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5-HT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张文学;卢正;唐超智;荣换玲;徐存拴

    目的 探讨胃肠道及肝中5-HT免疫活性(5-HT-IR)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MC)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对照(O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切除2/3肝(部分肝切除,PH),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取胃、小肠、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5-HT-IR内分泌细胞和5-HT-IR MC,用甲苯胺蓝(TB)染色技术检测组织中MC.OC组除不切除肝叶外,其他同实验组.结果 1.实验组和OC组胃肠中5-HT-IR内分泌细胞数均于PH后2h较对照组下降(胃P<0.05,肠P<0.01),但实验组PH后6~72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肝中未见5-HT-IR内分泌细胞.2.除PH后48~96h肝中MC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外,实验组和OC组胃肠及肝中MC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3.在胃中5-HT-IR MC数于PH后3~6h和96h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12~72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在小肠中PH后2h和120h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3~96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肝中PH后48~72 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OC组胃肠和肝中5-HT-IR MC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4.MC的5-HT阳性率在胃中于PH后2~96 h,在小肠中于PH后0.5~120 h逐渐增大,在肝中于1.5~24 h有所增加,48~72 h明显下降.OC组胃肠和肝中的阳性率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肝切除后的肝细胞增殖期内胃肠道5-HT-IR内分泌细胞和5-HT-IR MC数显著增多,两种细胞可能提供了在肝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的5-HT.

  • 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王锋;吴小涛;王运涛;邵建树;张明

    目的:探讨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扩增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髓核细胞并连续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内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行Ⅱ型胶原染色,观察髓核细胞的类软骨表型表达情况.结果: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较好的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20例人退变椎间盘髓核,培养成功16例;原代髓核细胞平均7d贴壁,呈类圆形或多角形,P1代髓核细胞平均12h贴壁,呈大梭形或多角形,两代细胞融合95%所需时间分别为30d和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主要表达于原代和P1代髓核细胞浆内,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主要表现为黄褐色沉淀,两代间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简化髓核细胞分离步骤,提高培养效率;传一代后髓核细胞增殖速率提高,但仍维持类软骨表型,表达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

  • 甲苯胺蓝色素胃镜诊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价值

    作者:韩惠娟;祁金锋

    目的 探讨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试验中病例572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8例,喷洒0.1%甲苯胺蓝溶液行色素胃镜检查;对照组284例,行普通胃镜检查.所有病例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其中试验组若出现异色区则在异色区活检,其余均在可疑病变处活检.结果 试验组胃癌检出率9.72%,对照组胃癌检出率5.28%,前者高于后者,二者差异显著(P<0.05);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对胃癌的异色反应阳性率为75.0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异色反应阳性率为72.22%,对不典型增生异色反应阳性率为54.16%,三者之间无差异,提示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癌前病变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能提高胃癌检出率,对各种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均能良好显示;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对显示胃癌的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进行随访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刘薇;史俊文;岳敏;张婷婷;唐华;袁进;肖东;顾为望

    目的 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实验采用3日龄西藏小型猪,二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PCCs),同样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肋软骨细胞(MCCs),观察两个物种软骨细胞的形态,并分别以西藏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PEFs)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为阴性对照,对所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以及胶原蛋白Ⅱ、蛋白聚糖的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西藏小型猪和小鼠肋软骨细胞,两种细胞的形态有差别,所分离培养的两个物种的软骨细胞均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胶原蛋白Ⅱ、蛋白聚糖免疫荧光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西藏小型猪肋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病二例

    作者:欧瑞明;王玲;姚孟冬;罗红梅;张青

    例1,男,2岁1个月,1岁时出现丑陋面容,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患儿头大呈舟状,脐疝,肝肋缘下5 cm,脾肋缘下3 cm.手足宽而短、肥厚.X线摄片显示肋骨胸骨端增宽,如飘带状;脊柱后突,胸腰椎呈鸟嘴状突出,手掌指骨粗短呈弹头样改变.尿甲苯胺蓝斑点试验阳性.

  • 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郭宗梁;索静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的特殊作用,为宫颈病变手术切缘的界定提供一种新颖又准确的手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07~2016-01期间在我院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Ⅱ~Ⅲ级行宫颈锥切术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病人共100例,其中50例术前用甲苯胺蓝染色,确定手术范围,为实验组,5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通过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阳性及远期对妊娠影响,观察分析甲苯胺蓝在宫颈手术中的应用.结果:(1)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2)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3)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术后0.5a及1a随访TCT+HPV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 不同配比甲苯胺蓝染液对小鼠“后三里”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观察

    作者:金光;崔瑞;席强

    目的:观察4种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方法:选用昆明系健康雄性小鼠(SPF级)1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取各组小鼠“后三里”穴区皮肤肌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各组切片分别用50%酒精、高锰酸钾、蒸馏水、柠檬酸钠-盐酸溶液配制成的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染色效果.结果:柠檬酸钠-盐酸组、高锰酸钾组、50%酒精组的甲苯胺蓝染液染色效果优于蒸馏水组.其中柠檬酸钠-盐酸组的背景颜色对比效果好;高锰酸钾组的染色时间短,但着色较深,不易分色;酒精组的染液配制简便,但胞质内颗粒不甚清晰.结论: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劣不一.

  • 肥大细胞在大鼠经穴组织内的分布与脱颗粒观察

    作者:张金铃;罗明富;崔山佳

    目的 观察肥大细胞在经络皮部组织内的分布.方法 取大鼠足三里穴区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结果 光镜下,可见穴区真皮内肥大细胞数量少,且分布分散;皮下组织内肥大细胞存在脂肪组织中,集中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数量多;肌肉组织内肥大细胞数量少,也多集中在血管周围.结论 穴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可能与各部组织的功能密切相关,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穴位内肥大细胞的功能提供了一定形态学依据.

  • H-E染色在环氧树脂半薄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韩莉;马卫军;赵树敏;刘胜

    半薄切片是进行超薄切片前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准确定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甲苯胺蓝、吉姆萨染色法等.这些染色单一,仅能提供组织细胞着色深浅不同的蓝色,对特殊组织与特殊结构则不能选择性的染色.若经H-E染色则可提供更为详细的结构,弥补石腊切片的不足,且结构介于光镜和电镜之间,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为此,我们在实验工作中摸索出改进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用于半薄切片,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提高切片分辨率.现介绍如下:

  • 光动力学照射小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

    作者:杜波;蒋琳;刘明方;李苹苹;林居红

    背景:光化学疗法对口腔组织可能具有伤害,在临床应用甲苯胺蓝O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预防龋病前,需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估.目的:观察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产生的光敏作用对小鼠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用0,50,100 mg/L 甲苯胺蓝O联合二极管光照0,15,25 min.作用后72 h,切取牙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经光照治疗后小鼠的牙龈、牙槽骨和牙齿没有发现有坏死、溃疡、增生等异常改变.提示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一个安全的预防龋病的方法,对牙齿临近的牙周组织无破坏性影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动态观察

    作者:冯均伟;王跃;吕波;郝鹏;唐六一;朱建新;朱宗东;谭波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时间报道不一,对诱导中细胞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8,11,14,17,20 d向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诱导成熟时间。
      方法:穿刺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予以含转化生长因子β1等成分的无血清诱导液定向向软骨细胞诱导。根据不同的诱导时间分成为5组:8d组、11 d组、14 d组、17 d组及20 d组。通过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结果、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培养液内多聚蛋白聚糖含量,比较各实验组定向诱导为成软骨细胞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诱导8 d时细胞形态有较明显改变,14 d时具有明显的软骨细胞形态。诱导培养液在诱导4 d时即可检出少量多聚蛋白聚糖,在8 d时浓度出现明显升高,并保持缓慢升高至20 d。在14 d时,诱导的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明显阳性表现。提示单层高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因子作用下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诱导早期即可能有少量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8 d时初步具有软骨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14 d时成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诱导过程中细胞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 甲苯胺蓝-副品红染色检测尿中管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姚树志;李立中

    资料和方法:本文共选自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2-03~2004-06住院病人100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 13~71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30例;糖尿病肾病(DN)10例;狼疮肾炎(LN)10例;急性肾炎(AGN)20例;急性肾盂肾炎(APN)30例.以上病人均符合<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和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狼疮肾炎等均经临床、免疫学检查确诊,部分病人肾活检证实.

  • 甲苯胺蓝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作者:闫素琴;庄德舒;毕良佳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是一种噻嗪类阳离子染料,呈碱性,可与组织细胞中的酸性物质结合,是核酸染色的重要染色剂.由于TB与核酸特异性结合,优先保留在癌组织中,因而常用于口腔、眼科、上消化道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在医学领域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T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光敏剂,广泛用于光动力抗微生物和抗肿瘤治疗中.文章就TB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塑料孔板原位鉴定

    作者:贾兰玲;CHEN Xiang;陈相;庹航行;贾心善;陈颖;李继光

    目的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探讨简单、有效的塑料孔板原位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Hiroaki等的方法并做了改良,在塑料孔板里进行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7 d后分别用传统和改良的甲苯胺蓝(TB)染色法、改良的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法对海马神经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无血清细胞培养法神经细胞结构特征明显,能形成明显的神经网络结构.传统的TB染色法染色单一,均为淡蓝色;改良的TB染色法红蓝匹配,对比度好;改良的免疫组化NSE染色法胞质阳性.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是海马神经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塑料孔板细胞培养原位染色简单易行,对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有重要意义.

  • 硼砂甲苯胺蓝染液在半薄切片染色上的应用

    作者:刘冬娟;祝素文;李艳杰

    改良常规的甲苯胺蓝半薄切片染色为硼砂甲苯胺蓝染色,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染色步骤简捷、结构清晰、色调适度,改良后的方法可作为半薄切片染色常规使用.

  • 甲苯胺蓝介导的超声疗法对牙菌斑中细菌灭活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鑫;代佳音;林江;毕良佳;高丽丽

    目的:验证甲苯胺蓝介导超声对龈上牙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门诊20例牙周炎病人下前牙区取龈上菌斑一份,每个患者的菌斑于实验室培养后,在同一甲苯胺蓝浓度下与不同超声强度联合作用,利用涂板计数法分析其对菌斑中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分组:空白组、单独甲苯胺蓝组、单独超声组、甲苯胺蓝+超声组.结果:单独超声作用时没有灭菌效果,细菌数目反而有所增长(P<0.05),超声联合甲苯胺蓝作用时取得明显的灭菌效果,超声强度2W/CM2灭菌率可达到79%.结论:低强度超声能够促进细菌生长,甲苯胺蓝介导一定强度的超声疗法对龈上牙菌斑中的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光敏剂甲苯胺蓝在口腔颊粘膜渗透性的研究

    作者:刘旭;林江;孟培松;齐峰;毕良佳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TBO)在大鼠炎症性口腔颊粘膜渗透的浓度变化,及甲苯胺蓝与炎症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取wistar大鼠32只,炎症组大鼠20只,建立以金葡菌为优势菌的感染炎症创口模型.将浓度为1mg/mL甲苯胺蓝溶液置于大鼠感染炎症创口组织上5、10分钟后处死,正常粘膜组大鼠8只,于甲苯胺蓝在正常颊粘膜渗透5、10、20、40分钟后处死,避光条件下取组织块进行冰冻切片,即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分布;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分布.采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检测荧光分布的光密度、分布面积以及炎症分布面积.结果:①创口周围正常粘膜及正常完整粘膜组的甲苯胺蓝均停留在角化层,未穿透上皮层,和时间无相关关系;②炎症5分钟组平均荧光分布可达到炎症细胞分布面积的89%,炎症10分钟组可达108%;炎症组在创口表面及深部,荧光光密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①甲苯胺蓝可有效分布于感染的炎症组织,但不能穿透正常组织,完整上皮可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光动力的杀伤.②浓度为1 mg/mL的甲苯胺蓝溶液渗透时间为10分钟时,创口中甲苯胺蓝的分布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甲苯胺蓝浓度梯度无显著变化.提示甲苯胺蓝作为光敏剂在针对口腔创口感染的抗菌光动力疗法中可有效、安全的发挥作用.

  • 改良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

    作者:梁玉婷;彭霞;林堃;尹悦;李莉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种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为肥大细胞研究提供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4周后收集细胞、固定、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温度及时间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佳条件.结果:SCF和IL-3体外培养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着色效果较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胞膜较完整,胞浆中充满大量的紫红色颗粒.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一种适用于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并发现肥大细胞在37℃充分固定后进行染色,可以降低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此操作方法稳定性好、简便,适用于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

  • 实验教学中成纤维细胞观察方法的改进

    作者:陈萍;刘枫;郑立红

    细胞原代培养是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成为实验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用1‰甲苯胺蓝进行活体染色,使学生易于观察和掌握.

  • 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月霞;齐亚灵;李文;王景霞;佟春玲;王义

    肥大细胞是结缔组织中的一种细胞,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的颗粒.颗粒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变态反应,显示出肥大细胞中的颗粒是识别和判断肥大细胞及其功能状态常用的研究方法.但是,肥大细胞颗粒是水溶性,用已有的方法不能显示出肥大细胞,因其常在染色过程中颗粒溶解而消失.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肥大细胞的染色过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摸索出一种改良的肥大细胞染色方法.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甲苯胺蓝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