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严重度分析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励钢;李文彬;李晋魁;王立新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创伤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方面对创伤的研究正在从直观的、经验的描述型,向更为深入的、量化的解释型转变,特别是创伤严重度评分的应用,使伤员伤情和预后的评估,尤其是多发伤伤情严重度的评估更趋规范化.因此对创伤临床和基础研究产生了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影响.我们根据美国医学会(AMA),美国机动车医学发展协会(AAAM)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联合发起而建立的损伤定级标准委员会(CIS)制定的新版AIS-90创伤定级标准,结合与创伤有关的许多因素对我院住院的903例创伤病人,分别用ISS和ASCOT创伤严重度计量法应用微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提高我们对创伤科学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我们的创伤救治水平提供了重要帮助,分析如下.

  •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 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血管生成素2水平变化与内皮损伤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翁海滨;李森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水平变化与血管内皮损伤和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多发伤患者59例,纳入标准:创伤至入院时间在1 h以内;年龄大于18周岁;既往身体健康,排除有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颅脑损伤(GCS<12分);两周前用过抗凝及溶栓类药物患者.共纳入59例患者包括男36例,女23例,年龄(32.3±11.5)岁.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轻伤组(ISS<16分,30例)2组.另取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均为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均大于18周岁,年龄(33.5±10.6)岁.各组性别、年龄构成均具有可比性.患者到达急诊科后10 min内抽取外周静脉血 10 mL,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ng2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浆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embomodulin,TM)的水平.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分析各组Ang2的水平差异.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比较分析死亡和生存患者Ang2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2水平与血浆vWF,TM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伤组(ISS≥16分)血浆Ang2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ISS<16分)(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浆Ang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创伤后Ang2水平变化与血浆vWF,TM水平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Ang2水平在多发伤早期明显增高,和创伤严重程度相关,和创伤后内皮损伤相关,其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以颅脑创伤为主的男性创伤患者早期血清孕酮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

    作者:甘宁;刘思思;张晖

    目的 研究以颅脑创伤为主的男性患者早期血清孕酮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单纯颅脑创伤男性患者60例,分别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别在伤后12 h、24 h及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并与6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后12~24 h时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孕酮水平随ISS分值增大而升高,随GCS评分降低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酮可以作为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早期指示损伤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

  • AIS-ISS评分在维和医疗救援外伤病员伤情判定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冉崇福;姚一民;张聪;黄宗国;何荣;檀臻炜

    目的 探讨AIS-ISS评分法在维和医疗救援外伤病员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维和医疗救援的诊疗水平及判断预后.方法 按ISS评分法对26例联黎中国二级医院收治的外伤病员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结合临床确定重伤员并加强诊治和护理.结果 ISS评分5~24分,平均15.6分,其中ISS≥20分定为危重伤员2例,10分≤ISS<20分定为重伤患者9例,<10分定为轻伤员15例.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或病情稳定后空运后送至上级医院.结论 AIS-ISS评分法在创伤伤员的救治中有临床指导意义并可判断预后,但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 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者:谭宗奎;王庆;陈庄洪;苏红军;徐峰;刘曦明

    目的:研究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305例交通事故伤和825例高空坠落伤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的致伤部位及伤情程度与车辆撞击方式、车辆类型、车速等因素有关.高空坠落伤的损伤部位和伤情程度则取决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就损伤部位与类型而论,交通事故多伴有严重软组织伤,以开放性损伤较多,下肢伤多见,其中左侧肢体损伤所占比例更大.高空坠落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连锁性损伤,以腹部、臀部、脊柱损伤较多,其损伤程度比交通事故伤重,更易引起伤残和死亡.结论:不同致伤条件其损伤发尘情况、致伤规律、伤情特点明显不同.充分认识并掌握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规律及特点,对临床诊断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 降钙素原联合创伤严重度评分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子锋;刘星;江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创伤严重度评分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积极治疗的40例多发伤患者,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收集治疗前以及治疗24小时后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并与伤后24小时APACHE II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重伤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较轻伤组显著升高,重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轻伤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联合ISS分是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儿童交通事故致伤特点分析

    作者:谭宗奎;刘曦明;徐峰;黄勇

    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事故伤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断与救治.方法:对309例儿童交通事故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对伤情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就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致伤方式、损伤部位、伤情严重度、治疗及结果等逐项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多于女,7岁~15岁占62.46%.每日8时左右、11时~12时、16时~18时为三个受伤高峰时间段.致伤方式以机动车撞击行人较多(60.84%),其次为自行车自身事故(14.89%),再次为机动车撞击自行车(10.03%).损伤部位常见的是四肢(51.53%),颅脑伤次之(27.81%).损伤类型以骨折多见,软组织挫裂伤亦占有较大比例.多发伤占20.06%,死亡率为3.24%.RISS评估显示,RISS≥16(重伤)占29.12%,其中机动车冲撞自行车重伤所占比率高(51.61%),机动车冲撞行人次之(29.79%),自行车自身事故居第三位(26.09%).结论:不同致伤条件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及致伤特点各不相同,性别、年龄、致伤方式、车辆类型、行车速度的不同,其损伤部位、伤情程度及治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 AIS-ISS创伤评分法及其在颌面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薄斌;周树夏;顾晓明

    1.创伤评分和创伤评分方法:随着我国工农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伤及交通事故增多,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的意外创伤,使多发伤的比例大为增加,创伤作为一个专业学科正在普及和完善。在创伤学研究领域,制定和完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 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受伤患者生理指标或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以显示患者伤情严重程度的诸多方案总称为“创伤评分”。创伤评分法是对患者伤情严重程度评定的标准方法。对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有助于在现场快速判断伤情轻重,进行必要的急救治疗,决定是否需转送和转送途中的继续观察和治疗;在医院内根据客观检查结果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此外,它所提供的大量评分数据对相同原因的损伤造成的不同严重程度或不同原因的损伤所致多系统损害进行比较研究,可判断预后,总结提高抢救质量,对创伤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没有可比性,在同一个医院内前后资料无法比较,不利于总结提高;各医疗单位之间的病例其损伤严重程度不能相比,更不能与国际接轨。 当前所用各种损伤严重度评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医院前的现场急救类选;另一类用于医院和研究单位。各种评分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解剖损伤或包括损伤类型等的综合应用。目前国内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对在医院内抢救的创伤患者进行评分。在医院内由于条件许可,可通过手术、X线检查、CT、磁共振以至尸检等手段确切地了解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得出明确的诊断,资料完整可靠。因此,医院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是以解剖损伤为主。

  • 腹部外伤合并颅脑创伤男性患者早期血清孕酮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福雄

    目的:对比腹部外伤合并颅脑创伤男性患者与单纯腹部外伤男性患者的血清孕酮值,探讨其临床变化意义。方法收入我院2013年1月至11月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腹部创伤男性患者116例,分成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组及单纯性腹部外伤组,并以 ISS(创伤严重度评分)分值评价创伤患者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另选40例健康成年男性为对照组。于伤后后12、24、36、48h行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腹部外伤的ISS评分增高,早期血清孕酮值相比对照组越高(P<0.05)。但合并颅脑损伤组在相同ISS评分、相同时间点下早期血清孕酮值相比非颅脑损伤患者有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可作为一种特异性临床指标,指示患者的脑功能损伤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基础临床资料。

  • 男性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武钢;戴世学;陈东升;钟敏;凌旭光;雷文雄

    目的 研究男性多发伤特别是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PRL)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0例,按照创伤严重评分(ISS)对多发伤严重程度予以评分分组,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对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别在伤后12h内、第24及72 h测定血清PRL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以15例同龄段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的PRL含量为(212.7±77.7)mU/L;多发创伤患者在伤后24h内创伤越重,血清PRL水平升高越明显,其中在伤后12~24 h ISS评分分值越高血清PRL含量升高越明显;ISS<16分组(A组)、25分≥ISS≥16分组(B组)及ISS>25分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72 h三组患者血清PR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颅脑损伤的5分≥GCS≥3分组与8分≥GCS>5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72 h各组血清PRL水平开始下降.结论 严重创伤及颅脑损伤男性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与创伤严重度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血清泌乳素有望作为评估男性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创伤严重度评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向荣

    创伤严重度定量是公认的创伤医疗和科研的基本方法,创伤评分已用于分拣伤员和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护理过程中,患者常按照医嘱所划分的轻、中、重和危重等不同等级给予相应处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决定护理工作量缺乏客观指标,可能会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延误患者的病情.

  • 入院SIRS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伟雄;刘坚义;冯骏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SIRS评分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883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入院SIRS和ISS评分,分析多发伤病死率与SIRS评分的关系,评价SIRS评分与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入ICU率、休克率、住院时问长短等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多发伤的休克率、入住ICU率、平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均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P<0.01);多发伤后SIRS发生率为37.15%,SIRS组患者与非SIRS组比较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入院SIRS评分操作简单,有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

  • 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香玲

    目的:探讨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0例严重外伤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配合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以创伤严重度评分指导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家属及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家属及医师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综合护理质量.

  • 针对骨折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宋志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治疗前创伤严重度评分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参照ISS评分分为轻伤组与重伤组,探讨创伤严重度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检查测量,重伤组患者PS(生存概率)、HGB(血红蛋白)、MAP(平均动脉压)、MPV(平均血小板体积)、HCT(红细胞压积)、Fbg(纤维蛋白原)及PLCR(大血小板比例)指标降低幅度明显(P<0.05);重伤组患者体内APTT(部分凝血活酶用时)、BT(出血时间)指标相比于轻伤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延长(P<0.05);重伤组患者体内WBC(白细胞总数)、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磷酸激酶)、α-HBDH指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结论 骨折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机体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等有密切关系.

  • 骨折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贺国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骨折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63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ISS分)将其分为A(得分低于16分)、B两组(得分大于或等于16分),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动脉压(MAP)、生存概率(PS)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骨折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以及血压进行相应的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利条件,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其预后情况给予有效地改善.

  • 漂浮导管在ICU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梁皎;陈建裕

    漂浮导管自1970年由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由此计算出其他有关指标,为危重病的诊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近3 a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开展漂浮导管监测3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情况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0年4月收入EICU并行漂浮导管监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6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6~59岁,平均(40.5±11.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9例,挤压伤5例,其他伤4例。36例患者共损伤112处,平均每例(3.1±0.9)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值25~66分,平均(36.7±9.4)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值18~39分,平均(26.7±8.5)分。入ICU时全部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行呼吸机支持通气,伴有创伤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1例。1.2 材料与方法:选用Arrow 公司的7.5F四腔漂浮导管和S & W Athena NT+多功能监护仪。患者做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取颈内静脉(左侧8例,右侧14例)或锁骨下静脉(左侧6例,右侧8例)径路,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巾,以Seldinger法置入导管鞘。检查漂浮导管的气囊是否完整、对称,各管腔是否通畅并预注肝素盐水,连结测压系统。边观察压力波形边缓慢置入导管,深入15 cm后充足气囊使其顺血流漂入,屏幕上可依次看到右房、右室、肺动脉波形,一般在50 cm处出现肺动脉楔压(PAWP)波,放松气囊又出现动脉波形说明导管位置良好,否则需退出后重新漂入。此时可注射冰盐水测定心排量(CO),计算机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计算全套血流动力学指标,连续3次取其平均值。必要时还可抽取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结合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输送(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指标。测量完毕将导管退出少许,并作好固定,床边摄胸片检查导管位置。

  • 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抑癌蛋白2水平与创伤的程度及预后关系

    作者:姚峪岚;郭恩伟;任大力;章冰玉;杨峰;陈庆;刘兴晖;罗前程;冯刚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 33,IL-33)及其受体可溶性抑癌蛋白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sST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患者的创伤严重度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将67例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ISS<20分)和重度创伤组(ISS≥20分),并选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创伤后4h、24 h、72 h、7d等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33和sST2水平,分别比较3组间各时间点的血清IL-33和sST2水平,并比较28 d内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比较存活者与死亡者各时间点血清IL-33和sST2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选取佳临界值,评估创伤后血清IL-33和sST2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重度创伤患者创伤后4h、24h血清IL-33和sST2水平均高于轻度创伤患者[IL-33,(38.75±28.43) pg/mL比(19.62±9.98) pg/mL,(42.31±37.37) pg/mL比(23.47±13.42) pg/mL,(P<0.05);sST2,(6.50±3.74) ng/mL比(4.89±2.40) ng/mL,(8.35±2.69) ng/mL比(6.78±3.22)ng/mL,(P<0.05)];死亡患者创伤后24 h至7d的血清IL-33和sST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1),创伤后24 h血清IL-33和sST2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P=0.003)和0.751(P=0.012),佳临界值分别为15.27 pg/mL和10.99 ng/mL,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70%,特异度分别为64%和83%.结论:创伤患者的血清IL-33、sST2水平升高与创伤的程度重及近期预后不良相关,创伤后24 h血清IL-33和sST2水平可能作为预测创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在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史云光;张志刚;张瑞英;刘蕾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ICU收治的8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IC)分为TIC组(n=37)与非TIC组(n=45);并根据伤后14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5)与存活组(n=57).入选者在入院6h内完成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入院12 h内完成对入选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4 h内完成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伤后6个月对TIC组与非TIC组中存活者进行随访,进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价.结果 TIC组PLt、FIB水平低于非TIC组,PT、APTT、TT均高于非T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IC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T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14 dTIC组死亡16例(43.24%),非TIC组9例(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NHP评分TIC组(97.85 ±23.17)分,非TIC组(86.24±20.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FIB水平低于存活组,PT、APTT、TT、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多发性创伤患TIC几率较高,凝血指标对于多发伤病情程度、预后评价及成功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的42例临床诊治

    作者:谢申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患者42例,分析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结果 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多发伤,术前需进行CT、MRI、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有效率达100%.在美国脊柱创伤学会(ASIS)评分方面,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17 ~ 24组手术前后的评分为(2.43±0.94)和(3.01±1.01),ISS 25 ~ 34组手术前后的评分为(1.82±1.14)和(2.87±1.33),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SS≥35组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脊柱脊髓复合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均较为危险,预后效果较差,多采用CT、MRI等手段明确确诊,ISS评分在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