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

    作者:刘海兵;唐丹;曹海燕;李奎成

    目的:测试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用于评定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信度,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2例烧伤患者共84处增生性瘢痕,一周内分2次、每次由2名评定者应用VSS独立进行瘢痕评定,采用等级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eion coefficient,ICC)检验VSS的重测信度,通过计算机获得Crobach α信度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结果:VSS的Crobach α信度系数为0.84,组内信度ICC为0.776-0.900,组间信度ICC为0.768-0.936.结论:VSS内部一致性良好,用于评估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 鼻翼帆船形切除联合埋线法治疗重度鼻翼肥大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宗科;马小军;于冰;韩兵

    目的 探讨鼻翼帆船形皮瓣切除联合埋线法治疗重度鼻翼肥大的效果.方法 2008-2016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外科对重度鼻翼肥大72例患者采用鼻翼帆船形切除联合埋线法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并测量鼻翼长、高,鼻孔长、宽,鼻宽,以及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局部瘢痕进行评分.结果 通过术前后比较,鼻翼长度及高度,鼻孔长度及宽度,鼻基底宽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个月比较,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S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翼帆船形切除联合埋线法治疗重度鼻翼肥大效果满意.

  • 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

    作者:钱维;周牮;范巨峰;张岩崑;吕伟;侯莹;曹迁;李晶

    目的 探讨扇形瘢痕组织瓣在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瘢痕疙瘩去核后表面瘢痕瓣由曲面修剪为平面扇形瘢痕瓣,修复耳廓创面,并联合应用得保松瘢痕内注射;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修订版对治疗前后瘢痕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本法共治疗耳部瘢痕疙瘩177例193只耳,皮瓣全部成活,耳廓外观满意,有效率96.4%(186/193),复发率3.6% (7/193).结论 扇形瘢痕组织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去核后创面,术后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 中国女性假体隆乳术不同切口瘢痕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作者:孙晶晶;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陈琳;张萌

    目的 比较中国女性采用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3种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瘢痕情况.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因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或乳房萎缩,采用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假体置入隆乳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以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与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自评分为评价指标,记录术后l、6、12个月时的温哥华瘢痕评分及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根据数据类型,采用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法比较术后短期、中期、远期3种切口的瘢痕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情况,分析3种切口瘢痕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观察期内实际随访到患者173例,随访率82.4%.3种切口瘢痕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时,腋窝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6分,乳晕和下皱襞组均为4分,腋窝组评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乳晕组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为8分,腋窝和下皱襞组均为7分,乳晕组显著高于腋窝组(P<0.05).术后6个月时,腋窝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4分,乳晕和下皱襞组均为3分,腋窝组评分显著高于下皱襞组(P<0.05);3组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均为8分.术后12个月时,乳晕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0.5分(左)和1分(右),腋窝和下皱襞组均为2分,3组患者对瘢痕外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均为9分,3组间VSS评分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女性假体隆乳术后远期,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3种切口的瘢痕情况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

  • 积雪苷片联合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世敏;黄河

    目的 探讨积雪苷片联合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诊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口服曲尼司特胶囊,0.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积雪苷片,0.2 g/次,2次/d.两组均经过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QLQ-C30评分及瘢痕厚度和瘢痕面积.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93.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S评分、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厚度和瘢痕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小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功能领域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5).结论 积雪苷片联合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硅酮凝胶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红波;冯晓玲;孙家明

    目的 观察并评估硅酮凝胶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患者分成3组,硅酮凝胶组41例,喜辽妥软膏组23例,空白对照组48例.术后3d至6个月常规外用硅酮凝胶或喜辽妥软膏或不予外用药物,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参考,评估各组瘢痕增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硅酮凝胶组与喜辽妥软膏组各个时期瘢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酮凝胶组与空白对照组术后1、3个月的瘢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瘢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辽妥软膏组与空白对照组术后1个月瘢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瘢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酮凝胶组与喜辽妥软膏组术后12个月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酮凝胶组、喜辽妥软膏组与空白对照组术后12个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6个月内)局部外用硅酮凝胶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丽萍;王兴林;张冷;毕胜;林碧文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史在1年以上,瘢痕处于成熟期,病情稳定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36例。每例选择两处瘢痕相似的部位,进行自身对照。治疗组采用射频消融祛除瘢痕;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在射频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瘢痕的颜色、厚度、柔软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可使瘢痕颜色变淡、厚度变平,是一种理想的祛除瘢痕的方法。

  • 皮肤伤口减张器抑制切口瘢痕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立彬;陈亚红;高振;赵莉;何晨光;武晓莉

    目的: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器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器,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器。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伤口减张器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 白藜芦醇软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唐志铭;丁继存;荆梦晴;李永聪;翟晓翔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软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理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外用白藜芦醇软膏,对照组外用美宝疤痕软膏,分别于皮肤瘢痕部位外涂,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使用周期为90d.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SS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7.75%,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6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软膏有较好的祛除瘢痕作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瘢产品.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

    作者:张庆;周怡新;陈丽娜;徐艳

    目的:评估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以100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和对照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尿素乳膏外涂),每组50人.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为依据,分别在伤口拆线当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8,12,16,20,24,28,32周对患者进行瘢痕评估.结果:治疗开始后,实验组每次随访的VSS总评分均较低(P<0.05);实验组的色泽评分与对照组各个随访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分布评分于第20周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厚度和柔软度评分在治疗开始后的各个随访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伤口在头面颈部位的实验组无论是VSS总评分还是VSS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在胸肩背、腰腹臀或四肢部位的实验组VSS总评分均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口在胸肩背部位的实验组血管分布、厚度评分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及早局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康复路径对深度烧伤手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岳丽青;王晓燕;彭欢;黄晓元;张丕红;范学工

    目的:通过制定、执行深度烧伤手康复路径,评估其对烧伤手切削痂植皮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深度烧伤手采用早期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的成年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烧伤常规护理、教育督促和接受患者咨询的方式实施康复;实验组患者从瘢痕预防、运动与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4个主要范畴制定康复路径表,专人按康复路径实施各阶段的康复和指导,并定时电话随访。两组患者使用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HQ)、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估伤后1、3和6个月的患手整体功能、瘢痕情况和心理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1、3和6个月的MHQ、VSS、SAS总得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后1、3和6个月的MHQ总得分比对照组高(<0.01);VSS总得分比对照组低(<0.01);SAS得分比对照组低(<0.01)。结论手深度烧伤康复路径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烧伤手的整体功能,降低瘢痕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病理性瘢痕的评价与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张凡;邝捷;潘靖;赵晶辉;陈岩

    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al scar)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目前,病理性瘢痕的联合治疗是将其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合在一起应用,是病理性瘢痕治疗的常用方法.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VSS)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设备,仅依靠测试者的肉眼观察和徒手触诊对增生性瘢痕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各个方面进行评定,操作简单,内容全面.本研究通过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VSS)对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进行研究,试图建立VSS评分与联合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并且为指导临床中联合方案的选择提出实践依据.

  • 皮肤牵张器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桂万里;杨娥;张恒术

    目的 探讨皮肤牵张器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观察其不同牵拉速度在不同部位瘢痕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04例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mm/d组和4 mm/d组,每组52例.入院后针对2组患者面颈部、躯干及四肢瘢痕,粘贴皮肤牵张器,使粘贴板内缘紧贴于瘢痕长轴方向外缘,2 mm/d组和4 mm/d组分别以2 mm/d、4 mm/d的速度向瘢痕中轴线牵拉皮肤.牵拉时间为瘢痕宽度除以速度.牵拉结束后行瘢痕切除术,术后即刻再次粘贴皮肤牵张器,使粘贴板内缘紧贴于切口长轴方向外缘,拆线时拆除.术前和术后1年,运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者瘢痕进行评分,运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对患者瘢痕进行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SAS)评分、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分、患者总体评分及观察者总体评分.对数据行x 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及配对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术前瘢痕总体各项评分相近(t值为-1.384~0.622,P值均大于0.05),均显著高于术后1年(t值为11.085 ~24.835,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术前面颈部、躯干及四肢瘢痕各项评分相近(Z值为-1.651~-0.035,t值为-1.549 ~0.219,P值均大于0.05),均显著高于术后1年(Z值为-2.992 ~-2.555,t值为8.739 ~19.076,P值均小于0.01).(2)2 mm/d组患者术后1年瘢痕总体各项评分均低于4 mm/d组(t值为-2.583~-2.018,P值均小于0.05).2 mm/d组患者术后1年面颈部及躯干瘢痕PSAS评分低于4 mm/d组(Z值分别为-2.385、-2.198,P值均小于0.05),2组患者术后1年面颈部及躯干瘢痕其余各项评分相近(Z值为-1.841 ~-0.363,P值均大于0.05).2 mm/d组患者术后1年四肢瘢痕VSS评分、PSAS评分、OSAS评分、患者总体评分、观察者总体评分分别为(4.6±0.8)、(28±4)、(28±4)、(4.7±0.7)、(4.8±1.4)分,均低于4 mm/d组的(5.2±0.8)、(32±4)、(31±6)、(5.5±1.2)、(5.5±1.0)分(t值为-3.712~-2.105,P<0.05或P<0.01). 结论 皮肤牵张器的瘢痕治疗效果良好,以2 mm/d的速度牵拉治疗四肢瘢痕效果较4 mm/d更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