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髋关节金属柄折断与槽口的关系

    作者:刘昌星;郭万林;李天文

    人工髋关节金属柄的折断必伴随股骨干折断问题出现,缩短金属柄的使用寿命.为此,必须分析槽口是不是柄折断的真正原因,按照文献揭示,烧结的多孔层置入体孔隙在柄表面产生槽口使柄折断为主要的原因是不正确的,因为钎缝不是裂口.把孔隙尖部当成槽口,经扩展成裂纹,使柄折断的结论是错误的.有研究认为槽口是孔隙的尖部可能扩展成裂纹,但槽口与柄折断无关.烧结温度下,柄表面层生成晶界缝隙,在受力区扩展成裂纹,导致柄折断.槽口并不存在,也无理论根据,又无病例佐证.柄折断是由烧结引起的.烧结粘连多孔层置入体使柄折断是由于烧结温度太高,形成晶界缝隙,适逢柄大受力区扩展成裂纹所致.

  • 人工髋关节置换材料的摩擦和损耗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肖小燕;刘建庭;肖瑾瑛

    目的:从材料学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提高人工髋关节假体性能的重要性,为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人工髓关节,髋关节置换,假体材料,磨损机制,摩擦磨损性能为中文关键词;以:"hip,hip replacement,prosthesis,wear mechanism,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性能的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提高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性能的重要性.结果:人工髋关节从设计应用、改进、再应用已成为一种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手段,但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结论:低磨损型人工髋关节材料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长期随访观察,可能提供更合适的假体材料,需要多方向不断探索.

  • 不同材料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

    作者:肖瑾瑛;肖小燕;唐方根;刘建庭

    目的:分析各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材料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的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以"生物材料,人工髋关节,假体,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关键词,"biological materials,hip,prosthesis,hip resurfac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不同材料人工髋关节关节面的磨损对无菌性松动的影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和关节面的磨损密切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研究过程中,出现无菌性松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但与假体的设计有关,而且与假体所用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了不同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为临床选择一种具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理想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提供依据.结论:髋关节假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和人体髋关节生物摩擦行为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髋关节假体材料性能评价体系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分析

    作者:李业海;徐俊杰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病变普遍而有效的方法.日前用丁置换的人工关节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但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金属材料容易变形和松动,释放的金属离子和颗粒,一方面增大了磨损率.另一方面具有潜在的毒性.岛分子材料与相邻的股骨头发生相互作用时容易受到磨损,磨损碎屑与巨噬细胞反应会引起骨吸收,从而导致置换失败.生物陶瓷力学性能较差,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不足,温度过高会导致生物活件的下降等.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33例翻修原因解析

    作者:曾勉东;李长树;胡汉生;王簕;李远辉;邱勤业;张志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头颈比不同人工髋关节臼杯安置角度的安全范围

    作者:张振华;孙付杰;胡克正;聂文波;汪明星

    背景:由于假体安置角度不当时常导致臼柄撞击而使人工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不能满足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臼杯安置角度一直存在争议,且对不同头颈比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中臼杯安置没有针对性指导。目的:探讨不同头颈比人工髋关节臼杯安置角度的安全范围。方法:参照人工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范围计算公式、人工髋关节内收和外展活动范围计算公式、人工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活动范围计算公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动态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根据 Widmer 人工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标准得不等式组:①外旋活动范围至少40°,内旋活动范围至少80°。②外展活动范围至少50°,内收活动范围至少50°。③前屈活动至少130°,后伸活动至少40°。解上述3组不等式得出不同头颈比人工髋关节臼杯安置角度安全范围。结果与结论:不同头颈比的人工髋关节臼杯安置角度的安全范围不同。为满足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人工髋关节头颈比应大于22/12,人工髋关节活动范围随头颈比增大逐渐增大,随头颈比增大臼杯安置外展角和前倾角度安全范围逐渐增大,具体头颈比臼杯外展角安全范围的上下极值随前倾角增大在一定的范围内逐渐增大,且极差亦逐渐增大。外展角安全范围的上极值随前倾角增大逐渐减小,而下极值逐渐增大对称波动于45°上下且逐渐趋向于45°,大前倾时外展角均为45°。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作者:靳徐凤

    Background: The effects that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can alleviate pain, reconstruct function of hip joint and improve patients' daily living ability have been proved, success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s.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85例随访

    作者:李会杰;鲍杰;高子梅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因假体本身的寿命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原因、翻修假体临床应用、近期效果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翻修时采用生物型T.O.P髋臼杯(异体骨块植入)加聚乙烯内衬,51例钛网杯加用骨水泥固定,1 1例超大型臼杯;普通柄63例(其中47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34例(组配型假体16例,18例骨水泥固定),采用Harris评分评估翻修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8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0.2个月.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0.07分,翻修术后增至平均90.32分;伤口愈合良好,无脱位、感染患者,并且髋关节功能活动获得了极大改善;②分析结果,假体的无菌性松动是翻修主要原因,其次为假体的脱位;髋臼壁骨缺损以及股骨骨量减少是翻修过程中主要难题;术前对翻修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意外做好充分准备,根据骨缺损情况合理选择假体,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照研究穿着下肢弹力袜,探讨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材料: 1999- 01/2002- 10本院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48例,其中髋关节置换 34例,膝关节置换 14例.年龄 55~ 81岁,平均 64岁,男 18例,女 30例. 方法:在预防性药物应用的同时,术后松止血带前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无条件者由足趾开始至膝上弹力绷带包扎 2周.辅以下肢静脉泵治疗 5~ 10 d.鼓励患者早期作踝、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及尽早离床活动. 结果: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48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 5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肿胀 ,疼痛,腓肠肌压痛明显,经静脉造影排除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中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和应用止血带,术后活动量减少或卧床,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缓慢,同时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等因素 ,可使患侧肢体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术中使用止血带,过度牵拉或旋转下肢使血管壁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目前对 DVT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抗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及抬高患肢等,但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出血倾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等问题,尤其对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用.作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为患者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由足趾远端至股部近端压力逐渐减小,这样使小腿由远向近顺序受压,使静脉受到适度的压迫,增加静脉回流量,减少血流在小腿中的淤滞.早期使用下肢长腿弹力袜再辅以下肢静脉泵能有效的预防 DVT的发生.下肢静脉泵的原理是:通过可充气的长统靴,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及近均匀受压.综上所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对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此方法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并发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佳.

  • 失败人工髋关节假体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科官;张波;步万庶;宋烜赫;闻常富;原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研究对象:在人体内使用一段时间的人工髋关节,因各种原因需翻新而取出的假体共17例.全部为早期应用的国产人工髋关节.规格有32mm、28mm、22mm股骨头、单极、双极股骨头及带金属壳的髋臼.其中:股骨柄、臼全部取出12例,单柄4例(1例柄断裂),单臼1例(已磨穿).男12例、女5例,植入年龄:50~55岁7例、56~60岁9例、61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56.2岁.植入使用时间:1.8~12.7年,平均使用时间:6.5年.(2)研究设备:①IOTA坐标测量系统由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生产;②普通放大镜.

  •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安装技术与防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体会

    作者:蒋俊威;王红川;史可测;罗忠纯

    1997~2002年6月,共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其中骨水泥型人工臼35例,无一例发生脱位.现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的安装要点与防止术后脱位的关系作一讨论.

  • 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选择

    作者:钱文伟

    1人工髋关节的历史概况
      1891年,Gluck第一个将象牙制作的髋关节植入人体;1923年,Smith-Petersen引入“铸模关节置换术”概念;1937年, Venable和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20世纪50年代,John Charnely提出“低摩擦人工关节理论;1958年,John Charnely将骨水泥首次用于股骨柄假体的固定;1962年, John Charnely将高分子聚乙烯首次植入人体;1970年,Boutin引入陶瓷髋关节。

  • 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史振满;史疆;陈建常;刘聪;张春浩

    目的 利用辅助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辅助人工髋关节放置在关节内,与髋关节结构相仿,同轴心活动.保留原有的股骨头,加大股骨头包容,减少股骨头负重,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得以恢复.结果放置辅助人工髋关节 40例 42髋,术后 3周负重行走,两三个月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髋关节活动功能近于正常.结论辅助人工髋关节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 CJTER杂志对骨科植入物稿件提出的标准与要求

    作者:王莉莎

    按照我国卫生行业的标准定义,骨科植入物就是在骨科手术过程中放置于疾病所造成的或者人体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超过30 d,起到替代、修复、补充及充填人体骨骼,或用于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撑和修补作用的可植入型物品。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骨科植入物主要有骨科内外固定器,如骨接合植入物(主要有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针、矫形棒、矫形钉、带锁髓内针、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等)和骨关节植入物(主要有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肘关节等)。

  • 系统性个体化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翻修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梅娇;林云芳;吴乐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翻修原因有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髋关节翻修术通过再手术的方法,更换人工髋关节,消除初期髋关节置换所带来的并发症,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全髋置换术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华;王玉梅;赵喜荣

    脑卒中患者部分遗留有下肢偏瘫,瘫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髋及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使患者自我保护、防御及应急反应能力下降,行走不稳,重心倾向瘫侧,易向瘫侧跌倒[1].所以脑卒中遗留下肢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研究[2]报道,16.4%~38.5%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62.5%发生在偏瘫侧.针对这种情况,我科成立循证护理小组,2005年7月-2007年6月对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31例采取了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给予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康复训练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施楚君;张莲春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程序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制订一整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程序,应用于康复组32例病人中.结果对康复组和对照组通过Harris评分进行评价,康复组优良率为91%,对照组为70%,两者相比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康复训练程序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 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马琼;李正凤;张述萍

    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而置换与传统的全髋置换相比,假体具有全新的界面材料,磨损颗粒产生较少,髋关节活动幅度增大等优点[1],对于股骨头坏死和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年轻及活动量较大的髋关节患者,可同时达到解除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比较

    作者:杨晓霞;鲍爱琴

    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髋关节植人数量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近几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也呈上升趋势[1].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难度更大,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维护更困难,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16例17个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自制简易平衡鞋

    作者:王晓红;薛丽景;张春舫;张建芳;王军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下肢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常出现足下垂、足的内外旋转、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平衡鞋,为避免畸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增强肌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22 条记录 8/22 页 « 12...567891011...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