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肌注部位血肿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高翠霞;李粉霞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后肌注部位发生血肿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份本院心内科1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肌注部位血肿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肌注部位血肿的发生与高血压、患者体型、使用抗凝剂、护士操作及用药史有关.结论 加强对介入患者预见性评估、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肿的发生.

  • 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文广;马立永;张盼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通过心电图、心电监护证实出现交感风暴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电复律、除颤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胺碘酮,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水平、心率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及心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SV、LVEF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V、LVEF水平均高于用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3% (1/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及时实施电复律、除颤联合应用艾司洛尔、胺碘酮治疗,能有效预防交感风暴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在中老年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金洪珍;李立亚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在中老年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度变化及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0.00%(4/40)VS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血流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在中老年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活性,提高血流畅通性,阻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和心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王洪涛

    目的 探究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BNP水平和心室重塑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DV、LVEF、ESV及CK峰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降低患者左室心室重塑发生风险.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选择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俊芬;方毅;胡雪松;Strompf EB

    目的评价心肌血流储备(myocardial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myo)分数在选择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脉狭窄在50%~70%之间、FFRmyo≥0.75的患者12例,随机分成进行和不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两组,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活动平板试验,对心脏状况进行评价,共12个月.结果对于FFRmyo值≥0.75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心脏事件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别.结论FFRmyo是冠脉狭窄功能评价的理想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治疗的正确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 邓老冠心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盛小刚;石洪;陈秋雄;郑朝阳;吴焕林

    目的:评价邓老冠心胶囊对冠心病介入(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PCI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PCI术后常规治疗加口服邓老冠心胶囊.疗程为3月.观察统计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纬度计分的影响.结果:SF-36示:2组治疗后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各纬度计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各纬度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Q示:2组治疗后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各纬度计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各纬度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邓老冠心胶囊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雷肖蠢;邱军杰;王西辉

    目的:综合分析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应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方法联合常规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每组均为55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至介入时间、心血管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发病至介入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发生率为0.00%(0/5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发生率为7.28%(4/55),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前,两组患者在TIMI 2级和TIMI 3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IMI 0级和TIMI 1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后,两组患者在TIMI 0~2级、TIMI 3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 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分析

    作者:周红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特点,并提出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1200例接受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统计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分析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共18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重度(72.22%vs 16.67%、11.11%,P<0.05).结论: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多以轻度为主,中度及重度相对少见,尽早发现中重度过敏反应,采取有效预防及应对措施,可降低或避免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疗安全性,临床意义重大.

  • 冠脉介入治疗注射碘对比剂的护理预防和观察

    作者:黄丽萍;李雪仪;黄伟光

    目的 分析作好对比剂注射前的护理预防和观察工作对减少副反应的和医患矛盾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 2月在本科室住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00例,其中男性2000例,女性1500例,年龄35~93岁,平均56岁.选择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威士派克32g/100ml;碘帕醇15g/50ml.注射过程中和注射后连续观察患者用药反应.结果 在所有的心血管介入患者中,除5例患者有轻度过敏反应出现,无一例出现中度或重度过敏反应,无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远低于同级医院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的水平.结论 我们的实践表明,作好注射对比剂前的护理预防和观察工作能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和医患矛盾的发生.

  •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涛;胡雪松;方卫华;许香广;黄建平;吴剑胜

    目的用压力导丝测定冠脉内压力,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myo)指导冠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方法介入治疗前经导引导管送压力导丝进入靶血管,使其传感器位于病变近端,使该处导管与压力导丝记录的压力相等,然后送压力导丝通过病变使传感器位于病变远端,同时记录导管和导丝压力,导丝测得的狭窄远端血管内的平均压与导管测得的主动脉的平均压比值即FFRmyo,介入治疗后再次重复测定腺苷大扩张冠脉后的FFRmyo.此项新技术限于设备国内仅极少数单位应用于临床.结果本文首例患者应用此技术,介入前测得的FFRnyo为0.74,释放支架至病变处,冠脉内注入腺苷诱发大充血相并持续记录压力及计算FFRmyo为0.98.结论压力导丝可更客观地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指导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碘海醇对肾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震洪;甘树广;张耿新

    随着冠心病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已日益引起重视.我院1995年开展PTCA支架置入术,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溶液(欧乃派克),它是第二代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主要经肾排泄,毒性较离子型造影剂低,为了解碘海醇对肾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防治造影剂肾病,本文回顾性地观察一组冠脉介入(PCI)病人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相关因素结合近年一些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作者:宋艳微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患者,按照单双号编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医院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路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护理观察

    作者:段菊花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90.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两种路径的疗效均较高,但采用经桡动脉路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工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曹光强;方春燕

    目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冠脉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两年时间内收治的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将其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治疗方法的原则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两组中包括了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通过常规的方法展开医治,在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主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对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7%(29/30),康复患者有19例,显效患者有6例,有4例患者治疗有效,只有1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无效,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过计算,只有70.0%(21/30),治疗后的患者表现为康复有9例,有5例患者治疗显效,有7例患者治疗有效患,治疗后,表现为无效患者高达9例,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心绞痛复发情况、心律失常情况、造影剂肾病情况,各有一例患者产生,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心绞痛复发有4例患者,心律失常有5例患者,造影剂肾病有2例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极优良的治疗效果,并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障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冠脉介入术后不同止血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朱亚宁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后使用不同止血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观察组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焦虑、疼痛、舒适度情况,分析舒适度和焦虑、疼痛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数字疼痛评估(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CQ评分与SAS和NRS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使用止血器止血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林福根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辅以肝素抗凝,同时联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病例.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远期预后效果更好.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朱韶燕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力衰竭改善、ST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心理干预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陈付利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急诊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3.6±5.7)分、(43.9±5.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0.3±6.3)分、(37.6±4.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患者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肾上腺髓质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作者:刘天华;冯六六

    肾上腺髓质素( adernomdeulni,ADM)是从人的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多肽,具有降压、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醛固酮分泌、刺激NO产生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DM前体有185个氨基酸,它在内源性肽酶的作用下可裂解成5个片断:①信号肽;②前导肽;③P roAM (45~92);④ADM ( P roAM 95~146);⑤P roAM 153~185。其中P roAM 95~146即为有活性的肾上腺髓质素。人成熟 ADM 由5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029 Da,其中第16和第12位为半胱氨酸,形成一个由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C-末端为一酰胺结构,二者是ADM 结合受体和刺激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产生的关键部位。 ADM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和胰淀粉样肽(又叫淀粉素,amylin,IAPP)具有相似结构,同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超家族成员。 ADM 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心脏、肺、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其中以肾上腺含量高,心房及肺次之[1]。

  •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自波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经动态心电图证实出现交感风暴,并给予除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HR水平分别为(62.64±3.43)mmHg、(109.74±11.15)mmHg、(74.16±6.30)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V、LEV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SV、LEVF水平分别为(65.82±5.35)ml、(55.36±6.4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

288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