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视下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费金华;蒋银芬;陆琦华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而导致的以门脉高压症状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原因在西方国家多因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肝静脉血栓而成,常不涉及下腔静脉,在我国,日本,印度,则以下腔静脉病变或发育异常多见.直视下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根据不同适应症目前有4种手术方法.下腔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能达到布-加氏综合征根治目的和有良好的远期疗效[1].我院2003年6~11月对10例患者行该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人工血管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濒临截肢肢体的护理

    作者:温桂芬;熊常美;麦培凤;李萍;钟时汝

    目的 介绍人工血管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濒临截肢肢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人工血管复合皮瓣修复濒临截肢肢体病人,分别对患肢及皮瓣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人工血管复合皮瓣全部成活,肢体活动良好.结论 采用人工血管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濒临截肢肢体,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可重建其活力及功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在其中起相当重要作用.

  • 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伍丽珍;马晓华;黄云辉;王维红;沈雪美;邱晶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从1999年1月-2005年1月,对52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至5年间共有16例血栓形成,感染5例,假性动脉瘤3例.结论 人工血管内瘘需要专业化护理,加强内瘘保护知识的教育,正确地使用内瘘,采用绳梯式穿刺,压迫止血力度适当,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损伤1例

    作者:姜颖

    患者,女性,70岁.两年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于一年前行"左前臂动静脉瘘及人工血管置入术".六个月后因人工血管瘘堵塞,行"右前臂人工血管造瘘术",继续透析.一周前,右上肢明显肿胀疼痛,行超声检查.

  • 降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11例的手术配合

    作者:钟晓红;曾爱明

    我院于1985年开始收治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但十几年来局限于房、室缺,瓣膜置换、心房黏液瘤等,血管类手术未曾涉足.从2000年开始收治动脉瘤患者,至今共收治11例降主动脉瘤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 下肢动脉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育红;邢美芳;汪翠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3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31例行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膝下人工血管旁路术,2例行左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无手术死亡.33例治愈,3例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内膜增生防治进展

    作者:王浩;陆石

    近年研究发现,内膜增生(IH)是引起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应大限度避免内皮损伤外,防治IH主要方法还包括改良人工血管物理设计、药物防治、应用生物学技术以及近距放疗等.应用多种方法联合防治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 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汤兵;李远明;徐勇;刘新新;侯蓓;伍锟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中上肢血管耗竭或中心静脉狭窄时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下肢动静脉内瘘中的建立方法以及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长沙捷奥医院肾脏科2016年12月以来,在下肢股浅动脉和大隐静脉间进行的15例GORE?ACUSEAL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临床研究,随访观察该手术的首次穿刺时间、开放率、血清肿、栓塞率、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以及感染发生率等并发症.结果 首次穿刺时间为(136.8±97.2)h(24~384h),平均随访(3.6±1.6)个月(1.7~6.0月),初级通畅率为100%,初期血流量200~230 ml/min,未见血清肿、血栓、假性动脉瘤及与内瘘血管直接相关的感染等并发症.因窃血综合征切除人工血管1例.护士普遍反映血管穿刺较普通人工血管更方便,透后15min穿刺点即可以止血,未见血肿.12例术后早期即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结扎闭塞原内瘘,随访未见中心静脉狭窄并发症.随访血流量均大于250ml/min.结论 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应用于血液透析,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在上肢血管耗竭或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推广.

  • 29例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涛;温静;任树风;詹申;王玉柱

    目的 探讨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早期穿刺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入组患者基线资料,超声检查计划手术侧的肱动脉及上臂静脉内径;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端侧吻合,建立U型人工血管袢.术后观察前臂肿胀情况,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及前臂肿胀情况行人工血管内瘘穿刺,透析结束后拔针局部按压15~20min. 结果 入组患者中有17例(58.6%)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既往有多次置管或动静脉内瘘建立史.吻合动脉平均直径为(3.81±0.67) mm,吻合静脉平均束臂直径为(4.46±1.47) mm.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均一次性建立成功,术后前臂未见中重度肿胀,24例(82.8%)患者在术后1周之内开始穿刺,且76.2%的中心静脉置管者术后1周内拔除导管. 结论 ACUSEAL人工血管内瘘建立后较少出现肢体肿胀,避免了中心静脉置管或缩短了其留置时间,为内瘘的早期穿刺使用提供了可能.

  • 286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匡斌;王冕;连继洪;邓国三

    目的 研究及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 方法 2012年4月~2016年12月间,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286例,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血管情况,分别采用合适的血管桥接方式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回顾性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88.6%,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18.5%,假性动脉瘤4.5%,感染3.8%,其他并发症7.0%.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只要我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必将成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席庆;傅麒宁;朱恩帅;刘杨东

    目的 评估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建立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1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手术操作均1次成功,患者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初级通畅率为100%,血流量可达200~360ml/min.术后随访3~19个月,期间未发现人工血管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结论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在上肢血管资源耗竭后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选择是可行的.

  • 人工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

    作者:温静;杨涛;詹申;王玉柱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 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0.672,95% CI0.453~0.995,P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 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并肠系膜上静脉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罗涛;赵丽萍;谭雪军;李春英

    报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并肠系膜上静脉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采取措施缓解皮肤瘙瘁;术后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状况,密切观察抗凝治疗效果及出血情况,预防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有无吻合口瘘发生,加强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 肺切除合并全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陈娟

    报告了5例肺切除合并全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实施了以下护理措施:术前密切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进展和血压的变化,注意低盐饮食,加强社会支持;术后密切监测呼吸血流动力学和中心静脉压,注意置换后上腔静脉回流及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做好抗凝护理,预防感染,明确出院指导.5例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2周内出院.

  • 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马翀奕;赵旭;王莉

    总结了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的经验.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给予患者镇静、止痛、制动,保持排便通畅及控制高血压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感染及栓塞等并发症,并做好出院健康指导.本组中18例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截瘫1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心血管外科高难、复杂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 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手术配合

    作者:刘元春;许斌;冯会云

    总结了59例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手术间、特殊器械和物品的准备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的体位管理、体温调节及输血管理,器械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密切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7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人造血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陈晓蕾;施春娟;汪和美;沈惠青;马琳琳

    总结7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人造血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手术室护士术前充分准备,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术中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准确完成血管阻断计时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手术,减少血管阻断时间.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并发症.

  • 13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林跃跃

    通过对13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认为控制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是术后护理的关键;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等进行预防性护理和监护也非常重要.本组除1例术后第9天死于脑出血、脑疝外,其余均恢复良好.

  • 人工血管透析通路闭塞的处理

    作者:尹杰;张宪生;佘康;郭宏杰;成功

    目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透析备选途径,保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正常功能对这些患者尤为重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常见造成透析通路失功的原因,本文评估 AVG闭塞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总结 AVG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AVG闭塞就诊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原因、时间及处理方法特点,将AVG闭塞分为急性期、早期、晚期。闭塞24 h以内的为急性期,7 d以内的为早期;7 d以上为晚期。结果急性期28例,行局部溶栓治疗,成功22例,余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早期2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成功21例,余5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晚期32例,人工血管重建34例次,包括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肱静脉跨越式搭桥8例;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贵要静脉跨越式搭桥7例,肱动脉-肱静脉AVG 5例,肱动脉-腋静脉AVG 4例,腋动脉-腋静脉AVG 4例,锁骨下动-静脉AVG 5例,插管透析1例。平均随访时间(29±14)个月(9~10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闭塞处理后1年初级通畅率为72.4%,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9.6%;2年初级通畅率为58.9%,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6.2%。结论 AVG闭塞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可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急性期和早期AVG闭塞多可通过溶栓、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晚期AVG闭塞多由于吻合口特别是静脉端内膜增生造成的狭窄、静脉老化等原因,单纯取栓再闭塞率极高,可通过人工血管重建,提高AVG远期通畅率。

  •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作者:白云清;亓明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依赖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瘘是进行血液透析必备的血管通路.虽然应首选自体动静脉瘘术,但有时由于自体静脉条件差,需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以维持透析治疗.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622 条记录 2/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