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ofilin与肿瘤

    作者:杨邦敏;姜浩;苏琦

    Cofilin是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对肌动蛋白动力学特性的调节很重要.近年发现Cofilin活化与肿瘤细胞的恶性侵袭性质有关.Cofilin的局部激活可以诱导片状伪足的形成,并影响肿瘤细胞运动的方向,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抑制Cofilin的活性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本文对Cofilin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和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微丝表达与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杨晓霞;邹晓毅

    目的 研究模拟神经元兴奋环境下即高浓度KCl环境中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探讨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McCarthy的方法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制备细胞爬片,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不同干预分组:A(正常对照组);B(高浓度的KCl作用组);C(KCl+CL组);D(KCl+1-hep)组;E(KCl+CL+1-hep)组.每组再分为24~48h作用时间亚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BODIPY FL phallacdin对星形胶质细胞F-actin进行荧光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观察各组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 发现高浓度的KCl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同时给予KCl+CL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KCl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给予KCl+1-hep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KCl组明显降低(P<0.01),而同时给予KCl+CL+1-hep组荧光强度较KCl+CL组明显降低(P<0.01).同一因素作用下24h作用组与48h作用组荧光强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L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升高,而1-庚醇可引起F-actin含量的降低,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星形胶质细胞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2/3)在神经树突棘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绽蕾;张迪;苗一非;樊东升;崔德华

    研究突触后结构-树突棘改变,是对学习记忆的重要的热点.F-actin经调节可以结合和/或解聚的动态特点是树突棘运动、生长和塑性的基础.在分枝状微丝形成过程中,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ctin-related protein 2/3,ARP2/3)复合体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的多种核化促进因子可以调节ARP2/3的活性.Arp2/3复合体结构、功能及调节的研究对于阐明微丝骨架形成机制,特别是树突棘的可塑性有重要意义.

  • TACO与细胞膜具有非依赖肌动蛋白方式的结合

    作者:黄鹏;金萌萌;曲国蕃;唐佩福;王岩松;郝克强;王玉学

    目的 探讨TACO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内源性TACO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然后利用细胞膜内膜表面展示分析和差速离心分离亚细胞组分分析检测TACO蛋白与细胞膜的结合,以及该结合与细胞膜上肌动蛋白纤维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ACO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核膜附近区域.结论 TACO与细胞膜具有非依赖肌动蛋白方式的结合,这一结果为阐释TACO在细胞吞噬初始阶段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TACO 细胞膜 肌动蛋白
  •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桦;王德文;张飒;周涛;杨怡;胡文华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PM)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规律及损伤机制.[方法]HPM辐照细胞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肌动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PM辐照后,心肌细胞膜凹陷、穿孔和破裂,孔洞直径(840±57.59)nm,深度(208±17.21)nm.线粒体肿胀,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扩张肿胀,多量髓鞘样结构出现.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与辐照剂量密切相关,r=-0.945(P<0.01).[结论]HPM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细胞膜结构造成明显损伤,损伤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并且有一定的发展和修复规律.

  • 伤寒沙门菌对宿主细胞磷酸肌醇的调节与利用

    作者:金晓琳;胡福泉

    宿主细胞的磷酸肌醇是细胞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成分,参与许多细胞内过程(如细胞生长与分化、肌动蛋白的组装、细胞运动、细胞死亡、膜运动、葡萄糖转运等)的调节,是细胞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组分子.近来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尤其是胞内寄生菌)可以利用磷酸肌醇信号通路,颠覆宿主细胞的功能.本文综述伤寒沙门菌对宿主细胞磷酸肌醇信号通路的调节与利用,有利于了解胞内寄生菌的寄生和致病机制.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来破解真核细胞内的复杂信号传导之谜.

  • 胞内菌与细胞骨架

    作者:李婷;李明远

    许多病原微生物能侵入人体细胞,在囊泡或胞质中增殖,并导致疾病。细胞骨架在该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一些特殊蛋白及信号传递系统也至关重要。本文就胞内茵进入宿主细胞的两个机制:“拉链”和“触发”机制,胞内茵在宿主细胞内肌动蛋白依赖性的运动等方面进行综述。

  • 胸腺素β4研究概况及展望

    作者:王先远;朱晓颖

    胸腺素β4是一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在机体内分布广泛。胸腺素β4与机体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发育、创伤愈合以及肌动蛋白功能均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胸腺素β4研究的进展情况。

  • 肌细胞增强因子-2在兔后肢动脉侧支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范春玲;陈旦;蔡维君;罗学港

    目的:检测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在兔后肢侧支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结扎兔左侧股动脉,术后1周和4周分别处死动物,冰冻切片进行MEF-2和Ki67(细胞增殖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正常血管MEF-2仅在中膜有微弱表达;在生长发育的侧支血管壁,MEF-2全层的表达均显著增强;而在发育成熟的侧支血管MEF-2的表达接近于正常血管水平.Ki67和MEF-2的双重免疫组化显示二者在细胞中的表达有重叠.结论:在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MEF-2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参与细胞的增殖及MCP-1的调节促进侧支血管生成.

  • 大网膜内肌动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作者:柳洁;张雪梅;邹鹰;陈良富

    肌动蛋白(actin)在真核细胞内有广泛的表达[1].Actin参与细肌丝与微丝的构成.,是细胞的运动成分与骨架,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2].大网膜具有活跃的运动功能,在腹膜炎和腹腔脏器病变时,大网膜向病灶处移动并对其实施包裹.大网膜的运动功能是否与actin有关,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actin在大网膜内不同结构的表达,分析了actin与大网膜运动的关系.

  • 微囊化培养肝癌细胞F-肌动蛋白分布特征

    作者:王秋艳;于炜婷;李双月;王为;马小军;袁权

    自从Lim和Sun于1980年提出生物微胶囊概念以来[1],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细胞在微胶囊内呈三维立体多细胞聚集生长,这种聚集生长具有贴壁细胞无法比拟的优点,更接近在体细胞、组织的特性[2].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细胞形态和跨膜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3].对于微囊化细胞,至今未见有关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骨架蛋白表达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利用CLSM技术结合荧光探针双重标记技术对微囊化肝癌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微囊化肝癌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骨架的空间结构.

  • 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排列的影响

    作者:姜宗来;李玉泉;丛兴忠;张炎;张传森;杨向群

    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静态时形态就开始发生变化,即由单独培养条件下在的多边形到联合培养条件下的长梭形.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更进一步的变化.F-actin在维持细胞形态及使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的排列的影响,本文应用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将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联合培养,待内皮细胞形成单层后,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将内皮细胞置于40dyn/cm2稳定层流切应力之下12、24小时,然后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组成及排列形式的变化情况,并与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及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的排列作对照分析.

  • 靶向抑制皮层肌动蛋白与Arp2/3复合物结合对结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寒;袁岱岳;贾晓斌;钱飞;朱建伟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与Arp2/3复合物结合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侵袭与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cortactin与Arp2/3复合物相互结合的各功能区,构建仅包含cortactin与肌动蛋白结合的ABR重复序列区域,但无氨基末端酸性区域(NTA)的重组cortactin质粒(EGFP/N2/ABR,ABR质粒);并将其转染高侵袭性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将其分为未转染重组质粒组(LoVo组)、转染空质粒组和转染重组质粒组(EGFP/N2/ABR组).在裸鼠脾包膜下注射转染相应类型质粒的LoVo细胞株.比较各组间肝转移结节的数量、大小、分布的差异.观察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1)蛋白在各组转移结节中的表达.结果:EGFP/N2/ABR组肝脏转移肿瘤结节的大小和数量与LoVo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EGFP/N2/ABR组中galectin-1蛋白表达较LoVo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阻断cortactin与Arp2/3复合物的结合可抑制结肠癌的体内转移,这可能与其下调galectin-1表达有关.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一种表面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通过破坏Hela细胞的肌动蛋白纤维诱导细胞分裂

    作者:

  • 大鼠肝纤维化逆转机制研究

    作者:李东;李兵顺;刘金星;甄真

    本实验应用腹腔注射无菌40%CCL4溶液的方法[1]造成大鼠肝纤维化自发逆转模型及不能逆转模型,观察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了调解逆转的生物学机制.

  • 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李润花;郝海霞;王海龙;孟晓丽;申金雁;殷国荣

    目的 克隆和表达刚地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 方法 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总RNA.根据TgACT基因编码序列(登录号为XM_002369622.1)设计合成引物,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0a-TgACT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pET30a-TgACT在E.coli 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分别用抗多聚组氨酸标签(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RT-PCR扩增产物约为1100 bp.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TgACT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9000.通过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处理及纯化,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TgACT蛋白能被Anti-His抗体和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gACT,获得刚地弓形虫重组肌动蛋白,且具有免疫反应性.

  • GST沉降技术验证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郑斌;尹志奎;何蔼;李卓雅;詹希美

    目的 通过GST沉降技术(GST pull-down)验证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与肌动蛋白(actin)的相互作用. 方法 PCR扩增弓形虫cDNA中aldolase和actin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pET30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采用腹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SD大鼠15只,首次免疫Actin-His6蛋白量为200μg/只,第2次起免疫蛋白量为100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d,末次免疫后5d收集心脏血,制备Actin-His6抗血清.以纯化的GST-Aldolase蛋白作为探针蛋白与Actin-His6蛋白液进行GST沉降实验,实验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获得了弓形虫aldolase和actin基因序列,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GST-Aldolase和Actin-His6蛋白.Actin-His6蛋白免疫SD大鼠后获得其抗血清,经抗体亲和纯化柱纯化,获得Actin-His6多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T沉降实验产物中的蛋白条带可被Aldolase-His6多克隆抗体和Actin-His6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 刚地弓形虫toxofilin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功振;刘源璟;彭祥云;寇景轩

    Toxofilin是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家族成员,但该蛋白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结构中不存在棒状体蛋白典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区.Toxofilin分泌到宿主细胞质中,能与磷酸脂酶2C (PP2C)、肌动蛋白(actin)相互作用,形成toxofilin-actin-PP2C三聚体复合物,被酪蛋白激酶Ⅱ(CKⅡ)和PP2C激活发生磷酸化,在弓形虫入侵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弓形虫toxofilin的发现及其功能和免疫保护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六磷酸肌醇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转移特性的影响

    作者:杜鹃;张振书;张亚力

    六磷酸肌醇(IP6)是一种具有独特抗癌作用的天然化合物.IP6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现通过观察IP6处理前后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变化及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F-actin)、微管的变化,研究IP6对体外人结肠癌LoVo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细胞黏附样分子L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汤虹;吴育锋;贾永旭;秦艳茹;王启鸣;王献增;关新元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样分子L1(CAL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获取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组织中CALL的表达情况.建立CALL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验证CALL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应用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染色分析CALL对肌动蛋白微丝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t检验.结果 CAL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正常表达率为56%(56/10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5%(9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14,P<0.01).CALL蛋白质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02、5.317、21.453,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CALL蛋白质表达下调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为0(0/49),低于CALL蛋白质正常表达者的25.5%(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38,P<0.01);CALL蛋白质表达下调组中位生存期为1 7个月,正常表达组为3 8个月.CALL蛋白质表达是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 =0.353,95%CI 0.188~0.666,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划痕后24 h CALl过表达组CALL k30细胞较对照组Vec k30细胞迁移能力弱.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CALL k30细胞附着于膜下表面的迁移细胞数为44.000±13.748,少于对照组Vec k30细胞的154.333±2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36).F actin染色结果显示,CALL-k30细胞中肌动蛋白微丝数量为234.667±65.1 1 8,低于Vec-k30细胞中的597.000±119.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7,P=0.042).结论 CALL通过抑制F-actin微丝形成减弱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表达异常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303 条记录 7/16 页 « 12...45678910...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