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不同时期移植物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于洁;万汇涓;蔡志明;房家智;张芳婷;叶静;尹美珺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发育时期移植物的重量及观察其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组成情况,对去势雄性小鼠中移植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生长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将出生1~2d昆明小鼠睾丸移植到7~12周去势雄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段 (分为3d、1~11周和3~6月16个组)取出移植物,计算移植物的回收率,测定移植物重量,观察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及生精细胞的组成.结果 从移植的450个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回收到405个移植物,总回收率为90.0%.重量比移植前增加约40倍.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的发育及各阶段生精细胞出现时间与在正常小鼠中所见基本相同.移植时间超过8周后,生精上皮的退化现象显著增加.结论 将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位移植到受体背部后的发育进程与在体情况相同,第1次生精波结束后的时间应为获取精子细胞和精子的佳时间,大约是移植后5~7周.

  • 人造血干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移植模型研究与应用

    作者:胡东;黄士昂

    已有多种免疫缺陷动物被用于人造血干/祖细胞的检测.理想的免疫缺陷动物应具有完整的免疫缺陷,能高效的移植人造血干/祖细胞,又有足够长的寿命能适于观察.通过介绍Nude、SCID、Nod/SCID、NOD/SCID-β-2mnull等一系列免疫缺陷小鼠的遗传及免疫学特点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研究中的贡献.本文综述了小鼠移植模型的发展,评价了免疫缺陷移植模型在造血干细胞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小鼠移植模型的新进展和方向.

  • 人鼠嵌合肝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HBV致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傅忠星;杨帆;王灵;张宏伟;曹广文

    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沉重的肝病负担,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严重.由于HBV仅感染灵长类动物,因此其所致肝病很难在动物模型中被复制.人鼠嵌合肝小鼠模型是指将人源肝细胞移植入免疫缺陷的肝损伤小鼠肝内而形成的嵌合体小鼠.由于小鼠肝内嵌合有人肝细胞,可以在其体内模拟HBV的感染,利于进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目前该模型主要以白蛋白启动子调控尿激酶(Alb-uPA)小鼠模型和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小鼠模型为基础,在人源肝组织和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HBV,并已应用于HBV突变、HBV基因功能、抗病毒药物效果以及HBV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传统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利弊、人鼠嵌合肝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改进方法进行综述.

  • 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肿瘤相关免疫机制的探讨

    作者:施新猷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中的人肝癌细胞生长情况以及T,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制作的意义.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四种免疫缺陷小鼠,分别为: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CID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观察其生长特点;作鼠脾细胞毒试验,测定外周血CD4+,CD8+数分数和荷瘤鼠血清Ig含量的变化;作肝癌细胞凝集试验.结果:CBA/N和用BALB/c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鼠不成瘤,nude、SCID和用CBA/N鼠外周血淋巴细重建的SCID-(C-PBL-SCID)小鼠全部成瘤;SCID鼠的瘤体比裸鼠瘤体长的更快,肝内接种转移率更高、转移范围更大.接种瘤细胞的BALB/c和CBA/N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免疫重建的SCID鼠脾细胞毒杀伤较小.接种瘤细胞的鼠CD4+数分数都下降,CD8+变化不大,CD4+/CD8+比值下降.具有B细胞的实验鼠均测得Ig在mg@L1水平,并能使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结论:SCID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研究的理想小鼠;小鼠成瘤率与T细胞相关,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田洪榛;柏翠芳;陈光辉

    近年来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面临心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常规药物治疗、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均不能使心肌细胞再生,寻找能够弥补心肌缺失的方法显得极为迫切。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增殖、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等能力,已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焦点。1970年, Friedenstein等首次在骨髓中发现并提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1]。但从骨髓中提取BMMSCs的过程复杂,并对捐献者造成损伤。胚胎干细胞(ESCs)能分化成体内所有的细胞,是多能性干细胞的典型代表。近年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与ESCs相似的多能性[2]。多能性是指这些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时可分化成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及内胚层)的任意细胞的能力。但是胚胎干细胞的应用会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题。而iPSCs可能存在如c-myc的融合致癌基因、插入突变、抑癌基因破坏等情况[3],其临床应用受到批评与限制。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成为当务之急。

  • 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杂交群体的建立

    作者:赵亚;吴朋朋;张彩勤;谭邓旭;赵勇;白冰;张海;师长宏

    目的 建立RAG2/IL2 RG双基因缺陷的CRG小鼠杂交群体.方法 将RAG2基因缺陷小鼠与IL2RG基因缺陷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RAG2基因缺陷雄鼠RAG2(-/-)与IL2RG基因缺陷雌鼠IL2RG(-/-)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通过PCR扩增基因组RAG2和IL2RG基因进行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T细胞(CD3+)、B细胞(CD19+)和NK细胞(CD49b+)含量;并测定8-12周龄RAG2/IL2 RG双基因缺陷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及主要脏器重量指标.结果 成功繁育RAG2基因缺陷小鼠和IL2 RG基因缺陷小鼠,筛选获得稳定的RAG2/IL2 RG双基因缺陷小鼠并成功保种和扩群;该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相同周龄野生型C57B L/6相比9项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WBC)、淋巴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中性细胞数(NEUT)降低极显著(P<0.01);脾脏重量显著均低于野生型C57B L/6小鼠(P<0.05);人肝肿瘤传代细胞移植于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后,肿瘤移植成功率和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亲本单基因缺陷小鼠(P<0.05),成功获得了临床肝癌病人肿瘤组织的异种移植模型.结论 成功构建筛选出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杂交群体.

  • 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现状及应用

    作者:孙丽娜;孙晨鸣;赵勇

    实验动物模型在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些病原微生物仅仅特异对人类具有易感性及致病性.由于缺乏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限制了人们对疾病发病机理的理解及预防治疗.因动物种属差异,许多对小鼠有效的药物及疫苗不能有效地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或预防.通过将人的胚胎胸腺、造血干细胞等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可有效地建立人类天然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即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该小鼠的成功建立为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研究及免疫药物研发提供了良好实验模型.本文主要对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发展及其在感染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人体肿瘤PDX移植模型的优与劣

    作者:胡斌权;陈城明;张同弟;李天;师长宏

    介绍人体肿瘤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的基本特征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该类模型应用于肿瘤研究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正确应用PDX模型开展研究工作,分析相应的实验结果,加快肿瘤药物研发进程.

  • 不同来源高度免疫缺陷小鼠微卫星 DNA 遗传检测的分析

    作者:范涛;王洪;魏杰;周舒雅;岳秉飞;李保文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高度免疫缺陷小鼠进行遗传背景的检测分析,旨在发现经遗传修饰的小鼠遗传背景是否符合近交系遗传特征。方法对收集到的4种不同来源以 NOD 为背景的高度免疫缺陷小鼠,选取30个微卫星 DNA 位点进行 PCR 检测,通过凝胶电泳结果和 STR 扫描确定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4组20个样本中共有17个位点呈现多态性,A、B 两组小鼠30个微卫星位点表现为纯和,其他两组小鼠中不同位点均出现杂合个体;A、B 两组遗传距离小,保持着较高的遗传相似度。结论研究表明,不同来源高度免疫缺陷小鼠遗传背景有差异。

  • SCID小鼠的免疫重建及其B淋巴细胞的抗癌作用

    作者:张志培;王文亮;王文勇;赵佐庆;付承华;施新猷

    目的研究CBA/N、nude、SCID小鼠建立人肝癌模型和重建SCID免疫的特点,初步探讨B淋巴细胞及其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排斥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B细胞缺陷的CBA/N,T细胞缺陷的BALB/c-nu,T、B细胞缺陷的SCI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中,观察瘤细胞生长特点;取实验小鼠血清,测定荷瘤鼠抗体Ig含量的变化,取小鼠血清与肝癌细胞作抗原抗体凝集试验.结果CBA/N和用BALB/c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B-PBL-SCID)小鼠不成瘤,nude、SCID和用CBA/N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C-PBL-SCID)小鼠100%成瘤;有B淋巴细胞的实验鼠(包括B-PBL-SCID)测到的Ig达到mg/ml水平,血清能与肝癌产生凝集反应.结论SCID小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及其肿瘤免疫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人鼠嵌合肝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作者:林沪;毛青;王宇明

    动物模型在肝病学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在了解特异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和疾病进程方面,啮齿类动物模型发挥了巨大作用.人鼠嵌合肝是利用人肝细胞异种移植到受体鼠肝内建立的新型动物模型.受体鼠可分为免疫缺陷小鼠或诱导免疫耐受大鼠[1,2],两者均能初步建立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人鼠嵌合肝相关内容,包括移植细胞来源、建立途径、诱导肝细胞增殖及移植肝细胞标记与定性、定量检测手段,同时探讨该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异体异位发育小鼠睾丸组织中精子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研究

    作者:杨会林;龙霞;虎义平;李明华;徐安平;高书颖;于洁

    目的:采用已建立的未成熟睾丸组织移植模型,研究异体异位生长发育的小鼠睾丸组织中精子功能相关基因Asrgl1,Gpx4,Asp,Prdx4和Spa17及其相关蛋白GPX-4和PRX-Ⅳ的表达,以迸一步评估该移植模型在生殖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1~2 d小鼠睾丸组织为供体,7~12周雄性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进行组织移植;移植8周后收取移植物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移植物中Asrgl1,Opx4,Asp,Prdx4和Spa17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小鼠睾丸组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PX-4和PRX-Ⅳ 2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检测显示,5种受试基因在移植物中的表达与8周正常小鼠睾丸组织相比均有下调;蛋白分析提示,GPX-4和PRX-Ⅳ 2种蛋白在8周正常小鼠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在小鼠睾丸组织移植物中表达缺陷.结论:几种主要在精子运动、精子顶体形成及精子的受精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基因和蛋白在移植物中表达下调及缺失提示,异体异位睾丸组织移植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评估

  • 小鼠睾丸移植物中3种生精阶段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作者:于洁;蔡志明;龙霞;万汇涓;叶静;张芳婷;尹美珺;房家智

    目的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探讨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后,3种阶段特异性基因,缺失型无精子基因(Dazl)、磷酸甘油激酶2(Pgk2)和鱼精蛋白-2(Prm2)在不同发育阶段移植物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180只出生1~2 d昆明小鼠睾丸移植到60只7~12周去势雄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段(分为3 d、1周~8周和12周10个组)取出移植物,对在发育不同阶段表达的3种基因出现的时间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与相应各年龄段正常小鼠睾丸中的基因表达相比较.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对比各种基因出现的时间与小鼠睾丸发育周期的吻合性.结果 在10个时间段取出的移植物中,所测定的3种基因表达趋势与在正常昆明小鼠睾丸中所见基本相同,并与小鼠发育周期基本吻合.结论 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后,生精细胞的发育在形态学和几种受试基因出现的时间上与在正常小鼠中表现均相似.从而对该睾丸组织移植模型用于生精细胞异体异位生长发育研究及基因调控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 受体性别及完整性对睾丸组织移植物发育的影响

    作者:于洁;房家智;万汇涓;张芳婷;尹美珺

    目的 以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探讨受体的性别及完整性对未成熟睾丸组织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作为受体的免疫缺陷小鼠分为4组:雄性正常组、雄性去势组、雌性正常组和雌性去势组.移植供体组织均为新生1~2 d的昆明小鼠睾丸,移植部位为受体背部皮下.移植7周后取材,计算移植物的回收率并称重,对各组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的组成情况以及生精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移植7周后,从4组受体中获得的移植物体积和重量与移植前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染色体观察显示,所有4组移植物中生精细胞染色体数量均为正常2倍体(40条)和单倍体(20条);HE染色结果显示,所有4组受体取出的移植物中均发现带有长形精子的生精小管,其中雄性正常组、雄性去势组、雌性正常组和雌性去势组分别有1、5、1和3只受体中观察到含有长形精子的生精小管.结论 新生昆明小鼠睾丸组织分别移植到去势的、未去势的雄性和雌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7周后,未成熟的生精细胞均可发育成为长形精子.

  • 人肺癌高转移动物模型的筛选及其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姚明;闫明霞;刘蕾;吴海燕;荚德水;孔韩卫;张书霞

    目的:建立人肺癌小鼠高转移模型及高转移细胞系,同时观察相关生物学特性,为肺癌转移机制和防治等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工具.方法:切除首代小鼠移植瘤,以延长动物生存时间而获得转移灶,从第二代起采用肺转移灶→皮下移植→肺转移灶→皮下移植的体内循环筛选方法建立NOD/SCID小鼠人肺癌细胞SPC-A-1皮下移植瘤高转移模型,并进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建立相应的高转移细胞系,进行各种相关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第一代移植瘤切除后转移率达66.7%,通过4代体内反复筛选建立了100%肺转移NOD/SCID小鼠模型及相应高转移细胞系,细胞生长行为和染色体分析等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该细胞系保持了原有的人肺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应用体内筛选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人肺癌皮下移植瘤高转移模型及高转移细胞系,为肺癌防治研究及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评价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欧阳可栋;刘继斌;王科;胡刚;顾莹;谢付波;赵强;张亚华;杨伟敏

    目的 用临床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以建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并初步评估其应用性.方法 将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分别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长成后对其进行裸鼠间连续传代.当每例模型的移植瘤体积生长至500~1 000 mm3时,收集肿瘤组织作4种处理,一部分继续用于鼠间传代,一部分组织冻存于液氮中用于将来肿瘤组织复苏模型重建,一部分组织作速冻处理用于DNA/RNA提取,一部分组织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作石蜡包埋和HE染色用于病理学研究.选用其中4例模型ESX001、ESX002、ESX003和ESX004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以评价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对常用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接种和传代,成功23例,成功率为63.89%.异种移植瘤生长稳定并能连续传代,各代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与患者肿瘤组织一致.23例液氮保存的人源食管癌移植瘤组织复苏后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21例成功生长肿瘤,复苏成功率为91.30%.体外药敏实验表明4例人食管癌模型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Doxorubicin)、特罗凯(Tarceva)、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敏感;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敏感性存在病例差异,其中ESX003和ESX004对多西紫杉醇无反应.体内药效实验表明Irinotecan在100 mg/kg剂量下对4例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22.02%、39.63%、21.69%和39.70%.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源性食管癌小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留了临床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冻存的肿瘤组织,经复苏后仍可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提示本研究建立的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可持续应用性.4例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和体内药效实验均表明人源性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转化医学研究.

  • PDTX模型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希敏;胡守友;陈玉根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TX)模型是通过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依靠小鼠提供的微环境生长.此模型保留了原代肿瘤的病理生理特性、组织学和表型特征,维持了肿瘤细胞的基质和干细胞组成,可代替患者进行临床前试验研究,以便找到更加真实可靠的抗癌策略.消化系统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目前已有多项国内外实验开发了消化系统PDTX模型并用于相应肿瘤的研究.本文就PDTX模型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新应用成果进行综述,并讨论和展望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 人源化小鼠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江涛;江亮亮;张瑞;高向东;田浤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药物开发中的一个热点领域.然而,由于哺乳动物间免疫系统的种属差异性,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准确地预测人类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作用.许多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患者体内却不能发挥相应的药效.因此,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前评价亟需合适的动物模型.人源化小鼠是通过将人源细胞或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构建的小鼠模型.与传统动物模型相比,人免疫系统(Human immune system,HIS)小鼠、人免疫系统肿瘤(Human immune systemtumor mice,HTM)小鼠、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肿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tumor,PDX)小鼠、和人免疫系统PDX小鼠等人源化小鼠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人免疫系统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可靠地平台.文章主要对免疫缺陷小鼠的发展和不同人源化小鼠的构建以及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CBA/N、nude和SCID小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赵佐庆;张志培

    目的研究CBA/N、nude和SCID小鼠人肝癌模型制作、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HCC-9724-P种于动物不同部位,观察肿瘤的生长特点.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肝内肿瘤组织中的Bcl-2、Bax、VEGF和P53的表达.结果除CBA/N小鼠皮下接种无法成活外其它小鼠在各部位均可成活,在同时间的肿瘤组织体积和重量SCID小鼠大,3种小鼠肝内肿瘤组织从第一周开始4种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三周时阳性细胞率达高水平,而Bcl-2和VEGF的阳性细胞率高于Bax和P53.结论由于较高的肿瘤成活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敏感性,SCID小鼠在人肝癌模制作中是较好的实验动物.

  • 免疫缺陷小鼠在白血病研究中的新进展

    作者:李仲霞;王跃嗣;贾秀红

    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缺陷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它源于1962年苏格兰医师Issacson等首先发现的无胸腺裸小鼠.1969年,丹麦学者Rygaard首次成功的将人类恶性肿瘤移植于裸小鼠体内,在裸小鼠体内存活并生长,开创了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的新里程碑.近三十多年来对免疫缺陷小鼠有了深入的研究,相关品系因此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尤其在肿瘤学、免疫学中的应用.笔者综述了免疫缺陷动物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