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隗立兵;王春梅;黄莹;宁雅婵;宋礼坡;郭连瑞;谷涌泉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术后106例患者中30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无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在球部、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有溃疡斑块,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为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姚晔;王巍;李琼;张文龙;王嵩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彭应龙;宋莉;佟小强;杨敏;牛国晨;邹英华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 18.51)mmHg(95.00 ~ 177.00 mmHg)下降为(132.38 ± 37.31)mmHg(69.00 ~ 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 ± 10.37)次/min(50 ~ 102次/min)下降为61.802 ± 19.298次/min(0 ~ 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 2001年黄山介入放射学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纪要

    作者:

    由《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2001年黄山介入放射学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介入影像学学习班于2001年6月3日到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国内著名介入放射学家欧阳墉教授、王执民教授、杨仁杰教授、程永德教授、祖茂衡教授等;神经介入影像学著名专家李明华教授、刘作勤教授、黄祥龙教授、刘建民教授等;特邀医学信息专家张玉华研究员等出席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并进行专题讲座.来自全国各地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征文100余篇,内容涉及血管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肌骨介入、肿瘤介入等.血管介入治疗的热点为动静脉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治疗的热点为GDC结合金属内支架治疗宽颈动脉瘤;非血管介入治疗和肌骨介入治疗的热点为介入治疗方法的优选(如胃肠道狭窄球囊扩张术、永久性内支架扩张术和暂时性内支架扩张术合理应用和椎间盘突出的切割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激光治疗术的效果比较);肿瘤介入治疗的热点为术前介入治疗和综合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医学系列杂志论文质量的现状与分析、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成人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短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研究、为不断提高肿瘤介入治疗的质量而努力、椎间盘突出的3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非血管空腔脏器狭窄或梗阻的介入治疗、肝静脉闭塞的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和诊断.神经介入学习班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脑AVM的诊治、脊髓AVM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等.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代表对在新世纪如何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介入放射学的规范问题、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软硬件要求、介入放射学的普及培训工作、如何办好自己的专业期刊、中国介入放射学工作如何与国际接轨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加强学术交流和新技术培训,是推进介入放射学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会议得到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充分肯定.2002年是《介入放射学杂志》创刊十周年的日子,暂定明年10月在上海召开纪念大会,希望各地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踊跃参加.(程英升供稿)

  • 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初步应用及临床效果

    作者:范伟健;李波;瞿小锋;邓小文;蒋冰歆;刘一之;戎建杰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病变的初步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3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完全闭塞.CEA联合CAS术后严格随访,影像学检查评估重建血管再狭窄率、再次脑卒中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成功18例.随访期复查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16.7%(3/18),再次脑卒中率较低为11.1%(2/18),总体mRS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颈内动脉闭塞治疗的新兴术式,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无法完成的颈内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疗效.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承哲;刘悦;毕齐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CAS治疗,术前及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词语流畅性测验(RVR)、数字广度(DS)、视觉保持测验(VRT)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分。结果手术成功率高达100%,且术后无栓塞、颈内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颈动脉狭窄率降低,且颈动脉血流显著改善。治疗后3、12个月,患者的MMSE、VR及DS评分均明显升高,而ADL评分显著降低,其中治疗后12个月的升高及降低程度明显大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VRT正确评分及WHOQOL评分显著增加,而VRT错误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CAS能明显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麻醉

    作者:陈庆才;王美艳;姜亚辉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完善麻醉前评估、麻醉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SVV监测血压指导补液、根据手术的不同阶段和TCD等监测的结果调节血压水平、术后早期拔管等综合性个体化处理措施用于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结果 患者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顺利,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综合性个体化围麻醉期处理可以应用于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麻醉.

  • 杂交支架用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军荣;李圣华;陈来明;陈季南;沈鑫

    目的 研究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杂交支架对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后脑血管造影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均≤20%.术中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5例,血管痉挛2例,支架远端血管栓塞1例,经治疗均恢复.术后6个月时,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血管事件.结论 颈动脉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比较安全.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李亚楠;李英杰;孔桂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而高灌注综合征(HS)是CAS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应用CAS治疗后出现HS患者1例如下.

  • 脑保护装置与微栓子

    作者:赵杨;倪秀石;施广飞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提高和介入材料的发展,特别是脑保护装置(CPD)的不断改进,使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在疗效提高的同时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但是,随着对CPD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CPD下的CAS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微栓子进入大脑.虽然这些微栓子在极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导致患者术后立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些微栓子对CAS患者潜在的慢性脑损害以及不同CPD的预防效果,专家评价不一,现作一简要概述.

  • 188Re血管内照射抑制犬颈总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范晨;刘一之;周岱;金泳海;王卫东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1年的颈动脉再狭窄率达到3.46%~7.4%[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照射治疗能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2].笔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用球囊过度扩张犬颈动脉以获得稳定的颈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抑制犬颈总动脉内皮损伤后再狭窄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军荣;李圣华;陈来明;王小平;余艳华

    目的:观察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34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96.7%,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未发生小卒中.24例患者手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其操作技术及所用材料需进一步探讨.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缪伟锋;俞向荣;吴一平;羊正祥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7例,将有发生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64例分为A组,无发生脑梗死或者TIA的33例分为B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检验(FOM)和快速词汇测验(RV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术前3d内和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率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术前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0.17±14.06)%,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为(20.83±6.19)%,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2个月的MMSE评分为(26.96±4.07)分,FOM评分为(18.41±1.18)分,RVR评分为(28.68±4.8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均P<0.05);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和>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50%而≤70%的患者,且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的患者(均P<0.05);TIA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B组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A组患者(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作者:彭亚;宣井岗;杨伊林;王穗暖;夏为民;邵耐远;官卫;杨常春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常见原因,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尹丽莉;宋水江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 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新梅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报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约20%~30%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或栓子脱落所致[1].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点,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脑保护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回顾分析我院19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5例临床护理

    作者:徐静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后高灌注综合征( H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及临床资料,分析HS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经颅多普勒( TCD)证实,同侧大脑中动脉峰血流增加>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5例,脑组织水肿8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6例和死亡1例。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CAS后HS患者,术前明确和纠正高危因素、术中合理操作和护理配合、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和密切观察,对减少HS发生尤为重要。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62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淑嫒;田玉波;肖建廷

    为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认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满意,加强围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08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邢立花;崔玉芳;马敬霞;解树英;陈步风

    对108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98例支架植入术后,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恢复顺利,效果满意.认为认真做好CAS围术期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对出现的并发症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和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杨磊;宋存峰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2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 TIA组),脑梗死11例( CI组)。所有患者行CAS治疗,共置入支架26枚。所有患者分别在CAS术前3 d及术后第3天给予CT脑灌注成像( CTP)检查,测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的数值(TTP)相对值(rCBF、rCBV、rMTT、rTTP)。结果所有患者CAS手术前后rMTT分别为1.17±0.08、1.06±0.07,rTTP分别为1.35±0.15、1.11±0.07,rCBF分别为0.92±0.02、0.95±0.04,rCBV分别为1.06±0.13、1.04±0.08,手术前后rMTT、rTTP、rCBF比较,P均<0.05。其中TIA组CAS手术前后rMTT分别为1.16±0.08、1.05±0.05,rTTP分别为1.35±0.15、1.11±0.05, rCBF分别为0.93±0.01、0.95±0.03,rCBV分别为1.07±0.12、1.03±0.06,手术前后rCBF、rMTT、rTTP比较,P均<0.05。 CI组CAS手术前后rMTT分别为1.18±0.05、1.07±0.06,rTTP分别为1.36±0.13、1.12±0.06,rCBF分别为0.91±0.02、0.96±0.03,rCBV 分别为1.05±0.09、1.05±0.07,手术前后rCBF、rMTT、rTTP比较,P均<0.05。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rMTT、rTTP较术前降低,rCBF较术前升高。

110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