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彩超诊断哺乳期乳腺癌1例

    作者:李卓容;莫可良;滕慧

    哺乳期乳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我院2006年底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浅析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秦绍容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显像(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在我院住院85例98个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的85例乳腺肿块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5.9%,特异性92.2%,敏感性55.3%.结论: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的检查中,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病变的结构,对肿块的良恶性提出初步诊断,是诊断乳腺肿块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109例分析

    作者:李琼芳;吴积新;成薇

    目的 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109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图像特征及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术前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98例,符合率为89.9%;误诊11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6例,增生结节3例,炎性包块2倒,误诊率为10.1%.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徐丽芳;廖新红;韦宇翔;蔡昱;陈敏华

    目的 探讨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3例小儿急腹症患儿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结果 103例急腹症患儿中超声诊断为肠套叠4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急性阑尾炎18例.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是小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蔼瑞;覃慈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发儿童急腹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误治.近年来,高频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减少小儿急腹症的误诊率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6例,对治疗前后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高频彩超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乔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25例疑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高频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早期乳腺癌表现,并评估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差异.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高血流阻力为主,部分患者伴点状强回声;CT检查显示以肿块、钙化为主.高频彩超和CT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高频彩超或单独CT检查(P<0.05).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检查方法,联合CT检查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高频彩超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丽冰;陈巧玲

    我院从2009 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67例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现总结分析其声像图及彩色血流频谱特点,报告如下.

  • 乳汁潴留性囊肿的高频彩超诊断

    作者:陈彦红;黄向红;王小燕;许春梅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应用,对乳腺肿块及其良恶性以及相应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日趋深入,但对良性肿块中的乳汁潴留性囊肿的报道较少,由于该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特殊要求,为此本文将近年超声诊断的24例乳汁潴留性囊肿作一总结,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

  • 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分析

    作者:龚宇龙;程小穗;王清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检查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60例和恶性肿块22例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3.3%,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0.1%;恶性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主要为Ⅱ-Ⅲ级,而良性组主要为0-Ⅰ级,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RI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高频彩超诊断价值

    作者:叶长空

    目的:探讨超声对鼻咽癌(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长径和短径之比L/S<2占80.3%,边界多模糊欠清,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髓质偏心或消失,CDFI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分型为Ⅲ型、Ⅳ型,RI>0.7.结论:超声对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能对NPC颈部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判断转移淋巴结发生部位及周围邻近血管关系,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全面、简便、科学的依据.

  • 健康SD大鼠空腹及进食后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作者:刘秉彦;符少清;王东林;黎明艳

    目的:对比健康SD大鼠空腹及进食后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分别于空腹及进食后使用高频彩超仪测量大鼠肾动脉内径及肾主、段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包括大速度(Vp)、小速度(Vd)、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高频彩超完全可以清楚显示大鼠肾动脉并获得满意的血流频谱图.进食后肾主、段动脉的Vp、Vd及Vm均高于其空腹状态(P<0.05),RI及PI则低于其空腹状态(P<0.05);空腹或进食后同等状态下左、右肾动脉内径及肾主、段动脉上述各项血流参数均无侧别间差异(P>0.05).结论:空腹与进食后相比较,大鼠肾动脉血流参数可发生改变,表现为进食后血流速度加快、RI及PI减低.

  • 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对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雁丽;魏昭;张宜珍;张燕辉;吕小霞;陶红发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TIQ)技术在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诊治的97例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和VTIQ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价值.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恶性乳腺结节正确率88.0%,良性结节正确率90.3%.良性乳腺结节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为(3.09±0.63)m/s,恶性乳腺结节SWV平均值为(4.71±2.09)m/s,良恶性乳腺结节SWV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高频彩超、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164~0.751)、0.803(95%CI:0.171~0.906)、0.902(95%CI:0.035~0.9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6%、78.61%;86.64%、81.52%;90.34%、95.37%,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结论 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有助于鉴别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提高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诊断准确率.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体会

    作者:郝洁;梁萍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及在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高频彩超对临床可疑肠套叠患者进行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用双腔导尿管插入肛门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28例,其中超声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22例,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率90.9%.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灌肠复位中,可做为目前首选的方法,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莉娟

    本文对我院近两年应用高频彩超检测的49例颈动脉硬化病人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价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 健康SD大鼠双肾大小及肾动脉血流参数正常值的建立

    作者:刘秉彦;符少清;胡诗丽;黎明艳

    目的 建立健康SD大鼠肾脏及肾动脉血流参数参考值.方法 空腹状态下使用高频彩超仪测量大鼠肾脏大小、肾动脉内径及肾主、段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包括大速度(Vmax)、小速度(Vmin)、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健康SD大鼠左、右肾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状态下左、右肾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主、段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可清楚显示大鼠肾脏及肾动脉图像,可做为相关实验研究的首选检查方法.

  • 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徐家钦;钟文津;潘云川;梁尊鸿;井冈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拟行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术的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超仪检测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支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并对其定位。应用第8~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对其缺损创面进行修复,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检测出第8~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在肋间肌穿出深筋膜位于腋中线前后;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72条,未见缺如及变异现象,穿支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径(1.67±0.14) mm,血流峰值流速18~32 cm/s;所有患者采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满意。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简便、直观地定位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瓣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穿出点、管径、出筋膜后轴向、血流速度,其对术前设计皮瓣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某高校女教工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分析

    作者:李翠英

    目的 了解高校女教工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高校2006年、2012年女教工2次体检时甲状腺疾病的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疾病总检出率为39.37% (176/447);弥漫性肿大占7.95%(14/176),甲状腺结节占92.05%(162/176).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2006年为36.79%,2012年为41.70%;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各年龄段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以直径<1.0 cm的单发结节为主,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占64.42%,合并钙化占10.37%;发生部位在右侧叶者占51.83%.结论 某高校女教工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高,定期普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22例分析

    作者:程静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重庆市东南医院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确诊的22例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22例患者共23个睾丸出现患侧睾丸形态异常;22个睾丸体积呈不同程度增大,1个睾丸体积缩小;23个睾丸的实质回声均发生改变,稍减弱或者明显减弱且不均匀,其中2例内部回声紊乱并出现较多伴声尾的强回声。23个睾丸的血流信号消失,其中21个睾丸出现明确的精索扭转样改变。23个睾丸均经手术证实,术中19个扭转大于360°,2个扭转360°,2个扭转180°。22例患者中,1例双侧睾丸均切除,其余21例中19例切除,2例存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 高频彩超、钼靶联合MRI对降低乳腺微小癌漏诊误诊率的价值分析

    作者:凌云;张明琼;李芳;洪睿霞

    目的:比较高频彩超、钼靶X线、核磁共振成像(M RI )及其联合应用对降低乳腺微小癌漏诊率和/或误诊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5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微小癌患者的术前彩超、钼靶X线和M RI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钼靶X线及M RI诊断乳腺微小癌的漏诊误诊率分别为25.93%、59.57%及11.11%;高频彩超漏诊误诊率低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高频彩超漏诊误诊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高频彩超联合钼靶X线和高频彩超联合M RI的漏诊误诊率分别为8.5%和3.7%,与单纯高频彩超或钼靶X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作为诊断乳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之一,联合钼靶X线或MRI检查可有效降低乳腺微小癌的漏诊、误诊率。

  • 乳腺疾病的高频彩超图像分析

    作者:彭信菊

    为进一步掌握各种乳腺疾病的声像特征,对我院127例乳腺疾病的高频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542 条记录 21/28 页 « 12...18192021222324...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