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旁路手术治疗及护理

    作者:陈玉秋;师兰香;郭伟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者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1993~2000年间我科对39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施行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TASC(Ⅱ)-C、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赵克强;张小明;郭清旭;于建;王洪欣;杨立国;马闯;刘云龙

    主髂动脉闭塞是引起下肢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病变部位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及双髂动脉部位.急性闭塞的病因多见于主动脉骑跨栓或在原有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慢性闭塞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中约有10%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20%[1].对于长段主髂动脉病变,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旁路手术血管重建[2];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在临床上已有超越传统手术的趋势[3].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18例TASC (Ⅱ)-C、D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应用血管腔内成型技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 一期杂交手术与一期体外旁路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联合心脏病变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常谦;裴华伟;韩超;魏以桢;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田川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一期杂交手术与一期体外旁路手术在治疗主动脉缩窄联合心脏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阐明杂交手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0年3月~2012年8月37例主动脉缩窄联合其他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体外旁路手术治疗组22例(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胸主动脉搭桥术,14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杂交手术治疗组15例。两组联合心脏病变手术治疗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 股腘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作者:倪冷;刘昌伟

    股腘动脉段是下肢缺血常累及的部位.针对股腘动脉闭塞的治疗,以往主要以旁路手术为主,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日益发展,旁路手术已逐渐被创伤较小的腔内介入取代,且多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两者在远期通畅率及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别.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病变特点及预期生存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旁路手术与单烟囱支架在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中的疗效分析及评价

    作者:招扬;殷恒讳;姚陈;王劲松;王冕;李梓伦;王深明;常光其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中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或左锁骨下动脉(LSA)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旁路手术或烟囱支架重建LCCA或LSA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49例主动脉弓疾病患者,其中采用旁路手术26例,烟囱支架23例.旁路手术组中LSA重建10例(38.5%),LCCA重建16例(61.5%).烟囱支架组中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60.9%),LCCA烟囱支架植入9例(39.1%).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杂交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4例(15.4%),Ⅱ型内漏1例(3.8%),脑卒中1例(3.8%);烟囱组并发症包括Ⅰ型内漏9例(39.1%),Ⅱ型内漏3例(13.0%).杂交组随访时间为(71.2±9.6)个月,人工血管旁路通畅率为96.2%,烟囱组随访时间为(27.2±16.4)个月,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旁路手术组的相应分支成角(LSA或LCCA成角)均显著大于烟囱支架组;而且有Ⅰ型内漏的患者其目标分支(LSA或LCCA)的成角均显著大于无内漏的患者,若LSA成角大于29.8°,术后Ⅰ型内漏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该临界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旁路手术及烟囱支架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分支的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均安全可靠,中远期通畅率满意;烟囱支架较适用于急诊患者或弓上分支成角较小的患者;对于主动脉分支成角较大的患者应选用旁路手术,但需特别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及内膜下成形术的应用

    作者:陆信武

    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特别是闭塞长度大于5 cm者,根据TASC和TASCⅡ指南分型大部分属于C级和D级病变,其推荐和经典的治疗手段是进行开放性旁路手术[1].但CTO患者往往高龄伴有严重的合并症,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开放性手术和麻醉,有些患者即使能耐受开放性手术却因病变范围广泛、无可供移植的自体静脉,开放性旁路手术无法施行、或勉强施行效果并不理想[1,2].

  • 大动脉炎的介入及外科治疗

    作者:陈兵;俞恒锡;张建;李建新;谷涌泉;齐立行;齐一侠;黄莹;董宗俊;汪忠镐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在大动脉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大动脉炎26例,男女比例为1:4.2,平均年龄(27±15)岁;Lupi-Herre法分型,Ⅰ型16例,Ⅱ型7例,Ⅲ型3例.16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9例行开放手术,1例患者保守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23次,其中12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成形治疗,4例患者接受血管支架治疗.5例颈动脉单侧重度狭窄局部闭塞患者中4例再通.1例颈动脉球囊成形后急性血栓形成,4例患者接受反复介入治疗共11次,血管维持通畅.9例患者开胸旁路搭桥手术,围手术期全部患者症状缓解.本组26例,随访22例.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34±11)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发现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吻合口狭窄.结论 大动脉炎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可反复应用,能维持血管通畅,应首选;外科开放手术难度高,应用于介入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时效果确切.

  •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景寒;孟龙;张林;杨爱民

    1988~1998年,我们对10例右肺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病人,在切除肿瘤或手术探查的同时施行了上腔静脉替换或旁路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糖尿病对PTCA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高频;周泉;李志梁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fioplasty,PTCA)的冠心病患者中10%~20%为糖尿病患者[1].临床医生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时,必须合理选择介入、旁路手术或内科药物治疗.因而研究糖尿病对PTCA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5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术式选择与分析

    作者:万德培;梁健涛;莫伟峰;张子通;赵曦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术式选择.方法:对5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A组,26例),肿瘤局部切除术(B组,14例)和旁路手术(C 组,16例),观察三组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26例患者1年生存者22例.占84.6%,3年生存者16例,占61.5%,5年生存者9例,占34.6%;B组14例患者1年生存者8例,占57.1%,3年生存者5例,占35.7%,5年生存者2例,占14.3%;C组16例患者1年生存者2例,占12.5%,无3、5年生存者.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27、4.23、3.92,P<0.01);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5、8.24、6.81,P<0.01);B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02、13.42、4.23,P<0.01).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首选术式是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次为肿瘤局部切除术,而对于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来说,使用旁路手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

    作者:原标;张葆现;张望德;宋盛晗;李谈;张扬;苑超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 e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股膕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邓国瑜;包俊敏;廖明芳;景在平

    目的 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 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 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置换或旁路手术的麻醉

    作者:袁大川;许永广;孟龙;闫岩

    右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曾被列为手术禁忌证。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作者:杨珏;陈福真;符伟国;郭大乔;蒋俊豪;陈斌;范隆华

    目的探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症状.结果 8例病人在平均8.7个月(3~16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选择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范忠臣;党永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动脉管腔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1].患肢发冷、麻木、间歇性破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等等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作者:窦荣修

    目的 探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症状.结果 8例病人在平均8.7个月(3~16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作者:陈福真;杨珏;蒋俊豪;陈斌;符伟国;郭大乔;范隆华

    目的:应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结果:在平均11.7个月(7~18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头臂干型大动脉炎

    作者:包俊敏;景在平;曹贵松;周颖奇;赵志青;徐斌

    目的:总结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9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为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升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旁路转流+人造血管-颈内(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7例,升主动脉-颈内(总)动脉PTFE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2例.结果:8例恢复良好,症状缓解;1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对缓解脑缺血症状具有肯定的疗效.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无脉病 旁路手术
  • 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134例分析

    作者:陈鑫;陈振强;徐明;蒋英硕;秦星;缪劲;赵扬;肖立琼;高岩;郭子黄;邱志兵

    目的:回顾分析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患者中,75.4%有Ⅲ~Ⅳ级心绞痛(CCSS),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LM)34例次、左前降支(LAD)130例次、对角支91例次、回旋支84例次、右冠状动脉80例次.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4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18%~69%,其中45%~30%50例,<30%13例,伴左心室壁瘤56例,同时伴瓣膜功能不全42例.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36例伴有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者同期激光心肌打孔(TMR),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三明治式缝合11例,巨大室壁瘤心内补片左室成形4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42例.结果:人均旁路2.46支,6例患者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11~54 h;二次开胸止血6例;室上速/房颤28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2例电转复,余均药物控制;全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手术后心绞痛等症状均缓解,心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4~60个月(平均12.7月),随访率89%,65例已恢复全日制工作.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相比,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及其相关心脏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只要设计良好的手术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病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吸烟等因素相关[1]。临床中ASO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以创伤小、可重复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中,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在所有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中应用为广泛。有国外学者对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术后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其临床有效率可高达90%[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评价PT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