01],而GAF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70.6±14.0) vs.(57.8±11.2),P<0.01].BD缓解期和BD抑郁发作期患者的MCCB记忆、精细动作、执行功能及总体认知功能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46.8±4.7) vs.(49.7±4.3),(45.4±6.0) vs.(49.7±4.3);均P<0.05];BD缓解期患者的词语记忆测验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患者[(45.6±9.3)vs.(51.4±8.3),P<0.05],沟槽钉板非利手测验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44.5±10.9) vs.(37.6±12.4),P<0.05];两组其他认知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缓解期及抑郁发作期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BD缓解期患者词语记忆能力比抑郁发作期患者差,非利手精细运动能力优于抑郁发作期患者,提示神经认知功能缺损可能是BD的素质性指标之一.

  • 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浆孤啡肽水平的初步测定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刘同洲;张敬悬

    目的:初步探讨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血浆孤啡肽(OFQ)水平.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测定26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浆OFQ浓度.结果:躁狂组血浆OFQ水平[(11.29±3.28)pg/ml]低于对照组[(13.92±4.53)pg/ml],P<0-05.躁狂组OFQ水平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75,P<0.01).血浆OFQ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接触、敌意/破坏行为、性兴趣、睡眠、意念飘忽、患者的受教育程度(β=-1.121,-0.969,0.265,0.455,0.407,0.333,-0.123;P均<0.01).结论:孤啡肽可能参与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发生机制.

  • 中国双相情感障碍不同躁狂发作亚型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作者:黄悦琦;洪武;邱美慧;吴志国;高晨阳;彭代辉;方贻儒

    目的:通过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调研,探讨当前躁狂发作不同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26个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多中心、横断面研究,376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组.评估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量表,并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将所有样本分为6个亚型(Ⅰ型,轻躁狂;Ⅱ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Ⅲ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Ⅳ型,混合状态;Ⅴ型,复发性躁狂发作;Ⅵ型,缓解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亚型发作的危险因素,并用Cox-Snell法和Nagelkerke法测定伪R2.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相躁狂5种亚型,既往维持期未用药相对于规范用药均为危险因素(OR =4.05~7.09);单用抗抑郁药则为除Ⅴ型外其他亚型的危险因素(OR =4.1~5.24);既往12个月发作次数为除Ⅰ型外其他亚型的危险因素(OR=1.05~1.08);而对于Ⅱ、Ⅲ型来说,较早的首次发病年龄为危险因素(OR =0.96~0.99);此外,Ⅳ型的危险因素还有既往躁狂发作次数(OR=1.04)和既往抑郁发作次数(OR=1.05);而Ⅴ型的危险因素还有既往躁狂发作次数(OR=1.04)、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OR=1.71)及首发类型为躁狂/轻躁狂相(OR=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部分重复了上述结果.结论:不同躁狂发作亚型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潜在差异,包括规范用药史、首次发作类型、首次发作年龄、既往12个月发作次数、既往躁狂/抑郁发作次数,既往精神疾病共病史等,可能有助于识别本次的躁狂发作.

  •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

    作者:张建军;杨光远;徐汉明;马筠;李轶琛

    目的:探索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过程和结果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5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75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评估两组被试的家庭功能.结果:在FAD量表中,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家庭在总功能、行为控制、情感介入、角色、沟通这几个维度上得分高于对照(P<0.05),在问题解决、情感反应维度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ACES量表中,双相障碍患者组在家庭的亲密度得分低于对照(P<0.05),在适应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庭在家庭类型的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情感障碍组家庭极端型占29.3%,中间型占31.7%,平衡型占39%,对照组家庭极端型占14.1%,中间型占18.2%,平衡型占67.7%.FAD的角色维度得分(β=-15.09,P<0.05)能预测FACES的亲密度维度的得分,FAD的角色维度得分(β=-9.84,P<0.05)和行为控制维度得分(β=9.61,P<0.05)能预测FACES的适应性维度得分.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在过程和结果上存在功能失调,两者存在线性关系.

  •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

    作者:卞清涛;杨可冰;李春秋;甘明远;邸晓兰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s,DAS)对缓解期的66例双相情感障碍及5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6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抑郁症组的DAS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和认知哲学因子分(163.8±32.9、18.4±4.8、19.3±6.1、20.2±5.8、21.0±5.5、23.8±6.1、19.0±5.2)与双相情感障碍组的DAS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因子分(142.5±27.5、16.8±4.6、17.3±5.7、18.0±5.0)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总分:129.4±18.4,P<0.05或P<0.01).(2)抑郁症组DAS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和认知哲学等因子分值高于双相情感障碍组 (P<0.05或P<0.01).结论:(1)部分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2)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有可能重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燕桃;于欣

    双相抑郁发生普遍,有的病程长,合并生活质量低和高自杀风险,应和躁狂一样积极处理[1].国外已证实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有效,不增加循环或转躁狂风险,有延缓双相抑郁复发的效果[1-4].有证据[5]显示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都具备成为长效情感稳定剂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潜能.

600 条记录 2/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