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症

    作者:王福席;刘凤英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一种含硫氨基酸,Hcy代谢依赖的酶缺陷和(或)叶酸及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许多研究证实血清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动、静脉血栓栓塞以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Hcy水平升高,提示Hcy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就Hcy的代谢、影响因素、测量方法、致病机制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 术中使用气压波动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

    作者:张海梅;钟雪霜;张晓玲;魏红艳;凌前珍

    目的 评价气压波动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要手术治疗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无干预组49例,治疗组在术中给予气压波动治疗,无干预组不给予预防治疗.术前常规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术后第6天检测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和腘静脉流速,比较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第6天的平均腘静脉流速分别为(48.2±7.6)cm/s和(46.8±6.7)cm/s(P=0.736).治疗组和无干预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无干预组术后发生肺栓塞一例,治疗组无肺栓塞发生(P=0.48).结论 术中气压波动治疗可有效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重症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张晓勤;何丹;黎嘉嘉;黄晓波

    目的 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重症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ICU重症住院患者中确诊的78例VTE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入院的156例非VTE重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VTE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TE危险度分级与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TE组患者Caprini评分(8.7±3.5)高于对照组(4.2±2.6);VTE重症患者中经Caprini评分量表判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比例高达88.4%,高于非VTE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内科患者、严重肺部疾病(<1个月)、脓毒症(<1个月)、大手术(<1个月)、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DVT/PTE)疾病史、血栓家族史、多发性创伤(<1个月)等8个危险因素是重症住院患者发生VTE的主要高危因素.Caprini评估量表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Caprini评估量表评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重症患者与VTE发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危和极高危重症患者VTE的发病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2.042和11.681倍.结论 基于个体危险因素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以较好的评估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以静脉血栓栓塞为首发表现的肺癌

    作者:蒲晓雯;尹成红;黄蓉

    目的 探讨以静脉血栓栓塞(TVE)为首发表现的肺癌临床特点,及其对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期间以VTE为首发表现的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住院,其中合并肺栓塞2例.均在住院或随访期间诊断肺癌,其中腺癌5例,小细胞癌1例.结果 随访期间4例1年内死亡,2例存活.结论 临床遇及原发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对抗凝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警惕恶性肿瘤,及时完善肿瘤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治.

  • 妇科癌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李容;黄玺玥;杜丹

    目的 探讨妇科癌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52例癌症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妇科癌症患者并发VTE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252例妇科癌症患者共有28例合并VTE,VTE总发生率为11.11%,其中22例静脉血栓形成(DVT)、4例肺栓塞(PE)、2例DVT合并PE.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和其它类型癌症患者之间DVT、PE、DVT合并PE、VT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357、0.306、0.986、0.087,均P>0.05).绝经状态 、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分期 、肿瘤分化程度 、血清D-二聚体和化疗与VTE的发生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8.488、17.662、15.330、23.864、4.257,均P<0.05),而年龄 、淋巴转移和病理类型与VTE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09、0.141、0.32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高 、肿瘤分化程度低 、血清D-二聚体升高和接受化疗是妇科癌症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82、2.013、4.993、2.942,均P<0.05).结论 VTE在妇科癌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以DVT为主,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发生率未见差异,对于TNM分期晚 、分化程度高 、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和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ACOG更新产前肥胖、运动指南

    作者: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在新更新的两项指南中,提到了孕期和产后纠正孕妇体重的重要性。 ACOG的第156号关于“孕期肥胖”的实践公告和第650号关于“孕期和产后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委员会意见刊登在12月刊的《妇产科》( Obstetrics &Gynecology)杂志。这两份文件都提出了应对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和孕后进行临床管理的同时,还应通过经常锻练防止或纠正超重或肥胖。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育龄妇女有超重或肥胖问题,而孕期肥胖将对母儿产生重大风险。妇产科医生可能是唯一一类怀孕女性要定期去见的医生,因此也成为对怀孕女性进行抗肥胖教育的佳角色。研究发现,肥胖妇女在怀孕前即使有一点点的体重减轻,也能改善妊娠结局。更新的建议和推荐等级如下:对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干预优于单独进行运动干预( A级);从初次产检开始,根据ACOG建议通过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计算给出体重增加妇女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A级);即使是很微小的体重减轻,仍然可以改善妊娠结局(B级);对于想要进行剖宫产的肥胖妇女,分娩前应考虑延长第一产程( B级);对于进行剖宫产的Ⅲ类肥胖妇女,根据体重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剂量可能优于根据BMI指数制定(B级);在怀孕期间体重下降的肥胖妇女可能会降低怀孕后期大于胎龄儿风险的发生(B级)。

  • 21002 口服避孕剂与致命的肺栓塞[英]/Lianne Parkin…∥The Lancet.-2000, 355 (6).2133-2134

    作者:

    虽然以前的许多研究均表明口服避孕剂和静脉血栓栓塞相关,但这些研究中未涉及致命的病例.自从许多意外死亡的年轻妇女提交尸体解剖,月服避孕剂引起致命肺栓塞的可能性或诊断的倾向性被提出.在新西兰生育期妇女中进行的全国性致命肺栓塞的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对复合口服避孕剂的目前使用者进行了评价.

  • 妊娠期D-二聚体的变化特征及临界值建立

    作者:韦仕喻;孙蕾;李健;王海;王成彬

    目的 通过调查各孕期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特征,初步建立排除妊娠期静脉血栓相应的临界值.方法 以非孕适龄健康女性为对照(30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3~8月体检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20~40岁健康孕妇,未接受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无静脉血栓史.根据孕龄分为旱(12 w)、中(24 w)、后期(36w)三组各30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各组95%分位数初步建立cutoff并随访调查有无静脉血栓发生,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与非孕女性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随着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早孕期D-二聚体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33,P=0.19),妊娠中期、后期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1和t=3.96,P<0.01).而妊娠后不同时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地渐进性增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1;t=4.56,P<0.01和t=8.92,P<0.01),非孕和妊娠后三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传统临界值(0.5 mg/L)的比例分别为:93.3%,90%,25%和3.3%,提示妊娠中后期D-二聚体己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结论 中西方女性妊娠期D-二聚体的渐进性升高特点存在差异,以0.54,1.38和3.78 mg/L作为各孕期的临界值对排除静脉血栓更有应用价值.

  • 静脉血栓栓塞与实验室检查

    作者:乔蕊;孙佳;张捷

    静脉血栓栓塞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根据美国国立医院的出院资料估计,2003年美国约有177 000例患者诊断为肺动脉栓塞,424 000例患者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1].肺动脉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并发症.据统计,肺动脉栓塞占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5%~10%.而且,静脉血栓栓塞后引起的血栓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等慢性并发症还会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和生活质量下降.所以预防和早期诊断静脉血栓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已经被认可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证明血小板也是重要的癌症中间介质.癌症的确影响血小板生理特性,激活的血小板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和癌症相关血栓形成而参加癌症发展的每个过程.根据血小板参与癌症进展和众多实验模型以及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提出血小板是降低短期癌症风险、癌症传播和癌症死亡率的潜在靶点.因此,血小板对癌症和癌症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肿瘤界的重视,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实验去证实其联合其他抗癌药物的临床效果.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静脉血栓栓塞

    作者:刘毅;王辰;杨媛华;王军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促进生理和病理状况下血栓溶解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信号通路和溶栓应用作一综述.

  • 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何亮;李赟

    近年来很多经历过骨科手术的病人相继患上了静脉血栓栓塞,这是一种在骨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病症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使患者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痛苦。本文简要介绍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其危害,并就如何对它进行预防与治疗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王立强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较高,是患者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黄立勇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主要是血液成份在深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如果没有采用预防措施,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58%[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重型颅脑损伤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

  • 肺癌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艳;金时;孟庆威;曹守波;于雁

    癌症是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危险因素,而VTE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有所差别,发生率从7% ~ 13%不等,其中还包括大量可疑肺栓塞病例.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三类:患者自身特征、肿瘤相关因素以及治疗相关的因素.此外,许多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以作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例如D-二聚体).了解肺癌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TE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肺癌前血栓状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洁;崔林

    前血栓状态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平衡失调,血液黏滞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前血栓状态形成机制复杂,临床上与肺癌关系密切,是血栓事件相关的原因,同时与肿瘤复发、转移相关。抗凝治疗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途径之一,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影响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 癌肿患者血栓与止血热点论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学文

    在血栓形成的癌肿患者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是血小板减少原因的鉴别,是否与化疗、肝素或其他药物相关.未来肿瘤学者将有多种新药可供选择,但这些实验新药对癌肿血栓形成的作用尚未十分明了.尽管癌肿患者抗凝治疗有效,但对生存的助益仍有争议.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影响及意义

    作者:王直;陈其亮;李军孝;许军利;赵涛;崔渊博;李康;党诚学

    目的:寻找反映 NP 方案化疗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化敏感的指标并指导抗凝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分别在化疗前以及化疗后第4、7、10及21天检测患者血浆 D -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观察化疗对这些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化疗前血浆 D -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化疗期间不同时限的D -二聚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D -二聚体水平在化疗后4天升高,在第7天达到峰值,其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结论:D -二聚体水平是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中评价凝血功能变化敏感的指标。化疗后第7天左右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高。对 D -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化疗中抗凝治疗的参考。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吕圣兰;杨纪实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在静脉管腔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集形成栓子,致使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的一类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VTE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同时也是妇科肿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妇科肿瘤及其术后引发的VTE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临床上,对其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妇科肿瘤术后并发VTE的形成机制、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今后更好的防治VTE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489 条记录 23/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