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DA-7/IL-24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崔迎彬;陈虹;黄秉仁

    mda-7/IL-24基因初被命名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是1995年Jiang等[1]利用减数杂交技术从β干扰素和蛋白激酶C活化剂mezerin诱导的人黑色素瘤细胞HO-1中鉴定并克隆出来的.基于结构、序列同源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考虑,MDA-7蛋白被归为IL-10家族,并被命名为MDA-7/IL-24蛋白.mda-7/IL-24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在酵母、猴子、牛、狗和猫的基因组DNA中都发现了mda-7/IL-24基因的同源基因[2].人mda-7/IL-24基因是单拷贝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1q32.2-q41),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其mRNA长约2 kb,编码由20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 800的蛋白质.

  • 一种新的免疫活性细胞(IPC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

    作者:邢利和;王福生;刘敬超;朱传琳;王慧芬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种在人的外周血中专职产生α/β干扰素的免疫活性细胞,即"干扰素产生细胞(IPCs).IPCs在外周血中产生干扰素的量是其他产生干扰素细胞的200~1 000倍.因此可以说IPCs是体内IFN的专职产生细胞.

  • 癌特异性的细胞凋亡诱导因子MDA-7/IL-24的研究进展

    作者:兰观华;邵增务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MDA-7)初是由Jiang等[2]利用消减杂交法从β干扰素(IFN-β)和瑞香素(MEZ)诱导的终末分化人类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到的基因.后来根据其结构序列的同源性,染色体的定位及类细胞因子的特点,被国际人类基因组织(HUGO)重新命名为IL-24.MDA-7/IL-24位于人类染色体的1q32-33,这是一个跨越195kb的基因组区,表达包括IL-10、IL-19、IL-20和IL-24等IL-10细胞因子家族.

  • β干扰素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前列腺癌小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詹以安;王共先;胡红林;汪泱;傅斌;刘伟鹏

    目的 探讨人β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对人前列腺癌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人IFN-β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Ad-IFN-β,体外转染hMSC,使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表达IFN-β的hMSC( IFN-β-hMSC).应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皮下种植建立小鼠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将IFN-β-hMSC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模型体内,收集肿瘤和肝、肺、脾、肾等脏器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及各脏器中IFN-β-hMSC的分布情况.42只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IFN-β-hMSC(2×106,2×105)组;对照组:Ad-hMSC组、hMSC组、Ad-IFN-β组、重组IFN-β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尾静脉注射后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及生存期.结果 IFN-β-hMSC注射后14 d,荷瘤小鼠前列腺癌组织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中均可见DAPI标记的IFN-β-hMSC,而肝、肺、脾、肾等脏器的切片中均未见IFN-β-hMSC的存在.肿瘤质量:IFN-β-hMSC(2 × 106)治疗组(1.35±0.28)g、IFN-β-hMSC(2×105)组(1.43±0.41)g,与对照Ad-hMSC组(3.49±0.25)g、hMSC组(3.58±0.30)g、AdIFN-β组(3.30±0.24)g、重组IFN-β组(3.32±0.25)g、生理盐水组(3.32±0.47)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FN-β-hMSC(2 × 106)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91 d、IFN-β-hMSC(2×105)组87 d,与对照Ad-hMSC组57 d、hMSC组59 d、Ad-IFN-β组62 d、重组IFN-β组61 d、生理盐水组6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β-hMSC在体内具有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聚集转移的特性,且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荟萃分析

    作者:付贺飞;吴哲;陈淑媛;聂婉;何志义

    目的 对他汀类降脂药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所获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 Library、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4-12,收集有关他汀类药物应用于MS患者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应用Cochran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评估后应用Revman5.1软件对所提取文献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合计包含557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在应用β干扰素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单独应用同种β干扰素对照.荟萃分析结果显示,β干扰素联合他汀类药物组在降低患者的年复发率(WMD=-0.17,95%CI:-0.59~0.26,P=0.44)、出现病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数目(RR=1.24,95% CI=0.93~1.65,P=0.14;RR=1.31,95%CI:0.73~2.36,P=0.36)、EDSS评分(WMD=-0.21,95%CI:-0.45~0.02,P=0.08),以及MRI新发T2病灶的患者人数(RR=1.41,95%CI:0.82~1.75,P=0.10)、新增T2或增强病灶数目(WMD=0.83,95%CI:-0.3~1.96,P=0.15;WMD=-0.25,95%CI:-0.65~0.14,P=0.21)等与同种β干扰素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肌痛的发生率(RR=1.09,95%CI:0.48~2.50,P=0.17),疲劳的发生率(RR=1.06,95%CI:0.51~2.20,P=0.87)以及总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RR=1.08,95%CI:0.99~1.18,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β干扰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MS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用同种β干扰素治疗无统计学差异.

  • 口服芬戈莫德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安慰剂对照试验

    作者:Kappos L;Radue EW;O'Connor P;李海峰

    背景:芬戈莫德是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可以阻止淋巴细胞移行出淋巴结.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芬戈莫德与安慰剂或肌肉注射β干扰素相比均能显著减少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复发率,并且改善MRI预后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期24个月,采用双盲随机设计,纳入18~55岁,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在0~5.5分,且入选前1年内复发至少1次或2年内复发至少2次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

  • 我国神经免疫学研究主要进展

    作者:许贤豪;谢琰臣;冯凯;孟晓梅

    自中华神经科杂志创刊50年来,我国在神经免疫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许多传染病的控制,艾滋病已上升为主要矛盾.电镜、免疫电镜、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等的引入,把医学诊断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药理学进展已改写了帕金森病和癫癎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ACS)、β干扰素和其他免疫药物为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崛起刷新了我们过去对很多疾病,包括肿瘤的看法.

  • β干扰素致肝损害

    作者:

    关键词: β干扰素
  • 干扰素:可预期的抗病毒"青霉素"

    作者:

    5月初有媒体报道,美国陆军实验室发现,在他们目前测试(使感染非典病毒的活细胞存活)的数十种药物--其中大部分是艾滋病和疱疹药物中,只有干扰素表现出希望.他们发现一种"β干扰素"在实验室培养皿里能阻止非典病毒,尽管其对于病人的用量要比平常大10倍.

  •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曹利;戴艳萍;李广珍;焦健;张羽

    目的:探讨β干扰素(IFN-β)经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6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IFN-β鞘内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两组治疗后ADL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β经鞘内注射辅助治疗MS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

    作者:徐雁;刘彩燕;张遥;孔令燕;冯逢;金征宇;崔丽英

    目的 探讨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CMS)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和颅内增强病灶(contrast-enhancing lesions,CELs)数目间的关系.方法 12例CMS患者(10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24~54岁)被纳入至一项为期6个月的疗效观察研究.在疾病缓解期,给予β干扰素-1b (250 μg,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颅内CELs数目和血清UA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年复发次数 (0.0比0.9,P=0.011)和颅内CELs数目(0.0比1.5,P=0.007) 较治疗前明显减低;EDSS评分有降低趋势(2.0比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血清UA水平从222.2 μmol/L升高至234.9 μmol/L,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3).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UA水平升高与颅内CELs数目减低显著相关(r=-0.716,P=0.009).结论 血清UA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CMS患者对β干扰素-1b治疗反应的一个监测指标.

  • 外源性IFN-β基因对裸鼠SHG44胶质瘤的诱导凋亡研究

    作者:郭衍;章翔;蒋晓帆;林伟;张剑宁;王西玲;梁景文

    目的:探讨β干扰素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人β干扰素裸DNA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SHG44胶质瘤模型,用脂质体包埋法将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注入裸鼠皮下SHG44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通过免疫组化、TUNEL染色以及电镜,了解IFN-β基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IFN-β在荷瘤裸鼠瘤体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受到抑制,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IFN-β裸DNA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生长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该实验为IFN-β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 干扰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凯;黄建英;吴迪

    干扰素是一组历史长、研究多的细胞因子家族,依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α、β和γ三型。α、β干扰素又称Ⅰ型干扰素,可在机体受到病毒刺激时产生,其中α干扰素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β干扰素主要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一般认为二者在靶细胞膜上具有共同的受体,均能促进MCH-Ⅰ类抗原的表达并抑制MCH-Ⅱ类抗原的表达。γ干扰素又称Ⅱ型干扰素,主要由受到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分子量高于Ⅰ型干扰素数倍,能促进MCH-Ⅱ类抗原的表达,同时它亦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剂,有利于淋巴细胞渗出血管。因β干扰素作用弱、γ干扰素不良反应较明显,目前临床上α干扰素应用多。

  • TLR4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IRF-3和IFN-β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姗姗;李静平;高音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T4)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β干扰素(IFN-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TLR4抗体封闭阻断TLR4,Western blot检测皮质TLR4、IRF-3和IFN-β表达变化.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TLR4阻断组(T组),各组又分1 d、2 d、3 d、4 d 4个时间点组.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TLR4、IRF-3和IFN-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TLR4阻断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激活TLR4,引起IRF-3和IFN-β表达量增加,而采用TLR4抗体封闭阻断TLR4后,IRF-3和IFN-β表达量减少.提示TLR4通过上调IRF-3和IFN-β表达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反应机制.

  • IFN-β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影响

    作者:杜昆;李琦

    目的:研究IFN-β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衣原体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β的表达,利用抗人IFN-β抗体中和IFN-β的作用,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后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STAT1蛋白、p-STAT1蛋白和衣原体二次感染滴度变化。结果:沙眼衣原体能诱导宿主细胞表达IFN-β、STAT1蛋白和p-STAT1蛋白,抑制IFN-β的作用能下调STAT1和p-STAT1蛋白表达,同时促进衣原体生长和提高衣原体的二次感染滴度。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能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分泌IFN-β并上调和活化STAT1蛋白而抑制衣原体生长。

  • 新细胞因子IL-24研究进展

    作者:韩文玲;马大龙

    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原名黑色素瘤分化相关抗原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antigen,MDA-7),是1995年Jiang H等人利用减数杂交技术,从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和蛋白激酶C 激活剂MEZ诱导分化的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H0-1细胞中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在诱导分化的黑色素瘤细胞中高表达,并能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分化,因此初命名为MDA-7[1].

  • 幽门螺杆菌激活小鼠胃组织中NOD1/NF-κB信号通路并诱导IFN-β和IP-10分泌

    作者:肖楚丽;刘胜;谭潇;蒋建烨;张艳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C57BL/6小鼠动物模型,检测NOD1/NF-κB信号通路在小鼠胃组织的激活情况,研究其在Hp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Hp感染组。每48 h分别以PBS和Hp灌胃1次,共5次。并以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HE染色法鉴定感染小鼠胃组织炎症程度的变化;RT-PCR检测小鼠胃组织中NOD1、RIP2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β干扰素( IFN-β)和趋化因子10( IP-10)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中p65的核转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感染后胃组织腺体减少、萎缩,肌层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血清中IP-10和IFN-β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16周达到高峰;胃组织中NOD1 mRNA表达水平以及细胞核中p65含量在24~120 h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48 h后达到峰值,随后下降;RIP2 mRNA 48 h达到高峰,72 h后开始下降,但120 h时表达量又会升高。结论:Hp感染能激活NOD1/NF-κB信号通路,并能诱导IFN-β和IP-10的产生。

  • 不同来源人肝细胞系β干扰素诱生及其信号通路的比较

    作者:陈辉;邬敏;于士颜;陈捷亮;袁正宏

    β干扰素(IFN-β)是一种在抗病毒同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而肝细胞作为肝炎病毒的宿主细胞被认为具有IFN-β诱生的能力,但目前尚未建立合适的体外人肝细胞模型用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十扰素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此,本研究选取了3株人肝细胞系PHSCH8、Huh7、HepG2作为研究对象,以IFN-β诱生剂新城疫病毒(NDV)与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1:C)]处理细胞,从转录、蛋白水平及功能学角度检测产生IFN-β的能力.结果显示,与Huh7和HepG2细胞相比,PHSCH8细胞经NDV与poly(I:C)诱导呵产生高水平的IFN-β.进一步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3株细胞系内IFN-β诱生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PH5CH8细胞相比,Huh7和HepG2细胞内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偏低.本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肝细胞系用于HBV与干扰素系统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重建IFN诱生系统选择性缺陷的肝细胞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 BDNF和β干扰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对EAE大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作者:温娴娴;耿嘉;许虹;徐飞

    研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正常SD大鼠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 SD大鼠中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BDNF和β干扰素(Beta in terferon,IFN-β)对EAE SD大鼠免疫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以不完全弗氏佐剂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诱导EAE动物模型,培养健康对照组和EAE实验组新生大鼠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后向其培养液中加入BDNF(0 ng/mL、0.1 ng/mL、1 ng/mL、10 ng/mL)和IFN-β(0μg/mL、0.01 μg/mL、0.1 μg/mL、1μg/mL),通过免疫荧光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x±s),通过ELISA检测吸光度D(450 nm)]并通过统计分析评估抗炎因子IL-10和CXCL1以及促炎因子IL-1和TNF-α的水平.本实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BDNF后其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并且随着BDNF浓度逐渐增加,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加(.x±s).在实验组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BDNF(0 ng/mL、0.1 ng/mL、1 ng/mL、10 ng/mL)和IFN-β(0 μg/mL、0.01 μg/mL、0.1 μg/mL、1μg/mL)能够提高IL-10和CXCL1的水平(P<0.001),同时降低IL-1和TNF-α的水平(P<0.001).本研究表明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BDNF和IFN-β3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MS有治疗价值.

  • 057 慢性丙型肝炎病人β干扰素治疗期间转氨酶升高的可能机制

    作者: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