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作者:覃继新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968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结果 ①968例BP-PV患者中男577例(59.61%),女391例(40.39%),男女比例为1.48:1,发病平均年龄51.36±10.63岁(23~96岁);后半规管BBPV 921例(95.14%,921/968),其中管结石症877例(95.22%,877/921),嵴顶结石症44例(约4.78%,44/921);水平半规管BBPV 39例(4.03%,39/968),其中管结石症35例(89.74%,35/39),嵴顶结石症4例(10.26%,4/39);上半规管BBPV 5例(0.52%,5/968),混合型BBPV 3例(0.31%,3/968).②921例后半规管BBPV行传统Epley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为91.64%,远期(半年)有效率92.73%;水平半规管BBPV行Barbecue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92.31%,远期(半年)有效率94.87%;上半规管BBPV行前翻法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60.00%,远期(半年)有效率80.00%;混合型半规管BBPV行联合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66.67%,远期(半年)有效率66.67%;③968例患者中半年内复发92例,复发率9.50%(92/968).结论 本组BPPV患者发病以男性患者和后半规管BPPV多见,手法复位能有效治疗BPPV,尤以后半规管BPPV及水平半规管BPPV疗效显著.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薇;孙敬武;罗彬;张波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震电图特征,通过体位试验确诊BPPV后,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以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再同法复位,并限制体位.结果 56例患者中,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41例,潜伏期为2.5±1.3s,其中5例患者无明显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22.9±16.4s,2例持续时间≥60 s;诱发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15例,潜伏期为3.7±3.1s,眼震持续时间67.2±17.7s,其中2例持续时间≤60 s.41例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中39例1次复位成功,首次复位治疗成功率为95.12%(39/41),其中2例眼震持续时间>60 s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有2例复位不成功.1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中,2例在首次左右侧头训练时即见眼震转化为水平向地,3例在2~4次随访时转化为水平向地;眼震转化后再行平卧侧头试验表现为,转向起初眼震为水平背地较弱侧时,其水平向地性眼震更明显,且眼震速度明显增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在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复位治疗过程中,翻滚复位法结合左右侧头训练及体位限制有助于复位成功.

  • 管石复位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分析

    作者:温晗光;林婷婷;陈缪安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术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日行一次管石复位术,连续复位治疗3天,对照组仅行管石复位术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1周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2.4%,对照组治愈率为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率为8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确判断 BPPV 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次手法复位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 BPPV 的短期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 眩晕障碍量表在 BPPV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修世国;邢东升;胡玮;樊新;张雪;李东洙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CRP)治疗的BPPV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22.60±6.54、18.50±8.28、17.90±5.0分,总分为59.00±14.32分,对照组功能、情感、躯体分别为1.35±1.74、1.00±1.01、1.37±1.86分,总分为3.72±3.46分,治疗前治疗组D H I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1.10±1.42、1.50±1.70、1.45±1.46分,总分为4.05±3.66分,均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均为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结论CRP治疗BPPV有效,汉化DHI量表能够应用于BPPV患者QOL的评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裸眼及视频眼震图下眼震特征及定位诊断分析

    作者:张波;孙敬武

    目的 探讨裸眼及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VNG)下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眼震及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 108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Roll),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观察眼震特点,进行定位诊断,并与裸眼下观察其眼震特征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诊断后半规管BPPV(PSC-BPPV)75例(69.44%,75/108),裸眼及VNG辅助下典型眼震检出率分别为66.67%(50/75)和93.33%(70/75);前半规管BPPV(ASC-BPPV)18例(16.67%,18/108),裸眼及VNG下典型眼震检出率分别为72.22%(13/18)和100%(18/18),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9例(8.33%),裸眼及VNG辅助下分别正确诊断7例和9例;混合型BPPV6例(5.56%),裸眼及VNG辅助下分别正确诊断3例和6例.结论 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有助于提高眼震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 突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

    作者:李菊兰;蔡华成;徐海;巫燕

    目的 探讨突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24例突聋伴发BPPV的患者均行Dix- hallpike、Roll- test、Side-lying test变位实验确诊,按不同听力分型进行突聋治疗的同时行不同受累半规管的手法复位治疗,并对受累半规管、听力情况、年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上,其中左侧11例(外半规管6例、后半规管3例、后+外半规管2例),右侧13例(外半规管7例、后半规管3例、后+外半规管3例),双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力曲线类型:全聋17人,平坦型(重度聋)5人,中频型(中重度聋)2人.结论 突聋的发病因素同时可导致耳石器功能障碍,双耳发病率无差别,听力损失越重耳石器受累越重.

  • 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崔勇;陈少华;蒙翠原;葛润梅;盛晓丽

    目的 评价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检查法在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2008年4月1日到5月29日根据经典或者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均首先进行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如结果为阴性后继续行经典Dix-Hallpike检测证实为后半规管性BPPV.比较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相对于经典Djx-Hallpike的阳性率.结果 28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相对于经典Dix-Hallpike诱发实验的阳性率为78.57%(22/28).结论 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BPPV可以有效地简化诊治程序,并减轻部分患者诱发的眩晕及眼震强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阳性率低于经典方法,故在临床上不能完全代替经典方法.

  • 红外视频采集仪记录BPPV患者眼震的结果分析

    作者:高波;宋海涛;龚霞;周金梅;黄魏宁

    目的 探讨用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CHARTR VNG)观察记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眼震特点.方法 用红外视频采集仪详细记录78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及滚转试验中的眼震变化.结果 40例(51.28%)为一侧后半规管病变;13例(16.67%)为一侧水平半规管病变;6例(7.7%)为一侧上半规管病变;19例(24.36%)出现多发位置性眼震,其中6例为双侧后半规管病变,2例双侧上半规管病变,3例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8例患者在不同头位下出现眼震,提示混合半规管病变.结论 红外视频眼动采集仪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眼动变化,对诊断BPPV受累半规管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对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能更好的提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非典型位置性的眼震发生率,包括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病变和多个半规管联合病变.患者的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受累半规管采取不同方法.

  • 乳突振荡对半规管耳石复位疗效的影响

    作者:许辉杰;高波;黄魏宁

    目的研究在半规管耳石复位(CRP)时使用乳突振荡是否可以提高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2名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人,进行CRP加乳突振荡治疗,对照组26人,单纯进行CRP.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2%,治疗后3~4个月,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8%和22%.结论使用乳突振荡可以提高CRP对BPPV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后复发无影响.

  • 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8例临床分析

    作者:柯林俊;龚桃根

    目的 分析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1月诊治的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伴发BPPV的28例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19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28例患者(14.14%,28/198)伴发BPPV,28例患者均为单侧全聋型,眩晕症状出现于耳聋后1~7天,BPPV发病耳平均与耳聋耳同侧18例(64.29%,18/28)为水平半规管BPPV,6例(21.43%,6/28)为后半规管BPPV,4例(14.29%,4/28)为多管型BPPV;14例(50.0%,14/28)经1次手法复位治愈,4例(14.29%,4/28)经2次复位治愈,10例(35.71%,10/28)经3次或以上复位治愈;11例(39.29%,11/28)在治愈后1~2月复发,均经再次手法复位治愈.结论 突发性聋伴BPPV并不少见,其中大部分为水平半规管BPPV,也可见多管型BPPV,耳石复位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Side-Lying试验对体位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意义

    作者:白文忠;王秋敏;刘萱;马丽华;王磊;刘丽娟

    目的 探讨Side-Lying试验对变位体位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以典型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因体位受限无法进行Dix-Hallpike变位试验,对其行Side-Lying试验,对确诊为PCBPPV者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53例患者中,经Side-lying试验诊断为PC-BPPV25例,诊断率为47.17%(25/53);这25例经Epley手法复位治疗,均治愈.结论 Side-Lying试验可用于变位体位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 摇头变位试验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白文忠;王秋敏;刘萱;马丽华;王磊;刘丽娟

    目的 探讨摇头变位试验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以位置性眩晕为主诉的疑似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189例患者,由2位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重复进行Dix-Hallpike变位试验(DH)、翻转试验,对DH试验阴性者行摇头Dix-Hallpike变位试验(HSDH),并进行Epley复位或者Semont复位治疗.结果 189例患者中,共诊断为PC-BPPV140例(74.07%,140/189),其中,经DH诊断PC-BPPV128例,诊断率为67.72%(128/189);经HSDH诊断PC-BPPV12例,诊断率增加了6.35%(12/189).140例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摇头Dix-Hallpike变位试验能够提高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阳性诊断率.

  • 多轴旋转耳石复位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阳;黄永望;傅德慧;刘丽燕;高晓葳;王珊珊

    目的 评价多轴旋转耳石复位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方法 将149例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63例,其中后半规管BPPV 41例,水平半规管BPPV 22例)和多轴旋转耳石复位系统复位组(治疗椅复位组,86例,其中后半规管BPPV 63例,水平半规管BPPV 23例),分别行Epley法手法复位和多轴360°滚转治疗法治疗椅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一次复位治愈率及总治愈率.结果 治疗椅复位组后半规管BPPV的一次复位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84.13% (53/63)、95.24% (60/63),手法复位组分别为75.61%(31/41)、87.80%(36/4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椅复位组水平半规管BPPV的一次复位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82.61%(19/23)、86.96%(20/23),手法复位组分别为54.55%(12/22)、59.09%(13/2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轴旋转耳石复位系统对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效果与手法复位相似,对水平半规管BPPV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法复位.

  •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从哲;高永平;孟胜环;刘会清

    目的: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63例突聋(伴有或不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Dix -Hallpike试验或翻滚试验确诊为继发于突聋的BPPV 8例,按不同受累半规管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并对受累半规管、听力情况、发生BPPV与耳聋的间隔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对象中继发于突聋的BPPV发生率为12.7%(8/63),均发生于突聋耳同侧,其中后半规管BPPV 7例采用Epley方法复位治疗;外半规管BPPV1例采用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BPPV在耳聋l周内发生3例,1周至1月间发生4例,1月至3月间发生1例;听阈曲线类型:全聋型3例,平坦型4例,高频下降型1例。8例患者BPPV均治愈。结论突聋继发BPPV是临床较常见的现象,其中大部分为后半规管BPPV ,变位试验是诊断继发性BPPV的依据。

  • 深头悬位复位法治疗前半规管BPPV 疗效观察

    作者:邢东升;修世国;樊新;胡玮;王丹丹

    目的:探讨深头悬位(deep head hanging maneuver ,DHH)复位法治疗前半规管BPPV(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PPV ,AC-BPPV )的疗效。方法将42例典型的AC -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行D H H复位法治疗,对照组21例行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8例痊愈,3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100%(21/21);对照组中第一次治疗后15痊愈,4例经过二次治疗痊愈,2例反复多次治疗,眩晕均不能控制,改用D H H复位法治疗两次后好转,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0.48%(19/2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H复位法治疗AC -BPPV的有效率与改良Epley管石复位法一致,且操作简便,是治疗AC-BPPV的较好选择。

  • SRM -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

    作者:原红艳;张淑香

    目的:观察SRM -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 ,BPPV )的疗效。方法应用SRM -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对235例BPPV 患者行全自动化耳石复位法治疗,对后半规管BPPV及前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360度滚转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1周后复查,再次行变位试验检查,评估疗效。结果235例中,痊愈143例(60.85%,143/235),有效85例(36.17%,85/235),无效7例(2.98%,7/235),总有效率97.02%(228/235)。结论全自动化SRM -IV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用于BPPV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克服了手法复位的缺点,治疗效果好。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分析

    作者:于立民;刘鸣;金德钧;李晓丹;赵春源;王超;汪宏;韩东旭

    目的 初步探讨无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方法.方法 39例无明显眼震的BPPV患者(治疗组)和7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对照组),采用Epley法分别进行1~3次手法复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2周复诊,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立即消失21例,2周内症状消失6例,症状改善5例,7例无效,治愈率69.23%(27/39),总有效率84.62%(32/39);对照组症状立即消失36例,2周内症状消失23例,症状改善9例,8例无效,治愈率77.63%(59/76),总有效率89.47%(66/76).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伴眼震的BPPV患者,Epley手法复位效果良好.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鲁杰;谢珂;孙民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将对64 例明确诊断为BPPV的患者分为两组,后半规管BPPV(PC-BPPV)组61例,行改良Epley 方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组3例,行改良Semont方法治疗,7~1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1例PC- BBPV患者中,治愈56例(91.8%),有效3例(4.92%),无效2例(3.28%);3例HC-BPPV患者中治愈2例,有效1例.结论 应用Epley法和Semont法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和HC-BPPV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米拉吉·卡地尔;阿孜古丽·图尔逊江

    目的 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BPPV患者行耳石复位法治疗,其中后上半规管型患者80例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型患者20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0例一次性治愈,10例经2~3次治愈,5例改善,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95/100).结论 Epley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BPPV效果好,操作简单,适于推广.

  • 红外摄像眼震镜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眼震的观察

    作者:程向荣;王秋萍;周玫;汤健;李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常见的外周性旋转性眩晕,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变性脱落的耳石坠入后半规管作用于壶腹嵴所致.而变位性试验是诊断BPPV的常规检查手段,变位性眼震的类型和方向对BPPV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红外摄像眼震镜(videonystagmoscope,VNS),在变位性眼震试验中对42例怀疑为BPPV患者进行实时检测,并在头位变位疗法中动态观察眼震变化,以评价VNS在BPPV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方面的临床价值.

661 条记录 26/34 页 « 12...23242526272829...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