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诊疗常见问题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章锡林;汪靖;胡剑平;胡宇宁;裘存新;吴捷华;方钊华;王梓夏

    目的 分析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的常见问题和并发症、以及观察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自2005年8月~2009年5月该院319例次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介入治疗(TRA/TRI),对其中的失败原因和有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19例次TRA/TRI中、有29例次经桡动脉途径失败、改行经股动脉途径获得成功.失败原因包括:因桡动脉细小或搏动微弱而穿刺失败;导引钢丝进入动脉夹层;桡动脉痉挛导管无法操作;桡动脉中段、锁骨下动脉、头臂干或升主动脉等严重迂曲、畸形或主动脉根部重度扩张或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导管无法到位.在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前臂血肿;穿刺部位出血;桡动脉痉挛、而拔鞘困难;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等.未发生桡动脉闭塞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等重大并发症.结论 TRA/TRI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桡动脉穿刺技巧,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熟练掌握导管、导丝操作技术,避免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预防血肿、出血和室颤等并发症.

  • 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远端血管保护装置一例

    作者:张永强;盖晓波;颜光烈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4小时"入院.查肌钙蛋白阳性,心电图(ECG)示:肢体导联ⅡⅢaVF ST段弓背抬高,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功能3级".入院后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塞相关动脉,并按常规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 冠脉介入诊治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超声引导压迫修复

    作者:吴志勇;颜光烈;陈诗泉;浦晓东;黄鼎三;关瑞景;李建卫;林晓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A)的治疗效果.方法:冠脉介入诊治术所致PA 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5.2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压迫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经1次压迫修复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7 d瘤体较前有所缩小,未见PA复发.结论:对冠脉介入诊治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周拥志;彭筱平;夏小鹏;赵彬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STEMI患者80例,均行急诊PCI治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mg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后90min ST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umSTR)及住院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结果HT6K 观察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92.5%和75.0%,P<0.05),观察组心肌MBG分级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0.0%和57.5%,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85.0%和60.0%,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肤瘀斑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有效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作者:吴延庆;徐劲松;姜醒华;程晓曙;吴清华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对冠脉介入治疗指导作用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冠脉造影提示主干开口病变、临界病变、分叉病变、心肌桥、支架术后瘤样扩张患者分别行冠脉内超声检查.结果 血管内超卢能提供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支架贴壁、心肌桥诊断信息,无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脉介入提供指导作用,操作简单、安全.

  •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作者:刘美慧;吴延庆;姜醒华;杨人强;徐劲松;程晓曙

    目的:观察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脉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桥、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临界病变的18例患者均行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资料。结果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评价冠脉狭窄程度、血栓情况、斑块性质、支架贴壁情况、心肌桥情况等,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能用于指导及评价冠脉介入治疗,且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 冠脉介入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

    作者:韩常友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52例冠脉介入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在介入前、中、后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180例效果观察

    作者:雷敏;苟燕;任平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180例,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王学群;田咏梅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即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13.5%,多发生于动脉血管鞘拔除后,包括巨大血肿1000ml[1].腹股沟部位穿刺合并症的判断处置很困难,发生血肿的比例高达20%[2],但我科自2001年~2002年冠脉介入100余例,,主要通过操作中准确定位,合理选择导管鞘,带鞘病人妥善安置及术后病人的护理干预,无血肿发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杨丽君;闫海平;周翠香

    目的 结合实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347例,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总结出护理措施.结果 在347例老年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6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8%,其中失眠28例,占8.1%,上肢动脉痉挛16例,占4.6%;血肿形成9例,占2.6%;拔管综合征10例,占2.9%;造影剂反应6例,占1.7%.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经过合理的处理后缓解或痊愈.结论 失眠、上肢动脉痉挛、血肿形成、拔管综合征和造影剂反应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分析其原因和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必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胡艳;肖践明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血管微细结构的识别能力,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介入诊疗过程中。其对协助医生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制定治疗策略、评估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等多方面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 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莉;高恩民;高传玉;刘煜昊;翟亚萍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留强

    目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手术前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63例患者术后血清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较术后8 h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可造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应加强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监测,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果。

  • 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应用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Meta分析

    作者:余海佳;楚英杰

    目的 研究在积极预防情况下,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应用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OVID医学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比较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中应用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对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RCT,包括13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OR =0.68,95% CI(0.35,1.32),表明在积极预防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在预防造影剂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即使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相比在对比剂肾病上仍不具有优势.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作者:曾显峰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87例老年病人为一组,同期其他心肌梗死病人为对照组,分别给予静脉溶栓和(或)冠脉介入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与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如其他病人,冠脉介入治疗效果与其他病人接近.

  •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楼;赵国安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 PCI 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常规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 PCI 术中加用替罗非班,术中冠脉内0.5μg/ kg,术后0.0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 h;比较两组术后冠脉 TIMI 血流、肌钙蛋白(TnI)水平及住院期间、出院30 d心血管事件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介入术后治疗组慢血流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 TnI 两组均有升高,常规组升高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随访,心绞痛症状再发率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行择期 PCI 治疗中能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

  • 冠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心室重塑作用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齐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心室重塑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行治疗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结果以及CK、CK-MB峰值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天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三天及治疗后第七天,研究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结果LVEF、EDV、E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经不同方法治疗后,EDV、ESV水平均显著下降,LEV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EDV、ESV水平下降幅度更大,研究组LVEF水平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中,研究组的CK、CK-MB峰值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减缓心室重构,降低患者死亡率.

  • 冠脉介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永胜;江华;刘文卫;王萍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PCI的241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当天和术后24h平行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IL-18和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和术后血清IL-18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同时相对照组(P<0.01);观察组PCI术后血清IL-18和MMP-9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可升高血液炎症因子IL-18和MMP-9水平,这可能是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 冠脉介入术中血栓风暴的诊断与救治

    作者:张欣欣;许祥玉;郭小梅

    冠心病介入术中患者的高凝状态、机械性扩张冠脉病变血管引起的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和粘附等因素介导的血栓风暴,仍是造成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险性极高,如果处置不力,则死亡率极高.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肌呈色分级等均可迅速诊断血栓风暴.冠状动脉血栓风暴发生即刻给予患者相应治疗,如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或扩血管药等可迅速改善冠脉血流,能有效救治血栓风暴.

  •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桡动脉止血绑带的护理

    作者:伍宏燕;张佳黎;王爱玲

    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选择合适途径和方式每个医院有自己的习惯,医者也在不断探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以及患者术后活动不受限等优点,现在临床广泛应用.术后桡动脉穿刺处采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迫止血,减轻了患者痛苦,方便了临床护理.现将术后临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288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