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宝祥;许俊杰;陆霞;戴利菊;王蕾;胡进;朱晓东;黄菊明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BPPV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管石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 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情况.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耳鸣、胸闷脘痞、心悸气短、面色(光)白、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躯体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 结论 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耳石复位法配合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初探

    作者:郭进财;涂燕芬;颜光华;罗金国

    1 病因病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以由于头部位置改变而引起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和眼震为特点的疾病,通常眩晕持续时间仅为数秒,是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BPPV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一般认为有两类:一类为特发性(原发性)BPPV,另一类为症状性(继发性)BPPV.特发性BP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嵴顶结石症学说和管结石症学说.近年来,也有观点认为前庭神经元退变从而使耳石器失去对半规管感受器的抑制作用是BPPV主要的病理机制.BPPV属于中医学"眩晕病"范畴,仲景称之为"眩"、"冒".张仲景所论述的眩晕多与阳气有关.如阳虚水泛,阳气被郁,阴竭阳脱,清阳不升等.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晶;刘新;杜国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BPPV患者102例作为BPPV组,同时选择同期无BPPV发作病史或无现症发作的体检人员1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对两组患者腰椎进行骨密度(BMD)测定诊断骨质疏松、骨量低下,BMD测量结果采用T值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PV的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患者骨质疏松、骨量低下发生率[55.9%(57/102)]较对照组[25.3%(38/15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男性和小于49岁女性患者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于或等于49岁女性患者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与BPPV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为BPPV的危险因素(OR=2.8,95%CI 1.32~7.25,P=0.031).结论 原发性BPPV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大于或等于49岁女性患者.

  •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丁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吴婉玉;廖俊;李庭梅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疗效.方法:单侧PC-BPPV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使用改良Epley复位法,在此基础上加服倍他司汀,每次6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对照组在就诊当日视患者耐受程度及病情缓解情况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1次.结果:1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丁治疗BPPV有相互补充的作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作者:刘晶;刘国军;郑春泽;黄小银;胡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耳鼻喉科和神经科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临床上发病率高,是以头部位置变化诱发短暂性眩晕和眼震为特征性表现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可分为后半规管性BPPV(PSC-BPPV)、水平半规管性BPPV(HSC-BPPV)、前半规管性BPPV (ASC-BPPV)3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正确的手法复位和复位后的护理对该病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BPPV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作一综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误診分析

    作者:刘体华;韩丽华;许业宦

    眩晕在门诊很常见,是临床疾病诊疗的难题之一,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作为眩晕中常见的病因,误诊率尤其高.现就我科2007年以来收住的曾被误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报道如下.

  • 对21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玮;黄镇文;杨育群;张逸仲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表现、病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予以确诊.结果:216例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4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50例,包括小脑梗死12例,TIA15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颈动脉畸形1例;其他62例,包括小脑出血4例,神经症30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压病6例,梅尼埃病9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突发性耳聋2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其次为后循环缺血.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 BPPV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单希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在眩晕病中发病率高,手法复位操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中医中药对BPPV的后期残留症状的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治疗BPPV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改良耳石重置法对BPPV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陈宇;张国庆;许亚桦;曾屹生

    目的 应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价;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改良耳石重置法对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 HSC-BPPV的60例患者,采用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改良Nuti法与Gufoni法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中药加改良Nuti法手法组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低于单纯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改良手法复位较单纯手法复位更能改善患者的QOL,值得推广;中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罗琴;罗志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自限性外周性眩晕.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为特发性.发病机制中"半规管结石学说"为大家所广泛认同.诊断上根据其典型的眩晕病史和变位实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和定侧.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

  • 两种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董钏;王杰;李莹;刘国旗;付启红;蔡艳;蒋振华

    目的 探讨管石复位法(Epley法)和嵴顶耳石解脱法(Semont法)两种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1年1月就诊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分别采用Epley法和Semont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两种方法的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1、2、3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方法治愈有效率相近.治疗时可先选用Epley 法,疗效不佳,再选择Semont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及合并抗眩晕药物治疗观察

    作者:刘君;张奕

    目的 比较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6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124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配合口服抗眩晕药治疗,两组均于1周和3个月后复查,并随访观察1年,且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随访1年后,对照组总治愈率92.86% (104/112),观察组治愈率为93.54%(116/12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BPPV其疗效相当,但可作为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耳石颗粒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徐贤华;秦杨;戎健;白淑蓉;邓涛;李烨瑾

    目的:比较单独药物和耳石颗粒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敏使朗(12mg/d,3次/d)和金纳多(80mg/d,2次/d),口服,连续4周。联合组还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颈部保健操和手眼协调训练)。开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门诊随访,每次随访评估其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更早出现。治疗后两个随访时间点,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药物联合耳石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BPPV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少。

  • 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 BPPV 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

    作者:李改丽;徐贤华;秦杨;戎健;李烨瑾;白淑蓉;邓涛

    目的:探讨尽早进行耳石颗粒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不同病程(≤12 h 组和﹥12 h 组)的126例 BPPV 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 w 和1年后复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病程越短的 BPPV 患者,其1 w(短期)临床治愈率越高(P ﹤0.05);但病程不等的患者在1年时(长期)的临床治愈率相当(P ﹥0.05)。病程越短的 BPPV 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越低(P ﹤0.05或 P ﹤0.01),达到临床治愈所需要的手法复位次数越少(P ﹤0.05)。结论 BPPV 患者的复发率与患病程密切相关,BPPV 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 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

    作者:李治

    目的:探讨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利用医院内双摇或三摇病床对60例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开始取仰卧位,每次先向病变侧侧卧,然后再向对侧侧卧,后缓慢恢复到仰卧位,每个体位保持30 s,每次训练重复3次,3次/ d。结果治疗3 d 后,痊愈27例,有效32例,无效1例,3 d 痊愈率为45.0%,有效率为53.3%;有效32例中,19例治疗7 d 后痊愈,13例治疗14 d 后痊愈。无效1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整过治疗过程患者无一例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治疗老年人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依从性好,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由于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表现为头部在某一特定位置运动时出现剧烈旋转性的眩晕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工作能力丧失.对于BPPV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对2011年2月~2012年3月确诊的BPPV患者进行了手法复位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针对治疗前患者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进行心理护理;治疗中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跌倒等症状进行护理;对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认真地叮嘱,充分显现出在手法复位治疗中护理配合的重要作用.现总结如下.

  • 后半规管BPPV采用耳石复位治疗的护理疗效观察

    作者:洪显钗;叶维敏;舒美春;林碎丽;孙海秋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耳石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后半规管性BPPV的患者216例,采用Epley和/或Semont耳石复位法及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耳石复位治疗进行顺利,疗效显著.治疗2周后的痊愈率为77.4%,有效率为89.4%;治疗4周后的痊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6.3%.结论 采用耳石复位加药物治疗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利于提高BPPV的疗效.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分析

    作者:魏雪莹;刘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以与体位变化相关的,短暂性眩晕反复发作为特点,症状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后好转[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BPPV 患者伴有情绪上的抑郁焦虑,这种状态反过来加重患者眩晕症状,两者相互促进从而影响症状的缓解。因此,本研究对此种BPPV 患者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行抗焦虑抑郁治疗。现报告如下。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作者:李臻;邓华亮;于海峰;谭智敏

    西医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处于学说阶段,但临床证实手法复位对其治疗有确切疗效.而反复发作的BPPV及复位后引起头昏等症状情况仍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BPPV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文献中多从肝风妄动、气血亏虚、髓海不足、痰瘀阻络、阴阳失衡、针灸、推拿等方面治疗,均取得确切的疗效.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3例管石复位法治疗分析

    作者:白忠;钮燕;吕超;吴海莺;马燕

    目的 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诊为BPPV的43例患者,判定半规管病变侧别和类型后,应用管石复位法治疗.结果 后一次治疗后1周进行疗效评估,43例BPPV的患者,治愈32例(74.4%),有效9例(20.9%),总有效率95.3%.结论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件眩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特点.

661 条记录 30/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