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洛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蒋辉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症60%以上,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笔者从2005年4月~2006年5月应用纳洛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2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丹;刘文;洪克

    目的 探讨临床患者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及对策,提高对后循环缺血误诊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门诊和病房诊治的29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9例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后确诊为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8例、梅尼埃病4例、前庭神经元炎2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听神经瘤2例、脑膜瘤1例)、脑转移癌1例、脑胶质瘤1例、多发性硬化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贫血1例、低血糖2例.结论 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高对头晕/眩晕的原因认识,合理理解、运用影像学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可减少患者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

  • 介入支架成形术对椎-基底动脉狭窄62例治疗作用观察分析

    作者:郭咏萍;蒋晓江;周红杰;高东;王景周;李玮

    目的 评估采用支架成形术(CAS)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62例患者(48~79岁,平均65岁),主诉后循环缺血(PCI)症状如眩晕发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腔内CAS,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行球囊扩张CAS,支架安放位置为致血流灌注不足的动脉狭窄处.结果 62例患者共放置69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显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1.5±9.2)%降至(5.6±2.2)%.无介入相关性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38个月,平均(20.6±5.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51例,改善8例,复发3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AS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舒络对LPC致基底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作者:袁冬平;龙军;方泰惠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对狗脑基底动脉环收缩的影响及舒络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描记犬基底动脉环的张力变化,测定LPC对基底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LPC能剂量依赖性(1×10-9~1×10-3mol/L)促进基底动脉环收缩,在1×10-5mol/L时收缩达大,为(133.0±11)%.舒络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弱LPC诱导的狗脑基底动脉环收缩.结论:舒络能拮抗LPC诱导的狗脑基底动脉环收缩.

  • 不同浓度灯盏细辛对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作者:董凌琳;罗祖明;杨旭洪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灯盏细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C:低浓度灯盏细辛组;D:中浓度灯盏细辛组;E:高浓度灯盏细辛组;F:尼莫同组.经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CVS模型,用动态图像分析法监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B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较A组缩小(P<0.001);C、D、E、F组血管直径与B组相比增大(P<0.001),随着灯盏细辛浓度升高,C、D、E组基底动脉的血管直径增大,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灯盏细辛对SD大鼠SAH后的CVS的防治作用具有量效关系.

  • 灯盏细辛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作者:董凌琳;罗祖明;杨旭洪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SAH模型组(B)、灯盏细辛组(C)、尼莫同组(D).经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摩(DCVS)模型,用动态图像分析法监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放免法及酶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清NO含量.结果B组血管直径较A组缩小(P<0.01),C、D组血管直径较B组增大(P<0.01);B组的血浆ET-1水平较A组升高,C、D组血浆较B组降低(P<0.01);B组的血清NO水平较A组降低(P<0.01),C、D组较B组增高(P<0.01).结论灯盏细辛对SD大鼠SAH后的DCVS有防治作用,其作用与升高血浆ET-1水平和降低血清NO含量有关.

  • 大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作者:程华;许宁惠;胡雯

    听神经瘤起源于第八对颅神经--前庭神经鞘Schwann氏细胞,是有完整包膜的良性肿瘤.若能手术全切则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非常困难,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在桥小脑角区,内侧压迫推挤脑干(桥脑、中脑和延脑),内后是小脑,前内与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相连.

  • 经颅多普勒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应用

    作者:王昊;王晋川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在中老年发病率较高,主观症状多,客观症状少,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头颅CT、MRI检查阳性率低.为此我们采用TCD诊断仪检测38例患者与正常对照,以评价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 应用MRA评价基底动脉迂曲与椎动脉优势间的关系

    作者:张福洲;陈华平;母其文;余帮龙;杨浩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迂曲与椎动脉颅内段优势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1.5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者.测量椎动脉颅内段管径及基底动脉的长度与管径,观察双侧推动脉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有无迂曲,并对二者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①左侧椎动脉优势占19.09%(21/110),右侧推动脉优势占7.27%(8/110).②基底动脉无迂曲者占75.45%(83/110),有迂曲者占24.55%(27/110),其中向左凸型6.36%(7/110),向右凸型占18.18%(20/110).③推动脉颅内段优势动脉与基底动脉迂曲相关(r=0.61,P=0.000).结论 推动脉颅内段存在优势动脉可引起基底动脉迂曲.

  • 脑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状况的临床分析

    作者:易继涛;王丛平;贾敏

    目的 探究基底动脉弯曲及椎动脉优势对脑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35例脑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基底动脉弯曲状况以及椎动脉优势情况,探讨导致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弯曲组和不弯曲组在是否吸烟、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症以及是否有既往脑卒中史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两组的年龄及右侧椎动脉直径也有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弯曲组的右侧椎动脉直径(1.39±0.38)mm,明显小于轻度弯曲组的(1.73±0.46) mm (P< 0.05).而轻度弯曲组与中重度弯曲组在年龄以及原发性高血压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上,中重度弯曲组3级的构成比显著高于轻度弯曲组,而1级的构成比显著低于轻度弯曲组(P<0.05).结论 年龄偏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以及两侧椎动脉直径增大,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底动脉弯曲程度的加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脑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MRA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逢春;张雅静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MR血管成像(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8例MRA的图像资料,分析各类资料中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特征.结果:MRA发现基底动脉成窗变异11例.MRA发现的11例中5例为裂隙型,6例为凸透镜型.结论:MRA对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3D-TOF-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逢春;张雅静

    目的:探讨3D-TOF-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VBD患者的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西门子Avanto1.5TMR扫描仪,应用3D-TOF-MRA获得原始图像,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参照Smoker等[2]对VBD的定义以及学者对其分型.结果:31例VBD病例组中,单纯型10例,骑跨型21例.结论:V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3D-TOF-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对24例颈椎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体会

    作者:焦志强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椎管),使脊髓神经、血管、韧带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可通过X线摄片、CT、MRI,并结合症状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通过一年来近24例此类病人的观察,临床大多以枕部不适,眩晕,肩臂部触电感及麻木,头突然转动时的一过性眩晕及摔倒,有椎-基底动脉卡压者,可出现呕吐、视物模糊等,但一般无意识障碍。对24例此类患者进行牵引、手法治疗及教导其进行颈部锻炼相结合的治疗,疗效满意。

  • Dorello管区的显微解剖和新概念

    作者:黄楹;只达石

    Dorello 管区位于中线旁中、后颅凹底交界处.内含外展神经,上邻岩床后褶(硬脑膜折叠形成的褶)、小脑幕和三叉神经;前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邻桥脑、延髓;内邻基底动脉和其分支;外下侧与面听神经、岩骨和其内的位听器官相邻,是手术治疗上困难的区域之一[1-3].然而,大型听神经瘤、岩骨内侧型和上斜坡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和向后侵袭的鞍区肿瘤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脊索瘤等许多肿瘤常常侵犯此区.一些颈动脉海绵窦瘘和海绵窦区的硬膜动静脉瘘也常以岩下窦和斜坡基底窦作为重要引流静脉.基底动脉干和两侧椎动脉汇合部附近的动脉瘤也邻近此区.因此,Dorello 管区的解剖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4-8].

  • 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1例

    作者:王铭义;刘永晟;李克;刘勇建;王峰

    患者,女,16岁,因间断头痛伴恶心呕吐2周,于2014年11月27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患者入院2w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痛,为全颅胀痛,伴恶心、呕吐多次,至外院行头颅MRI提示颅内动脉瘤,进一步行CTA检查确诊为基底动脉动脉瘤,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查体:无阳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辅助检查:头颅MRI示桥前池占位,脑桥及第四脑室受压;头颈部CTA示基底动脉近段囊状突起,累及双侧椎动脉末端,考虑动脉瘤.患者病灶为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瘤体巨大,为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及瘤体增大导致脑干压迫症状加重,具备介入治疗指征;患者颅内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近段,考虑夹层动脉瘤可能,病变累及双侧椎动脉V4段远端,病情复杂,为明确患者颅内侧支代偿及缺血耐受情况,于2014年12月4日局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及球囊闭塞试验,术中造影示:基底动脉近段梭形动脉瘤,径约25mm,累及双侧椎动脉V4段远端,右侧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良好,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及脊髓前动脉未见显影(图1,2);以两枚HyperForm4~7 mm球囊(美国Ev3)同时闭塞双侧椎动脉远端(小脑后下动脉以远)30 min,分别于双侧颈动脉造影提示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代偿双侧大脑后动脉及部分基底动脉供血,右侧为主(图3),患者耐受良好,闭塞试验及加强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患者年龄较小,动脉瘤巨大且紧邻脑干,造影显示后循环代偿良好,可耐受闭塞试验,故决定行介入治疗,栓塞动脉瘤并同时闭塞载瘤动脉.

  • 永存舌下动脉1例

    作者:陶维静;柏根基;王书中;郭莉莉;张辉;施莹

    患者男,57岁.因头晕半年来就诊.门诊查颅颈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示右侧颈总动脉分出颈外动脉后,颈内动脉节段性血管粗大,后分出1支异常血管(图1),向上走行,经枕骨髁前上方向颅内走行(图3),后与基底动脉吻合(图2),基底动脉远端于正常水平分出两侧大脑后动脉.此异常血管全程约5 cm,与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起始端距离分别约3.3 cm、15 cm.原两侧椎动脉全程明显狭窄,向上走行吻合成细小血管.

  •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基底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分析中的初步探讨

    作者:田霞;刘崎;陈录广;彭雯佳;张雪凤;詹茜;陆建平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基底动脉(BA)粥样硬化的重构模式及斑块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9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BA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进行分析.测定BA患者狭窄层面的管腔面积、血管面积、参考管腔面积和参考血管面积;统计斑块在狭窄层面的分布位置.比较阴性重构组及阳性重构组之间的定量及定性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并统计狭窄层面斑块的分布位置.结果 本研究终纳入51例患者,其中阳性重构患者占72.5%(37/51),阴性重构患者占27.5%(14/51).相对于阴性重构组,阳性重构组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斑块负重百分比以及较大的大管壁厚度.在本研究中,BA斑块主要分布于腹侧壁.结论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对于BA狭窄重构模式及斑块分布特征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3D-TOF-MRA诊断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

    作者:陈鑫;刘玉品;周懂晶;廖伟东;黄汝杭

    目的 阐述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的3D-TOF-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以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病例,所有病例均用3.0T磁共振行头部血管成像(MRA)检查.扫描源图像在GE ADW4.3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大信号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多角度旋转观察,全面分析异常血管情况.结果 45例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均为单发,18例伴有其他颅内血管发育变异.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本组病例发生率约为0.83%,无性别、年龄差异,多见位于基底动脉近端、椎动脉汇合处,"开窗口"形态以小圆形、卵圆形及裂隙样为主,两侧开窗血管径可以等宽或不等宽,但均小于基底动脉直径.结论 3D-TOF-MRA可以准确显示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明确诊断有孔型基底动脉变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CTA诊断

    作者:杨新官;邱维加;丁可;刘光俊;周智鹏;戴文海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CTA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发生率、部位、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骨质的关系及其合并症.结果 722例头颈部或头部CTA检查中发现16例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占2.21%,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1例(1.52%),椎动脉5例(0.69%).16例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中,11例位于基底动脉,均位于中下1/2段,5例位于椎动脉,2例位于V4段,2例位于V3段,1例位于V2段.根据变异血管形态分型:9例为裂隙型,5例为凸透镜型,2例为重复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快速、直观、准确地诊断椎基底动脉成窗变异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 开窗畸形之基底动脉并发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作者:李文彬;李明华;H Grady Daniel;Dee H Wu;L.Tytle;Rifat Karatas;Yasemin Karatas;William T C Yuh

    血管开窗畸形,也即血管局部节段性扩张,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动脉变异.据一组尸体解剖的文献报道基底动脉的开窗畸形发生率为1.3%~5.3%[1];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血管造影发生率为0.4%~0.6%[2].

546 条记录 26/28 页 « 12...20212223242526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