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腔喂养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体会

    作者:郭玲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三腔喂养管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10月在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7例中,将57例患者做为对照组选择留置鼻胃管行胃内营养,42例做为观察组选择留置三腔喂养管行空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8例,呛咳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22例,呛咳16例。两组上述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腔喂养管在行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胃腔减压及时吸引胃内潴留物减少误吸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体会

    作者:于连江

    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临床治疗体会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标准组与传统组,每组各25例.传统组患者均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而标准组患者均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颅内压情况.结果: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0%(20/25),核验组间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被满足(P<0.05);标准组患者的致残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25)、4%(1/25),均显著低于传统组的32%(8/25)、16%(4/25),核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治疗后2d及治疗后1周的颅内压检测结果分别为(18.81±2.09)mmH2 O、(14.67±1.04)mmH2 O,传统组分别为(25.30±4.69)mmH2 O、(23.61±2.16)mmH2 O,核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致残率及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颅内压下降快,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临床大力推广并实践应用的价值.

  • 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

    作者:曹德富;王艳彬

    目的 对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予以研究和探讨.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脑外一科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术后第一天、第七天的颅内压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术后随访半年,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术后第一天、第七天的颅内压出现明显的降低情况.在随访半年的过程当中,恢复良好23例,残疾27例,植物人3例,死亡7例.结论 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残疾、植物人出现的概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不同手术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金晓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颅脑损伤两侧瞳孔散大病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到手术治疗的6小时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是在发病后超过6小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评定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所占比例为66.7%.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所占比例为40.0%.观察组中恢复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双侧瞳孔散大患者预后的关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刘娇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所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护理、心理护理、管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并发症护理,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有效、积极的护理后,其中良好患者37例,占71.2%,中残患者8例,占15.4%,植物人3例,占5.8%,死亡4例,占7.7%.本组患者没有出现肺感染、压疮、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并发症,防止死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 神经外科100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回顾分析总结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体会,分析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康复出院64例,好转25例,死亡11例.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可以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关键词: 重型 颅脑外伤 护理
  • 浅论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卫兰

    治疗高血压病,首先要确定治疗目标,即将血压控制在大耐受程度,其目标为:中青年患者小于130/85mmHg;老年患者小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小于130/80mmHg.一般临床上多按其舒张压升高的程度和血管病变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累的程度和症状,把高血压分为一、二、三期或轻、中、重型,临床上对病程发展特别快(急性型)高血压患者及时用药后,不仅可消除临时症状,推迟病情发展,还可减轻并发症和延长寿命.因此,对于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的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对54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的分析

    作者:关琦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型肝炎)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院近6年来收治各型重型肝炎54例,好转21例,死亡33例,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分析如下:

  • 循证护理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美妍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0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无并发症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EBN),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急性重型脑外伤急诊早期气管插管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大鹏;陈晓雄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的治疗质量.方法:比较临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GCS<8分)对照组(A组)12例与早期气管插管组(B组)13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病人预后良好率61.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病人急诊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救治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

  •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整体护理分析

    作者:孙君莉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整体护理.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重型的颅脑损伤伴有继发外伤脑梗死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10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50例病患.干预组实施整体护理服务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服务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重型的颅脑损伤伴有继发外伤脑梗死病症病患,通过实施整体护理服务路径,能提升护理服务效果,有助于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处理

    作者:冯钰珉

    目的:重点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书当中急性脑膨出出现的原因,同时探索了处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颅脑损伤手术当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急性脑膨出出现的主要原因引发出来,探索了处理方式.结果: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因素包含了急性弥散性脑肿胀、迟发性血肿、术前休克导致脑血缺氧、脑疝时间长.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当中非常容易出现急性脑膨出,出现的因素非常多,在手术当中要做好预防措施,要在发生的时候及时对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给予处理方式,降低患者的病死几率,将预后进行改善.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余改霞;曹煜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严重损伤或速发脑疝形成.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伤残率高,后遗症多,因此严密而细致地观察病情,准确及时地抢救病人,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显的至关重要.我科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8例,其中男7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0.27岁,大年龄88岁,小年龄1岁.治愈66例,占75%,好转12例,占13.6%(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0例,占11.36%.平均住院23.79天,长65天,短4小时.

  • 急救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

    作者:向琼芳

    目的:探讨系统性急诊护理程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根据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设计系统的急诊护理程序,如损伤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实施早期有效的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医生和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用全身急救护理程序,患者急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生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着性(P<0.05).结论 :系统性急诊护理过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可提高急诊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患满意度,使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更具预测性和针对性.

  •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清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 ~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程序救治,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救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缩短了患者急救和昏迷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月,我院创伤中心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后一周的GCS评分、感染及颅内高压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颅内高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中,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 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

    作者:火永康;裴彬

    目的 探讨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重型、危重型HFRS临床资料,早期诊断及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测,并发症,死亡原因.结果 ①化验检查:白细胞(WBC)、红血球压积(HCT)、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小板(PLT)有不同程度降低,30.2%找到异常淋巴细胞,尿蛋白>++++.②超声声像图检查:25例作超声检查,100%显示双肾肿大、肾内结构模糊、肾包膜水肿周围渗出,76%示胆囊肿大、胆囊壁毛糙、双层水肿,44%示肝脾肿大,16%示胰腺肿大、回声增强,40%示胸腹腔积液.③心电图检查:15.1%示房室传导阻滞、ST-T段改变、房室交界性早搏.④并发症:肝功能损害50例,继发感染11例,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8例,消化道出血6例,颅内疾患4例.⑤本组共死亡8例,病死率15.1%.结论 对重型、危重型HFRS需提高认识,谨防误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治疗,抢救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有效率.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重型乙型肝炎的影响

    作者:田玉岭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重型乙型肝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20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血清中的抗HCMV抗体,并与同期住院的20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同时对76例抗HCMV阳性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抗HCMV阳性组)的临床特征作一分析,并与抗HCMV阴性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抗HCMV阴性组)作对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抗HCMV阳性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病例组抗HCMVIgG阳性比例显著高于抗HCMVIgM.抗HCM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①阳性组年龄显著大于阴性组;②两组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③阳性组的并发症发生比例高,特别是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组;④阳性组死亡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肾功能衰竭.结论:HCMV感染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且与HCMV的潜伏感染关系密切.重型乙型肝炎合并HCMV感染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HCMV感染的患者,临床类型以慢性重型为主,且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比例高,死亡率比例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衰竭.

  • 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110例临床救治

    作者:李仲平;储峰;季青;裴彬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0例重型、危重型HFRS的临床、实验室检测、病情转归、死亡原因.结果①化验检查:白细胞(WBC)、红血球积压(HCT)、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小板(PLT)、血清白蛋白(ALB)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1.8%找到异常淋巴细胞;②超声声像图检查:38例作超声检查,100%呈单侧或双侧肾脏肿大、肾包膜水肿、肾结构紊乱、肾周围渗出,73.6%示胆囊肿大、胆囊壁毛糙或呈双层水肿,26.3%示轻度肝脾肿大,13.2%示胰腺肿大、光点粗细不均匀,89.5%示胸、腹水;③心电图(ECG)检查:18%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及房性或室性早搏、房颤;④抢救环节:休克7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86例,高血容量综合征15例,颅内疾患12例,消化道出血6例,其他并发症9例.结论对重型、危重型HFRS需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及时抗病毒、调节免疫、阻断免疫复合物形成、合理液体治疗,对阻止病情转重、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影响86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阎兰菊;李蒙军;许青田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86例重型肝炎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肝衰竭分期、病原学、并发症、肝功能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晚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及Ⅱ级以上肝性脑病、PTA<30%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年龄、临床分型及肝衰分期是预测重型肝炎预后的三个主要因素.

982 条记录 49/50 页 « 12...4243444546474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