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丽红;范荣梅;侯纯荣;郭战利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CAG证实为CHD患者(n=56)的血浆C-RP浓度且与CAG结果正常组(n=36)的血浆浓度相比较,分析两组间及CHD组中(AP,UAP,AMI)的C-RP浓度,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C-RP浓度在对照组,AP,UAP,AMI组依次增高分别为3123±219,6172±526,13010±1098,15927±1008μg/L.CAG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C-RP浓度亦依次增高5798±528,7684±719,14210±1612μg/L.结论冠心病(CHD )患者C-RP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病变程度及冠脉病变范围而升高.

  •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悦欣;任宁;丛洪良

    近年来,高龄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复杂,病情危重,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更能使这部分患者受益,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通过本研究以期对高龄AC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

  •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意义

    作者:余盛华;李丽华;李世春

    QT离散度(QTd)是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其产生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关系密切.2008年3~8月,我们观察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QTd及校正QTd(QTcd)变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作者:王勇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多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多支病变、远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LM、侧支循环较差等病变特征,常伴有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并常有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属高危亚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多中心试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可使介入术后再狭窄率增高30%,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对再狭窄影响更大;糖尿病患者更可能患多支血管病变、既往有心梗史、左室功能较差,这些因素均影响PCI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支架植入术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否有益尚未肯定.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析

    作者:李娜;戴小华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素与冠脉造影所反映的血管病变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在180例冠心病患者中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冠脉病变支以前降支(158例,87.8%)病变的支数多;冠脉单支及双支病变支数气虚、血瘀、痰浊证较多见,且痰浊狭窄程度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数痰浊、血瘀、气虚证较常见,且气滞狭窄程度高;但总的病变支数中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素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狭窄有相关性.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作者:贠利新;王琦;王琳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患者冠心病病情,行冠脉CT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探讨患者血清中HIMGB1和CRP水平与患者冠脉性质和冠心病病情的关系.结果 根据HMGB1和CRP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HMGB1高水平组、CRP高水平组患者冠脉软斑块均多于对应低水平组;HMGB1高水平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数多于低水平组,CRP高水平组患者冠脉重度闭塞、完全闭塞数多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的HMGB1和CRP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软斑块发病率越高.

  • 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孙瑞华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SF/TIBC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铁代谢相关指标(SF、TIBC、SF/TIBC),探讨其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对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 多支病变患者SF、SF/TIBC水平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患者,而TIBC水平低于单支及双支病变患者;完全闭塞组患者SF、SF/TIBC水平高于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而TIBC水平低于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和冠脉病变支数与SF、SF/TIB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14和0.36、0.29,P<0.05),与TIB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和-0.64,P<0.05).SF/TIBC、冠脉狭窄、冠脉病变支数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与SF、TIBC、SF/TIBC水密切相关,SF/TIBCs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作者:林虹;郭进;王风;林英忠;赵毅兰;李泓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 青年与老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洁云

    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人群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与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方法:随机入选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0岁(共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同时进行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结果:青年心肌梗死组大量吸烟、酗酒、冠心病家病史、肥胖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老年心肌梗死组糖尿病,高血压病多(P<0.05).青年组多单支病变(P<0.001).老年组多为多支病变(P<0.001)且多侧支循环.结论:大量吸烟、酗酒、冠心病家族史、肥胖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脉病变提早形成.

  • 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利芳;杨晋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多为三支病变及慢性闭塞性病变,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冠脉造影结果多为急性血栓闭塞病变。结论 STEMI组较 NSTE-MI组冠脉急性血栓闭塞发生率高,NSTEMI组较STEMI组冠脉慢性闭塞发生率高,且多为三支病变,考虑与合并糖尿病有关。

  • 血浆脑钠肽前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风险及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马素霞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 NT-pro 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风险及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CS患者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浆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并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得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ACS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而LVEF明显下降( P﹤0.05);且随着ACS临床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Gensini评分依次增加,LVEF依次下降(P﹤0.05);血浆NT-pro BNP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0.711,0.835,P均﹤0.05),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 r=-0.415,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心功能有关,在ACS的诊疗和早期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意义。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班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年龄≥65岁、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者冠脉重度狭窄人数高于年龄<65岁、未吸烟、BMI未增加、无糖尿病史和无高血脂病史者,两者间比较(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与冠脉严重程度具有正性相关性.结论:老年化、吸烟、BMI增加、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冠脉疾病的严重程度,需及时加以控制,进而减少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董莉;王悦喜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病理联系,这一观点由MC Cully等于1969年首次提出,在近40年的研究中,人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高Hcy是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Hcy与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Hcy、叶酸(FA)、维生素B12( VB1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为探讨Hcy与FA、V B12的相关关系以及对CHD病变的预警价值,本文对2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进行血清Hcy、FA、VB12浓度及血脂水平检测,并分析Hcy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CHD患者Hcy水平的变化以及CHD危险因素,为临床通过调整Hcy水平、防治CHD提供依据.

  • 从冠状动脉病变、心肌受损范围及心脏泵功能分析ACS的近期预后

    作者:魏宇淼;帅欣欣;陈芬;王祥;廖玉华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近期预后差异,提炼影响患者预后的核心因素.方法:收录具备完备诊治及住院存活或死亡信息的ACS患者233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心肌缺血/梗死范围、心脏泵功能细分ACS为7种具体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结果:所有ACS的平均住院存活率为84.1%.其中急性大面积心梗伴泵功能衰竭或心电不稳定患者的住院存活率为21.4%,弥漫多支或左主干病变ACS并泵功能衰竭患者住院存活率为50.0%,其近期预后显著差于ACS的一般存活率.急性大面积心梗存活率为71.4%,差于ACS的平均存活率.非弥漫冠脉病变中小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存活率为95.5%,弥漫性缺血ACS伴小范围急性心肌受损住院存活率96.9%,非弥漫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住院存活率为100%,均优于ACS的一般住院存活率.说明心脏泵功能是决定患者近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冠脉病变和心肌受损范围是另两项重要决定因素.结论:不同类型的ACS预后差异巨大,根据冠脉病变、心肌受损范围及心脏泵功能进行分型分析可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住院存活率及近期预后.

  •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与内脂素的关系

    作者:马逸;张怀勤;陈达开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6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是否狭窄(50%)及狭窄是否超过70%分为冠状动脉阴性组(27例),非显著狭窄组(19例) 和显著狭窄组(23例) ,并入选正常对照者(25例)分别测定内脂素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组血清内脂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冠状动脉阴性组(P<0.01) .但冠状动脉非显著狭窄组和显著狭窄组之间内脂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 动态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海玲

    变异性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的病变,多在机体处于休息的状态发病,长期也会形成定时发作的特点,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感,得不到准确地诊断和及时治疗会直接加重患者的病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造成心脏猝死[1-3].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较为发杂,且常规心电图不能完全显现出病况[4].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系统化分析评价动态心电图在变异性心绞痛冠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附224例报告)

    作者:周静

    为探讨血尿酸(SUA)的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我们对224例冠脉造影患者的SUA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美国心脏协会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分段评价标准和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 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分析

    作者:刘培忠

    目的:分析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6/92)39.1%,心律失常发生率(64/92)69.6%,多支血管病变占(86/92)93.4%;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6/44)13.6%,心律失常发生率(16/44)36.3%,多支血管病变占(10/44)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 急性心肌梗塞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林丽雅;林婷婷

    报道1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对该患者的诊断治疗的过程进行描述,并做相应的讨论分析.

  •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江志贵;刘玲;杨翠艳;吴洁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和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ANCA,并随机选取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ANCA阳性率为65%,其中不完全川崎病组和典型川崎病组血清ANCA阳性率分别为6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川崎病患儿恢复期血清ANCA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期(33%vs 65%,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UCG的阳性检出率(P<0.01).ANCA阳性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患儿(43%vs 13%,P<0.05).结论 血清ANCA可以作为一项早期诊断川崎病的参考指标和发生冠脉损害的一项实验室预警指标.

271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