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怎样撰写超声医学学术论文(二)

    作者:陈受田

    (上接第5期320页)例:"常见的精索疾病有精索静脉曲张、精索炎、精索鞘膜积液及精索肿瘤等,临床表现多为阴囊根部至腹股沟部肿胀不适或疼痛,有时难以鉴别.而利用高频彩超诊断及鉴别诊断,精索病变一目了然,能为检查提供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 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比较及漏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孙婧;黄晓玲;彭小丽;周密

    目的:比较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超声漏误诊原因.方法:对318例(3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超声及X线钼靶摄片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摄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01%(269/328)、80.18%(263/32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摄片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2.99%(305/328),与单纯超声或钼靶摄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联合X线钼靶摄片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表皮样囊肿声像图特点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作者:徐万玲;黄莺

    目的 探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成像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不同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表皮样囊肿患者基本具有3种超声特征表现:(1)肿块内部回声均质型(17例):病理改变为囊肿内部角质上皮相对偏少,呈层状分布;(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质型(3例):病理显示囊壁有破裂,囊内角质上皮、坏死鳞状上皮紊乱分布,并有纤维化、钙化等多种表现;(3)肿块内部回声曼强弱相间的螺纹征型(1例):病理显示呈同心圃层状分布的致密角质层和坏死鳞状上皮细胞.结论 表皮样囊肿具有较典型的超声表现,其声像图特征与不同病理组织学改变相对应.内部回声均质是表皮样囊肿常见的声像图特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阚晓纯

    小儿腹痛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病因之一,以往受接诊经验不足、检查仪器的条件所限,常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彩超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显示率和诊断率越来越高,也受到儿科医生的日益重视.目前高频彩超已成为筛查该病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回顾本院2003~2008年期间共21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儿资料,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于波洋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检查对睾丸扭转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睾丸扭转的患者400例,将超声诊断结果结合手术资料及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体检无阴囊疾病者,比较两组高频彩超表现.结果 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的400例患者经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385例,诊断准确率为96.25%,误诊、漏诊15例.睾丸扭转超声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间、附睾头旁结节呈不均匀质高回声,睾丸、附睾增大,睾丸或附睾内血流信号增多,结节内无血流信号.两组睾丸阻力指数、大收缩期流速、舒张末期小流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睾丸扭转准确率高,具有直观、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能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是睾丸扭转诊断的首选方法.

  •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月娥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乳腺肿块86例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病理诊断良性肿块70例,诊断符合率93.2%,恶性肿块16例,诊断符合率84.6%,乳腺良性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衰减,纵横比<1;CDFI分级大多数为0-I级,RI<0.7.恶性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不整,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后方有衰减,纵横比>1;CDFI分级大多数为Ⅱ-Ⅲ级,RI>0.7. [结论]高频彩超对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深圳水务集团健康职员甲状腺结节调查1 349例

    作者:孟方;李泉水;魏云;张家庭;田平;粟晖;高露露;杨秋红;陈胜华

    目的 提供成年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 用高频彩超对健康成人行甲状腺普查.结果 1 349例健康成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9%,各年龄组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明显递增;甲状腺结节在女性健康人群的检出率高于男性,其中女性为37%,男性为24%.检出小结节为2 mm × 1.5 mm,大多显示为低回声结节,80%以上为直径1.5~20 mm的结节;;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占受检人数的0.44%.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远较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高,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甲状腺癌的检出率也远高于文献报道.提示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甲状腺普查是必要的.

  • 高频彩超诊断睾丸网管状扩张1例

    作者:朱菲;张辉

    患者,男性,58岁,因阴囊坠胀不适数天就诊.体格检查:阴囊无红肿,双侧睾丸及附睾无触痛及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为“附睾炎待排”,故而行彩超检查.仪器采用日立6500HV彩超,探头频率6.0~13.0 MHz.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阴囊,探头作横切和纵切扫描.二维超声显示: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双侧睾丸中上部分内可见囊性无回声区,呈“蜂窝样”改变,边界清晰,范围:左侧11.0 mm ×6.0 mm×10.0 mm,右侧23.0 mm×9.0 mm × 20.0 mm.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囊性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双侧睾丸网管状扩张.

  • 高频彩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丽春;唐晓;罗晓茂;陈海涛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抑制肿瘤化学药物的应用,使大部分肿瘤获得了有效地控制,少部分肿瘤有了治愈的可能.然而,局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皮下渗漏后,常导致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硬结、溃疡、坏死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因此,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大肠癌科确诊肠道恶性肿瘤拟化疗的患者23例,年龄27~67岁,男8例,女15例.入选患者体表均不能触及贵要静脉及头静脉.置管前常规签定知情同意书.

  • 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作者:尹旭;邓素梅;王倩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观察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疾病120例中,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96例.超声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5.8%、误诊率为4.2%、良性肿瘤符合率96.9%,误诊率3.1%.结论 综合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和血流情况可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 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南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3年时间内诊断的125例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对超声检出的125例患者中的86例进行手术并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为乳头后方或其附近的低回声区、或以低回声为主的强弱不均回声区,该区厚约4~16mm;增生的乳腺腺体区内未探及确切的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超可作为男性乳腺增生症的首选诊断方法.

  • 螺旋CT与高频彩超对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燕;黄娟;廖方勇;魏晓燕;尤志勇

    目的 探讨螺旋CT与高频彩超应用于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6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但症状不典型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行螺旋CT与高频彩超检查,以手术-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将螺旋CT与高频彩超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诊断正常阑尾20例,急性阑尾炎40例(其中水肿性15例,蜂窝织炎性15例,坏疽性10例).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85.0%和90.0%,均明显高于高频彩超的74.3%、44.0%和61.7% (P<0.05);CT诊断水肿性及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86.7%、93.3%,明显高于高频彩超的40.7%、66.7%(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对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螺旋CT较高频彩超在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更具优势.对于症状不典型,但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可行螺旋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唐蓉;梁祯;丁力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直径<2cm)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高频彩超、X线钼靶和两者联合筛查早期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2.3%和8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5%,与单一检查方法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超对微细钙化检出率(33.7%)低于X线钼靶(60.3%),而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80.4%)高于X线钼靶(2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X线钼靶早期筛查乳腺癌各有优势,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频彩超对睾丸网管状扩张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燕;龙滨;陈志刚;李煜华;黄雪梅;李漪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睾丸网管状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例睾丸网管状扩张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与相关病变的鉴别要点.结果 6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双侧睾丸1例,右侧2例,左侧3例;睾丸网管状扩张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即睾丸纵隔内显示出大小不等无回声区或细密的管道样回声,呈“蜂窝样”改变,其内无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超可作为诊断睾丸网管状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 47例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高频彩超特征分析

    作者:龚倩;段青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超诊断的47例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高频彩超检出的47例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均经临床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 (47/47例).典型声像图特征:小腿肌肉间静脉管腔明显扩张,迂曲,管腔内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充填.长轴切面呈树枝样低回声,横断面显示肌肉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探头加压不能压闭或部分关闭,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充盈.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较准确、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姣;何兴华;张慧;袁莉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过临床确诊的4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肿块的形态、内部回声、典型特征及彩色血流情况等,并归纳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在48例肠套叠患儿中超声检出47例,诊断符合率97.9%;误诊1例,误诊率2.1%.结论 高频彩色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庆玲;何兴华;曾艳;程文惠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过临床确诊的116例病因不同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根据病因分为6组,分别对每组高频超声检查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分布、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情况等特点作出归纳.结果 116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中,单纯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7例,超声检出6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5%;急性肠炎26例,超声检出22例,超声检出符合率84.6%;阑尾炎13例,超声检出11例,超声检出符合率84.6%;肠套叠5例,彩超检出4例,超声检出符合率80.0%;淋巴结核3例,恶性淋巴瘤2例,彩超均全部检出,超声检出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的鉴剐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疑似患儿的首选检查手段.

  •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龚念梅;吴静

    目的 探究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疑似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淋巴结的门部回声是否均匀、边缘是否缺损、钙化,并测量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及其内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以术后病理确诊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检出转移性淋巴结81枚和非转移性淋巴结115枚,高频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诊断率、敏感性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4.4%、86.4%、82.2%;转移性淋巴结的门部回声不均匀、边缘缺损、钙化及纵径/横径<1.5等比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且转移性淋巴结的Vmax、RI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1).转移性淋巴结分布于Ⅲ区者81.8%,Ⅳ区61.4%,Ⅱ区43.2%,Ⅴ区34.1%,Ⅵ区13.6%,Ⅰ区2.3%.结论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高,有较准确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鉴别意义.

  • 高频彩超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华斌;李玲;郭冀梅;卢蕊;陈俐利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腱鞘囊肿的高频超声检查情况,分析其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腱鞘囊肿56例共60个囊肿,其中手腕部30例,踝关节周围16例,手指关节5例,足底2例,膝关节2例,大腿根部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囊肿大小、形态、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高频彩超检查在腱鞘囊肿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高频彩超诊断婴儿囊肿型胆道闭锁1例

    作者:卢蕊;李华斌;王孝君

    病例女,出生50 d,因“皮肤黄染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儿出生后家属发现其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伴黄尿、白色大便,无发热、纳差、腹泻。在当地医院给予中药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3 cm,剑下3.5 cm。血常规:WBC 24.5×109/ L,HGB 104 g/ L,PLT 50×109/ L;肝功:ALT 206 U/ L,AST 275 U/ L,TB 217.3μmol/ L,DBIL 158.5μmol/ L;CT 检查:肝门部囊性低密度影,双肺炎症;超声显示: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胆囊未显示,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一约1.8 cm ×0.4 cm 梭形强回声,肝内胆管显示不清,胆总管走行区查见大小约2.5 cm ×2.3 cm 囊状无回声团,超声诊断:囊肿型胆道闭锁。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肝脏活检、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1)胆总管呈纺锤状囊状扩张,大直径约3.0 cm,远端变细,近十二指肠处直径约0.2 cm,囊壁增厚,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囊内抽出淡黄色清凉液体15 ml。(2)胆囊未发育,术中胆道造影未见肝内胆管显影。(3)肝脏呈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表现,表面呈灰色,可见结节状突起。术后肝功能逐步改善,随访2年,患儿未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及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542 条记录 22/28 页 « 12...19202122232425...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