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作者:闫二萍;邱模炎;任建伟;康志敏;曹钋;刘士英;孔令新;尉万春;刘鹏;浮金晨;栾洁;王绍华;段瑶;籍嫱

    目的: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187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调理脾胃组95例、辨证施灸组46例,对照组46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灸法”,辨证施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记录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结果:在实验室指标方面,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人体测量学指标方面,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脂百分比含量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辨证施灸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调理脾胃组;在SGA评估中,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SG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值辨证施灸组>调理脾胃组>对照组.且依据SGA评分判定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在改善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调理脾胃灸法,中医个体化灸疗方案为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 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胃的形态变化观察

    作者:王仁嫒;杨艳;李杰;吴萍;张发斌;张广梅;赵协慧;陈湘宏

    目的:观察太阴病“欲解时”胃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大承气汤灌胃建立太阴病(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分别观察正常组、模型组造模第1、6、12天太阴病“欲解时”(子时)实验动物胃组织形态学状况.结果:模型组和正常组子时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胃鳞状上皮及贲门腺体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异常.结论:太阴病(脾阳虚证)病变时胃形态学未发生异常改变.

  • 补肾活血、泻下及开窍活血方药对老龄大鼠脑缺血胃肠组织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建生;赵君玫;郭盛典;张卫红;赵晶

    目的:从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方面研究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大黄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胃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TNF含量变化.结果:老龄模型组胃组织MDA/SOD比值高于老龄对照组,而小肠组织的比值有增高趋势,小肠组织中TNF增高;与老龄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胃组织和血栓心脉宁组小肠组织MDA/SOD比值及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TNF含量均降低.结论:大黄和益元活血丹及血栓心脉宁对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和TNF对组织损伤有关.

  • 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王彩虹;沈雪勇;张海蒙;邱静

    对21名胃下垂患者和67名正常人52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观察组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P<0.01).结果提示,梁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 电针对胃缺血再灌注影响的激光血流成像方法研究

    作者:张栋;李顺月;马惠敏;王淑友

    目的:观察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影响,寻找反映胃血流变化的研究方法.方法:在建立一种新的结扎大鼠胃右动脉而形成胃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穴,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胃血流灌注图像予以显示,分析电针对胃血流灌注的作用.结果:①新的胃缺血再灌注模型显像清晰.电针组在缺血30 min内,缺血程度较对照组为轻;再灌注后血流的恢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②在结扎25 min时,电针组血流量的变化均值为(-0.50±0.18)PU,与对照组(-0.90±0.16)PU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并促进缺血再灌注胃的血流供应;结扎和松解胃右动脉而形成的胃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可以用于针灸研究中.

  • 试论胃主升清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 试论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

    作者:张效霞;杨庆臣

    西医学认为,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而中医学则认为这一过程是在胃部进行的.简言之,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现不揣浅陋,略述如次.

  • 脾、胃关系解析

    作者:安伟伟;崔娜娟

    脾与胃解剖位置相近,生理功能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二者病理上亦息息相关,由此推出二者在治疗上亦相互影响,脾与胃疾病的治疗往往相提并论,但二者在生理、病理上亦存在差异,故在治疗上亦有所差别.本文从解剖、生理、病理改变及治疗上对脾胃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能对临床处方用药有所提示.

    关键词: 关系 解析
  • 半夏泻心汤合失笑散治疗消化道溃疡82例

    作者:张美军;苏晓亮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用半夏泻心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用法莫替汀、复方铝酸铋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后溃疡复发率,治疗组10.71%,对照组28.5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疗效。

  • 女子乳房属肾辨析

    作者:杜耀战;张慧珍

    现行七版大专教材<中医外科学>乳房病概论中讨论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时:"足阳明胃经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故有'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之称谓".而笔者认为女子乳房的生理、病理都与肾功能密切相关,由肾气所主宰,所以女子乳房应属肾,现略陈管见.

  • 肺胃同降理论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杨道文;单大玲

    本文简要论述了肺金和胃土之间顺降之性的共同点,以及在肺系病中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武

    目的 探讨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操作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3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利用双导丝技术置人支架38个.结果 35例均成功置人支架共38个,术后二小时即可进流食,1,2,3月后随访均能进普食,生活质量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导丝技术在置人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有效安全,如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导丝 支架
  • 浅谈调理脾胃以预防丹毒复发

    作者:吕海姣;马立人

    根据脾胃与丹毒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重视脾胃以预防丹毒复发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丹毒 复发
  • 腹部按摩治疗小儿单纯性食积发热12例

    作者:张茂亮

    小儿食积发热,是当今小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热势多不太高,以低热为主,多伴有肚腹胀热,嗳气酸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睡眠不安,不近衣被,大便不畅诸症,经腹部按摩治疗,12例单纯性食积发热的患儿均得到了缓解。

  • 自拟消溃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作者:时伟红

    目的:观察自拟消溃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消溃汤。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人体胃组织褪黑素受体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沈玉美;刘志民;顾明君;张慧

    为明确人体胃组织是否存在褪黑素受体(MR),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人体胃组织MR特异结合量.结果发现125I标记褪黑素(125I-Mel)大结合容量(Bmax)0.48±0.11fmol/mg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为51±17p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该特异结合为可逆性结合.特异性分析表明对Mel及其激动剂具高度特异性.亚细胞分布,以线粒体及细胞核含量高.GTPrS试验:MR的Bmax及Kd值均有改变.结论:人体胃组织存在MR,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G蛋白介导的通路.

  • 13C-UBT和14C-UBT等七种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技术比较与评价

    作者:杨才明;陈玉忠

    1982年,澳大利亚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现已确认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四种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是主要的病原体[1].近年来,已相继研发了七种用于诊断Hp感染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Hp培养法、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法、粪便抗原(Hp-SA)试验法、Hp抗体检测法等七种.

  • 13C呼气试验-一种非侵入的临床检测方法

    作者:杜希英;秦绪记;杜光菊;聂秀利;陈志威;管樑;严惟力

    活体评估不同代谢途径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其临床应用推广的重大阻碍,而稳定同位素呼气试验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以来,在某些领域迅速完成从科研到临床的过渡.近年来,质谱仪推广的同时,新型底物和测试餐的发掘逐渐深入,稳定核素13C呼气试验逐渐被用于药物代谢学、营养学以及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研究中.本文旨在讲述13C呼气试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 促胰液素通过大鼠Cajal间质细胞促进胃平滑肌舒张

    作者:周吕;王礼建;袁勃;王玲

    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胃平滑肌收缩的起搏作用,以及促胰液素对ICC促进胃平滑肌细胞舒张的影响.采用大鼠胃体上1/3起搏区及胃窦环行肌肌条以Kreb' s液恒温灌流,通过张力换能器输人生理记录仪记录胃肌条的机械运动.用美蓝加光照选择性损伤ICC,观察促胰液素对胃平滑肌舒张的作用.结果显示:(1)带有ICC的胃体起搏区和胃窦肌条记录到稳定的收缩活动,胃窦收缩频率和振幅较胃体起搏区高.(2)损伤胃环肌层ICC后,导致胃体起搏区和胃窦平滑肌收缩频率与振幅明显下降,运动几乎消失.(3)促胰液素0.06~0.5mg/L明显减少胃体起搏区和胃窦区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呈剂量依赖性减少.损伤ICC后几乎完全取消促胰液素促进胃肌的舒张作用.抗促胰液素血清和阿托品可阻断促胰液素的作用.

  • 胃小弯侧血管弓的MDCT解剖

    作者:崔慧;董鹏;刘文娟;徐敏

    目的:研究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正常成人的上腹部CT资料,观察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显示情况、血管弓形态及其与胃壁的关系.结果:51例均显示胃小弯侧血管弓,血管弓贲门部属支、胃体部属支和幽门部属支分别显示46例、15例和10例;血管弓与胃壁紧邻41例.结论:MDCT检查可良好显示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

1332 条记录 2/67 页 « 12345678...66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